任何科学研究都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情况,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表现的规律,这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正如恩格斯说的“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心理学,严格遵循客观性原则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心理就其映象来说是主观存在的,但作为一种反映过程,是在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的制约下,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变化、发展并以言行等方式表现于外的历程,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且有规律可循,因此完全可以作为科学的对象被人客观地加以研究。有些人认为心理既然是主观存在的,因而只能通过内省法(自我观察)来加以探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通过内省所提供的陈述作为客观研究的参考材料或提出某些假设是有价值的,但仅仅依据个人的内省作出一般的结论就容易歪曲事实,并落入主观主义的误区。所以在心理学研究中坚持客观性原则,要求对人的任何心理活动的研究都必须依据别人可以观察并加以检验的客观事实。具体来讲,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是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实现的,是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因此必须从心理产生所依存的这些方面的物质过程中去揭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必须如实地记录对受试者的外部刺激,受试者的反应以及受试者主观体验的口头报告,切忌以自己的主观体验、主观感受来代替客观观察到的事实或附加在客观观察到的事实上面。在做结论时,要根据客观的资料和事实判断,切忌凭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要杜绝曲解、主观解释和作出轻率的结论。
2.发展性原则
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发展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心理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即使是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长时间各种因素的作用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即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例如,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就要根据他从出生到老年期的每个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形成条件,既要阐明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也要阐明那些正在形成的或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并要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现象,以创造有利条件让其顺利发展。
3.系统性原则
由于人是一个多层次、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必须以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整体,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作用,在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维度的系统中进行分析。遵循这一原则,研究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把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整合研究统一起来;把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统一起来;把结构研究和机能研究结合起来。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做到分析与综合,从而准确地解释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
4.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在任何一项科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都是辩证统一的。心理学研究也是如此。
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心理学的研究和设计过程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要进行心理学研究,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以把握研究的科学性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另一方面,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又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的。因而,只有在正确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取得成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理论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就是“空中楼阁”,既不能为发展心理科学作出贡献,也经受不起外界压力的考验。因此,在选择和确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课题时,要和人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有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同时,心理学研究也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才能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性的认识。而通过各种科学研究所得到的认识和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和适用性。
5.伦理性原则
以人为对象进行心理学研究,和以物体为对象的实验不同,在选择方法和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考虑所用的方法对人的身心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否侵犯了他的个人权力或人格。特别是在做儿童实验时,由于儿童的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较差,而且很善于模仿,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这就是说所使用的方法对儿童应该是道德的,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心理学历史上著名的“模拟监狱实验”就因对伦理性原则重视不足,造成被试心理紧张、情绪抑郁及野蛮粗暴等心理症状而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再如威尼·丹尼斯和他的夫人为了研究社会刺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竟把一对孪生子隔绝人世地养育了12个月,这个研究虽然并非蓄意坑害儿童,但其指导思想却存在严重问题。在科学性与伦理性相矛盾时,应首先保证伦理性,放弃研究或采用其他不违背伦理的方法。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由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与观察,即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非参与观察,它是一种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前提下系统观察和记录其行为的研究方法,因此观察法也就有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之分。
自然观察法的目的是描述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如人在教室里、在运动场上、在办公室内、在家里的行为。运用观察法,重要的是了解行为发生的频率和行为的程度等。详细的记录和交换检查结果,可提高观察的可信度。在自然观察中,观察者应完全客观地、自然地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人们的真实行为与心理。但是它不能对行为与心理做出解释。
而在实验室观察中,心理学家有较多的控制手段,运用相应的实验仪器后,可迅速而清楚的得到想要观察的心理现象。实验室观察法的问题是,由于被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者和特殊的环境可能使他们的行为不同于通常环境下的行为,另一个问题正如自然观察法一样,实验室观察法更多的只是对描述行为有用,而无法解释行为。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以下几点:所有的观察始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研究者不能干预被试活动的正常进行,应让被试完全处于不知情的自然状态;研究者要善于捕捉和记录观察到的有关现象,积累充分的、准确的材料;要善于分析所记录材料,避免武断,力求作出切合实际的推断或结论。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者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这一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但要探求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还要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实验法包含两种,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另一种是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实验者事先要选择好一定数量的被试,并告之参加实验的做法和步骤,然后在实验环境中考察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变化,之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可以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确保实验过程不受外界干扰,其结果不仅准确,而且可以反复论证。这一方法的缺点在于被试在严格控制的人为情境中的表现与自然情境中的表现有较大差别,在研究情感、意志、个性等问题时有较大的局限性。
(2)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在由实验者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下进行,又能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着正常活动的自然条件,可使被试消除紧张情绪而处于自然状态中。
自然实验法已经应用于许多实践活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应用较多。当然,自然实验法有时也由于对实验控制不很严格,容易受到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3.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他们)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在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于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调查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包括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1)谈活法
谈话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试交谈的方式(面谈、通信、打电话)以了解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在采用谈话法时,研究者要根据目的拟好提纲,交谈时要注意把握内容与方向;谈话应在轻松的情况下进行;对被试的回答(包括反应的快慢、伴随的表情与动作、具体的内容等)要详细记录。谈话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很费时间,不容易获得足够的被试量,容易产生不够全面的结论。
(2)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者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由于问卷法可以向很多不同的人同时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所以较省人力物力。但在采用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被试的作品,如日记、作文、绘画、工艺制品、报告总结、自传、回忆等进行分析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被试的技能及熟练程度、能力水平与知识的范围等。作品分析法的优点是材料具体,可以重复分析,但是,所获得的材料可能不系统。
4.测验法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的智力、性格、态度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用标准化的量表进行测量是测验法的首要特征,这也使它与调查问卷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