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2339400000003

第3章 绪论(3)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主要方面。由于人的心理过程的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把它分为认知、情绪和意志等三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通过眼、耳、鼻、舌和皮肤,我们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并记忆保存这些感知过的经验。思维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多数的认知活动通过言语活动表现出来。

(2)情绪过程

情绪过程是指个体对待他所认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个体在认知周围世界的时候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以及喜、怒、哀、惧等情绪和情感。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的分化从乳儿期开始,大致的分化到两岁左右完成。刚刚出生的乳儿情绪和情感基本上是未分化的。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

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其中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意志随认识过程而产生。反之,情感、意志又影响着认识的发展。例如,在明确了工作或学习目的以后,才会以饱满的热情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目的。消极的情绪与意志薄弱常常是主观愿望得不到实现、认识得不到深化的内部原因。

2.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共性,但在每个人身上体现时,由于社会生活环境、教育、先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又会表现出特殊性、差异性,并逐步形成人的心理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个性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和积极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它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动机是人从事任何活动的特定原因,它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人力求认知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往往和目前的行动不直接联系。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并以之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导向作用。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写作才能,有的人有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就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再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

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彼此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心理过程,个性无法形成。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而产生情绪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反过来,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中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独特的特征。因此,既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没有不带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了解人的心理全貌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人类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其目的都是服务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心理学研究也是如此。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更是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论据。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现象对外部世界和人脑的依赖关系,不仅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提供了具体的论证,也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客观事物的影响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的研究成果,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心理学以其确凿可靠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关系是客观现实与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进一步具体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为辩证唯物主义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同时,心理学研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使人们能更深入、更具体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心理学研究还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有些科学如政治学、教育学、文学、美学、法学、语言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它们也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对这些邻近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调节下完成的。因此必须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提高实践活动效果。心理学也正是以提供心理活动规律来为人类各个实践领域服务的,今天,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正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各项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调节下进行的。因此,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提供心理活动规律性知识的心理学,对于人类的一切实践领域都是必需的。

心理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心理学在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可应用于生产劳动,在人员选择、员工培训、改善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操作技能、防止事故发生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心理学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红光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的微光视觉能力提高2~3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提高战斗机驾驶员夜间飞行的视觉敏锐度和作战能力,也可以通过改善照明系统去提高某些夜班工人的感受性和劳动效率。同时,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也促使了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出现,其发展前景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大得不可估量。心理学运用于科学组织生产,导致了组织行为科学的出现,使管理工作发挥出生产力的效能。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交通、广告、公关、司法等方面都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可以为国家的经济振兴作出重大的贡献。

(2)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而学生要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品德,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才可能实现。心理学研究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的规律,研究情感、意志的特点和培养规律,研究个性、品德形成的规律,这些对教师确定教育教学的原则和内容,选择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知识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富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出色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这已被中外教育的历史经验所证明。因此,师范院校的学生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

(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人的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同人的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现代社会,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又给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心理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患有一定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为数不少,尤其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有增加的趋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些心理因素是某些疾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良好的心理状态又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心理学家特别强调,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于维护人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现代心理学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理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理模式”转化。

(4)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过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管理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论、期望理论、目标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都对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在了解人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在此基础上,还要遵循一系列的心理学原则,如立足于感化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保护自尊心的原则等。这些都说明,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有助于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5)心理学有助于正确地自我调节,促进自我的发展

要想认识自己,须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人的确难以客观地观察和把握自己。难怪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衡量他人是比较容易的,可以毫不费力地如实评价。比如,我们可能当着某人的面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话,但内心绝对知道此人真正的瑕疵。而对于自己则不会那么苛刻和严厉了,面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过滤缺点的“网”便具有很大的网眼。而心理学能够为正确地认识自我提供一些方法。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也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调节指导下完成的。因此,要把工作和学习任务推向前进,就必须遵循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是环境因素,即人所接触到的周围事物的变化;二是生理因素,例如人的体温高低,饥或渴等;三是心理因素,即自己的心理活动对心理的影响。所以,从这三大因素出发,可以把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确定为揭示和确定心理事实,探究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

1.揭示和确定心理事实

人的心理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发现隐藏在现象之后的规律,心理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客观地描述这些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实,解决人的心理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首要步骤。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理论体系。

2.探究和揭示心理规律

心理现象的发生不是任意的,也不是主观自行决定的,而是在一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并受一定的因果规律支配。因此,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究心理现象产生或变化的原因,并揭示其规律。具体来说,其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影响因素研究。即研究影响心理的各种因素(一般包括环境、生理和心理三类),以及它们在导致某一心理现象产生或变化中的相互关系、相对重要性等。

第二,因果关系研究。即研究诸影响因素与心理现象产生或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当某种内外因素对人产生影响时,特定的心理现象必然发生或变化。

第三,内在机制研究。即研究某一心理现象产生或变化时,其机体内部生理上的神经生化机理和心理上的信息加工机理。

3.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

心理学不仅能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能够将这些规律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去,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服务。这方面的任务具体表现为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能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各种心理现象表现的情况,研制各种测试量表,借以了解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因材施教和人职匹配提供依据。我们又可根据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相互联系,从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和行为状况,预测他将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我们还可运用心理学原理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既要始终坚持一定的原则,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发现其规律,服务于实践。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