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本位回归?
黄金近些年来突然成为了投资的宠儿,不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通货膨胀时期,还是危机爆发以后的通货紧缩时期,黄金都受到了资金的追捧。黄金在历经大约20年的熊市之后,重新得宠,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以美元为代表的信用货币的信心动摇,人们急需一条可靠的价值防线来保障资产安全。那么,黄金真的是一条坚实的价值防线吗?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大国均开动印钞机大印钞票,因此恢复金本位制的呼声再起。让我们来看看黄金的实际状况。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开采的黄金大约有16万吨,按每盎司1000美元计,其总价值大约相当于5.6万亿美元。这个数值仅相当于中国目前广义货币总量M2(注1 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是两个基本的货币总量指标,狭义货币M1是由现金M0+活期存款所构成,广义货币M2是由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所构成。——编者注)余额的一半左右。黄金价格至少还需要再上涨10多倍,才能赶得上世界上已经发行的广义货币M2总量。换而言之,黄金的数量相对于现在的财富总量严重不足。我们再来看黄金的储量,目前世界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为8.9万吨,储量基础为7.7万吨,储量为4.8万吨,黄金储量和储量基础的静态保障年限为19年和39年。南非一个国家就占据了世界黄金资源量的50%,美国占12%,也就是说资源量有限,分布极不均衡。如果恢复金本位制,未来的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贸易和财富增长都将因此受到极大制约;而且由于黄金分布的不均衡,采取金本位制,将使得南非这样的国家拥有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实际地位极不相称的影响力。显然,恢复金本位制是不可行的。好不容易获得无限发钞权的各国政府,无疑也会极力抵制金本位制的回归。所以,尽管目前包括美元在内的信用货币都面临信任危机,但是金本位的回归并不可能。
二、悄然贬值的黄金黄金的主要用途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其一是作为储备,其二是作为装饰。至于黄金在现代工业中的用途,则十分有限。相较于其高昂价格,两者极不相称。最近几十年来,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已经被大大削弱,各国虽然都保持了一定的黄金储备,但是其重要性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至于作为装饰和奢侈品消费方面,黄金消费的增长已经近乎停滞。虽然中国的消费量大增,甚至有取代印度成为第一大黄金消费国的势头,但无法扭转总体的消费格局。如果仅仅从黄金的商品属性来看,黄金应该是趋于贬值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本位制被彻底放弃之初,黄金曾经经历了大牛市,其价格由1968年的每盎司35美元,上涨到了1980年的高点每盎司850美元,涨了20多倍。但其后,黄金价格就一路下跌。20世纪80年代利率提高之后,相对于一般货币,黄金自身无息的弱点暴露无疑;而相较于艺术品的稀缺性,黄金的供应量又太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所以当时黄金的地位十分尴尬。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这二十年间,美元持续贬值,贬值幅度超过了50%,然而黄金的价格却从1980年每盎司850美元跌落到了每盎司200美元以下。可见,黄金并非像想象中的那么“保值”。
过去几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现在各国争先恐后的印钞救市,确实动摇了人们对信用货币的信心。但是黄金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的弱点依然与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弱点一样。一旦政府的印钞行为,特别是美国的印钞行为受到遏制,利率普遍提高,黄金的下场,依然会像80年代一样。就美国而言,其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在短期内的效益无疑是明显的,但长期来看,将严重损害美元的国际地位,侵蚀美国的资产价值,并限制美国将来从市场上获得融资的能力。这些长期的损害都是非常严重的,美国能在印钞的道路上走多远,令人十分怀疑。此外,美联储已经将联邦基准利率降到0的水平,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曼昆甚至主张美联储采取负利率政策,但实际上可行性不大。未来美联储持续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采取负利率政策。可以想象,美国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就是黄金泡沫破灭之时。美国不会允许他国货币取代美元的地位,当然也不会允许黄金侵蚀美元的地位,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黄金储备,而且美国的黄金资源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南非。
综上所述,黄金这道价值防线,是非常虚幻的。黄金的牛市或许还可以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价格仍然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黄金的局限性依然是非常明显的,金本位制也不会回来。这些都决定了黄金上升的空间是有限的。而只要美元稳定下来,黄金向下走的空间却是很大的。利率的提升会成为高价黄金的致命杀手,我们可以拭目以待。20世纪80年代黄金泡沫的破灭让人们认识到黄金并不能真正保值,这一无数人付出惨痛代价取得的教训,今天仍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