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有一种智慧叫禅悟(MBook随身读)
2292100000004

第4章 做情绪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幸福

§§§第一节 把悔恨抛在身后,幸福只在前方

对待情绪我们不是去压抑它,也不是随意释放它,我们应当学会控制它,好心情是控制出来的。一旦学会控制情绪,让自己感到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幸福的彼岸。

一个云游的高僧送给至诚禅师一个紫砂茶壶,至诚禅师视若珍宝,每天都要亲自擦拭,打坐之余,便用紫砂茶壶泡壶好茶,品茶参禅,静心修佛。

有一天,至诚禅师与远道而来的高僧交流佛法,留下一个小和尚打扫他的禅房,小和尚拿着师父珍爱的紫砂茶壶仔细端详,一时失手,竟将紫砂茶壶摔碎。小和尚自知闯了大祸,于是战战兢兢地捧着碎了的紫砂茶壶,背着藤条,待至诚禅师归来后,跪在佛堂面前请求处罚。

至诚禅师扶起小和尚,淡淡地说道:“碎了就碎了。”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不是很珍爱这个茶壶吗?为何茶壶碎了您却是满不在乎的样子?”

至诚禅师说:“茶壶已经碎了,悔恨有什么用呢?悔恨能让茶壶复原吗?既然如此,何苦沉浸在悔恨中呢?”说罢依旧闭目参禅。

最钟爱的紫砂茶壶被打碎了,的确是件让人懊恼的事。但至诚禅师却说得很透彻:“茶壶已经碎了,悔恨有什么用呢?悔恨能让茶壶复原吗?与其悔恨,不如想想为师今天怎么喝茶吧。”至诚禅师不愧是高僧,深知后悔埋怨于事无补,倒不如不再计较眼下的损失,干脆利落地把悔恨抛在身后,只管向前!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权衡利弊,并认定豁达开通远胜于悔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会后悔是人之常情,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倘若一味地埋头后悔,不仅会错过身边的幸福,也会失掉勇气,放弃追逐前方的幸福。

人生箴言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当我们为不可挽回的损失投入过多的精力时,我们会失去得更多。

§§§第二节 总会有理由快乐,只要你愿意

从前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扇子,小儿子卖伞。

老太太总是很忧愁,如果遇到天阴下雨,老太太就发愁了:“太糟了!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了!”可是等到晴天,她又发愁:“太糟了!小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了!”所以,她成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结果,她的两个儿子也受她影响,心情很糟糕,自然生意做不好。

有一天,一个苦行僧路过此地,看见老太太连连叹气,于是上前问其原因。老太太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苦行僧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老人家,您不如换个角度想问题。下雨时想,太好了!小儿子的伞可以卖出去了;出太阳时就想,太好了!大儿子的扇子可以卖出去了。”

老太太觉得苦行僧的话很有道理,于是照着去做了。果然,她的心情变了:不论天气怎样,她都很高兴,每天活得开开心心,乐乐呵呵,她两个儿子的心情也变好了,自然他们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

幸福,简单而易得,有时候自行车的车轮声也是美妙的歌曲,有时候再动听的音乐也会让你厌烦。可见,幸福不是某个人所专有的,而是在于这个人的心态。

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一直愁眉不展,有的人依然和往常一样积极进取。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抱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有不如意便怨天尤人。

人生箴言

幸福不是某个人所专有的,而是在于这个人的心态。简单,且心中充满充满美好的愿望,就能获得幸福。

§§§第三节 清除妄念之草,勤植心灵后花园

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禅师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闭着眼睛,默默不语。突然他向弟子们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上的草呢?”弟子们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着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生石灰撒在草上就可以除掉杂草!”禅师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等到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吧!”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旷野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却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片心灵净土,可是心灵就像一个五花八门的后花园。这个花园中有烦恼,有快乐,有悲痛,有幸福,鲜花与野草同生,罂粟与兰花共长。要想呵护心灵这个后花园,我们需要时时开垦翻耕,及时除去那些占用花木营养的杂草,而除去杂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撒播下幸福和爱的种子,当幸福的花朵开满花园的时候,杂草自然就没有了生长之地。

时刻护理你的心灵后花园,及时清理妄念的杂草,幸福之花才能在茁壮成长。

人生箴言

人的心灵就如同一片荒地一样,只有种上了庄稼才会有金灿灿的收获。

§§§第四节 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生活在古老的藏族地区,他有一个特殊的习惯:每次与人起争执而生气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多年以后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和土地也已经很大了,但他生气后,仍会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

他的孙子看到后恳求他说:“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谁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爱地巴终于说出了隐藏在他心里多年的秘密:“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努力干活。”

爱地巴的孙子似懂非懂地问道:“阿公!您年老了,也很富有了,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走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三圈,边走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现在很多人对生活有诸多不满,稍有不如意就会怒气冲冲。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生气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它既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自己。生气就好比一把利剑,剑锋所向,划伤幸福。当你生气的时候,身边的人会对你避而远之,生气就好像在别人的心墙上钉钉子,钉子可以拔掉,可是心墙上的洞却难以填平。

莫生气,生气会赶走现在的幸福;莫生气,想想身边环绕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心平气和的借口;莫生气,幸福是个胆小鬼,需要你柔声细语地去对待。

人生箴言

每一次生气,都是在给你的心灵横上了一道沟壑,最终一道道的沟壑让幸福失去了立足之地。

§§§第五节 收拾心情,别让忧虑淹没幸福

妻子不停地劝慰着在床上翻来覆去、万分焦虑的丈夫:“睡吧,别再胡思乱想了。”

“嗨,老婆啊,”丈夫说,“你是体会不到我现在的痛苦啊!几个月前,我做生意向邻居们借了一笔钱,明天就到还钱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儿有钱啊!你也知道,借给钱的那些邻居们翻脸不认人,要是还不上钱,他们能饶得了我吗?你说我能睡得着吗?”

妻子试图劝他,让他宽心:“睡吧,等到明天,总会有办法的,我们说不定能筹到钱还债的。”

“不行了,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啦!”丈夫苦恼地说着。

最后,妻子忍耐不住了,她爬上房顶,高声喊道:“你们知道,我丈夫欠你们的债明天就要到期了。现在我告诉你们,我丈夫明天没有钱还债!”喊完后她就跑回卧室,对丈夫说:“这回睡不着觉的不是你,而是他们了。”

忧虑是时下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几乎每个人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未来担忧。忧虑既然是消极而无益的,那么你就必须改变这一缺点。

请记住一点,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绝对没有!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都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的人生也不会因你的忧虑而改变。

我们切不可沉溺于忧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应尽快调整心态和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已遭到的“不如意”。

人生箴言

不要让自己的每一天在忧虑中度过,因为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的人生也不会因你的忧虑而改变。

§§§第六节 行看流水坐看云,难得平常心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大珠慧海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禅师又问:“怎样用功呢?”

大珠慧海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禅师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您一样用功了?”

大珠慧海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禅师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大珠慧海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源禅师低头不语。大珠慧海禅师见有源禅师没有开悟,于是敲着木鱼,意味深长地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遂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拥有了平常心,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展现出完美的自己。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平常心。

人生箴言

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拥有了平常心,就能在任何场合下,展现出完美的自己。

§§§第七节 有了信任,人生才能阳光明媚

两个人结伴横穿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不能行动,另一个健康但同样饥渴的人对同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他把手枪塞在同伴的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对天空鸣枪一次,枪声会告诉我你的位置,我就能顺利找到你。”

两个人分手后,一个人充满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个满腹狐疑地躺在那里等候,他看着手表,按时鸣枪,但他一直相信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枪声,他的恐惧逐渐地加深。他一会想到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一会又想到同伴找到了水,却弃自己而去……就在这种胡思乱想中到了应该开第五枪的时候,他悲愤地想:“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到我的枪声了,等到这颗子弹用过之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了,而在临死前,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时该多么痛苦啊,还不如……”于是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不久那个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对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是他们找到的只是一具尸体。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在想:今天是否又有人说我的坏话了,谁侵害了我的利益。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住我们的理智,使我们远离朋友,远离信任。如果猜疑心过重,就会为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这对身心健康是很有危害的。

多疑的人总是喜欢带上“有色眼睛”看人,他们心胸狭窄,固执己见,动不动就捕风捉影地猜疑别人,怀疑了许多本不该怀疑的人和事,也相信了许多本不该相信的人和事,把怀疑一切和相信一切都绝对化,从此为自己绑上沉重的精神负担。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不能理解的,没有一件事是不能理解的,你如果怀疑某个人、某一件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跟那个人交谈,这比任何旁敲侧击、迂回了解、道听途说都省事而见效。

人生箴言

消除误会的办法就是面对面的沟通,这比任何旁敲侧击、迂回了解、道听途说都省事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