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有一种智慧叫禅悟(MBook随身读)
2292100000002

第2章 幸福,绝不是熬出来的(1)

§§§第一节 幸福,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幸福在心不在境。能否得到幸福,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幸福不需要苦心孤诣地经营,更不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只在当下,只要你有一个玲珑剔透的心,就能发现它,把握它。

有个僧人辛辛苦苦参禅二十余年,慧忠禅师看他一直诚心诚意且无怨无悔,所以想要对他有些回报,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禅师像往常一样喊道:“僧人!”

僧人以为慧忠禅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禅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慧忠禅师听到这样的回答感到些许失落,说道:“没什么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儿,慧忠禅师又喊道:“僧人!”僧人的回答和第一次一模一样。

这样反复几次以后,慧忠禅师便喊道:“佛祖!佛祖!”

僧人听到慧忠禅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禅师!您在叫谁呀?这里可没有佛祖啊。”

慧忠禅师看他不开悟,万般无奈地启示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僧人仍然不开悟地说道:“禅师,我不是佛祖,我只是参禅的僧人呀!您怎么糊涂了?”

慧忠禅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帮助你,实在是你太辜负我了呀!”

僧人抱怨道:“禅师啊!我哪有辜负你啊?我只是一个参禅的僧人,您为何这样愚弄我呢?”

慧忠禅师的眼神暗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被动应声,进退都跟着别人走,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呢!难道他不能感觉到自己的心魂,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喊吗?

慧忠禅师道:“还说没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僧人,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慧忠禅师的一片苦心,可惜参禅的僧人却不明白。这就好比三兽渡河,足有深浅,但水无深浅;三鸟飞空,迹有远近,但空无远近。因此,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以为自己太平凡、不值一提,须知“天生我材必有用”。

幸福不在于你得到多少,而在于你感知幸福的能力。一个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无论他得到多少,他都不会幸福;一个能够感知幸福的人,无论他多么平凡,他都是幸福的。

幸福就好像佛性,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就看你能否给自己一个肯定。人人都可以成仙、成佛、问道。人也是可以变化的,一切就看你自己怎么看待了。如果你认定自己只是这样,也许你一辈子也许就这样了。因此,只要你坚定自己是幸福的,幸福就不会离你太远。

人生箴言

幸福就好像佛性,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就看你能否给自己一个肯定。

§§§第二节 只有尊严的“太阳”才能照亮幸福之路

一天早上,一位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座寺院向彻悟方丈乞讨,彻悟方丈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头搬到后院去,我就给你银子!”

乞丐很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砖头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这么捉弄人呢?”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向寺外走去。

方丈于是用一只手抓起一块砖头,大声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得到,你为何不愿做呢?”

乞丐便不再争辩什么了,就用他那一只手依方丈的话干了起来。他整整花了一个上午,才把这些砖全部弄到后院。

最后,彻悟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彻悟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的劳动赚到的钱。”

乞丐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朝彻悟方丈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不久,这座寺院又来了一位乞丐。彻悟方丈把他带到后院,指着那堆砖头对他说:“你把这堆砖头搬到屋前,我就给你银子。”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朝彻悟方丈瞪了一眼,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彻悟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砖头从屋前搬到后院,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头从后院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头放到后院,还是屋前呢?”

彻悟方丈微笑着对弟子说:“对我们来说,砖头放在屋前和放在后院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若干年以后,一位衣着体面的人来到寺院拜望彻悟方丈。只见他气度不凡,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手,原来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砖头的那位乞丐。

自从彻悟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才明白了彻悟方丈的真实用意。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靠自己的劳动,奋力拼搏,终于有所成就。而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如今还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第一个乞丐,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价值所在,他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已经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能力,甚至放弃了依靠自己从而有尊严地活着的想法,但是彻悟方丈的言行触动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虽然少了一只手,可并不妨碍他通过劳动给自己创造生存下去的机会,而且可贵的是他勇敢地去做了,所以他找回了曾经丢失的尊严。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个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丝毫不理会彻悟方丈的一番良苦用心,很干脆地放弃了自己的尊严。

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敬意。一个人应该爱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要肯定自己,要将自立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依靠他人,接受他人的施舍。自尊的人才会尊重自己,自己监视自己。而只有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才会真正明白尊重他人的含义,因此这种人也能博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一个人失去自尊,便是失去了健康和独立的人格,那么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不爱自己,自然也不可能爱他人和相信他人,对于这样没有健康和独立人格的人,幸福也将会远离他。

人生箴言

只有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才会真正明白尊重他人的含义,因此这种人也能博得他人的尊重。

§§§第三节 学会爱自己,源于对幸福的珍重

庙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跑到方丈面前,殷勤诚恳地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方丈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面该干什么呢?”方丈微微一笑,睿智地说:“肯定还有遗漏,再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去了,小和尚再次来见方丈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疑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找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当一头雾水的小和尚不经意在一口水井里看到自己的身影时,他豁然顿悟。

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很少有人能像那个小和尚一样,往井中一探,便能悟出“自我”的可贵。太多的人会自哀自怨,责怪这个世界的不公平,甚至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被幸福抛弃了。殊不知,不懂珍爱自己的人,是难以碰触到幸福的。

懂得并学会爱自己,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和充实;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和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无居的时候,亲自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哪怕你一无所有,你仍然有理由珍爱自己。我们始终都在走一条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始终都在营造一处风景,一道涂抹着个性色彩的风景。路在延伸,风景依然亮丽,我们把夕阳走成了朝霞,把寒冬走成了暖春。

珍爱自己,让个性伴随你,自信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给苍白的生活以多彩,给平凡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让我们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让幸福相伴左右吧。

人生箴言

世界上离你最近也最远,与你最亲也最疏,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的人就是你自己。

§§§第四节 做好自己,方可活出别样风采

有一个妇人,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的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妇人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这个古板的母亲居然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妇人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并按照这句话来帮妇人选择衣服。于是自卑的妇人自上学以来就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太害羞了,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妇人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她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妇人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会令她更加退缩到她的“世界”里。妇人变得紧张不安,情形坏到甚至怕听到门铃响。妇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责怪,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妇人便会为此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觉得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的程度,她开始想到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妇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然而这句话,改变了妇人的整个生活,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快乐、自信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