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藤荫闲笔
22889400000009

第9章 回去

光绪十年,入侵越南的法军,逼近了中国边境。李鸿章调吴长庆去守奉天金州,庆军六个营,却只让他带走三个。剩下三个营仍留朝鲜,由吴兆有、张光前带领。而袁世凯总理三营营务,并会办朝鲜防务。

二十四岁的袁世凯,在朝鲜代替了吴长庆。

他快步步入议事厅,将弁高呼:“威——武——”。军中主笔师爷张謇,对袁世凯小声地说:“慰庭,吴帅先时向无此例,我等不要有失僭越呀。”袁世凯满不在乎:“咳,张老师,他是他,我是我,一个将军一个令嘛!”

张謇看不下去,辞去文案之职,准备回乡用功,应试大比,求取功名。

袁世凯下水寨眺望,海面上战舰龙旗高挑,定时往来巡逻。

一日,袁世凯正在馆驿酣睡。忽报:“日本人策动朝鲜开化党政变,日本公使竹添,占据宫廷,谋杀大臣。”袁世凯立时从懵懂中惊醒。当即吩咐,火速上报伯相李鸿章大人。一骨碌爬起来,传令吹响号角。

袁世凯率一千清军攻进宫廷,和日军交火。一场厮杀,血溅朝鲜王廷。

竹添落荒而走,自焚日本使馆,狼狈逃回本国。

荒野一座关帝庙中,国王李熙正在瑟瑟发抖,袁世凯把他扭进车舆。指使他重新主持朝政。

平壤街上,秩序渐次井然。

与日本人的冲突,惊动了北京。敕书前来,竟是谴责袁世凯“擅启边衅”,著令吴大澂和续昌赴朝查办。袁世凯报告了平定朝鲜政变的经过,托故母病请假回国。本来有些沮丧,不料,吴大澂在李鸿章面前,却把袁世凯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连称奇才。回京复命,备述袁的才干,反倒给袁提高了名望。

光绪十一年,朝鲜闵妃集团倾向投靠俄国。李鸿章计谋,释放李昰应回国抵制。袁世凯护送李昰应回到朝鲜。调解了李昰应与闵妃集团的关系,劝导李熙不得亲近沙俄。李鸿章十分满意。

李鸿章上奏朝廷,说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住王京,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据此,要让袁世凯接替原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并且以道员升用,赏加三品衔。职称上,在通商事宜前头特加总理交涉四字,表示除了办商务外,还全权总理交涉诸事。

轿车依旧嘎嘎噔噔地走着,袁世凯的思绪,被颠簸的时断时续。他把出使朝鲜的十四年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委屈。胸中便在措置向李鸿章诉怨的腹稿:朝邦内乱不能自了,求华代戡,自为上国体面。袁谨奉内意、帅意,出任以来,先正藩属之名,以防其僭越,复筹外交之法,以杜其侵欺。凡体制所尊,利害所关,或事先豫筹,或当机立应,或事后补救,无不洞中要窍。卑以才力驽下,深惧不克胜任。惟有仰赖声威,敬谨从事,以期不负委任至意。日猖之时,凯等在汉城被围月余,几死痛绝。孰料,始脱虎狼烟云之厄,又入群疑众谤之地。未得息恙之暇,又对问罪之师。

继续措辞下去,袁世凯忽焉觉得自己有些可怜。似这样怨天尤人,赍志长恨,哪是袁某夙昔气概。犯得上在老李面前作这副可怜相吗?李鸿章又会怎么回答呢?大概会说,惨败如斯,复何可言!老夫尚且无词以谢天下,尔受微谤,亦复如何?

袁世凯正在自怨自艾,思至此,他急忙叫车停下,车把式喝一声,迂!轿车嘎然止住。

袁世凯对车把式说,咱们哪儿也不去了,回去,回藤荫斋!

车把式弯过车来,调转马头,重又上路,“驾!”的一声,按原路往藤荫斋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