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共产党镇江史(第一卷)
2283600000008

第8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

北伐军进驻镇江后,土豪劣绅被斗争,盘踞在镇江60多年的英租界被收回,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正当镇江人民欢欣鼓舞庆祝胜利的时候,风云突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刀砍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1日,蒋介石已发出密令,要求在其势力所及地区一律实行“清党”。当晚,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被秘密杀害。4月12日,蒋介石借口“工人内讧”,派大批反动军队解除了上海工人纠察队2700多人的武装,大肆逮捕和枪杀工人领袖和革命群众。在反革命政变的头3天,仅上海已有300多人被杀害。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流亡。此前蒋介石曾于9日窜到南京,唆使流氓、打手打着劳工总会的旗号,捣毁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和南京市党部,逮捕负责干部和工作人员30多人,戴盆天、黄竞西亦遭逮捕。10日晚,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负责人侯绍裘、刘重民、张应春等人又遭逮捕,数日后被秘密杀害,制造了南京

“四一〇反革命事件”。大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和全国一样,镇江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蒋介石的大屠杀政策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中共丹阳县委就诞生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人将独自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带领人民群众去争取光明的前途。

(第一节国民党右派的“清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镇江阴云密布,形势险恶。国民党右派第三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的“清党”活动紧锣密鼓。4月14日,北伐军驻镇江的第十七军军长曹万顺通过《申报》扬言:“(镇江)总工会潜有共产党,应予解散。”4月15日,十七军第一师宣布在镇江实行戒严,凡结会结社须报请戒严司令部批准。接着,十七军政治部决定在镇江成立“民众运动统一委员会”(后改为“镇江民众指导委员会”),规定凡组织民众团体。必须经“民众指导委员会”批准,否则被视为非法组织。4月18日,蒋介石下令改组十七军政治部,在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有的被捕,有的被迫离开北伐军他去。

在此数日前,东路军(后改第一军,军长何应钦)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党员江董琴和十七军第二师党代表周邦彩已被迫离职。江董琴离开镇江前将郭沫若所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给市党部中的左派传阅,并嘱咐市党部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防备国民党右派杀害革命者、杀害无辜。4月27日,屠杀共产党人的刽子手、南京市公安局局长温健刚被派到镇江“指导清党”。5月2日。杨植之被撤销县政府政治监察员的职务,改由东路军派到镇江“清党”的盛止戈担任。原国民革命军十四军代理政治部主任陈斯白,因国民党“清党”而离职返镇后,又因涉嫌共产党(其实,陈斯白当时只是国民党左派,还不是中共党员)而被捕。5月4日,国民党镇江市党部奉改组后的东路军命令停止办公,以待“清党”改组。拥护北伐军,从事革命活动多年的杨植之等人,只得逃亡、避走他乡。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很快被国民党右派镇压下去。

在丹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国民党右派也很快把持了县政府。对国民党丹阳县党部和人民群众团体虎视眈眈,欲取而代之、置之死地而后快。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任职的中共党员戴盆天、黄竞西在南京遭蒋介石的爪牙逮捕后,由于在狱中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而被营救出狱。他们立即回丹阳介绍南京反革命猖獗的现状,研究应变措施,迅速组织同志隐蔽退却,转入地下。共产党员、国民党丹阳县党部宣传部长赵景源和戴盆天去苏州光福镇玄墓山庙中暂住;县党部青年部长陈士华到他大哥所在的国民党军队中藏匿;面孔不太红的共产党员仍隐蔽在县党部内待机而动。

4月18日,蒋介石发布中央政治会议建都南京宣言。扬言驱逐共产分子。4月27日,丹阳国民党右派在县公共体育场召开恢复党权庆祝大会。5月初,国民党中央党部派张嘉林到丹阳建立清党委员会,宣布张嘉林、夏德懋、孙毓华为委员。并将国民党丹阳县党部改组为特别委员会。于5月4日摘下国民党丹阳县党部的牌子,挂上特别委员会的牌子,还殴打、驱散县党部的工作人员。县党部的左派人员共同议定,在正则女子学校大礼堂设立国民党丹阳县党部临时办事处,以抵制特别委员会。夏德懋便召开国民党员大会,强调拥护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党部的决议。宣布接管临时办事处,整顿党务和群众团体,实行“清党”。会后还游行示威,沿途狂呼“打倒共产党”“打倒跨党分子”等口号。国民党丹阳县党部常务委员张富生被迫离开丹阳。监察委员王少勃则被正则女子学校解聘。黄竞西去上海寻找中共江浙区委请求指示。至此,原来左派占优势的国民党县党部解体,变成右派手中的工具。

6月,丹阳县公署训令团总公布“剿匪”办法,反动势力抬头,土豪劣绅卷土重来,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丹阳。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与武汉对立的国民政府后。南京成了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中心。为了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4月下旬,蒋介石在派温健刚到镇江“指导清党”的同时,派彭伯项为县长赴句容。3月下旬由北伐军指导员上官芬组建的国民党句容临时县党部立即受到诬陷。地方反动势力抓住临时县党部在北伐军进驻句容后,发动反土豪运动,以及临时县党部成立时,张贴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方面的革命标语的事,以此当作把柄进行诬陷,以至引起一场子虚乌有的“清党”风波。句容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成员都是句容县的青年知识分子,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里面根本没有中共党员。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官芬及临时县党部的六七名成员在白色恐怖中第三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63纷纷逃离了句容。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整个镇江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许多坚定的共产党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1926年5月,由中共江浙区委推荐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广州第六期农讲所的张连生,当年10月结业后,江浙区委派他到如泰地区任特派员,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被选为如皋县农民协会会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如皋县反革命复辟。张连生被迫于5月回到家乡坚持斗争。由于他的父亲领导过农民斗争而被关押,他的活动受到严密监视。不久,张连生去上海,江浙区委分配他继续搞农运。他奔波于上海近郊各县乡镇,指导帮助当地党组织和农民组织恢复活动。他曾到金山县与同在广州一起学习的李新民会面,恢复了中共金山县独支并发展党员。1927年6月25日深夜,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辣斐德路陆荪记成衣铺楼上住地被捕,不久,惨遭杀害。1929年3月15日,《牺牲》杂志第一集载文表彰他反对军阀,忠于革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925年入党的黄竞西,当年9月曾任中共丹阳独支书记,后奉调参加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先后任农工部副部长和总务处干事。不久,省党部增设商人部长,他兼任部长,还接受任务到苏南一些县市发展国民党员,建立组织,被镇江的同志誉为“革命的开路先锋”。1926年3月,他弃家离店,成为职业革命者。1927年3月,黄竞西参加周恩来、罗亦农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前,他经常扮成富商,娇妻陪伴,乘坐自己人驾驶的汽车或黄包车,穿梭于敌人之间,把密藏好的文件或武器弹药作为“礼品”送达目的地。起义时,他参加攻打制造局的战斗,胜利后,受命随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迁往南京工作。四一二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返回上海找到了江浙区委,报告南京等地的反革命情况。他又受命于危难时,按江浙区委的要求,重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左派)组织。他在沪宁线上寻找失散同志,重建了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担任中共党团书记。党的活动经费匮乏,他从自家药店抽出300元帮助党渡过难关。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到群众集聚点散发传单,举行集会,鼓动革命,继续斗争。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浙区委改组为江苏、浙江两个省委。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黄竞西被选为委员。当天下午,省委开会遭敌人包围,黄竞西等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厮打一个多小时”,以至“筋疲力尽,皮破血流”,省委书记陈延年和黄竞西等4位同志被捕。国民党反动派视其为“共党要犯”,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后被叛徒指认出卖。他宁死不屈,于29日深夜写下6封遗书,字里行间充满他对革命无比忠诚的情操和对战友、亲属的殷切期望。他写道:“现在的革命,进一算半,退一算十,不革命的就在这时被淘汰了。”我的革命志愿,是海枯石烂也不变的。“为党牺牲,本我素愿。”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我之死也无余恨。“”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希望同志们”继续前进,万勿灰心“。1927年7月4日。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黄竞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枫林桥畔。

张连生、黄竞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是镇江人民的骄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不仅教育和鼓舞那个时代的革命者揩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和敌人战斗,更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懈地去奋斗!

(第二节中共丹阳县委的建立

在风云突变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

”清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许多共产党员暂时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他们在苦苦地寻找组织,聚积力量,准备投入新形势下的斗争。

1927年4、5月间,曾于1926年冬任中共江浙区委特派员的夏霖肩负党的使命回到丹阳,曾任中共江浙区委如泰地区特派员、如皋县农民协会会长的张连生5月初回到丹阳,戴盆天、庞森、贺一民等避居外地的共产党员也先后回到丹阳。夏霖对回到丹阳的共产党员先逐个访问,摸清思想动态,然后召集党员开会,讨论当时严峻的形势和对策。在讨论过程中,除个别同志表现思想消极外,绝大多数情绪激愤,决心要以血还血,同背叛革命的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夏霖认为,要继续革命,就必须把党的组织整顿一下,要设法和金坛、江阴、常州、镇江等附近的同志联系上,把革命力量聚集起来。大家都同意夏霖的意见,但对打什么旗号开展工作的问题未能取得共识。经过几天酝酿后于5月间再次召开党员会议。在与党的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会议决定先行组织以夏霖为书记,张连生、姜寄生、何霖、颜辉、管文蔚为委员的中共丹阳县临时委员会,领导党员和革命同志坚持斗争。鉴于国共合作已经破裂,会议还决定亮出共产党的旗帜,提出打倒蒋介石的政治口号,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掩护革命身份和解决党的活动经费问题,大家分头谋求社会职业。夏霖是运动员,曾当过体育教师,他去体育场当了场长,每月薪金30元,除留10元养家外,其余20元交给党使用。管文蔚是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去正则女子学校谋了代课教师的职位,每月20元薪金,自己除留下必需的生活费外,其余都交给了党。

中共丹阳临时县委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进展顺利,于7月初改建为中共丹阳县委员会,书记夏霖,委员管文蔚、姜寄生、汤醒白、何霖。由于当时江苏省委已遭严重破坏,与基层组织联系中断,直到8月,丹阳县委才与其接上关系。

中共丹阳县委建立以后,分析丹阳形势后认为,丹阳是个小县城,工厂不多,工业薄弱,工人阶级队伍不大,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在农村。再从全国局势看,蒋介石控制了城市,对广大农村却鞭长莫及。据此分析,县委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管文蔚是县农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就利用职务之便挑选十几位同志去农村开展工作。夏霖、戴盆天等都到农村去发展农民运动。戴盆天在吕城附近组织农会,日夜讲演,广散传单,活动频繁。在他的鼓动下,农民纷纷参加农会,达数千人之众,有的还建立了武装,在斗争中逐步建立和扩大了党的组织。经过努力原来只有吕城等少数乡镇有少数党员,这时,导墅桥、里庄桥、陵口、香草河、顾家桥、孟河等地区都了党员。县城和乡村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0多人。党员成分大部分是贫雇农,一部分为小知识分子。他们受压迫深,阶级觉悟高,斗争性强,是革命的带头人,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的艰苦斗争。

第二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