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眼:慧眼 心眼 钱眼
2271000000005

第5章 由表及里,慧眼察谎言

生活中常有流言蜚语四处弥漫,无心者也常会受其惑、受其乱。做人常遇到谎言,因为谁也不可能把真心抛向每一个人。流言止于智者,谎言消于慧眼。

1.揭穿谎言的欺骗本质

谎言可能有一千张面孔,但它却只有一个身躯:欺骗。要摆脱受它欺骗的局面,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撕开其伪装的面孔;让它虚假的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像穿越纸墙一样,径直破墙而过。

现代工商社会,困扰我们的谎言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商人们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不断编造出新的谎言招揽顾客,我们稍一不慎,便会落入他们的圈套。轻者吃亏上当,买回物不称价的商品,重者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

由于这些谎言变化多端,我们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列举进行剖析,只简单地列举以下两种对其管窥蠡测。

(1)冒名冒牌,鱼目混珠

东京的迪斯尼乐园,自1983年开业以来,很受人们欢迎,不但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此游玩,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国外人士来此观光。可是这个东京迪斯尼乐园的确切地址是在千叶县,因此准确地说应叫“千叶县迪斯尼乐园。”

但是,如果真用“千叶县”这个名称的话,来此游玩的旅客一定会减少许多。因为游客看到这个名称便立刻会得出两条结论:首先这个游乐园离东京一定很远,去观光多有不便;其次,这个处在千叶县的游乐园可能是乡下人搞的,设备和环境也一定不太理想。但现在命名为东京迪斯尼乐园,人们就会用“东京”这个名称而理所当然地断定:这个乐园离东京一定很近,而且设备和环境肯定都是一流的,结果各路旅客都纷纷慕名而来。这种假借名称,使人发生误会的例子见得最多的是广告。

着名的女星为香水、化妆品作广告,就让人们产生这样的推论:女影星之所以如此漂亮,富有魅力,就是因为用了那种牌子的香水或化妆品;反之,用那种牌子的香水和化妆品也就会像影星那么漂亮,富有魅力。

在某种食品或酒料上冠以“宫廷”、“御用”等字样,人们就产生这样的错觉:既然是宫廷里的食品,质量一定是最好的;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食品,我享用了,说明我的地位也非同凡响。

事实上呢?那些香水、化妆品同影星唯一的关系可能只是生产厂家通过广告公司付给影星的一笔巨额报酬而已,无丝毫其他关系。那些食品呢?压根儿就和皇宫御用沾不上边。即使是皇宫御用又怎样呢?就拿西湖龙井茶来说吧,过去在进贡朝廷时,只是狮峰上几十株树所采的茶叶才成为真品,如今是整个狮峰山上数万株茶树所产茶叶都叫龙井,与当年的贡茶又有多少联系呢?更何况还有好多外地的茶叶偷偷地用龙井茶叶的包装,盗用其名倾销各地,如果说龙井村的茶叶与贡茶没多少关联了,好歹还名符其实,但那些冒名的龙井简直就不堪人口了。

对这些冒名的东西,我们绝不要被它所冠的那些名号所蒙蔽。管他是美国口香糖还是英国巧克力;也不管是天王巨星饮用的啤酒,还是皇帝太后吃的点心,我们只看它自身品质的好坏,而不必理睬其牌号名头。如此一来,它就骗不了我们。

(2)装神弄鬼,制造抢购景象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好贪便宜怕吃亏的心理,商人们就往往抓住我们的这种心理强迫推销他们的商品,等我们把它买回家去,往往发现,它们除了堆墙角外,很少能派上真正的用场。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些广告,“三日之内,本商品五折销售,欲购者从速”、“只限于最先购买的五十个幸运者”、“从下午一点至一点半,本店为你特别服务”、“买××牌洗发精,赠××牌皂一块,五千块香皂,赠完为止,机不可失”.这种限定时间、限定销量的广告宣传,的确很好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弱点。

儿童中间,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单给他糖果吃时,他可能会使劲摇头表示不要,若在旁的其他儿童都要,这位儿童必定会伸手讨取,小孩的这种心理倾向到了成年后也不会消失。

如果是随处可见、随时可买到的物品,人们绝不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但如果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就会有人抢购。看到其他顾客抢购,自己不买的话,就会觉得吃亏,这时候,即使是价格极昂贵的东西,大家也会倾囊而出,大肆抢购。

另一种强制推销的方式是制造合理的廉价原因。常言道:“便宜没好货。”人们对于极其廉价的商品,往往怀有戒备心。因为“这么廉价的商品一定有某种缺陷”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但是如果某种商品并非因为质量问题而降价,其廉价原因是合理,且能令人信服,则同样能吸引大批顾客前往抢购。

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工厂倒闭,产品处理”、“拆迁大拍卖”、“清仓大拍卖”等等。的确,这些商品很便宜,而且便宜的理由也并非质量不好。于是对于顾客而言就认为自己不是买价廉的次货,而是赶上了买便宜货的好机遇,因为工厂倒闭,产品的确需要处理;拆迁商场存货真的会拍卖;换季后的服装价格比刚上市的服装价格低许多。消费者只顾着为自己找理由参与抢购,待东西买回家后,才发现价格并不低,质量更成问题。此时,后悔晚了。

俗话说:“贪贱买穷。”花大量的钱买便宜而不实用的商品是消费观念不成熟的表现,被“抢购”谎言所蒙蔽而买不需要的商品,更是幼稚的举动。

对这一类谎言,顾客立即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那诱人的低价或再不买就完了的担忧,前者才是你购买商品的目的和主题,后者只是商人设下的骗局。要识破他这个骗局,就得抱定这样一种信念:如果我并不需要这种商品,即使白送也坚决不要。那样一来,任何谎言都无法掏空你的钱包。

2.从小动作中判断说谎者

在社交场合中,你也许有幸能看到说谎者。当然,当时你并不知道他在说谎,除非谎言当场被揭穿。然而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人是在事后才知道,那是因为谎言已付诸行动显现出来了。而在当时你是毫无防备的,也许说谎者惯于此道,让人信以为真,但是总有一些动作或手势显现出他(她)刚才说了谎话,只是你没有留意观察而已。话又说回来,不能单凭某种手势来判定谎言,但这是说谎者无心之中由习惯性表现出来的。

(1)掩嘴

掩嘴是一种明显的孩子气的动作,用拇指触在面颊上,将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也许说谎者大脑潜意识中使他想忍住那些欺诈的语言,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还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说明他也许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说明也许听者觉察到你在说谎话。

(2)揉眼睛

说谎者为了防止别人看出其虚假的表情,常用这种手势掩饰自己。说谎时,男人一般用力揉眼睛。如果说了大谎,他讲话时经常会向别处看,通常会向地板上看,女人说谎时通常轻揉眼睛稍下的部位。

(3)挠脖子

说谎者讲话时常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通常要挠上五次左右。

(4)摸鼻子

摸鼻子是老练、乔装的一种手势。摸鼻子手势包括在鼻子下方揉几下,或者很快地揉一下,甚至摸鼻子也摸得特别快,几乎不容易察觉到。有一种关于摸鼻子手势产生的解释是:当相反的想法进入脑子时,潜意识就会指令手去掩嘴。然而在掩嘴的最后时刻,为了使动作不明显表现出来,手又不知不觉地离开面部,快速摸鼻子就这样形成了。

(5)搓耳朵

搓耳朵常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拉耳垂或将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者厌烦了的标志。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这几种小动作虽不是判定谎言的直接依据,但是起码能给你识人作为一种参考。

3.从面部表情看穿谎言

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说实话也可以说谎话,而且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说实话又说谎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时常利用面部表情来作为掩饰和伪装其真实思想感情的“面具”.例如,因违章而受到交警训斥的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搞得更糟,往往故作笑脸,表现得服服帖帖;一对正在家中相互赌气的夫妻,一旦有贵客来访,便会装出没事的样子,笑脸相迎由于面部表情动作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两重性,它既然包含了情不自禁的表情,也包含了有意控制的表情。就前者而言,可以看到真实的表情;就后者而言,可以自觉地对面部肌肉加以控制,从而以虚假的表情来干扰真实的表情。

(1)可靠肌肉

许多人虽然不能故意地把嘴角往下拉,但是在觉得悲伤、忧愁的时候,其嘴角却会自动下拉。正因为这一类面部肌肉难以用意志加以控制,所以情绪心理学家把其称为“可靠肌肉”.

“可靠肌肉”的主要活动地点是额头。当人们在悲伤、忧愁、焦虑以及产生负罪感时,面部最引人注意的是额头,其余部分常常没有特殊的表情动作。

当人在害怕、着急、担忧之时,眉毛会奇特地扬起,上眼皮会抬起而且拉紧,扬眉常可以作为感叹和惊奇的信号,或者作为不相信和有所怀疑的信号。

伤心时嘴角下撇,欢快时嘴角提升,委屈时嘴巴微撅,惊讶时嘴巴张开等等。其中,生气时最容易辨别的印迹就是嘴唇变薄,即可以看到的嘴唇红色部分会减少,但嘴唇并不会萎缩或压紧。假装生气而产生的嘴唇变薄,往往是故意压紧嘴唇所造成的。

(2)瞳孔变化

瞳孔的大小变化也反映情绪活动的变化。当情绪激动时,瞳孔就会扩大,这种情形是说谎者自己无法控制的,而且说谎者往往也不会想到要花精力去防止或掩盖这一泄露秘密的印迹。当然,瞳孔扩大只表明情绪激动,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却不能仅由此得出结论,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注视方向

眼睛的注视方向或视线能反映出人的心情和意向。例如,在社交场合,地位不同的人,其注视方向就有明显不同,小人物总是倾向于注视大人物,而大人物则习惯于忽视小人物。比如一个和善顺从的小人物走进会场,他的眼光会先逡巡全场,然后盯住那些大人物瞧。每当谈笑、争议或表示个人意见时,小人物的视线总会瞟向大人物,以观察其反应;而大人物在谈话时则明显自顾自,只注视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不过在质问时,大人物会直视对方,而小人物则往往不敢回以正视,回答时视线不住地往下低垂或望向别处。

(4)眨眼频度

人通常每分钟眨眼5~8次。眨眼这个动作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反应,此外,当人的情绪产生波动时,眨眼的动作就会明显增加。

因情绪的不同而产生的眨眼方式有连眨、超眨、挤眼等。连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连续眨眼,通常是犹豫不决或考虑不成熟的表现,有时也是竭力抑制激动的表现。超眨是指那种幅度夸张、速度较慢的眨眼动作,它通常用于表示假装惊讶的戏剧性表情,仿佛是在说:“我不相信我的眼睛,所以大大地眨一下以擦亮它们,来确定我所看到的是事实。”

挤眼是用一只眼睛给某人使眼角,表示两人之间有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两个朋友间互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个问题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但两个陌生人之间若挤眼睛,则无论性别为何,通常都有强烈的挑逗意味。

如果眨眼的时候眼皮不是立即回收,而是保持闭上长达1秒钟或1秒钟以上,就成为闭眼。这种闭眼动作是下意识的,当事人自己很难意识到,它表示厌烦、不感兴趣或藐视、蔑视等意思,而且不同程度地暗示出当事人高人一等、目中无人的消极态度。在社交场合有这种习惯的人,往往是性情高傲或孤芳自赏者。

(5)肤色变化

面颊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

人们最常见的面颊变红经常出现在害羞、羞愧或尴尬等情形中,脸红也是愤怒的表示,愤怒时,面颊瞬时转为通红而不是由面颊中心慢慢扩散开来。

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和克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时,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当人们处于惊骇的情绪状态下,面颊肤色也会变得苍白。

面颊肤色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造成的,是难以人为控制或掩饰的。但也可能他所要隐瞒的正是羞愧或惊恐本身。

(6)表情时间

表情的时间长短也可反映出说谎的印迹。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情的停顿时间、起始时间(开始表情时所花的时间)和消逝时间(表情消失时所花去的时间)。

停顿时间长的表情很可能都是假的,比如10秒钟或10秒钟以上的时间,甚至是停顿5秒钟时间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实的。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痛欲绝等之外,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钟;而且,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久,而是一阵阵地、短暂地出现。只有象征性表情和嘲弄式表情是长时间地存在着的。

起始时间和消逝时间,其长短是没有固定标准可言的,如果惊讶的表情是真的,则可能起始时间、停顿时间与消逝时间都很短,加起来还不到1秒钟。如果这种表情的时间很长的话,就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嘲弄式惊讶,亦即故意装出惊讶的表情来嘲弄对方;二是装出惊讶,即没有受惊却故意摆出惊讶的样子来;三是象征性惊讶。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怎样装出惊讶的表情,但是装得极像者非常少,因为自然的惊讶表情起始时间与消逝时间都很短。

4.察颜观色巧识谎言表演

俗话说,放屁脸红,做贼心虚。通过察颜观色可以判断一个人是说谎话还是说实话。

日常生活中,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而言,身体语言和自然语言有明显的差异,那就是身体语言的用法,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人们最真实的感觉和最内在的需要与渴望,因此对身体语言的仔细观察,不仅有助于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同时还能真实地发现说话者不肯在言谈中直接透露的实情。这种情况的存在为我们透过语言看透说谎者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可以透过说谎者身体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发现说谎者隐藏的目的。

说谎的人说话时总是扯开嗓门,慢条斯理,他们还会出口误,重复句子,改变话题,反复地说:“嗯、啊、哼、哈”之类。说谎者也总是避免使用事实,而是更多地用一般的语言,并且常常在谈话中卖关子以减少露馅的可能性。说话的速度也可以提供线索,但是通常是以不同于这个人平常说话的方式出现的。一般说来,着急的、说话快的人在说谎时,由于着急加剧,往往会放慢说话的速度。然而,那些通常不着急的人在说谎时,一般会说得比平时陕。

据说,人在说谎时很少笑,如果他们笑了,那也是非常勉强的,是挤出来的笑。勉强地笑出现得较快,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以不规则的方式消失。识别假笑的另一种方式是寻找眼睛与嘴巴之间的不协调,因为一个说谎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迫使眼睛发笑。

手是人的另一张面孔,是发现说谎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线索,实验表明,那些被要求去表演自己说谎能力的人常急剧地减少了手的动作。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手能够表达多种信息。因此,那些想说谎的人,由于担心自己的手会泄露他在说谎,便往往试图使自己的手保持不动,或者把它们藏起来。如介绍关于说谎者的小动作一节所述,在观察手的时候,还要注意说话人在说话时是否不自然地进行自我触摸,如摸鼻子、下巴和嘴巴。通过这种方式,说谎者可以在欺骗跟他说话的人的过程中得到放松,消除紧张。而且,与手势相伴的是,说谎者往往不停地变换姿态。

除眼睛外,脸部表情是说谎者最容易作伪的部位。这给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诚意时带来了麻烦,因为研究表明,有信任感的听者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脸部及其表情,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既然脸部最难揭露骗局,那么,作为一个持怀疑态度的听者,你应该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声音、眼睛和手势。

尽管骗子很懂得心理学,又很会演戏,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说成金条,把死尸说活,活人说死,伪装得几乎滴水不漏,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发现,即使在他们精心纺织的谎言下,仍有大量的破绽和堵不完的漏洞,任他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识破谎言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认清对方的目的,搞清了他的目的,任他变换什么花招,都可以玩之于股掌而不至于上当受骗。

5.如何识破恋人向你说谎

爱情最重要的是忠贞与坦诚,但有时候不管你们多么心心相印也难免会出现谎言,也许爱得太深或许另有所图。那么你怎样才会发现对方说谎的蛛丝马迹呢?

说谎者最为留意的正是说话时言辞或字眼的选择,因为他不可能控制和伪装自己的全部行为细节,他只能掩饰、伪装别人最注意的地方。

由于懂得人们注意的重点是言辞,因此说谎者常常谨慎地选择字眼,对不愿出口的话仔细加以掩饰。他们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外,用言辞来捏造或隐瞒一件事情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写下来进行练习。

此外,说谎者还可以通过说话而不断地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自己的“台词”.

(1)口误、笔误

十分令人惊奇的是,很多说谎者都是由于言辞方面的失误而露馅的,他们没能仔细地编造好其想说的话。

即使是十分谨慎的说谎者,也会有失口露馅的时候,弗洛伊德将之称为口误。

人们常会在言辞里违逆己意,同时在内心中潜抑着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会说出本不想说的或相反的话,从而在口误之中暴露了内心的不诚实。因此,口误的必然情形便是说话者要抑制自己不要提到某件事或不要说出自己所不愿说的东西,但又因某种原因而“说走了样”.口误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背叛。

当然,也应注意,许多情况下说谎者并不一定会出现口误。

与口误相近的还有笔误。在很多情况下,笔误也是内心自我的一种走样的表达方式。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书写比在说话的时候更容易发生错误,即使在一些极须庄重、严谨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对书写(印刷)上的错误,人们常常难以确定谁是真正的祸首,尽管当事人多半会以“意外差错”或“技术性错误”等等藉口来加以解释,然而其中往往潜伏着内心冲突甚至“别有用心”.

笔误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思绪常常会因为内心潜抑的思潮而游离笔端,或者联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这种思想就会悄然侵入笔端,造成笔误。

(2)声调

在判断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和意图时,固然要听他究竟说些什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更要听他怎样说,亦即从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速度、转折和停顿中领会“言外之意”.

当说谎是为了掩饰恐惧或愤怒之感时,声音通常会比较大也比较高,说话的速度也比较快;当说谎是为了掩饰忧伤的感受时,声音就会与之相反。那种担心露馅的心理会使声调带有恐惧感;那种“良心责备”的负罪感所产生的声调效果会与忧伤所产生的极为相近。

不过,声调提高本身并不是说谎的象征,它只是恐惧、愤怒或激动的象征。

与此相应,没有声调提高的迹象也同样并不意味着没有说谎。

(3)停顿

人在说谎的时候,另一常见的言辞印迹便是停顿,如停顿的过于长久或过于频繁。

产生这类说谎印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说谎者可能事先未准备好“台词”,因而可能会在临场时产生犹豫或错误。其二,即使说谎者已经把“台词”准备得很充分,也可能会由于担心露馅而临时怯场,忘了所编的“台词”;或者由于突发性的意外事件的干扰而产生了情绪波动和思维混乱,一时忘了前后“台词”间的联系,如果是既准备不充分,又加上怯场,就更容易频繁停顿或犯下错误了,而由于听到自己不断出错,说谎者就会更加紧张,生怕别人会揭穿他,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不断的停顿和不断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