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眼:慧眼 心眼 钱眼
2271000000004

第4章 入木三分,慧眼辨小人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人分五色,忠奸难辨。生活中必然会与各色人打交道,不识小人,必受其害;不识贤伪,必遭其乱。虽然小人最善伪装,但在一双慧眼面前,终究原形毕露。

1.学会从本质上看人心

人生是一本书,好看难懂;小人是附骨蛆,厌人难除。只要我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能辨别小人,防范小人。

能够看透一个人的本质,是识别小人最根本的方法。苏洵在其所着《辨奸论》中说;“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是大奸臣。”并且引易牙、竖刁、卫公子启方的例子为证。这三人何等人也?

春秋时代,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而称霸中原。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并请教说:“仲父您病了,请问您有什么话教诲嘱咐我吗?”管仲说:“我希望你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伙人远一些。千万不要接近他们。”

齐恒公说:“易牙卖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竖刁阉割自己来侍奉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卫公子启方侍奉寡人15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难道这不值得信任吗?”管仲说:“人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儿子对父母尚且如此情薄,又何况对他人呢?”

过了几年,易牙、竖刁、常之巫勾结起来作乱,他们把齐桓公的宫门堵塞住,不准任何人进去,把宫外筑起3丈高的墙,断绝他的饮食,准备把他活活饿死。齐桓公临死时流着泪叹息道:“唉!怨我没有听仲父的话,仲父是圣人啊!圣人看问题往往是很深远的。”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表面很会迎奉领导,在领导面前尽量殷勤,可是背后对上级并不尊重,工作不踏实,对同志也不老实。对这种人,我们就要善于透过表现现象认清其本质。

2.透视小人的内心世界

小人内心世界阴暗,不健全的人格加上强烈的私欲使他能够抛却一切道义上的负担去谋取利益,而当受到阻碍时,他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击别人、伤害别人,通过对别人肉体或精神上的虐待来发泄自己压抑的仇恨。

(1)小人的根底:极端的挫折或娇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特殊的经历决定了他的性格和气质,对他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小人作为人类的一个变种,其小人特质的形成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成长经历往往集中分布在两个极端之中:一个极端是充满挫折与不幸的环境,另一个极端则是充满娇宠与溺爱的环境。

挫折与不幸,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成就欲和功名之心,为了出人头地,他们学会了在夹缝之中笑脸求生,更形成其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生存性格;而娇宠与溺爱,则会形成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和恃宠无忌、胆大妄为的行事风格。

所以,处于这两个极端之中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其童年生活,对小人成年之后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朱温出生于贫苦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在其兄弟幼年时,父亲已丧。因无以为生,母亲便带领三个孩子改嫁肖县人刘崇。刘崇生性懒惰,经常对继子动辄打骂。

生计的艰难、寄人篱下的滋味、缺乏亲情之爱的生活以及教育上的放任,使朱温从小养成残暴、荒淫、不知廉耻的性格。

后来,在朱温以后的征战及称帝过程中,这种性格就得到了完全的暴露。他使用酷法驭兵,所属将领稍有违背,即被杀死;对待百姓,更是杀之如畜。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行如禽兽,不仅奸掠百姓妻女、侮辱大臣妻女,就连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因此,当其子朱友圭刺杀他时,大骂曰:“老贼万段!”

而朱温的儿子们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也个个暴戾,相互残杀不已。

(2)小人的性格:过度的自卑或自傲

境地不如他人,才干不如他人,自然要生出自卑之心。依仗权势为所欲为而不受惩处,自然要生骄狂自傲之心。

为了得到心理补偿,自卑者往往会变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去夺取功名利禄,利用外在的强横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弱。所以,不经过正确的心理调整,自卑之心极重者很容易堕入小人的行列,做出违反常理常情之举。

自傲的人,看不起别人,更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于自己所欲达到的目标,常认为理所当然。所以,这种人在行事上常会落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可怕境地。对于妨碍自己成事的人,无论是对是错,极端自傲者皆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3)小人的特征:膨胀的私欲及野心

小人的功名利禄之心要比常人强烈得多。在他们看来,只有依附一定的权势,获得一定的权柄,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欲望,并通过滥施淫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然而,小人的才能往往不足以控制大局,更无法承担其实现勃勃野心的重担,野心与实力之间的严重失衡与不对称性,使得一些人为实现野心而不择手段。当仅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实现其欲望时,寄生便成为重要的手段。

说到底,小人飞黄腾达,靠的不是真才实干,而是靠对人心的揣摩和对当权者的谄媚。在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如果确实存在着目标与自身条件的巨大差异,而这个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又极为强烈,那么,在一定条件下,他就很容易堕落成为一个小人。

3.辨识大奸似忠的小人

大奸似忠的小人不屑于蝇营狗苟,不贪利不图小便宜,平时貌似憨厚忠良,伪善作假,欺人惑心,关键时刻才露峥嵘。表面上老老实实的,很可能是婊子送客--假仁假义;逢人便自夸有七分骨气的,可能是不动声色的超级“马屁精”.现代人展示出的脸,更是忠奸难分,好坏亦不露形迹。

在印度古国,有一个名叫弹提罗的商人,与国王的关系很好,可以自由出入王宫。但他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国王的侍从,便招来一场报复。

国王的这个侍从是专司扫地的。一天早晨,侍从睡意朦胧地到国王的床前打扫卫生,他说:“哎呀,弹提罗胆子真够大的,他竟敢拥抱皇后。”

听到这话,国王一下子翻身起来,喝问:“你说的是真话吗?”

侍从说道:“万岁爷呀,我一夜没睡,掷骰子太累了,尽管我不停地打扫,还是止不住打瞌睡,我不知道刚才说了些什么。”

国王却吃起醋来,他想,这家伙和弹提罗都可以自由出入我的房子,说不定他真看见那家伙拥抱皇后,才说了这样的话。

从此,国王禁止弹提罗自由出入王宫,把他冷落到一旁。

过了一段时日,弹提罗得知是侍从搞的鬼,便向他一再讨好,以释前嫌。侍从得了好处就原谅了他,并帮他又一次施展了计谋。

一天,侍从又去王宫扫地,他说:“哎呀,我们的国王真聪明,每次大便后吃点儿黄瓜。”

听了这话,国王大吃一惊,对他说:“喂,你胡说什么?你什么时候看我做过这样的事?”

侍从的回答仍然是不置可否:“万岁爷呀,我掷了一夜的骰子,实在太累了。尽管我拼命打扫,还是忍不住打盹,我刚才说了此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国王心想:我从未干过那样的事,这家伙明摆着是胡言乱语。那么,关于弹提罗的事也可能是这样。像弹提罗这样的人会做出那种事,是不可想象的。看来是我错怪了他。

于是,他把弹提罗叫来,恢复了他的原职。

弹提罗的宠贬竟然系于扫地侍从的胡言乱语,看来侍从的力量够大的了。其实,侍从所趋势的作用仅仅是引发而已,即利用某种想象的副作用加上一副“忠憨”的外表,来激活国王的猜疑心理,至于信息本身是否可靠并无关紧要。

日常生活中大奸似忠的小人进行挑拨离间时就经常使用此招,他不必承担说谎的指责,诡就诡在引而不发,激得你胡思乱想。只要人们有猜疑心理,就很容易被利用。

4.识别忘恩负义的小人

有些卑鄙小人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嫉妒心理,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从而忘恩负义,在暗中设下一圈套,引诱自己以前的恩人在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走进自己的圈套,获罪于君主或上司,而遭受致命性的打击。这些阴谋的受害者往往是心地单纯或刚直的人物,他们没有意识到对面的人是何等的卑劣下流,有的人要光明磊落地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像对方一样玩弄阴谋诡计,有的人还正在把对方当成知己,认敌为友。他们都来不及提防对方的暗箭,便遭到了突如其来的伤害,落了个悲惨结局。桩桩悲剧留给后人多少深恩与警省。

王安石变法时,最信任的是吕惠卿,王安石将他视为知心朋友和得力助手。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要与吕惠卿商量而后行,所有变法内容都由吕惠卿拟写成文,然后颁布推行。

对于王安石的重用,吕惠卿表面感恩,背地里却另有打算。他依附王安石,不过是投变法之机捞取个人好处罢了。即使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也看出了吕惠卿的狼子野心,他写信对王安石说:“吕惠卿这种奸邪小人,现在依附于你,目的是捞取向上爬的资本,一旦你失势他必然会出卖你,作为自己新的进身之阶。”

可惜这些忠告王安石根本听不进去,当他迫于压力将要辞去宰相职务时,觉得几年来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忠顺,能够将变法坚持下去,便极力荐举吕惠卿为副宰相。

吕惠卿果然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势利小人,王安石一走,他就背叛了变法事业。不仅如此,他还罗织罪名,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把罪恶之手伸向了王安石。

吕惠卿整王安石的手段十分毒辣。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对他无话不谈。一次,王安石对一件政事拿不定主意,便写信嘱咐吕惠卿:“此事先不要让皇帝知道。”工于心计的吕惠卿偷偷地将信留了下来。现在,王安石离开了朝廷,他便把这封信交给了皇帝,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吕惠卿就这样彻底断送了王安石的政治前程。

历代官场不乏吕惠卿这种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能为你赴汤蹈火,牺牲性命;同时,他在暗地里观察你,算计你,积累你的失言和过失,作为日后陷害你的武器。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突然跳出来对你大肆攻击,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实在让人防不胜防。

5.辨识投机取巧的小人

日常交往中,我们最常见的是自己去求人办事。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你有权时,有人会不请自来,而且会奉上一大筐的好话,这种人就是投机取巧的小人。

投机取巧的小人常在有利益的地方、有利益的时机、有利益可求的人面前出现,他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获得好处。

平日里,投机取巧的小人对别人穷于应付,没有真实感情,你得势了他就奉迎,你失势了他就冷清,因为他对谁都是应付,不求交往过深也不要得罪人,缺乏主见缺乏自信。投机取巧的小人并不是真的面面俱到,他周旋的主要原则还是看谁有用,看谁有权。这种人投机表现得非常实用,他站在这条船上望着那条船,还没等这条船沉没,他早已选好了另一条出路。他整日东奔西跑,看这个,拜那个,其实是在选择随时可以投靠的船。这种人对任何人都没有真实感情,有的只是实用,不得罪任何一方。

投机取巧的小人缺乏自信。因为他对自己的才学、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对自己的经济基础等诸方面都缺乏自信,他总是企图用多方周旋来弥补诸方面的不足。例如,跑权贵以弥补地位的不稳;跑实业者以求混点小钱弥补财力的不足等。所以,就必然形成他所谓的力求人际关系的周到,实际上必然是对有用的人的周到和对他认为无用的人的冷漠。

他们确实不到处树敌,人际关系显得广泛;但他也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与谁相处都不是真心,都是出于利用对方的目的。他与谁都不会深交,因为他随时准备一旦对方塌台他就另投他人。但投机取巧的人也有其精明之处,一般说来,他也不会对塌台的人物落井下石,因为那也不是他的行为准则。无论是谁,只要平反昭雪或官复原职,他都可以再重新登门拜访,一点也没什么不自然。他确实也没干什么过分对不住谁的事。从这个角度讲,投机取巧的人又比落井下石的小人仁道得多,他不是坏人,圆滑一些也不讨人恨。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小人,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斥责,看破他的用心,不给他利用的机遇就行了。

6.识别奉承拍马的小人

怎样识别奉承拍马的小人?其中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老板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老板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老板一样。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马屁精、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小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子。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颜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取媚,汲黯能当面指责汉武帝的过失,萧诚和柔而善美言,张九龄因此断绝了与他的往来,郭霸品尝魏元忠的小便,宋之问为张易之等人端尿壶,赵履温甘为安乐公主拉车的牛马,丁渭在宴会上为寇准擦胡须上的汤渍。这些人载于史册,遗耻千古。

虽然人们对奉承拍马的人鄙视冷淡,然而,他们总难绝迹。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自身难保的上司需要他们,那些功成名就的老板的虚荣心需要这些人用奉承话来满足。

奉承拍马者奉承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迫不及待地想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他们又会培植出更多的谄媚小人,这些人又会引来更多的马屁精,最后发展成整个部门沆瀣一气,办事说话都是一个腔调,甚至气味也一模一样。后果怎样?整个企业标价出售,或者破产关门,变成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其实,在一些精明强干的领导者眼里,那些奉承拍马者还是很悲哀的。这些人已经无法摆脱奉承拍马的习惯,也就是事事总先想到老板在想些什么,在此之后又吃不准自己到底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想法。在会议上,他总望着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总是会把老板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结果,老板得到了报答、光彩和利益,而奉承拍马者却招来同事的鄙弃。

奉承拍马的行家里手,有着一整套经过仔细盘算而培养起来的见风使舵的本领,有着处心积虑策划出来的一系列随机应变的手段。自然,一个人决不会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奉承拍马者仍能在一个企业里受到器重,得到提升,保住他们既得的地位。

7.看清口是心非的小人

生活中往往有两面三刀者,就是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其落入陷井,达到自己的企图。唐玄宗时的宰相李林甫,他陷害人时并不是一脸凶相,咄咄逼人,而是吹捧,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在当代,也不乏口蜜腹剑的阴谋家。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有时,他们看到你直上青云就会逢迎拍马专捡好听的话讲;有时,他们看到你事事顺心、进展神速而在背后造谣生事向上层人物进谗言,陷你于不利;有时欺骗、谎言、圈套从他们头脑中酝酿成“捆精绳”套在你身上,使你翻身落马;有时,他们看到你堕入困境则幸灾乐祸趁机打劫。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岂能不防呢?

今天,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心理:不信任。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口是心非,毫无疑问,就是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而内心则全非如此;表面上对你百依百顺,而实际上则是我行我素;嘴里说着对你的赞誉之词,而内心则是诅咒你不得好死;……试想一下,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些人当中,吃过几次亏之后,不论是谁都会增强戒备之心,对他的话加上几个问号。

口是心非的小人最善于勾心斗角。因为他就是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表面应付别人,行动上又如何去算计别人。与这种人为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想法。在文学史上,《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夫是口是心非的最典型的代表,他已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他表面上是上帝的使者,虔诚的教徒,而实际上则是个色鬼,是个贪财者;他表面上对奥尔贡一家恭维,而实际上则用最卑鄙的手段去谋害这一家人。可以说他是个表面上好话说尽实际上则是坏事做绝的最无耻、最卑鄙的小人。但是他最终的结局呢?他的这一套无耻的手段终于被人识破了,西洋镜最终被人揭穿,答丢夫成了万人唾弃的小人。他整天苦心于算计别人,最终倒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

口是心非与虚伪可以说是等同语。因为口是心非的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必然要用谎言去应付别人。谎言说多了,被别人识破了,他也就成为了一个虚伪的人。只要有点自尊心的人是不愿被别人称为“伪”人的。一旦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个虚伪的人,那你的生活将是很痛苦的,到处是不信任的眼光,到处是不信任的口吻,转过身来人们对你应付一下,转过身去你将成为众矢之的,那滋味真是难受极了。

作伪或说谎,即使它可能在某些场合发挥作用,但总之,其罪恶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因为经常作伪者决不是高尚的人而是邪恶的人。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坏。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作一点伪事,但后来他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伪事,说更多的谎话,以便于掩饰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总结起来,做伪事说谎话,口是心非大概出于以下几种目的:其一是为了迷惑对手,使对方对自己不加防备,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以便再战;其三嘛,则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手的意图,这种人是最危险的。西班牙人有一句成语: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情。也许,这些目的有的可能不能算作太恶。但作为口是心非者,其说谎或作伪的害处却是很大的。首先,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就像一只伪装成人的猴子一样,他要时刻防备被人抓住尾巴;其次,口是心非者最容易失去合作者,因为他对别人不信任、不真诚,别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口是心非者终将失去人格--毁掉他人对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