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45

第45章 写作

时光易逝,但有些东西会一直影响你。于我,如几本书,一些小文字,一些病痛。

中学时代,在慈湖,念的是理科(当时文理分班);毕业后,去从戎,成了一个行伍粗人;在部队及转业后,从事的都是业务工作,所以一直很少写东西。写,对那时的我来说,是文化人的玩意儿,与我这个农民家的孩子不搭界。

人到中年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经历的事多了,竟然有了一诉为快的冲动,想练练手了。于是,在夜深人静时分,拿起那支久违的笔,开始漫无目的地写,开启了一次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但,那只是简单地写,与文化人的写作还差很远。

没有写的方向,那么就用笔记录自己的小生活。我经常散步的日湖、姚江,买菜购物的白沙菜场、三江超市;日常生活的琐碎,工作中的烦恼;路边的零星野花,阳台上驻足的灰鸽……无一不可入文来。岁月长河,生活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就像那姚江,就像那变换的四季,还有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败,无不在告诉我许许多多的“道”与“理”。

我用手中的拙笔白描我身边平凡的人儿,年迈的双亲、可爱的女儿、战友、同学、领导、同事、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一笑一颦。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平凡的人,给了我生活的滋养。

无所谓“写”的题材,总是随心所欲。我不懂诗歌的韵律(读小学时拼音没学过),但我总可以拼凑一些直抒胸臆的“长短句”来;不甚明了散文的意境,但我总可以胡乱地写出些小文来;偶尔兴之所至,还会照葫芦画瓢,写上几首仿古的小诗小词;配图日志,更是我眼睛所见、足之所至的另一种记录罢了。

我更不关心“写”的范围,行文天马行空。尊重生活、尊重原创、尊重传统,是我一贯的本真态度。淡淡的忧伤、灵动的诗性,是我一生所追求的。做本色的自己,说真实的话,做本分的事情,是我的底线与原则。尽管呈现于笔端的小文字,稚嫩而带些许黯淡情调,但我相信那是真实的,是有感染力的,是有生命力的。

我想,我还是会坚持这样“写”。就这样子,一直傻傻地写,直到岁月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