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44

第44章 读书

(一)

读书,多少有点用吧!我想。

经常听见当父母的谆谆教导他们的子女,要好好读书!听多了,觉得这个国家还有救,还有希望!毕竟,在这儿,读书被视为一件相对高尚的事儿。至少,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还有缕缕书香在,还有点点读书精神不死!

自元月7日,我在打羽毛球时不慎崴脚至今已经四个多月了。我的右脚,肿消了又起,不曾彻底痊愈过,真有点儿担心会不会变成慢疾。故,近来听从妻子的建议,一边重敷陆氏伤药,一边待在家中安心疗伤。只是荒废了明媚的春光,那浩渺的姚江,竟有四个多月未曾亲近了;可惜了日湖的波光,那里也去得很少很少了;球场、操场,更是疏远了,淡忘了。

可手头的工作反而一点都没少。自春节后,工作接踵而至,不胜其烦。会议、考核、培训、宣教,纷纷扰扰;路线、清单、五水共治、降耗增效,熙熙攘攘。在这个变幻莫测、浮躁喧哗的尘世间,只求内心的宁静,无他了。想起前阵子好几篇小文写至一半就写不下去,原来不是“无事需向静”,而是有事更需向静。

我想,唯有好好读书了。

(二)

我读的书,不多。

记得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亲能供我和弟弟上学,已属不易。购书、看书,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儿。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小学所读的几本教科书之外,其他的所谓的书,不过是几本邻居家传来传去的磨得早已经没有棱角的连环画。好在那时,有清澈的小河,有广袤的田野,有很多小伙伴,有大量富裕的时间,让我在农村的生活充满乐趣。

到中学,先洪塘,后慈湖,前后历六年,读的书依然少得可怜。脑海中,除了几本教材、教辅,就是在图书馆里借的几本书和杂志。至于购书,只是想想的事儿。在同学当中,当时我读的书可能是最少的。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还读了很多中外经典著作,学有余力的,或有兴趣的同学,早涉猎武侠、言情类小说了。而我,除了听说过几本书的名字或看过只言片语外,其他一概不知。中学阶段的我,依然是脑袋空空如也!好在那时,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自己的粗陋,明白了自己视野的狭窄。在慈湖潋滟的湖光山色中,在百年银杏树下,有一双迷茫的眼睛,仿佛在向外张望,在张望外面精彩的世界。那时的我,已经明白,要靠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哪怕充满坎坷、艰辛,也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勤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读书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捷径吧!

读书的境况在我从戎的岁月中多少改变了些许。1990年之秋,入学“后校”(空军后勤学院);1993年之夏,成为“军官”;1996年之春,“淬火”政院(大连海军政治学院);世纪之交,函读航院(海军航空工程学院);2005年,海院(海军指挥学院)“提高”。一个从乡野中走出来的稚童,终于有机会、有时间,也有点余钱去读点书了。走过的路多了,见过的人多了,就越发清楚自己的渺小、无知,可叹自己读书实在太少。于是,想恶补。奈何慌不择路,不懂章法。就着自己的兴趣,逮到什么读什么,想到什么读什么。兵马生涯近二十载,读了一点书,然,终究是基础太差,底子太薄,一直落后于人,以至于有时越想赶超越发落后,至今不曾改变读书少的困局。

(三)

书到用时方恨少,诚然!

正因为读书太少,工作中遇到写作,常有言之无物的无力感。写出来的东西,前后失据,文法失范,那是经常的事。看到不少名家,行起文来,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甚是羡慕。只恨自己读书太少,却晚矣!不知道有没有补救的措施?年过四十,突然想读点书了。世人四十皆已醇熟,而我,仿佛刚刚醒悟过来。可叹啊,愚钝不化之人!

现在,工作、生活之余,我会读点书。培训空当、讲座间歇、候车闲时、入梦前夕,我会不自觉地捧上一本书,或一本诗集,或一本杂志,静静地看上一会儿。能多读点就多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