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671800000025

第25章 调和身心焦虑的十五个策略(3)

在此书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幼稚性思维的特点以及识别它、领悟它与放下它的朴素道理。但是有时候这些幼稚性焦虑思维所携带的残留能量会使我们感到疲惫,因此我们需要额外掌握一些调节疲惫与残留负能量的辅助性策略。临床中有不少心理学调适技术需要心理指导师的针对性建议以及系统的疏导。而此书中所分享的诸多辅助性方法皆是笔者从多年的心理疏导工作践行中特地提炼出来的,这些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就算完全不依赖心理指导师也能自行调节,它们招招皆能进入心灵深处,且能够有效地解除心灵疲惫与残留的焦虑毒素。

在该部分所分享的15计锦囊中,其中有一些名称源自古代兵法的术语,笔者取其寓意,意在生动地表达一些实用且充满乐趣的行动哲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需灵活运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自我练习还是体悟何种方法,均需先悟透原理,理通法自明。要学内涵思路,而不要死学一招一式,在自我调心的某个阶段,许多心灵一定会领悟到所谓法无定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的内涵。总之,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变通方法。悟透原理之后,自己都会编法、变法,把方法用到充满灵感与自然直觉的状态,才算真正通达,不被文字相与概念相所束。

补充:正见常识:法无定法(喻指灵活运用各式心理学方法)

妄念(强迫观念、灾难性联想)最初是“无中生有”的,各种妄念各归其根后,并非跑到哪个“居所”,而是归于自己的空性,因此从本质上而言并没有什么被消灭,仅仅只是见到了“无明烦恼”的空性而已。

《金刚经》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段文字的哲学内涵其深无比,并非人人都能够悟到。然而若将其引申至现代心理学中,我们或许也可以获得这样的启发:面对一些扭曲的“症状”,并非我们不需要方法,而是对一切暂时的“对治法”都不要去执着,唯有心中“一法不见”,才有最终“无法可舍”的自然无为清净境。而一切对治烦恼的方便法,其属性是空,了无实在,仅仅只是暂时的“渡河之筏”。同时,世界上所有既存的心理学调适理论也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哪个方法最高明的说法,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有相契合的应用范围与局限性。一颗苦痛心灵在对任何有用的心理学学问都不执着,也都不排斥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需自然地运用某一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自己的所知障而与某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心理学方法擦肩而过。

这个世界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多元文化才能将其打扮得万紫千红、富有生机。同样在身心卫生预防领域,只有互相谦虚地汲取,互促共进,才能构筑出较完整的预防与干预体系,在面对心理求助者时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采用最适当的疗法,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造福于人们。比如:中医、西医、特医、民间土方等都可以调病,但各有所长,又各存所短。西医的优点是见效相对快,但针对一些慢性疾病,常年下来往往治标不治本,一些抗生素与止痛药的副作用有时候也相对较大;中医治病的副作用小,虽然长期使用可以对一些病灶治本,但在一些急性病发作时往往见效较慢;从我国古代中医留下来的特医理论是从人体阴性磁场、中脉、任督二脉的能量场角度入手的,虽层次较高,但那些观点不易被现代人接受和普及;一些民间土方虽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但俗话说,“祖传偏方”在某些关键时候也可治病,而且省钱方便,许多少数民族与生活在山区里的人们便是偏方的拥戴者。

心理学也是如此。无论是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格式塔、NLP、催眠术、意向对话、心理剧、脉轮能量学、自然顺势疗法、新时代课程,还是生物信息学,都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不好的说法,皆是因缘而生,殊途同归,互相补充,法无高下。但是,由于许多人不懂得这些道理,总是以分别心来看待事物,非要分出好与不好,然后去排斥另一方,徒增烦恼,这就是偏知与傲慢。如果我们存有分别心,排斥某一种方法,到了该用这一种心理学方法的时候,就会因自设障碍而不能得到最佳的疗效。即使在宗门哲学领域,在浩瀚无边的东方哲学文明中(儒、道、禅、密、中观、维识、净土、瑜伽行派、禅武医),法法也平等无差别。同样,世人若能把传统宗门哲学文化中的一些精华引入到现代心理学中,势必如虎添翼,乾坤绝配。

简言之,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虽分阴阳与清浊,但阴阳本身不分好坏,阴阳是一不是二。阴阳就是为了起到相互平衡的作用,人们在这个充满无常的世界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会使事物失去平衡,物极必反而导致溃败。因此,只有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另外,每一位自助者都要遵循自己的速度与脚步,不要在网络上与他人对比。许多烦恼心灵总是沉不住气学习自我觉察之道,往往喜好引颈往外去探秘各种只适合一些出家修行人的宗教方法,结果几年下来什么都没学会,反而产生了对宗门文化的嗔恨心,实在是无明。从系统整体角度而言,小学、中学、大学是平等无差别的,但有不少自救者连“小学”的基础都不稳定抑或没有,就幻想着彻底解决人生烦恼抑或大彻大悟,其结果往往是庸人自扰,头上安头。如果没有“小学”的基础铺垫,怎能一步登天进入中学、大学呢?

所以,对于广大选择自救的心灵而言,一定要重视自己“小学”的基础,不要天天幻想着追求各种幸福,而应在当下幸福地去追求。对于“小学阶段”的自助心灵,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借由每一次勇敢的行动,慢慢地在顺应自然中创造出一个具有驱动力的未来。而后在某种契机下深刻领悟到“心魔”其实就是上苍提供给我们觉醒的助力,通过它最终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一切因缘而生的烦恼现象其本质皆悉无常(如露亦如电);所追求的一切外在欲乐皆无法令人彻底满意;任何现象都没有永恒的实体,有的只是成长的过程与心性提拉。

温馨提示:在某种层面,“创伤”与“心魔”本身也在为我们说法。如果没有“创伤”,一颗心灵就无从获得自我疗愈的契机,也无从开始深刻地认识自我。如果没有“心魔”的阻碍,一颗心灵的灵明永远无法变得更加聚气。这或许就是先知们讲的唯有大“魔”才能助大“佛”的禅机。同时,所谓的自我疗愈过程其实就是破解恐惧焦虑冲动背后的无限风光与回归本我的觉醒过程,这过程始于“创伤”,终于系统疗愈。

习以治惊

人非圣贤,在最广大的都市心灵中能够打心底深处看破无常与无住本质的人可能不会特别多。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当一些事件发生不合“我”意时,“我”就会感到不顺心、不自在。当一些无常的逆事发生后,“小我”内在的心气反应也会忽上忽下,直至变得郁结。许多有慢性焦虑情绪障碍的苦痛心灵有时候都不需要一些特别大的事件的干扰,就会自动地漂浮性焦虑,而后因为“法不通,理不明”,持续地拼命排斥眼前的“真相”,不愿意去体察这份“真相”,最后导致身心俱疲,蓦然间发现生命的苦涩是如此临在。

对于许多深陷焦虑泥潭的心灵而言,似乎摆在眼前的唯一途径就是拼命地祈祷老天爷大发慈悲,如“我”所愿几次,抑或跪拜在“菩萨”面前,让“我”有求必应几次,以阻抗这些恼人的焦虑情绪,但很显然这完全行不通。诚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要有追求,只要有奋斗蓝图,只要有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就一定免不了被焦虑情绪所侵袭。问题是,要如何才可以不盲目地产生过度的焦虑反应?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情绪平衡大师?

答案就是踏上“认识自我与认识焦虑”的调心之路!简言之,解开人生痛苦之谜的钥匙就是“心”,世间万事万物包括各种无常焦虑情绪都是由心所生出的“妄相”。在炼狱般的烦恼世界里,许多苦痛心灵所迷惑的各种妄念、妄识、妄情都是由于人心无明识(患得患失、分别取舍、预期恐惧、灾难性联想),一时迷茫执着而产生的。这些外在天马行空式的症状都是内在“本我、自我、超我”不协调的投影。所以调和“心”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要无为地降伏无明识,由于大家认识不到“妄相”对人的误导,往往陷入对“妄相”的执着中,为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症状相”而痛苦。如果能够摆脱对“妄相”的捆绑束缚,就能立刻解除心中的痛苦,因此系统修心的意义就是为了剥离妄相。当下,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内在焦虑气机,我们首先最需要领会“习以治惊”的朴素行动哲学。我们需要在潜意识还没有改变与释放的前提下,先依靠“习以治惊”的正确指南来缓解自身的燃眉之急。

有一个人一直想出人头地,然后过上非常富有、非常自由的生活。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路上捡到了一打金砖,捡起来后拔腿就跑,伺机躲藏起来。然而,很快他发现有一条狼在后面紧追不舍。他非常害怕,只能拼命地一直跑。终于,他看到岸边有一艘船,于是立刻跳上船,疯狂地划。可是划了5米后,他还是听到狼在后面咆哮狂吠不止,于是更加拼命地划……就这样,他一直划到了天亮,直到筋疲力尽。然而,就在此时,他猛然间发现自己的船并没有离开岸边多远,他简直无法相信,心想:这怎么可能呢?我明明划了一个晚上,付出巨大的努力,船为何没有动呢?在极度焦虑彷徨时,他回头一看,发现原来是这艘小船的锚绳并没有被解开。

这就是很多人面对焦虑恐惧时的前后过程,当恐惧来临时总是急促地逃避,然而几年下来,不仅恐惧没有解除,反而增加了对恐惧的预期焦虑。实际上当我们与恐惧相遇时,其实就已经站在美妙的新生与解脱的入口处。然而许多人缺乏对焦虑与恐惧本质的了解,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与其坦诚相见的技巧,出于本能,他只有逃跑,于是很自然地掉入了幻象的深渊而无法抽离。

金元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解释说:“《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

我们知道无明焦虑情绪的幼稚性,它们不属于成年人应有的反应,仅仅只是被“幼年自我”的恐惧印痕所奴役。这种幼稚性的灾难性联想,就是一种类似“小痞子”一样的思维模式,但这个“小痞子”并非抄着家伙的嫌疑犯,它根本不可能让我们失去性命,它仅仅只是过去的失落印痕,它的一切预期焦虑都是源自于过去的记忆与幻象,与此时眼前所发现的事情毫无关联,跟所谓的真相也完全没有任何关联。

简单了解这个道理后,我们要果断地对其视而不见。即使感到不安,若能泰然处之,那么这种不安就一定会逐渐消退,而后即使发生了不安也如同没有一样。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自然不会那么简单,总会有一部分心灵因为症状的程度较深以及信心上的不足,表现得不情不愿,抑或一不小心又开始欲罢不能。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多半人的心底深处埋藏着一个机制:对当下能让“本我”有快感的,会舍不得放下;对当下“自我期许与愿望”有妨碍的事物与感受,通常会表达自己的抗拒心。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唯有进一步强化正见基础: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头脑中有杂念是很自然的,这也是心智系统的珍贵处之一,也可以说是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尊贵处。如果我们以不生杂念、不生一切能量感受为目标,那就等于跟自己的心性过不去,就好像水要与自己往低处流的属性作对,抑或树干要与自己往上生长的属性作对一样,注定如人在泥坑中洗衣,白做一场。

当焦虑情绪来临时,如果你是在胃部这个区域感受到它,那么就请你安住在这份觉受上。我们的身体是一部精密机器,请试着去感觉胃部的所有体觉。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事,只需要和已经存在的本来面目联结起来。此时此刻,同意你的一切情绪反应,同意你对这份情绪无力的怨叹,也同意自己过去的所有不如意与内耗。不去批判自己的批判,不去排斥自己的排斥,仅仅只是把它们当成是非常平常的体验,就像跑步时胸口也会闷闷的、紧紧的。当你能够这样去面对的时候,不论多么调皮的焦虑情绪,也一定会有歇下来的时候。所以,当心灵感受到焦虑的时候,你就是河床,让所有的念头如河水一样自然地流经河床,河床什么都不用做,任其自在地流过,河床只是静静地觉察着水流的速度及物理实相。这样一来,恒顺着自然呼吸,我们的心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归于凝定。继续抱持着相对诚恳的态度去探秘焦虑,就会进一步觉察到,情绪上的各种焦虑活动都是在排斥眼前的真相,是在渴求另一个属于“下一秒”的东西。对你而言,尽管放手和我们的理性生存法则似乎十分相悖,但是在面对无明的焦虑情绪时,在你掌握更多的无为法与深入的体察前,它就是此时此刻的上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