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671800000020

第20章 探秘焦虑——化繁为简(16)

有一个初二的学生,他的“短板”是数学和语文,其他科目的成绩在全年级中都居于领先位置。但如果数学和语文中的一门不能提高20分以上的成绩,那么他在中考的时候,注定要面对无法考上“第一中学”的事实。不过他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地补习中,只是还尚未有明显的提升。有一天,在下午第二节语文课后,他对学习语文的热忱度开始了不可思议的高涨。原因是这样的:他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少会心微笑的人,私下被学生取了绰号——“白骨精”,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她的语文教学业务能力是全年级最好的。该老师有一个特点,她的眼神很少对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特别地“微笑式光顾”过,在她看来成绩好的那几个学生需要适当地收敛一些优越感,因为这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她深知一视同仁的重要性。就在这一天,这个端坐笔直的男学生,“莫名其妙”的被这位语文老师赞美了一番。因为该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子今天坐姿非常端正,眼神炯炯地看着书本并用心地记录着一些东西。所以,这位语文老师抑制不住,对其狠狠地赞美了一番。

接收到这般赞美后,这个学生犹如久旱逢甘霖一样,心田间满满的都是热血澎湃、兴奋不已的觉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网络也接收到了强烈的兴奋信号。他暗暗自喜,并下定决心把语文成绩搞上去。就这样,在那次醍醐灌顶式的肯定之后,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他的语文成绩与作文成绩达到了班级第一名。其实那一天,并不是他有多么用心,仅仅只是因为户外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他的脸庞,他的眼神略显呆滞,所以给人造成看起来非常专注的假象。

这是我曾经听到的一个故事,终生难忘。我们在此都想到了什么呢?

其实,人性观就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与优点深刻觉知与无条件尊重的基础上,且以正能量的方式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对一些软肋不要去否定与打压,因为任何一颗心灵皆有人性中脆弱的一面。当孩子把这最脆弱的一面呈现在教育者的眼前时,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平等心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克服困难的一些经验,这样孩子会进一步感受到对生命的热忱与斗志。把这一条做好了,再看一些有意义的教育类书籍,我们就会发现教育工作本身亦是一种自我心性提升的契机,是人生的一份尊贵职责,更是在生与死之间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务必重视多子女家庭成员的心灵坑洞

接下来谈谈多子女家庭中的一个教育上完全可以规避的坑洞。

有一个小男孩在家中排行最小,前面有两位姐姐。在这样的多子女家庭背景中,这个小男孩的童年生活未必会像邻居们、亲友们所认为的那样是最幸福的一个,或许他将是这个家庭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一员。该小男孩经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呀,你要乖乖听姐姐们的话。而姐姐深知父母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知见,早已在自己的心中烙下了印痕,因此她们可能从小就会觉得男孩子就是天生的比自己高一等、好一等,从而打小在潜意识中就埋下了对“优越感”的渴求。

当两个姐姐看见弟弟降生的时候,虽然有时候表面上会觉得新奇、好玩。但意识深处或许对未来已经埋下几分担忧,她们担忧父母在未来不能一视同仁地分配一些资源或对自己长大后提供平等的协助。她们感受到自己必须和另外一个家伙分享父母的关爱与零花钱,老大(长女)曾经唯我独尊的时光早已不在,老二(次女)好不容易适应了父母对自己身份再次是女孩的失落,而现在她们打心底深处不会觉得弟弟的降生对自己的成长有多少欢乐的意义。而对于这个最小的男孩子而言,在整个孩提时期与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被姐姐们塑造成一个“玩具”,很可能会面临一段“两面受敌”的历程,有时候姐姐们为了表达对父母的一些偏见,会把一些气撒在这个小弟弟身上,她们的内在小孩试图证明即便是男孩子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依旧是姐姐们在保护小弟弟。但是这个小男孩有时候会感觉到不安,这种不安有可能是因为受姐姐们的欺压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对姐姐们联合起来的力量感到十分的抗拒和不自在,他会往消极的方向联想,有时候潜意识中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念头,诸如:通过一些自虐或自我惩罚的方式来报复家人的不重视。

姐姐们仗着年龄上的优势与身高上的优势,会经常对小弟弟下达各种指令,诸如: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不能这样,你为何要这样,你再这样试试,我跟你说多少次了,你怎么老不听话等。这样的言语表面上是一种合理的管教,但是下达这些指令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与巩固地位,那么这种把戏是骗不过小男孩的灵魂的,渐渐地,他会感觉到非常压抑与孤立无助。如果这个小男孩天生性格不容易叛逆或比较怯弱,那么就相对容易发展成“抑郁质气质类型”,慢慢地就会变成姐姐们眼中好像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那么这个所谓“长不大”的问题孩子,究其一部分原因都是由兄弟姐妹们从小变相的挤压内在空间造成的。他的自我防御系统已经无法抵抗外界的持续挤压与否定,因此开始慢慢地演变成了吞忍型人格特质。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其无意识甚至经常跑出以自残或沾染忧郁情绪的方式来表达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括对父母。他会认为父母说的都是假话,唯一的传宗接代的“香火”不仅小时候零花钱最少,而且长大后父母慢慢地为两个姐姐操办各种事情,轮到自己的时候发现父母精力已经不足,抑或年老,甚至因为连续帮两个姐姐带孩子,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已经浑身都是毛病,已经无法来照顾自己的后代。所以他与姐姐们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挺和谐,其实那份隔阂及残留的愤怒情绪一直都在无意识深处。倘若这个小男孩天生能量比较足,血气也比较旺,那么他就不会持续压抑自己的不满,而是会自主思考找到挣脱枷锁的机会,想办法早点避开这个环境的负性辐射,比如和爷爷或外公住在一起,抑或喜欢学校寄宿式的生活。因为较早地独立生活,心智相对容易早熟,忍耐力也会超过同龄的孩子,只要遇到一个能够启蒙他们心智的好老师,借由一些科学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日后往往最容易成为社会上杰出的领导者与时代弄潮儿。

那么如果某个孩子天生能量场不够强大,家庭教育者可以如何科学地介入?其实并不难,首先家庭教育者(父母)可以选择在较放松的氛围中,当着所有孩子的面,重复告诉他们: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可爱之处。你们之间虽然排行不同,但彼此都是平等的,一定要学会互助与合作,一定要学会彼此分享,不要互相挤压空间,你们未来都会成为最棒的自己。你们不需要互相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轨道,前提是你们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爸爸妈妈因为要顾及家庭的生计与各种人情世故,所以有时候会忽略了你们之中某个人的一些心理感受与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爸妈不在乎你,以后你们可以在爸妈空闲的时候独自与我们交流一些私人问题,我们都会倾听,如果诉求是合理的,我们也都会支持;如果诉求是比较自私的或盲目的,我们也欢迎平等的探讨,所以我们也需要你们几个孩子的合作。

说完类似的一些话语后,一定要继续真诚且坚定地肯定每一个孩子的独到优势与可爱之处。这个事情要重复做,莫要小看对话的意义,大道至精也至简,这样可以很快调和几个孩子之间不应有的失序的竞争关系与压抑感。此外,尽量不要从大人的角度大谈一些成年人的哲学,这样一来会让问题变得复杂。一定要先进入孩子的频道,先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只回答孩子会思考到的一些问题。私底下要经常单独与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针对性的沟通并化解一些私密性的成长烦恼。这样孩子就可以避免因为彼此之间都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竞争关系与建立在彼此痛苦基础上的优越感。

诚然,很多父母认为必须对孩子施加一些棍棒式的教育,孩子才会乖乖臣服,这样也可以维护家长的权威,并认为这样做会十分有助于日后的“统治”。事实上,真正有力量的父母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力量,有时候放低姿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以充满关爱的眼神和孩子们客观地探讨一些他们正在困惑的东西,只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借由耐心的启蒙并让其看见一些反面的例子,让他们认识到某某想法对应的是更多不安的后果,并使其心服口服,孩子们自然会收摄习性,对父母产生更多的敬佩与自豪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采取任何行为的背后,要么是追求一种快乐,要么是逃避一种痛苦,而有时候逃避痛苦的力量会更大。所以若要纠正孩子的某种不良念头或行为,只需要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口才,让其认识到某个错误的想法最终所对应的是巨大的损失就可以了。所以不打骂孩子不代表无法建立权威,事实上可以建立得更好,且可以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不留下负性的印记。长大后,孩子自然会明白父母的高明之处!

此外,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营造夫妻和谐的磁场,但在孩子面前不要太亲热,这样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神圣感,以及偶尔也会产生父母似乎对彼此之间的爱超过对孩子的爱的这种错觉。对于有一些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的孩子,更应该重视这一点。同时,父亲在家里尽量不要收藏一些与情色有关的书刊与成人影片,小男孩只要过早地接触到这些东西,就会提前对“性”产生猎奇感,会提前男孩子初次手淫的时间。而过早手淫,若没有正确的认识又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罪恶感与恐惧感,这种状态若持续两年,就很容易诱发出早年慢性焦虑情绪,并合力形成一种对身心能量消耗更大的心灵坑洞。那种坑洞就是日后许多人沾染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等的缘起之一。

总之,父母只要愿意善于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以及适当谛听一些他们深层的心声,慢慢地就会找到适合该孩子心气反应模式与气质类型的教育心法,而无须照搬他人的经验,每个家庭都可以有所不同。有时候多则惑,少则得,知道了一,就知道了全部,毕竟也没有一位教育专家比我们自己更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与背景。

教育者需要了解行胜于言的朴素哲学

身为父母一定要深刻了解“上行下效”“行胜于言”的朴素哲学。

康熙帝一生作为颇多,兢兢业业,可谓一代明君。他深知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需要智慧与勤勉努力,所以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培养出一批有智慧且能干的皇子,在未来共同协助太子来治理江山。所以他为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们安排了非常严密的读书学习计划,这些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自由活动的时间并不多,早上起床的时间甚至比那些上早朝的官员还要早许多,当个别上早朝的官员们路过书房听见孩子们的读书声时,都于心不忍。

勤奋苦读本身没有多少问题,问题出在康熙帝对待皇子“老师”的随性态度上。许多博学且年迈的老师几乎一整天都是在站着讲课,而皇子们却可以一直优哉游哉地坐着。有一次老师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现场,事后该老师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慰问与改善,反而遭到康熙帝的嘲讽。那么这样的处理方式就给这些皇子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老师仅仅只是奴仆而已。而在这些皇子所学的四书五经中,包括康熙帝都深知儒家孝悌尊师的重要性,但是表现出来的却完全不是,因为他的权力大到无边,在这位“独裁者”看来:再有智慧的国学老师或皇子启蒙老师也不过是一个奴仆,一个教学工具而已。

然而这样的不尊重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康熙帝曾经当着皇子的面,让侍卫用大板伺候他们的老师,有年迈的儒学老师被打得几乎断气。所以,这样的行径无形中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其中对太子的影响最大,并慢慢地内化成太子的自身信念,私下他也开始对老师更加放肆无礼,本来是老师在教育学生,结果老师反而被这群无知幼稚的孩子用其恶劣的习性拉着走,而康熙帝却蒙在“我执”中。直到康熙帝有一次在户外安营扎寨,深夜发现太子有暗算他的居心,才恍然醒悟自己早年在教育上犯下的严重过失。他发现儒家中那么好的做人修为全部因为自己的“示范”而破坏殆尽,甚至造成苦果,一度懊悔不已。

太子因从小看到博学多闻的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且可以随意惩罚的奴仆而已,并且多年耳濡目染了权利的快感,所以他内心深处的贪婪野心和畸形的权利称霸观过早地被错误诱导。于是私下他也经常带头捉弄呵斥老师,其他阿哥们也不敢反抗,只能由着他胡来。当康熙帝领悟到自己埋下的祸根后,虽也想通过一些方式来感化太子,但发现其性情已经十分拙劣,更不用说治理一个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