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671600000063

第63章 说道(3)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乞讨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一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更好些。

做报告、写评论、填词作诗,甚至写消息,比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毛主席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都值得奉为经典。读罢毛主席的文章,是不是都有些不敢说话、不敢写文章了。但不说话、不写文章是不行的。就我们来说,如何做出老百姓喜欢的新闻,做出具有《东南商报》特点的新闻,怎样在主流和娱乐之间守住平衡?报纸是发展的,报道重点是随着生活发展而丰富的,因此学习与思考是须臾不可忽视的。为了应对现实与未来的挑战,我们就要在采写每一篇稿件和编辑每一块版面时,都高度重视,都加倍用心,都注意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长足进步。

一方面我们说,新闻是给各色人等看的通俗的读物,一般来说,有小学文化的人就能看得懂,有初中文化的人就能写。但新闻又是奥妙无穷、值得终身孜孜以求的,采访、写作、编辑、互动,如何抢新闻?如何抓新闻焦点?如何影响受众?如何实现良性传播?如何介入与干预社会生活?每个层面都有钻不完的学问。新闻的思想性与所发挥的导向性功能,通过其释放出的理性光辉而实现。一个不爱学习动脑子的人,一个对事态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的人,一个对所报道题材缺乏一定认识的人,一个没有理性思维习惯的人,一个没有思想理论深度的人,很难真正写得好新闻、编得好新闻,起码他是写不了有一定深度的新闻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起来,坚持下去。用比较老的话说,要用理论来武装头脑。脑子里有了东西,则艺高人胆大。写稿件的时候,就能够既钻进具体的事物中去,又跳得出来,站在高处,有向“巅峰”跨越的胆量。凡是富有动人心魄冲击力的作品,在写作上都有其特别、或者说独到之处,或构思巧妙,或细节感人,或遣词造句准确精妙。只不过与文学作品可以虚构不同,新闻作品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最后,我还想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的文字的角度,稍稍谈谈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开头,写得非常富于激情,非常智慧: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在《共产党宣言》中,优美的、富于个性的语言比比皆是:

比如: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比如: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再看《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段: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样的文字,荡气回肠,铿锵有力,绝对的稀世之作。奉为座右铭,时常拿来读读,对我们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也好,坚定理想信念也好,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也好,对我们进行文字的学习训练也好,修身养性也好,尤其对我们打基础、练内功、促进商报的可持续发展,至为有益啊!

(为响应中共宁波市委组织的“百名书记上党课”活动要求,于2006年8月4日所上党课的讲稿)

努力打造具有良好职业操守

和工作作风的新闻队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受《东南商报》编委会的委托,我在这里就商报开展向汤碧琴同志学习活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初步安排情况,做一汇报。

记者是以记录别人、报道别人为己任的。这一次,我们要学习的先进典型,却是一名生活、工作在身边的记者——汤碧琴同志,这就有了特别现实的意义。过去,我们曾听说汤碧琴同志的一些事迹,看到过有关她的事迹材料。我们认为,汤碧琴同志之所以成为我们中的先进分子,是因为她抱着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始终自觉地、主动地紧握手中的笔,做好本职工作。正是这样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励她孜孜不倦地探索新闻业务,不断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正是这样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得她能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创下了连续数年位居《宁波日报》采编人员工作量前茅的好成绩;正是这样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她遵循“做普通人,讲普通话,为普通人”的人生格言,以关注民生为己任,带着感情去采访、去写作,为全面、及时地反映民声鼓与呼。换言之,汤碧琴同志的事迹给我们的教育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需求,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生活、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只有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参与社会、影响社会、推动社会;只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行,才能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东南商报》编委会提出,在向汤碧琴同志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要做好新闻工作,就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具体到采写每一篇稿件、编辑每一个版面。“坚持正确导向”就是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新闻与社会的关系,承担起引导舆论、稳定社会的责任。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自觉树立并增强“把关人”的意识,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的身体力行者。

第二,新闻工作必须始终把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作为工作目标。报道水平高低和是否有效,“群众喜欢不喜欢”是重要的裁判标准。我们要认真抓好采编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的终点不能停止于截稿、关机、付印这些环节,而要把目标确定在我们的稿件是否能正确、有力地引导群众的街谈巷议上,确定在大事、难事发生时我们的报道是否能够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上,还要确定在是否有群众踊跃征订、购买我们的报纸上。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必须越来越深入;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的引导,必须越来越快且准确;对先进人物的报道越来越生动感人;对不良现象的舆论监督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总之,新闻报道不仅要导向正确、观点鲜明,而且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越来越好看,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越来越增强。

第三,新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作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听到实实在在的声音,才能报道出实实在在的声音;只有见到真真切切的事实,才能报道出真真切切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从发扬党的新闻工作最基本的优良传统做起,坚持群众第一观点,养成实事求是作风,深入第一线,了解和把握最基层的民情、民意、民声,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讲实话、报实情。

过去我们写稿件时,常会用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这句话。从年龄角度,汤碧琴老师确已年过半百,但是,就她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来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再就她工作的内容和社会效应来说,听从时代的呼唤,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引领群众正确地认识现实,创造未来,同时还以自己勤奋的工作和出色的业绩,使广大读者对新闻界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使命、责任、贡献,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汤碧琴同志的魅力就在于此。以她为榜样,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精神的动力,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将以这次汤碧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为契机,把向汤碧琴同志学习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努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开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使全体采编人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原则、落实“三贴近”要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努力推进业务学习、专业培训制度化,营造浓厚的钻研业务的氛围,提高新闻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良好工作作风的新闻队伍,使工作作风和文风有新的改进、舆论引导能力有新的提高、《东南商报》的新闻宣传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5月31日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的汤碧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学习模范争做模范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仁:

站在这里发言,的确忐忑不安。刚才听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田勇同志、省飘萍奖获奖者严玫同志的报告,更加感到差距巨大。这次宁波市有3人入选省模范新闻工作者,钱耀敏同志、刘雄飞同志谦虚地把上台“露脸”的机会让给我,使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低调而模范的魅力。学无止境呵!

说实话,当初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通知填报模范新闻工作者表格时,我心里很犯踌躇。什么是“模范”?模范就是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榜样的人。自己够得上这个称号吗?心挺虚的。我们前面有无数的标杆: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还有一批又一批为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鼓与呼、创造了新闻史新的辉煌的前辈和同行。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名字,还有笔下一个个的英雄人物:****、王进喜、******、孔繁森……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英雄,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再看看身边,有许多的人,也都是一个个标杆。勤奋、敏锐、责任与良心,是优秀新闻工作者形象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学习终生。

“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快乐。”这是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最深感触。

我想起早些年在新疆工作时,采访报道过的一个个看似卑微如昆仑山上一棵草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在历经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他们,在面对冷眼委屈的时候,依然前行;他们,在遭遇坎坷挫折的时候,依然执着。在他们的胸怀里,洋溢着炽热的真情,那是对生存、生活、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最纯粹的阐释。他们诚挚的情怀和所坚守的精神家园,就像一部读不完的大书,感染、熏陶、滋养着我们,既充实了我们的内心,又赋予我们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