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报道,记者可能是想写出都市报的特色风格来,但是,今天的传播效果不大,事与愿违。主要是头版标题“用一年时间解决‘四风’问题”,有不同的声响。因为“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在反对、批评了,现在说用一年时间花大力气来集中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说一年就能解决。新闻工作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传播的感觉要非常到位。也包括另一家都市报的标题“市委常委会带头解决‘四风’问题”,这容易给人造成市委常委会有“四风”问题严重的感觉;《现代金报》的标题是“不参加任何形式的高消费活动”,仔细一想,也很不全面,高度也不够。在这个时候比较,党报就比较全面:《宁波日报》的标题是“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教育实践活动”,全面稳妥,而不是拎出一点,不及其余。我们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可以轻松些,但必须保持政治的敏感性。看《浙江日报》的标题,是“夏宝龙在调研省直属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时强调不等不看迅速启动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而有分寸。
3.今天特稿写宁波大学一对双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小贩在双桥摆地摊创业的故事,蛮好的。里面有一点小瑕疵,就是其女朋友小妍,在后文有一处被写成“小轩”,这可能与摆摊在商业街“香辣轩”门口搞混了。新闻报道在语言文字上一定要严谨,这点希望大家今后更留心些。
4.星期六上了一篇稿件,写日湖救生员的。我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当大家都在报道溺水事件的时候,换个视角选择一个人来展开报道,有点像《南方周末》的角度。建议记者补充采访时注意:比如救生员第一次看到有人溺水身亡,他是什么感受?第一次救起的人是谁?回到家与亲人谈起来的时候,或者当有人溺水身亡而没有救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发生了纠纷,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从事这项工作?……这样写出来,传播效果就会好得多。
5.前两天民政部发布了一个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消息。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都是享受离休待遇的,那么,国民党的抗战老兵呢?《钱江晚报》做了7个版的报道:《重述:杭州抗战记》。其实,我们也可写一写宁波的抗战记,宁波也会有纳入享受社会保障的国民党抗战老兵,但那个时候参加抗战的,现在还在的话,都是九十多岁了,估计人不会很多。这些国民党的老兵,新中国成立后可能会被划入历史反革命,有一些人的家人还受到了牵连。好了,现在他们也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了!我觉得趁这次机会,可以翻出很多故事,写一个可读性强点的东西,版面可多些。是不是搞一个策划,就请特稿记者程鑫、樊卓婧来写。
6.今天《都市快报》的《酱菜兄弟担保人生》很有意思。写的是慈溪周巷镇的宁波美宝电器有限公司前任老板毛定苗,是一个“好说话”的人。如今,他销声匿迹,留下一笔500万元的银行贷款。毛定忠是定苗的弟弟,作为借款担保人,他不想走,也不能走,他为这笔贷款承担起了责任。这个故事很好,反映了诚信,是值得跟踪的人。
7.今天《都市快报》《派出所故事》版有个报道《老施600万买了块和田玉各路人马奔赴诸暨盗玉》,一个版,写得很有趣,也很有警示意义。
8.《都市快报》《四季养生经》的《防暑湿》,也很有服务性。我们可搞一个“冬病夏治”综合服务,有药方,怎么煎,怎么服,一一列出来,读者可以照着样子来做。
9.《钱江晚报》《天时》版的《未来两三天仍然暴热》,图片拍的是几只鸟在清凉的地方避暑,青蛙在荷叶上纳凉……这几幅照片很有趣,一看就有清凉的感觉。
7月16日
今天的特稿《最欣慰获救者的一声道谢》,内容是好的。稿件采写角度发生了变化,不是哪里溺亡,怎么救溺,而是突出9年来救护的感悟。如果再有一两个详尽的故事,那就更可读而有教益了。我们写报道,往往叙述太多,具体细致的刻画比较少。我们要学习《南方周末》的写法——南京饿死女童的事一阵风似的过去了,他们还能怎么写?《南京饿死女童的最后一百天》,照样很震撼。
昨天的《天价培训竟是“三无产品”?》,也很不错。不过,这类稿件应该有个栏目。编辑要注意,本来有栏目的要配上;没有的,要归类创设一些栏目。
上一次我说过,可关注将受惠社会福利保障的抗战老兵。全国有两万多抗战老兵,宁波一定也会有,可以考虑去写。今天,《钱江晚报·杭州新闻》就刊登了《抗战老兵:当年我们为国而战》,引题说得很明确:民政部重申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我们在探寻老兵的路上,听到了感谢,看到了困顿,感受到了酸楚。可能我们记者还在“养”新闻,有的可以养,有的不能养,而要抢。我认为,我们还可以继续去写。宁波应该会有一些不被关注的抗战老兵,他们可能是一群人,那就可写群像,或写其中一个的悲壮人生。
今天《钱江晚报》的《杭州寻蛙,渐行渐远》,也很有小趣味。
《钱江晚报》报道西泠印社春拍《手头有钱的实业家下手又快又狠》,说“今年西泠春拍,冒出不少‘不知从哪里来’的新买家,书画市场面临重新排序,藏家观念走向成熟”。对宁波搞艺术品拍卖的公司,经济部可多些关注。
按宣传部的初步安排,7月22日统一刊登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的报道。这篇报道的蓝本是商报记者写的,原来有7000多字,加上新添加的内容,约有1万字。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典型。那天是星期一,周刊比较多,发的话,前面1、2、3、4版面都放这篇稿子,之后,可做些反响。事前要对版面做些调整。
《都市快报·浙江新闻》有则报道《天台慈恩寺短期出家活动1000余人报名三四十岁的人最多》,“住持智渡法师感言:报名踊跃说明我们触及到了社会的普遍需求”。有关宗教的报道很少,比较敏感。这个报道很好,有思路,也比较妥帖。
7月18日
今天《宁波晚报》的内容挺多的:
1.开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群众的事热心办》栏目,“群众的事热心办”,名字取得很好;
2.《宁波/热线》版《汽车东站出站口没有斑马线》,是个看点;
3.《宁波/热线》版《高温天,公交站台喷雾设备却未开》,也不错。
《都市快报·宁波新闻》有《宁波无线通老板欠债玩失踪》,采访得很全面,安排了一个版。
《都市快报·宁波新闻》的《海曙4女子晕倒健身房》,很具体,有《穿着减肥衣跑完步,林女士晕过去了》《包着保鲜膜跳舞减肥,李惠利医院接诊好几位皮炎患者》等,比较新奇,又令人惊异,同时还提示怎样减肥,做得蛮好。
《钱江晚报·宁波城事》的《宜家“狼来了”,本地家具市场hold住吗》,这本来只是一个开业的报道,记者写成一个调查,也很有服务性。
有两篇谈高温的报道做得很好。《都市快报》:“今天预计:市区最高气温37℃,草面最高气温63℃~66℃,马路路面温度72℃~75℃。”一般报告气温,只注意最高气温,这个报道还注意到草面、路面的气温,很实用。《钱江晚报》的《警惕高温下的马路杀手》,别有一番滋味。列出的马路杀手有:一号杀手:路怒;二号杀手:爆胎;三号杀手:注意力不集中;四号杀手:车温过高;五号杀手:突遇大雨;六号杀手:穿拖鞋开车。皆各有图例,很有服务性。
前几天都在报道韩亚航空公司空难事件,《都市快报》趁势做了一个关于杭州游学的调查,从游学到留学,上万名杭州初中生暑期在国外。宁波游学的学生也不少,也可去做个调查的。
《中国新闻出版报》对抗战老兵的报道给予肯定。我们采写时,注意把政策出台的背景再交代一下。
7月30日
今天报纸是好的。特稿《抗战老兵我们不曾忘却》很不错。这篇报道的采访很不容易,要到慈溪、余姚等地,抗战老兵年纪大了,都九十多岁了,交流起来也一定比较困难。
昨天的雷阵雨我们也报道了,也提到了人工降雨。比较下来,《都市快报》做得比较好。今天还在下雨,可以再去做。用一个版反映有关下雨的动态类稿件,另一个版做服务。宁波是最早开始进行人工降雨的地方之一,到底人工降雨是怎么进行的,可以很具体地介绍相关知识;再一个就是这位女生的意外死亡,可采访老师、同学、家人,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很伤心的事。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可以刊登“宁波优秀共产党员”,从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开始,然后是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时政部能不能联系一下党史办。如果只有五六位,那就用一个版刊登,如果有十来位甚至更多,那就分期刊登。
2013年8月
8月27日
报业集团征求群众对党委工作的意见,有同志提出集团各报要明确定位。日报是党报,定位很明确,晚报要新闻全覆盖,也很明确,那就是说,商报存在定位的问题。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更要强化办差异化报纸的意识。这是商报的任务,是我们应当自觉履行的使命。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检查组就要来宁波了,在相关报道方面,要注意把好关,把好度。
电影演员马伊琍怀二胎的新闻,可能是故意放出来的消息,为新电影造势,诱媒体中招。尽管这条新闻被商报登在B叠,但主管部门的领导看得很仔细,认为对这个明星的这种炒作是不妥的。以后类似的报道一定要搞准,不能中了这些明星的招,可以登他们的电影,不要登类似的怀孕消息或其他偏低俗的内容。
慈溪天元一女驴友在西藏走失的事件,应该去慈溪采访一下。报道不要指责,主要是从提醒一个人在外不安全的角度做。
《钱江晚报》对于一个出租车司机猝死做了很大篇幅的报道,很有故事性。他为了女儿读书,中班、晚班不间断地上班,又身患腰椎病,劳累致死。写得很有人情、人性意味,读了让人很难过。
8月28日
关于李天一等的轮奸案,牵涉很多,无论最后判决如何,总有一方会有强烈反应。以后相关的报道,一是坚持用新华社的稿件,二是在指称时坚持用“李某某”。特定的案件,大家都知道在说谁。
编辑选稿做版面,要注意稿件的搭配,负面的不能太集中。
《都市快报》今天又做了慈溪姑娘徒步西藏失踪的后续报道。
《都市快报》《快拍快拍》版的《西湖里一个小家庭慢慢壮大》,从7月26日小筑巢在荷叶下生下第一枚蛋,到8月21日一家六口相亲相爱的情景,都用照片记录了下来,很生动,很感人。经常登一些这样软性的东西,读者会对你这份报纸产生好感,会觉得你有情怀,有人情味。
2014年5月
5月22日
一、今天各报都有试乘地铁的报道,读后的印象是《宁波晚报》做得比较好。好在哪里?突出了个体。我们头版的照片,看上去也不错,整洁透明的车厢,很养眼;里面是连版,组织得也不错。但有遗憾,传播到此为止,不会有二次传播。《宁波晚报》的报道,头版照片《圆梦》,73岁老人朱秀良实现了新年愿望“坐地铁”。再翻到第4版,照片就是《今年1月1日,朱秀良通过本报表达他的新年愿望:坐地铁》,前后呼应得很好。这是帮政府宣传:市民有什么愿望,政府努力办成了。大家看,这老人很可爱,试乘时拿手机拍照,欣喜无比。这也是给自己的报纸做了一次活生生的广告,表明晚报早就有预案。做报纸,怎样从整体到个体?从一般性的说说到有细节、有故事?晚报给我们上了一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然动作还可以更大些:如果头版照片打破常规,把标题拿下来,直接把这张大的照片放上去,再把朱秀良老人新年愿望的小图也放上,和老伴拍照的照片也放上去,就是以组图占一个版,标题甚至可以放在下面,视觉冲击力是不是会更强?这是我的想法,供大家以后做类似报道时参考。
再看《都市快报》,他们居然捡了一个“漏”:市委书记刘奇当天也乘坐了地铁。“坐地铁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地铁还有哪些要做的?”刘奇坐在张先生旁边,问了不少问题,很自然,很顺和。张先生提出:“无障碍电梯现在还没启用,这对有需要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刘奇对市轨道办负责人说,无障碍电梯的事情要赶紧落实好。过东门口站时,刘奇对另一名乘客说,你把爱心座给坐了,这个爱心座标志还不够明显。这个报道抓得很好,有现场了,说明记者在现场了。
二、今天读报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杭州的报纸前天、昨天都报道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打死了抄作业的女儿。对这个事情,也不必都谴责父亲,一定是一时失手或出手过重。一般报纸的报道到此为止,但今天的《都市快报》却再做了两个半版再加上一个整版,居然做得这么大。
我们看第1个半版的报道:《我们大人没文化,自己吃再多苦没关系但不能让下一代像我们一样很多外来务工的家长都跟打女儿的张师傅想的一样》。这标题很能引发人们的同情心,也令人悲从中来、哀从中来。当个保安似乎活得不像个人,社会上不少人是这样认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