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22666700000044

第44章 剖析动机:了解根本才能遏制犯罪(3)

【对错往往只在一念间】

对与错,往往真的只在一念之间。选择的正确与否,很可能在于那一闪念的想法。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活着必然有5种需要,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这些需求,并为满足需求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对某种需求产生极度强烈且扭曲变异的欲望,这种欲望强烈到驱使其敢于挑战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定。

尽管人人都有犯罪动机,但没有人是天生的罪犯。探究囚犯的犯罪动机,FBI发现他们被各种极度强烈的内心需求驱使着,并为满足这种需求不择手段。如果一个人拥有和睦的家庭、友好的朋友,拥有一份能够保证衣食需求的工作,拥有一种以上有趣的休闲娱乐,以及拥有一个以上带来乐趣的爱好,那么他成为罪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2005年6月18日中午,忙着筹备婚礼的唐纳德刚刚买完一大包东西,兴奋地准备着4天后与新娘朱迪的婚礼。这时,他接到了朱迪母亲的电话,询问女儿朱迪是否在其家中。至此,唐纳德才知道未婚妻朱迪一夜未归。

唐纳德感觉事情不妙,立即出门四处寻找。然而,一直找到天黑都不见人,给她的朋友们打了电话,也不知道人去哪了。唐纳德觉得自己的未婚妻应该是出事了,于是果断地报了警。最后,被害人家属在附近的山中寻找时发现了朱迪的尸体。

警方进行了尸检,确定朱迪死于2005年6月17日下午5时许,死前曾遭到强奸,身上的现金和手机被抢走。

嫌疑人泰勒在归案后告诉警方,案发前几天他从家乡到洛杉矶找工作,可一直没找到,身上的钱花光了。在回家途中,他遇到了孤身一人的朱迪,看到其身上的挎包,便突然想抢劫。他当即捡起一块石头向朱迪砸过去。抢劫了朱迪钱包里的财物之后,泰勒顿起邪念,遂将其强奸,然后将其害死。

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犯罪人的动机很明显,强烈的欲望也让犯罪人对他追求的事物产生了高度的兴趣。正如一个篮球爱好者会关注所有与篮球有关的事物一样,罪犯往往会专注那些能够让他得到乐趣和满足感的领域,就像贪污犯会兴致勃勃地研究用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更多金钱一样。当他对获得金钱的方式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想获得更多的金钱。欲望和需要是罪犯实施犯罪行为的巨大动力。

当然,罪犯的内心变化也是错综复杂的。人本能地希望得到更好更丰富的生存资料,但这种欲望时时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普通人能够合理地调节自我需要,让自我需要与社会规则保持平衡。然而,罪犯对本能过于放纵,对规则又过于蔑视,两者始终处于失衡状态。

那么,一个人走向犯罪,必然有其犯罪动机。罪犯总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到底是什么驱使普通人堕落成为罪犯的呢?为此,FBI做出以下两点总结。

1.犯罪人的认知浅薄或者错误

整个社会的运作都有其固定的规范,它约束人们的行为,也保障人们的利益。这些规范对个人而言就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世界观反映了人对社会的认识。罪犯眼中的社会多半是灰暗绝望的,他们看到的都是社会的阴暗面,阳光从来没有照到他们身上。他们对社会产生敌视和恨意,几乎全盘否定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观表现人对追求和价值的看法。极端唯心、唯我的人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认为地球没有我就不会旋转,太阳只为我一个人照明,我才是世界的主宰。这就是罪犯的人生观。道德观是人对是非善恶的评价。我们会听到罪犯宣扬杀人无罪、报复有理,他们认为“马才是鹿”“只有我制定的规则才叫规则”“法律?没听说过”等。

2.犯罪人的个性特征

个性由个人气质、性格、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组成,是个人独有的心理思维系统。气质是天然生成的,不同的气质在襁褓期就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婴儿活泼好动,有的娇气爱哭,有的则安静温顺。

性格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罪犯的性格普遍消极低沉,带有严重的负面情绪,他们用逞强掩饰自卑,用暴力发泄不满。消极懦弱的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更容易将责任推给他人和社会,既没有责任心,更缺乏义务感。习惯也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当我们反复进行某种行为时,就会养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习惯。罪犯往往习惯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投机冒险等,毫无自制力地放纵自我,最终只能越陷越深。

【犯罪分子如何获得可乘之机】

必须承认,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作案犯罪成功,虽然得益于精心设计与安排,但是也与受害人员疏于防范有关,从而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面对一桩桩犯罪案件,FBI在破解犯罪分子的动机时,也提醒受害人要进行反思。

FBI研究表明,入室盗窃案多发生在那些无物业管理、人防技防比较落后,并且易于攀爬的居民小区,小区内保安和安全保障系数较低,没有完备的应对措施;而抢劫事件则多发在银行提款人员、单身女性和老年人等人群,抢劫物品主要是现金、手机、项链等。此外,单独的个人或者是大量钱物的外露,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FBI告诉我们,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会通过不同方式、想尽各种办法得到作案的可乘之机,实施作案。实际上,这些“可乘之机”大多可以避免。例如,夜晚尽量避免一个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逗留,取数量较多的现金时保管好,等等。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的话,那么犯罪案件一定会大大减少。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给寻常百姓家带来迅捷便利服务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2010年,旧金山硅谷某犯罪分子通过电子银行洗黑钱,获得了大量不义之财,使得广大网络用户利益受损。由于是网络作案,追踪黑钱的来源以及惩治洗钱犯罪分子的任务也就变得复杂和困难。

今天,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正在利用网上赌场进行洗钱活动。一般来说,网上赌博者的记录通常是以软件形式保存在赌博网络中的,或根本不存在任何记录,而这些赌博网站散居在世界各地,这样就使得跟踪有嫌疑的交易和收集有关证据变得更加不易。

显然,互联网的世界性增加了清查诈骗行为的难度。首先,金融机构难以了解客户从哪个国家进入其账户,而有关的管理人员则可能无法监控个人账户持有者的所有行动。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赌博交易也可以为犯罪分子进行非法活动提供天然屏障,这都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其次,犯罪分子洗钱的过程包括隐瞒非法钱财的来源,并把它们变为看似合法的投资。网上银行的特点恰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因为网上的信息交流有时可以在几乎匿名的方式下进行,金融机构不需要跟客户见面就可以为其开立账户,这样就方便洗黑钱的行为发生了。

现在,洗钱已经成为国际犯罪行为,几乎与互联网一同成长和壮大。显然,我们在享受高科技的便利时,也在接受更多意外的挑战。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互联网的发展实在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的使用便是最突出的表现,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在网上几乎有人们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一些电脑黑客通过病毒程序盗取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对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犯罪事件和种类的大量增多,也让我们渐渐发现,犯罪分子真的是无孔不入,很多案件竟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了。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FBI告诉我们,务必提高警惕,从内心深处做好防范工作。

犯罪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是因为社会上为他们提供了太多的可乘之机,大多数时候犯罪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受害者的疏于防范或者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人们作为受害者能为自己做的便是提高警惕性。

为了有效预防入室盗窃的发生,应尽量做到在视线不可及的地方和时段内确保门窗紧锁,尽可能不将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放置家中,存折、身份证、户口本等分开放。建议将安全性能较低的一字锁、十字锁等更换成窃贼不易打开的月牙锁、指纹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