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浮生六记
22666400000005

第5章 译文(4)

随后我和闲憨、憨园一起到半塘去,在船上和我母亲的船相遇,我叫憨园过去拜见了我母亲。芸和憨园相见,如同老朋友见面一样高兴,两人手拉着手去登山,尽情游览胜景。芸最爱“千顷云”的高旷,坐在那里欣赏了很久。回去时到了“野芳滨”,大家一起饮酒,十分欢畅。两只船也停泊在一起。

到解缆开船时,芸对我说:“你陪陪张闲憨,留下憨园陪我行吗?”我答应了。往回开船到了都亭桥,两船人才分手。我们回家时已是三更。

芸说:“我今天才看见美丽而有韵味的人了,我刚才已经和憨园约好,明天她来拜访我,我应当帮助你得到她。”

我惊骇地说:“像她这样的女子,没有金屋不能贮。我一个穷书生怎么敢生出这样的妄想?况且我们夫妻恩爱正深,又何必外求呢?”

芸笑着说:“我非常喜欢她,你就等着吧。”

第二天中午憨园果然来了。芸殷勤款待,酒席中以猜枚(赢了吟诗,输了喝酒)为令,一直到散席,芸并没有说一句要招纳憨园的话。憨园走后,芸说:“刚才又和她密约,十八日她到这里来和我结拜姐妹,你可以准备一下祭拜用的牲畜。”她笑着指指手臂上戴的翡翠玉钏说:“如果你看到这个玉钏归了憨园,事情就成了。刚才她已经有点意思,但是还没有和她深谈。”我姑且听之。

十八日那天,下着倾盆大雨,憨园竟然冒雨前来。芸将她带入内室聊了好久,才挽着她的手走出房来。憨园见到我,面露羞色,原来芸的那只翡翠钏,已经戴在了憨园的手臂上。

芸拉着憨园焚香结拜,仪式过后,三人本打算安坐下来,继续饮酒对酌,无奈憨园之前已计划要去石湖游玩,就向我们辞别,先行离去了。

憨园走后,芸欣喜地对我说:“佳人已得,夫君,你该怎样答谢我这个媒人呢?”

我询问事情经过。芸说:“开始我悄悄地和她谈,是担心她心有所属,方才我试探了她,知道她并没有其他中意的人。我问她:‘妹妹知道我今日的用意吗?’憨园说:‘蒙夫人抬举,这真是轻贱的蓬蒿攀附上了高贵的玉树了。只是家母对我期望甚高,这件事我恐怕难以自作主张,希望慢慢筹划才好。’我脱下翡翠钏给她戴上时,对她说:‘玉取其坚,并且又有团圆不分的意思,妹妹先试着戴上它,作为一种吉利的兆头。’憨园说:‘夫人掌管着聚合的权力。’从这儿可以看出,已经得到憨园的心,最难肯定是冷香那里啊,我们以后再慢慢地谋划吧。”我笑着说:“你也想学李渔的《怜香伴》而为夫娶妾吗?”芸说:“对啊。”

从这以后,芸没有一天不谈到憨园的。后来憨园被有权有势的人夺走了,这件婚事就没有做成。芸却竟然为此而死。

【卷二 闲情记趣】

我记得小时候,对一切都怀着好奇。能在阳光下大睁双目,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见到那些极其细微的东西,总是要仔细察看它的脉络纹理,时常会获得超然物外的乐趣。

到了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好似闷雷一般,我便把蚊子当成空中飞舞的群鹤。谁知道心里一这样想,果然就觉得这些蚊子变成了仙鹤。因为一直仰着头,脖子常常僵硬了,可我依然自得其乐。有时候,我又会把蚊子撵进纱帐里,然后在外面对它们喷烟,熏得蚊子冲着烟雾乱飞,嗡嗡声更响了。我好似看见白鹤飞舞于青云之上,其声也似鹤鸣一般,自己兴奋得直叫好。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我经常蹲下来,使视线和花台一样高,全神贯注地仔细观看。把小草看成树林,将小虫和蚂蚁当成巨大的野兽,把土疙瘩凸起的部分作为丘陵,凹进陷入的部分作为沟壑,让精神遨游其中,我凭借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极了。

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子在草丛里打架,正看得兴起,忽然斜刺里冲出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般袭来,定睛细看,竟然是一只癞蛤蟆。只见它张开大嘴,舌头一卷,两只小虫瞬间便被它吃掉了。我那时正年幼,看两虫相争出神,冷不防被眼前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大叫了起来。等稍稍定神后,我气得捉住癞蛤蟆,用树枝作鞭狠狠抽打了它数十次,又将它驱逐到偏院里去方才解恨。长大回想起来,原来这两只虫子打架,是一个要交配,一个不愿意。古语说“奸邪会招来杀身之祸”,虫子也是这样的吗?

由于我整天贪恋这些虫鱼鸟兽,一次,卵(吴地俗语把“阳具”叫作“卵”)被蚯蚓咬了,肿得都不可以小便了。只能捉只鸭子张口吸吮,仆人偶尔松开手,鸭子摇晃着脖子,做出一副吞吃的姿态,我吓得大声地哭了起来,一时传为笑柄。这些全是小时候的闲趣逸事。

等到长大了,我养成了爱花的癖好,喜欢裁剪盆树。但认识张兰坡后,才精通裁剪养护枝条的方法,继而悟出接花叠石的秘诀。

花中以兰花为最,这是因为它的幽香韵味啊!然而花瓣等级稍稍可以进入花谱的不可多得。张兰坡临终的时候,赠给我一盆荷瓣状浅色花心的春兰,花的顶端平整,花蕊阔大,茎干细长,花瓣干净,可以列入花谱,我如同对待宝玉一般珍视它。

一次,我到外地游幕,芸能够亲自浇灌,花叶很是茂盛。不到两年,一天早上突然枯萎而死,挖出根来看,都是白色的,像玉一样的颜色,而且兰花的芽儿也都膨胀了。起初令人费解,以为自己没有福气养它,只是叹息而已。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人要分一枝我没有答应,所以用沸水灌杀了它。从此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养兰花了。

除了兰花,其次就是杜鹃花了。虽然没有香气但花期长久,而且容易剪裁。因为芸爱惜枝叶,不忍心畅快地修剪,所以终难长成大树。其他的盆栽也都是这个样子。

每年篱笆东边菊花绽放的时节,我积聚雅兴竟成癖好。喜欢摘下菊花插在花瓶中,而不喜欢栽种在盆中玩赏。并非是盆栽不值得观赏,而是因为家里没有园圃,不能自己种植,在市场上买来的菊花,都杂乱无韵致,所以宁可不玩盆栽。

插花,花朵的数目极有讲究,一般是宜单不宜双。每瓶只选一种花色,不选二色。瓶口应阔大,不宜太窄小,阔大的瓶口花枝容易舒展开来,造型也更为洒脱不拘。不论是插五朵、七朵,还是三四十朵,一定要在瓶口集成一丛,傲然突起,造型以不散漫、不拥挤、不靠近瓶口为妙,这便是行家所谓的“起把宜紧”。完成后的瓶插作品,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要参差错落,并间杂花蕊,以免花朵和花蕊重叠,像许多铙钹、盘子上下翻飞,杂乱无章。叶要取不杂乱、梗要取不僵直的。插花所用的竹针应小心藏匿,不要让它露在外面了,竹针如果太长,宁可折断它,也不要让花梗上处处都裸露着针头,这就是所谓的“瓶口宜清”了。

桌子的大小也是制约的一个条件,一张桌子上摆设三到七瓶就可以了,多了就会眉目不清,跟市场上的菊展没什么区别了。依据几案的高低,插三四寸到二尺五六寸就够了,但一定要参差高低,互相照应,并能以气势联络就最好了。要是中间高而两边低,后面高而前面低,有的插得成排成对,这又犯了俗话所说的“锦灰堆”的那刻意自然的毛病了。或密或疏,或进或出,这些全在于会心的人领悟到插花布局中的画意才行。

像盆、碗、盘、笔洗这一类的器皿,用漂青、松香、榆树皮面和上油,再掺入稻灰熬制,收成胶后放置待用,然后将铜片向上按颗钉子,再用火将胶熔化,用熔化的胶液将铜片粘牢在盆、碗、盘等器皿底部。等到胶冷却后,再用铁丝将花朵扎成花束,插在钉上,插时应取偏斜之姿,不要插在器皿正中间。更为重要的是,要枝条疏朗,叶子清润,万不可太拥挤堆叠。然后往器皿中注水,再放少许沙盖住铜片,使观赏者疑惑:这一丛花难道从碗底长出来的吗?那样才妙。

如果将木本的花果插在瓶中的话,剪裁的要领(不能每种颜色都自己找到,请别人帮助攀折的又往往不合心意),一定要先将花果拿在手里,或横或斜来观看它的走向,反过来观看它的情态。确定以后,剪去杂乱无用的枝条,以稀疏细瘦、苍古独特的为上乘。再考虑它的茎干如何插入瓶中,是曲折还是弯曲,插在瓶口当中,才能避免叶子花朵露出背面的弊端。如果拿着一枝花在手里,首先拘束于把直梗的插在瓶中,这一定造成枝条散乱茎干过强,花朵叶子都会翻转过来。这样的话,既难以展现情态,更无韵味美感可言。至于折梗打曲的方法,是锯掉茎干的一半再把它嵌入到砖石当中。那么直的自然就变弯了,如果担心茎干倒伏,就在旁边钉上一两个钉子来固定住它。其他即便像枫叶竹枝,乱草荆棘,都在入选的行列。有时用几粒枸杞和一竿绿竹搭配,两枝荆棘和几茎细草相伴,如果位置得当的话,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世外之趣的。如果是新栽的花木,不妨歪斜着取势,任凭它的枝叶侧长,一年以后枝叶自能向上生长,如果每棵树都笔直栽种的话,就很难长出别致的姿态了。

如果是修剪盆景树木,定要先选那根茎发达、露于土外、形似鸡爪的树材。在这根上左右各剪三个大节,然后插细枝,再分别作修剪,将杂乱的枝叶分别去掉,每“大节”上最多留下七到九个“小节”。

枝节造型最忌讳如同人的胳膊一样对称排列,而大节的形态不能似仙鹤细腿上的膝盖关节一般臃肿。主枝最好是盘旋而出,不可太突出左右细枝的姿态,以免看上去好似袒胸露背。至于前后细枝横直着伸出,更是不可取。但凡有名的盆景,必有双起、三起的说法,即一棵上生出两到三个细枝分叉。若是尚无外露如鸡爪的根部,又偏要在上面插枝,那是万万不可取的。

一个上好盆景从栽培到修剪成形,至少要耗费三四十年的时间。我一生摆弄盆景,只遇到同乡一位名叫万彩章的老先生,一辈子也只剪成寥寥几株!后来我在扬州一商户家中见到虞山游客所赠黄杨、翠柏两个盆景,姿态尚可,只可惜明珠暗投,落在这俗商手上,除此之外,再无佳品。若是一株盆景枝叶盘曲形似宝塔,又或者细枝扭曲似蚯蚓,便未免太过造作庸俗了。

点缀盆景中的花石,小景可以富有画意,大景可以神游其中。一碗清茶,神能进入其中,才可供人在清幽的斋屋中品尝。种水仙没有灵璧石,我曾经用煤炭中有石头意趣的去代替。大白菜心,白得像玉,我选用大小五到七棵,用沙土种在方形盆中,用煤炭代替盆石,黑白分明,饶有意趣。

类似于这样的很多,幽趣无穷,难以一一列举。例如把石菖蒲的种子和冷米汤一起嚼碎,喷在炭木上,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能长出细细的菖蒲苗,随意移植在盆碗之中,绿茸茸的十分可爱;把老莲子两头磨薄,放到蛋壳中让母鸡去孵它,等到小鸡出来时把它取出,再用一些檐下陈年燕窝的泥,加少许天门冬,捣烂拌匀,放入浅盘中,将刚刚发芽的莲子种上,日日用河水浇灌,沐浴晨光,开出的莲花如酒杯大小,莲叶也不过碗口一般,亭亭净植,实在可爱。

如果布置园亭楼阁、套室回廊,或者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宜于从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使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并不仅仅在于“周回曲折”四字,也不在于地广石多,那只能是徒费工夫劳力而已。或者挖地堆成土山,间杂着堆些石块,散漫地种上些花草,篱笆用梅枝编成,墙上用藤蔓牵满,则无山而有山了。大中见小的方法:空荡之处种上容易生长的竹子,编成容易茂盛的梅篱来遮挡;小中见大的方法:窄院中的墙壁,适宜做得凸凹不平,用绿色装饰,牵上藤蔓,嵌上大石,石上凿字使它好像是碑记一样,推窗而望,如临石壁,便会使人觉得峻峭开阔;虚中有实的办法:或在仿佛山穷水尽之处,使人一拐弯而豁然开朗,或在轩阁中设有厨房之处,一开门又通别院;实中有虚的方法:在封闭的院子中开一个假门用竹石掩映,好像开门另有院落,其实没有;在墙头上设上矮栏杆,好像上面有个阳台,其实没有。

一般的贫寒人家,屋子很小但人却很多,应当效仿我乡里太平船的船尾的布局结构,再把一些可移动之物加设其间。用船尾台阶当作床,前后相凑,可以作为三榻,再用木板将榻与榻之间隔开,然后用纸糊好木板,这样前后上下的空间既相通而又隔断了。好像走上了一条长路,便不会觉得狭窄了。我们夫妇二人居住在扬州的时候,也曾经效仿过这样的办法,只有两间屋子,上下卧室、厨房、客厅都是既相通又隔断的,可空间布局却显得宽绰有余。芸曾笑着说:“布局结构虽然精致得当,但最终没有富贵人家的景象。”说得很对啊!

一次,我在山中扫墓的时候,捡了一些纹路像山峦一样、可供观赏的石头。回来后和芸商量说:“人们通常用油石灰粘合宣州白石,放在白石盆中,是为了使色彩协调一致。山上的黄石虽然古朴,但如果也用油石灰粘,就会黄白相间,露出人工雕凿的痕迹,怎么办?”芸说:“挑一些劣等的黄石,捣成碎末,抹在粘合之处,趁着油灰还没干时抹上,干了以后颜色可能会一致。”

我按芸说的方法,在宜兴出产的紫砂方盆中,用捡来的山石垒起了一座小山峰,山峰向左偏斜而右边凸出。背面则全是横方纹,如同元代画家倪瓒所画的山石,峭壁蛲岩,凹凸嶙峋,如石矶临江,有一种绝壁天险的气势。盆内留出一角,用河泥种了一些纤细小巧的千瓣白浮萍。山石上还种了些茑萝——一种俗称云松的植物。辛苦经营了好几天,总算将这盆山石作品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