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全书
22666300000008

第8章 金钱:上帝赐予的最好礼物(3)

【攒钱成不了富翁】

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在于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快乐,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他。

——塔木德

犹太商人的经营理念是:投资时,如果没有钱或钱不够就向他人借,等有了钱后,就还上当初借来的钱,如果一个人不敢向别人开口借钱,永远发不了财。

穷人为什么穷呢?他们认为钱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应该把它们一点点积攒起来,这样就等于把“活钱”变成了“死钱”。富人为什么富有呢?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懂得如何把自己的钱用活,他们从来不攒钱,而是不断地把钱投入到可以赚到钱的行业中,用赚到的钱去赚取更多的钱。

别想通过攒钱成为富翁,只有不断地赚钱才能赚成富翁,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道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攒钱不是错误,倘若一门心思地去攒钱,等到花钱时,就想到攒钱的种种不易,就会显得极其吝啬,久而久之“贫穷”便在脑袋中扎根,如此下去,你永远就没有发财的机会。

一个人具备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能否拥有财富。思维富有是创造财富的根本,这样的人通常表现出慷慨和大度的一面;思维贫穷是造成贫穷的根本,这样的人通常表现出卑微和小气的一面。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所想到的就是简单的生存,长此以往,便没有了时间去想任何其他的事情,他的头脑里就没有了对更多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富人的条件。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6个兄弟姐妹,全家依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度日。随着他和6个兄弟姐妹一天天长大,家庭的支出也一天天多了起来,面对沉重的负担,比尔·萨尔诺夫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不停地外出挣钱。由于常年奔波,父亲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

比尔·萨尔诺夫15岁那年,父亲病倒了,家庭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下来,尽管如此,父亲依然拖着病体,为整个家庭挣生活费。有一天,父亲把比尔·萨尔诺夫叫到身边,用有气无力的口吻说道:“小比尔,你已经长大了,需要自己来养活自己了。”比尔·萨尔诺夫明白父亲的苦心,他双眼噙着眼泪,向父亲点点头。父亲摸着他瘦小的脸颊,说:“我辛辛苦苦奔忙了一辈子,也没能给你们积攒下钱财,希望你能够经商,以此来摆脱我们贫穷的命运,这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萨尔诺夫听了父亲的忠告,开始从事经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经商谈何容易,然而小比尔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就像一棵顽强的小树,在残酷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努力赚钱的过程中,比尔·萨尔诺夫显示出犹太人经商的天赋,尽管他赚到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但他没有把这些钱存起来,而是利用钱生钱的方式,使自己赚到更多的钱。3年以后,比尔·萨尔诺夫改变了全家的面貌;5年以后,他们全家搬离了那个社区;7年以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塔木德》中说:“从事商业活动,可以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加富有,可以不受外来欺凌。”在犹太人的世界里,经商是他们改变人生途径的首选,因为只有经商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命运。

赚钱是一个智慧的过程,要想摆脱贫穷,就需要不断地靠智慧赚钱,并付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唯有这样,金钱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手中的财富也才能越来越多。

【靠信息赚钱】

信息是有价的。

——塔木德

1970年8月,日本的外汇储备额仅有35亿美元,这是“二战”后全体日本人25年辛勤工作的结果。但从1970年10月起,日本的外汇储备额便以每月增加2亿美元的速度直线向上攀升。从1971年2月起,这种增加的幅度更是前所未有,先是每月增加3亿美元,到5月份时已达到15亿美元,后来更是到了疯狂的程度,仅8月份一个月的外汇储备额就超过了战后25年的积累,达到46亿美元。最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总储备额竟达到150亿美元!

对此,不明原因的人会以为是日本经济形势大好所致,而日本政界、新闻界以及商界中的大多数人也都陶醉于自我良好的感觉中,将这种现象视为日本人勤劳的象征,认为是由于日本人的勤奋工作,才积攒下这么多的外汇。

然而,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犹太人幕后操纵的结果,就在日本人沾沾自喜时,犹太人却正在暗中偷笑。

原来,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贸易顺差早已使欧洲和美国工业界惴惴不安。美国与日本政府首脑曾多次进行谈判,要求日元升值,以保护美元。因此,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保护美元的声明。

然而,早在半年前,精明的犹太金融家和商人就从信息情报分析中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知道,日元的升值是迟早的事,只要日本的外汇储备额超过100亿美元,就必然升值,而这种汇率的大幅变化,也许是20世纪最后一次发大财的机会。

精明的犹太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他们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卖钱”行动——将美元大量卖给日本,有些犹太人甚至不惜向银行贷款来向日本抛售美元。

不出所料,1971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迫于压力,果然宣布日元升值16.88%,由原来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至1美元兑换308日元。这样一来,日本从美国犹太人手里每买进1美元,就要亏掉52日元,在短短几个月内,日本政府就在这种“卖”钱贸易中赔了4500多亿日元(折合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日本人损失了5000日元,而犹太人则净赚了8亿美元。

日本政府后来醒悟过来,发现了犹太人的“卖”钱行为给日本带来的危害,赶紧关闭了外汇市场,但为时已晚。正是由于日本政府的“愚蠢”,才使犹太人获得了信息,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犹太人的消息灵通是举世闻名的,《塔木德》中说:“信息就像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准确的信息就像身体所需要的氧气。”的确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谁能比别人更早一步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及时获取有关信息,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都有可能失去一次绝好的发财机会。

【想到常人想不到的赚钱方法】

大家常去的地方,捡不到昂贵的钻石。

——塔木德

人人都想赚钱,但是“钱难赚”的情况从古至今就没有改变过,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望“钱”兴叹。那么,如何才能赚大钱呢?方法有很多,要素也有很多,但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普遍适用的方法无疑是一些“致富冷门”。有道是“物以稀为贵”,能够想到常人想不到的赚钱方法,并且付诸实践的人,往往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财富。

犹太人菲勒出生在贫民窟中。少年时代的菲勒便显示出了惊人的商业头脑。有一次,他在大街上捡到一辆旧玩具车,修好之后,菲勒把玩具车出租给同学们玩耍,每次收取1美分。不到一个星期,他便赚到了足以买到一辆新玩具车的租金。他的老师知道后,不无惋惜地说:“如果你出生在富贵人家就好了,那样的话,将来你肯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以你现在的出身,白手起家做个不错的街头商贩就很好了。”

中学毕业后,菲勒果然成了一个小商贩。他卖过五金、电池、柠檬水,每样都做得很好,但是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他的出身制约了他的事业发展。直到后来一堆丝绸服装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天晚上,菲勒到酒吧喝酒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一位经营丝绸服装的日本商人,由于在航行中遭遇了暴风雨,以致部分服装被染料浸染,总量约有一吨多。他想低价卖掉,但一时之间找不到买主;他想扔在港口,又怕被环保部门处罚。思来想去,日本商人决定在回程时将那批丝绸扔进大海。

真是太棒了!菲勒知道,财富已经砸到了他的脑门上!第二天一早,菲勒找到那位日本商人,说自己可以帮他把丝绸处理掉。日本商人当即应允。菲勒没花任何代价就拥有了那些被浸染过的丝绸。他把这些丝绸制成了迷彩服装、迷彩帽、迷彩领带等,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抛售。几乎一夜之间,菲勒就拥有了数十万美元的财富。

至此,菲勒完成了从商贩到商人的蜕变。数十年间,他用智慧赚到了数亿资产。不过最让人叫绝的是,菲勒在临死的时候都能赚到钱!

菲勒活了77岁。临终前,他让秘书发布了一个消息,说自己将要去天堂,如果有谁愿意为自己的亲人带个口信,他非常乐意帮忙,不过要付100美元的费用。如此荒唐的消息,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结果几天时间,菲勒就赚了10多万美元。如果他能够多坚持几天,找他捎信的人可能会更多。

与此同时,菲勒还让秘书刊登了一条遗嘱广告:我是一位绅士,愿意和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共享一个墓地。结果,还真有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

常人眼中的废品,却让小商贩菲勒一夜暴富,而靠着往天堂捎信和出卖死后的墓穴大赚特赚,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这也难怪人们称菲勒是“最会赚钱的人”。可见,这个世界并不像某些穷人说的那样:“财富被富人占据着不放”、“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命不好,时运不济”等等,对于一个有智慧、有眼光的人来说,到处都是机会,遍地都是钱。像富人一样思考,你将很快加入富人的行列。

【要想赚到钱,必须付出智慧】

有智慧的人,贫穷就会远离他。

——塔木德

毫无疑问,财富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财富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产生。虽然劳动不可避免地需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勤奋还可能让人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心情沮丧、万念俱灰。因此哲人说,“劳动是治疗人们贫穷病症的最好药物”。

但是,辛勤地劳动就一定能够根治贫穷吗?绝对不是,纵观身边的芸芸众生,大多数人都在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但是财富和成就,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可见,光有勤劳远远不够。唯有用智慧的大脑指挥勤劳的双手,把智慧注入我们的劳动之中,才能使劳动效益最大化。

古时候,有3个很想出人头地的青年,读书做事都非常勤奋,但几年下来,长进却很有限。青年们非常苦恼,便辗转找到了江边的智者,向他求教。

智者听明白他们的来意后,没有正面解答,而是叫来自己的小弟子,让他带着青年们进山砍柴,并说谁砍的柴最多,才有资格得到答案。

黄昏时分,4个人陆续回来了。其中一个青年扛着两捆木柴,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另两位青年则用扁担各挑着4捆木柴,虽然相对轻松,但也累得腰酸腿软。而智者的小弟子,则乘着木筏载着10余捆木柴从江面上顺流而下,显得非常轻松。

3个年轻人见了,不由得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智者见状,问道:“你们是不是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

“要不,明天让我们再砍一次吧!”扛着两捆木柴回来的青年恳求道,“今天我一共砍了6捆柴,没想到走到半路就扛不动了,到最后只剩下了两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