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全书
22666300000017

第17章 成功:戴在胸前的一枚闪亮勋章(1)

《塔木德》中说:“在前进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种种困难,把困难踩在脚下的人,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都要这样做。尽管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然而后天的努力和坚持也非常重要,因为持之以恒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向着目标前进才不会走弯路】

有目标的人,上帝也会出手帮助。

——塔木德

困境当头,有的人持有信心,并采取行动突破困境,有的人畏缩不前,对前景忧心忡忡。到最后,哪一种人能屹立时代潮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呢?答案当然是前一种人。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获取成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付出艰辛的努力。只要能够坚持,只要不屈不挠,距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成功的路上,需要坚定的目标来支持自己,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总会出现意外的事情,扰乱我们前进的脚步,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只要心中铭记自己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践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沙漠里气候干旱,风沙是常有的事情,很多人都被无情地埋葬在这里。

一位犹太探险者行至沙漠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非常大的风,吹得他什么也看不见,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而且他那装有干粮和水的背包也被卷走了,这个人难免有些沮丧。

“哦,我还有一个标本!”探险者惊喜地喊道,原来在他上衣的口袋里还有一个蝴蝶标本,那是他答应给女儿带回去的礼物。于是,他就拿着这个标本,坚强地走在沙漠里。整整一个昼夜过去了,探险者仍未走出空旷的大漠。

饥饿、干渴、疲惫、失望等一起涌上心头,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有好几次探险者都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标本,他想起了女儿期盼的目光,陡然间又增添了些许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探险者又继续艰难地跋涉。已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只是每一次他都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一点点地往前挪,他心中不停地默念着:“我要活下去,我还要把蝴蝶标本送给女儿……”

3天以后,探险者终于走出了大漠。那个蝴蝶标本依然完好地拿在他手里,他双手轻轻地把标本举了起来,看上去像是举着一个宝贝。他哭着说:“若是我没有这个标本,或许我现在已经命丧沙漠了。”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犹太人认为,在生命的旅途中,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就像行走在茫茫无际的荒漠中。这时候,只要心里有一个永不熄灭的坚定目标,始终毫不动摇地向着目标前进,总是可以渡过一个个难关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目标,一旦风云四起、变幻莫测之时,就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整天忙忙碌碌、晕头转向,却没有一点成就。而一个心中有目标的人,自会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从容不迫,任尔雨打风吹,总会勇往直前,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没有远大的志向,成功和财富就会远离你】

有远大志向的人,会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塔木德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在进行一些投资之前,我不仅会关注投资市场的运行情况,还会为自己打气,并立下志向尽可能多地获取财富,可以说,立志一直在我的投资生涯中伴随我。”

也许有些人会不屑地说:“立志与财富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联系,起码我在生活中没有看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暂且不去争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或许你可以通过以下这个关于立志与财富之间关系的哲理故事来找到答案。

所罗门王国有一对兄弟,他们靠贩卖酒养家糊口。不过,兄弟俩的性格完全不一样,老大是个急性子,办事没有头绪,也缺少远大的抱负,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安稳一些;而老二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并不满足以贩卖酒来维生,而是希望有一天能让所罗门国王喝到自己酿造的酒。

在卖酒的时候,兄弟两人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老大习惯于站立在街边吆喝,每天能卖出不少酒;而老二却不按常理出牌,他会拿出一部分酒免费送给过往的行人,并在酒瓶上印上自己的名字。老二虽然损失了一部分酒,但是他的客源却不断在增加。

随着兄弟两个卖酒销售数量的不断提高,他们的酒在当地出了名。但在此时,老大认为,酒的销售数量不断提高是因为顾客对自己酒的认可,这样的话顾客会一直购买自己的酒。于是他在错误思想的误导下,接连出现错误的行为。首先,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早起酿酒,最关键是他对酿造工艺的标准也降低了,顾客们发现老大的酒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味道上都与以前的酒有很大不同。老二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以为大哥生病了才会酿造出这样的酒,于是他找到老大问道:“你的酒怎么会酿成这样?”

“我没用心去酿造。”老大漫不经心地说。

“你可要明白,酒酿得不好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的钱已经挣够了,也不在乎酒酿得是好是坏了。”老大骄傲地说。

“如果你不卖酒了,你去干什么?”老二关切地问。

“什么都不干了,我要开始享受生活了。”

老二非常无奈,因为他知道大哥是个没有志向的人,如果再劝下去也会自讨没趣,于是他走开了。

老二回到家以后,认真思考了许久。他想,现在挣的钱比大哥还要多,如果像大哥一样放弃卖酒而去享福,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更实现不了让所罗门国王喝上自己酿造的酒的愿望。

从那以后,老二每天起得比以前更早,还特意拜访了酿酒的前辈们,向他们认真学习酿酒的知识。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的酒被所罗门王国的达官贵人看中了,他们喝完以后都对老二酿造的酒赞不绝口。于是在这些达官贵人的引荐下,老二将酒献给了所罗门王国的国王。

所罗门国王对他说道:“如果你当场能够酿造出我喜欢的酒,我将重重赏赐你。”

老二从容地开始酿起酒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老二身上。两个小时过去了,老二举起一杯酒递到国王面前,国王品尝了一口大加赞赏,当即赐给了老二许多钱,并指定以后就喝老二酿的酒。

可以看出,兄弟两个虽然都是以卖酒为生,但是两个人的命运却完全不一样。老大由于没有志向,安于现状而放弃了酿酒生意,财富自然远离他;老二立志要让所罗门国王喝到自己酿造的酒,经过努力他不仅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还收获了财富。所以,是否立志不仅关系到成败,也是能否获取财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塔木德》提醒我们,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得到更多的收获,就必须做到先立志,这样才能获取财富。不然,财富不仅会从你身边溜走,还会“鄙视”你。

【毛姆的征婚启事】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但有多条路径供你选择。

——塔木德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成名前生活十分清苦,而且他的作品始终没有产生多大影响。有一次,他又写了一部小说,但出版后依然无人问津。平心而论,这部小说,包括毛姆的前几部小说,都非常精彩,但无论出版商怎样包装、推销,都无济于事,他的书就是卖不动。

面对如此窘境,已经快山穷水尽的毛姆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拿出了自己仅余的钱,又厚着脸皮赊了一部分账,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征婚启事,内容是这样的:“本人年轻、英俊,家财万贯,是个有教养的绅士,喜欢音乐和运动,欲觅一位像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的女性为伴。”

这则征婚启事刊登之后,立即引发了一阵购书狂潮,人们纷纷奔向书店,抢购毛姆刚出版的那本小说,想了解书中那位女主人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伦敦大街上的书店前排起了长龙,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毛姆的小说便告售罄;曼彻斯特的人们则冒雨排队购买毛姆的书,而且很快也抢购一空。面对来晚的购书者,书店的售货员只得抱歉地让大家过几天再来,说出版社正在赶印。的确,这本书后来一版再版,仍然供不应求,毛姆和出版商数钱数得手都累了。

毛姆可谓一夜成名,从那之后,他的书便一直稳居英国的畅销书之列。这完全要归功于那则别出心裁、令人拍案叫绝的征婚启事,究其原因,女性读者们购买毛姆的书,是想知道自己像不像小说里的女主角,而男性读者们则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妻子或女友的心理世界,以便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她们变心。可以说,毛姆是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一是贪欲(想嫁入豪门、成为阔太太),二是好奇心(想知道年轻的富豪为什么要娶毛姆小说的女主角那样的人),三是窥私欲(都想知道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究竟什么样),四是防范之心(怕自己女人变心的男人)。这许多因素加在一起,就促成了毛姆这次非常成功的促销行为。

毛姆写过《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等世界名著,但他一生最成功的杰作当数这则征婚启事。

《塔木德》提醒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遇到阻路巨石的时候,有的人会不自量力地妄图从上面翻越过去或将其移走;有的人则在困难面前垂头丧气,就此止步不前;当然,也有人最终成功地到达了终点,他们所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从巨石的旁边绕过去。

【唯有持之以恒,才能向目标靠近】

想把某件事情做好,必须具备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

——塔木德

假如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很成功,这不是因为上天眷顾他,而是因为他本人自我精神的沉淀。幸运、成功总是愿意和辛勤劳动的人为伍,和懂得持之以恒的人相伴,和坚持到底的人共处。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在有生之年攒了一大笔钱,然而,退休后的一天,“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这个想法突然闪过脑际,紧接着他又想到电缆必须横穿大西洋。于是就开始为实现这项事业而做准备,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然而,要建造一条长1600千米、连接欧美两大洲的电报线路并非易事。该线路需从纽约跨入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一直延伸到纽芬兰。纽芬兰650千米长的电报线路需要穿过森林,这些森林地区人烟稀少,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先建设同样长度的公路,再建电报线路。此外,该线路还要穿越布雷顿角的岛屿,路线长达700千米,整个工程十分浩大,难度空前。

为了得到英国政府的资助,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成功了。议会上,许多人强烈反对他的议案,菲尔德只获得一票支持。但这并没有阻挡菲尔德前进的脚步——铺设工作开始了。电缆一头搭在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这艘旗舰停靠在塞巴斯托波尔海港;另一头放在美军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这艘豪华护卫舰是新造不久的。但是,就在修建到中途时,电缆突然断了。

菲尔德不肯善罢甘休,更不愿意放弃,于是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当修了320千米时,电源不知何故突然中断,船上的施工人员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下令割断电缆的一刹那,电流却又出现了。晚上,船继续向前航行,时速达6千米,也就是说电缆的铺设也以6千米的时速进行着。这时,轮船忽然剧烈振动,并出现严重的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无巧不成书,电缆又一次断了。

但菲尔德不是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的人。他毅然决然地又订购了1130千米的电缆,还出高薪聘请铺设电缆方面的专家为他设计机器,这样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终于,两艘有历史意义的军舰抵达大西洋并顺利会和,电缆也成功接好;随后,一艘朝爱尔兰驶去,另一艘朝纽芬兰驶去。但是电缆在两船分开不到5千米时又断开了,接上后两船继续前进。两艘军舰相离14千米时电流又一次消失。第三次接上电缆后,铺设了320千米的线路,在距离“阿伽门农”号5米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只好返回爱尔兰海岸休整。

大家都很失望,公众舆论也开始质疑其成功的可能性,更致命的是投资者受到了一次次的打击后,也对这一项目失去了信心,不愿意再投入人力物力。只有菲尔德还在坚持,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他天才雄辩的说服力,电缆可能永远修不好。菲尔德不放弃,继续为了理想而忙前跑后,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绝不甘心失败。

这样,又开始了第三次尝试,成功之神开始被菲尔德感动了,这次总算进展顺利,电缆全线贯通,没出现任何故障,这条海底电缆还成功地传送了几条消息,事情似乎就要圆满成功了,但不知何故,电流又断了。

此时此刻,想要坚持下去的人只剩下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了,其他很多人都彻底失望了。但菲尔德仍然不放弃,他到处寻找资金,准备进行第4次尝试。这次他们购买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顺利地把电缆铺设下去,最后,在纽芬兰铺设横跨970千米的电缆线路时,意外又一次发生了,电缆又断了,没入了海底。几次打捞都没有收获。这项工作就因此而被耽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