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22655300000007

第7章 木兰诗[1]

北朝民歌

唧唧[2]复唧唧,木兰当[3]户织。不闻机杼[4]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5],可汗[6]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7]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8],南市买辔头[9],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0]。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1]。

万里赴戎机[12],关山度若飞。朔气[13]传金柝[14],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15]。策勋十二转[16],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17]相扶将[18];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19]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20],对镜帖[21]花黄[22]。出门看火伴[23],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24],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25],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1]《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2]唧唧:叹息声。

[3]当:对着。

[4]杼:织布的梭子。

[5]军帖:古时征兵的文告。

[6]可汗: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国对君主的称呼。

[7]市:买。

[8]鞯:马鞍下的垫子。

[9]辔头:驾驭牲口用的笼头,即嚼子和缰绳。

[10]溅溅:水急流声。

[11]啾啾:马嘶叫的声音。

[12]赴戎机:奔赴战场,参加作战。戎机,军务,战事。

[13]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14]金柝:铜制的军用器皿,白天作锅烧饭,夜里用来打更。

[15]明堂:天子举行大典之地,此指上朝的殿堂。

[16]策勋十二转:封官极高,赏赐极多。策勋,记功。十二,虚数,极多之意。转,军功每加一级,官爵也升一等,称为一转。

[17]郭:外城。

[18]扶将:搀扶。

[19]霍霍:磨刀声。

[20]云鬓:如乌云般的鬓发。

[21]帖:通“贴”,粘。

[22]花黄:女子的一种面饰,在前额贴上金黄色的花样剪纸。

[23]火伴:同伍的士兵。火,通“伙”。

[24]扑朔:提着免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免的足时时动弹。

[25]走:跑。

◎译文

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窗户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怀念什么。木兰什么也没有想,木兰什么也没有怀念。

昨天见到军中的告示,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去买鞍买马,从此替父从军。

去集市上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上辞别爹娘,傍晚在黄河边宿营,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见黄河水流淌的声音。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来到黑山头,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啾啾嘶鸣的声音。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像飞一般越过每个关口和山峰。从北方来的寒气传来了报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在铠甲上。将士们九死一生,多年后才回到故乡。

回来后拜见天子,天子坐在大殿之上。记录多次功勋,给了很多赏赐。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赏赐,木兰回答说不想做官,只希望得到一匹骏马,送我回到我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相互搀扶去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容;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磨刀宰杀猪羊。打开闺房的门,坐在床上,脱掉作战时的长袍,穿上过去的衣服,对着窗户梳理秀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出门去看望战友,战友们都十分吃惊:在一起相处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人。

雄兔脚步跳跃,雌兔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里能分辨得出哪只是雄的、哪只是雌的呢?

◎赏析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不同于《孔雀东南飞》写凄婉的爱情悲剧,《木兰诗》是一位传奇女性的英雄赞歌。

全诗可分为五部分(最后一节是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写木兰劳作。“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写出木兰女性的身份以及勤劳的品质。“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与前句形成对比,为什么勤劳的木兰停止织布了呢?因为她在不停叹息。那又是为什么叹息呢?这就引起了下文征兵以及从军的内容,因此这句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为第二、三段,写木兰从军。“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夜传军帖以及“十二卷”虚数的夸张,体现出军情紧急、征兵迫切,为下文写战争营造了紧张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揭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从军的原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以及孝顺、关心国家的可贵品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出征前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体现木兰的细心和从容不迫。“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两组对偶句,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明木兰行军路线,突出了征途遥远、行军迅速,也表明了宿营地点的荒凉、战争环境的艰苦,表现出木兰坚强坚定、吃苦耐劳的品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同样是间隔反复,用对周围荒凉景色的描写,烘托木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从而显示出这首诗的细腻之处,写出了女英雄作为“人”的特征,具有真实性,不是神乎其神的塑造。这样写既体现了木兰的少女情怀,又体现了木兰克服困难的豪迈气概。

第三部分为第四段,写木兰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征途的高度概括,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木兰穿越险阻、勇赴战场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出战场的艰苦生活,更加衬托出木兰的坚毅品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和对偶的手法,表现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并且十分惨烈,表明木兰英勇善战,得胜归来。

第四部分为第五段,写木兰辞官。“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天子记功行赏,询问木兰想要的赏赐,这就为下句木兰辞官做了铺垫,体现出木兰不恋名利、思念家乡的纯真品格。

第五部分为第六段,写木兰还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写出全家人因为木兰的归来而无限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过一连串动作的排比和铺陈,表现出木兰回家以及恢复自己女儿身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战友们惊讶的神情,表现出对木兰深深的敬佩之情。

第七段是诗歌的附文,是作者对于木兰的评价。这一段以雄兔和雌兔设喻,生动地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木兰身上,汇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勇敢而又淳朴的美德。她乔装多年、驰骋沙场的传奇般的经历和洋溢全诗的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木兰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易混辨析

1.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写木兰从军的原因的句子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3.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准备情形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写家人迎接木兰归来的句子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与《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相似含义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运用对偶手法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