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22655300000006

第6章 饮酒[1](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2]在人境[3],而无车马喧。

问君[4]何能尔[5]?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7]。

此中有真意[8],欲辨已忘言。

◎注释

[1]饮酒:共二十首,皆酒后抒写情怀。

[2]结庐:建造住宅,此处为居住的意思。

[3]人境:尘世间。

[4]君:这里指诗人自己。

[5]尔:如此。

[6]南山: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7]相与还:结伴而还。

[8]真意:人生真正的意义。

◎译文

居住在尘世间,却没有往来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是因为自己超凡脱俗,所以觉得住的地方僻静无人。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之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南山。傍晚时分,夕阳美好、空气清新,飞鸟结队伴我归家。这样的隐居生活有真正的意趣,想要用语言表达却无法形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罢了。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该组诗均为陶渊明归隐后借酒偶题、寄兴抒怀之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境况及眼前之景,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作者寄情自然、追求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的思想情感。

全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前四句,从哲理的角度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与魏晋时期流行的标榜“隐士”出世的风气不同,陶渊明安居于“人境”,却无车马的喧闹。“车马喧”代指世俗琐事的烦扰,能做到“大隐隐于市”,原因在于“心远地自偏”。无世俗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第二层为后六句,诗人从自己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生命之美,生发出“真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写出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澄澈旷达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志趣品格。“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寓情于景,夕阳西下,飞鸟还家,天地间万物在诗人眼中都是自由和谐的。面对这样自然和谐的景象,诗人心旷神怡,悟出了“真”的意趣,是生活的本真,是生命的本真,是人的本真,而这一切又不是能用语言表达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情、景、理浑然相融,描写了宁静致远的自然之景,抒发了闲适自得的悠然之情,悟出了万物归真的意会之理。

◎易混辨析

1.表达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寓情于景,道出诗人隐居后的欣慰之情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之景中寻求乐趣的恬适心情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满足之感。

6.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志存高远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