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江儿女
22649500000024

第24章 以退为进

蒋碧君校长元旦在读书会上主讲“抗日战争向何处去”之后就被军统特务盯上了。

元旦至春节这一段时间,学校放寒假,蒋碧君发现,只要他一出学校门,身后就拖着两根“尾巴”。

一天,蒋碧君陪同夫人肖静娴到东菜园买菜,他俩刚出会理中学大门,就看见两个头戴礼帽、身穿黑衣的人鬼鬼祟祟地站在上巷子转拐处,窥视着他俩的行动。他俩走到哪里,两个黑衣人跟到哪里,从北街、南街、钱局巷跟到东菜园,又从东菜园跟回会理中学。

又一次,蒋碧君同夫人到北街大众书店买书,那两个黑衣人跟着,从城隍庙巷、北街,一路跟到大众书店。他俩进到书店,那两个黑衣人就像一对门神一样站在书店门口。购买了《康熙字典》后回会理中学,那两个黑衣人也一直跟踪到会理中学校门口。

“碧君,我总觉得有些不对,”肖静娴问,“你是不是在外面得罪什么人了?”

“没有啊。”

“这些天,我们一出门就有人跟踪。”肖静娴说,“这些人既不抢劫,又不答话,到底是什么人啊?”

“我也觉得奇怪。”蒋碧君说,“我没有惹着什么人啊,为什么会有人跟踪我们呢?”

“蒋校长在家吗?”二人正谈论着这事,突然有人在门口喊。

肖静娴开门:“噢,是朱同学。稀客!碧君,是朱同学找你。”

朱璐瑶进入客厅。

蒋碧君从书房里出来:“噢,是朱璐瑶同学,你难得来我家一次,你请坐。”

“是。”朱璐瑶坐下。

“静娴,您去给璐瑶同学端一杯茶来。”蒋碧君吩咐。

“蒋校长,我来通知您,”朱璐瑶说,“您已经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

“他们为什么要盯梢我?”蒋碧君不解,“我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呀。”

“元旦那天,您讲了《抗日战争向何处去》,”朱璐瑶解释说,“说出了大家想要说的话‘中国人民必胜,日本鬼子必败’,就刺痛了那一帮狗特务的心了。”

“我讲错了吗?”蒋碧君激动了,“我真不明白,国民党政府怎么会养出这样一批狗特务来。”

“蒋校长,您讲的一点没错,”朱璐瑶鸣不平,“是站在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讲的话,讲得很对,我们全校老师和同学们都支持您、拥护您讲的话。但是,您一定要小心,那一帮狗特务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唉,这是什么世道啊?”蒋碧君很气愤,“我一定要找江县长给评评理。”

蒋碧君,会理县摩挲营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自幼勤奋好学,爱好诗词,民国初年考入四川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文史。1919年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之后,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毕业后,应成都天回镇中学好友彭任勋之邀,在该中学教授历史和国文课。课堂上,他深入浅出,讲解生动,语言流畅,深受学生们的好评。1931年至1933年,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为争权夺利,在四川发动内战,使得社会动荡,学校无法正常上课。1933年底,他辞职返乡,受聘于会理中学,教授国文课。1935年,杨品尚担任会理中学校长,他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任命蒋碧君为教导主任,二人配合默契。他们筹集资金,新建教室四间及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各一间,并扩建了教师、学生宿舍和学校体育场,使会理中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蒋碧君为人正直,见到不平之事便要仗义执言。

1936年4月,蒋介石为了堵截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北上陕甘宁边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除留守在会理县的第二十四军一三六师副师长兼十二旅旅长刘元瑭的部队外,另命令“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急派滇军第三纵队第九旅十八团、第七旅十四团沿金沙江布防,进驻了会理县,随后,国防部又派中央军别动队进驻会理。

一山哪容得下三虎!

先是川军与滇军发生了冲突——川军刘元瑭部受到排挤,其势单力薄,被滇军缴械,驱赶出境,狼狈不堪。

滇军赶走了川军,但中央军别动队却没有把滇军放在眼里,他们以“老子天下第一”而自居,在会理县为所欲为。因此,滇军与中央军别动队的矛盾日深。

滇军看不惯中央军别动队仗势欺人的行为,一直伺机打压其威风。于是,借庆祝护国纪念日为名,滇军第十八团团长王炳章、第十四团团长马继武在会理县县党部设宴,邀请中央军别动队第三支队队长祝寿、会理县县长吴适均、县政府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在县城的士绅们赴宴。

席间,王炳章、马继武二人大肆吹嘘滇军功勋卓著,宣扬滇军在会理县的功绩,指责川军和中央军别动队的无能。除了当众羞辱别动队以外,还令部下当众痛打了别动队第三支队队长祝寿和会理县县长吴适均。

这件事不仅在会理县影响很大,还惊动了蒋介石。

蒋介石一方面斥责云南省主席、“剿总”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管教部队不严,对当事人必须严惩”;另一方面指示国防部将驻会理县的部队全部调离,另派部队驻防。

龙云在蒋介石的斥责下,只好将驻会理县的滇军开赴云南省会泽县集中整训。团长王炳章、马继武也受到了降职处分。

国防部将中央军别动队第三支队调离会理县,驻守西昌,另派中央军陆军第一〇四师步兵第一旅旅长李青廷率部接防进驻会理县。

西康省政府将会理县县长吴适均做了撤职处分,另派傅振翼接任县长一职。

这件事本属军队内部的事件,已经由国防部处理完毕,与会理县地方上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新上任的县长傅振翼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心想表现自己的本事,公然借题发挥,把滇军、川军、别动队在会理县发生的事件,以莫须有的“挑拨川滇军关系”的罪名,硬扣在会理县士绅们的身上,下令逮捕会理县的士绅廖星房、范景元、李润田、张显卿、王俊伯、吴仲禽、吴仙禽、黄瑞文八人。

吴仙禽、黄瑞文因避居在外,免遭一劫。

其余六人被戴上镣铐,押送至西昌。廖星房、李润田、张显卿被严刑拷打,施以酷刑,死于狱中。其余三人经多方托人求情、打点,时过一年余才释放回家。

此事,在会理县百姓中造成极坏影响,大家都议论纷纷,愤愤不平。

蒋碧君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走访了几户受害亲属,便秉笔直书,仗义执言,上告至西康省政府。

经西康省政府查实,才上任不到一年的会理县县长傅振翼,就以“心术不正、品质恶劣、残害士绅,民众愤恨”之罪被解职,江雨湘接任会理县县长。

1939年8月,会理中学校长杨品尚另有重任,西康省公署委任蒋碧君接替杨品尚担任了会理中学校长。

他在任校长期间,力主创新,不拘泥于陈规旧例,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开设学部颁布各学科外,还根据会理县情况,增设中医课、县志课、纺织课、蓝靛染织课;在任用教师方面,他重才,重德,对所聘各科教师敬重礼遇;对待学生主张奖劝,不主张惩罚,常以古圣先贤的治学方法启发学生,激励学生;他处处以身作则,常说“我身为校长,树人先树己”——一次带学生郊游归来,途中突遇大雨,他和学生一道冒雨前行,其所领队伍列队整齐,雨中前行歌声不断,精神饱满,民众见了赞不绝口:“有如此好的校长,如此好的教师,全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大有希望。”

蒋碧君任校长期间,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然而,这一阶段却是会理中学的极盛时期——会理中学由初级中学发展为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为根本,勤学立志方为人”,这是蒋碧君校长挂在教研室墙壁上的一句格言。他认为,教书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在于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在于提高人的人格、人品和秉性。1939年,他接任校长时提出了“爱国、诚信、勤学、敦品”八个字作为会理中学的校训。

他认为,他教育出来的学生必须要有志向,要有奋斗目标;要勤奋读书,勤奋求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知识才有力量,重科学,国家才能富强。

蒋碧君校长教育学生要爱国,“祖国就像母亲一样,时刻关心着每一个子女的成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规定每年7月7日的“国耻日”和10月10日的国庆日,全校师生都要积极参演宣扬抗日救亡活动的节目。另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歌咏会、赛诗会、读书会、报告会等,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爱国意识。

元月1日,在朱璐瑶组织的读书会上,蒋碧君主讲了《抗日战争向何处去》之后,被军统特务盯上了。军统特务怀疑蒋碧君、朱璐瑶是共产党。

县党部会议室内,县党部各委员争吵激烈。

“大家不要吵了!”梁书记长说,“有理不在言高,吵什么,有话慢慢说嘛,一个一个的说。”

“梁书记长,我们不吵,可以。”何成洁面带怒容,咄咄逼人,“你说说,会理县最近连续发生了这么多事,朱营长的武器弹药被盗,警察局仅找了几个垫背的人就草草了事,被盗的那些武器弹药至今下落不明。会理中学、金职校的一些学生跑到延安去了,要不是重庆军统局知道了告诉我们,我们还蒙在鼓里。是谁组织的?又是怎样出走的?共产党比我们高明,像孙悟空一样钻进我们肚子里来了,我们还不知道。更邪乎的是,我们盯梢的共产党员王雪亭,一下子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不见了,是谁放走的?怎样放走的?梁书记长,你还记得不?我多次向你汇报过,王雪亭是共产党,一定要抓起来,你迟迟不表态,现在让他跑了,我很怀疑,你是不是在‘通共’。”

“放肆!”梁书记长恼羞成怒,“我‘通共’?你血口喷人!我‘通共’,你有证据吗?简直是胡说八道!”

“梁书记长,你不要发怒。”何成洁不依不饶,“我早就向你说过,噢,对不起!应该是汇报过,会理县有共产党在活动,你不信,现在我再次向你汇报,蒋碧君、朱璐瑶是共产党员,你信不信?”

会场上各位委员听到很吃惊,你看我我看你,交头接耳:“不会吧!”“不可能啊!”“太不可思议了!”“闻所未闻!”

“什么?闻所未闻,有什么不可能?”警察局长武琮说,“什么都有可能。那一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就是王雪亭、朱璐瑶他们煽动学生发动起来的。会理中学组织的读书会,还有县上的一些首脑、士绅们参加,这个读书会我早就怀疑是共产党组织起来的,他们借读书会煽动抗战,煽动民众与政府对抗。王雪亭跑了,朱璐瑶还在,她在学校中激进得很,元旦那天,就是朱璐瑶组织的读书会,蒋碧君大讲‘中国必胜,日本鬼子必败’,这些话很有煽动性。这些口号只有共产党才喊得出来。我相信朱璐瑶、蒋碧君就是共产党。”

“请问武大局长,”县长江雨湘说,“你是希望中国必胜呢还是希望中国必败?”

“这……这……这……”武琮张口结舌,“我当然是希望、希望……希望中国必胜。”

“那为什么蒋校长说出的‘中国人民必胜,日本鬼子必败’,就成了只有共产党才喊得出来的话呢?”江雨湘语气强硬,“元旦那天的读书会我也参加了,蒋校长讲《抗日战争向何处去》,是想说明中国人民、中国军队有决心、有信心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这是一句多么有雄心、有气魄,多么鼓舞人心的话!难道我们国民党的同人们就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吗?我就不明白,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老是制造摩擦,老是制造不和,老是搞内讧,抗战怎么打胜仗!怎么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讲得好!”参议长王伟说,“我同意江县长的意见。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鬼子,只有团结,只有合作,才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一定不要做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了。蒋碧君校长的为人,谁人不知啊!他是一位治校严谨的好校长,不要无故地冤枉一位好人。朱璐瑶只不过是一个学生嘛,即便是有一些过激言行,也不要看得过重,动不动就说人家是共产党,我们还要看在朱老旅长的面子上嘛。”

“梁书记长,我看这样,”新调来的监察委员邹道欣说,“现在大家意见分歧比较大,蒋碧君、朱璐瑶二人的事暂时搁置一下,再进一步观察,如果查实无误,他二人确实是共产党员,再采取措施也不迟。从何委员刚才说到的情况看,我也认为会理县确实有共产党在活动,是应该引起我们县党部的高度警惕。我刚从上面来,知道中央党部的政策非常清楚,现在是‘攘外必先安内’,在皖南消灭新四军就是中央党部的战略决策,我们对共产党就是不能手软。共产党的八路军大肆宣扬他们游击战如何成功,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其实他们是游而不击,破坏交通,袭击国军,所以对他们的宣传,我们不能上当。”

永利商号二楼上。

在一盏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中国共产党会理县支部全体党员会议正在召开。

陈林、罗西诚、刘若雨、刘培勤、朱璐瑶、王培顺六名党员全体到会。

会议由支部书记陈林主持。

通过充分讨论,形成的一致意见是:

第一,军统特务长期对蒋校长盯梢,致使蒋校长失去人身自由,无法正常对学校实施领导,无法保障学校的正常授课,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组织会理中学全校教师罢教、学生罢课。

第二,派遣王培顺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主动掌握军队方面的情况;加强同已在军队中任职的黎丰悟、张树林、朱志雄的联系,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

第三,把毛喜堂、李金成、张生寿、王和宝、李连喜、张康、黎丰悟作为发展党员培养对象,待条件成熟时,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扩大党员队伍,壮大组织力量。

新春过后,会理县所有学校新学年开始了,教师备课,新生报名,处在一派繁忙、紧张气氛之中。

唯独会理中学冷冷清清,教师没有来上课,学生没有来报名,清洁卫生没有人打扫,全校垃圾遍地,食堂厨师没有上班,冷锅冷灶,只有看守学校的几个保安人员在学校各处转来转去。

会理中学大罢课开始了。

这一次罢课是朱璐瑶根据党支部的决议与蒋碧君一起策划安排的。

会理中学罢课是震惊会理县的一件大事。

教育局长很快把这件事报告给江雨湘县长。江雨湘想,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原因,便亲自到会理中学找到蒋碧君。

江雨湘开门见山:“蒋校长,全县学校都开学了,为什么你们学校还没有开学?”

“县长大人,我不是不想开学,”蒋碧君解释,“我是怕死,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学校的老师没有人身自由,不敢开课。”

“你这是借口吧。”江雨湘说,“会理县不至于这么黑暗吧?”

“我这个校长天天遭人盯梢,其他人还有自由吗?这个社会还不黑暗吗?我们还敢开学上课吗?”

“你还是顾全大局吧。”江雨湘耐心地说,“去把教师找回来,把学生找回来,快开课吧。”

“江县长,我这个校长是无法当下去了,”蒋碧君提出请辞,“请你另请高明,找人来接替我这个不称职的校长吧。”

“不要胡说。”江雨湘看一时很难说得通,“你让我与他们商量商量再说吧。”

说完,他很不高兴地离开了会理中学。

江雨湘急匆匆跑到县党部。

书记长梁亭正在接电话:“喂!喂!等一会儿你再打过来。”说完,他放下话机。

“江县长,看你急匆匆跑来,”梁亭问,“一定是有什么急事吧?”

“是有急事。”江雨湘喝了一口茶,“你知道吗?会理中学教师学生罢课,全校关门了。”

“有这样的事?”梁亭很惊奇,“怎么会是这样?蒋碧君不想当他这个校长了?反了他了!”

“梁书记长,”江雨湘以责备的口气说,“我一直就说何成洁、武琮他们搞的那一套不行,动不动就对别人进行跟踪,限制别人的人身自由。特别是像蒋校长这样有名望的人,更应该谨慎一些,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扣上‘共产党’的帽子,动不动就派特务盯梢。这一下好了,得罪人了。应该怎么办?请梁书记长拿个主意。”

梁亭说:“我打个电话叫武局长、何委员来这里,我们一块儿商量。”

电话打通了,一会儿武琮、何成洁来到梁书记长办公室。

梁亭开门见山:“会理中学罢课的事你们知道了吗?”

“知道了。”武琮说。

“我听说了。”何成洁说。

“你们都说说自己的意见。”梁亭说,“这件事怎么办?”

“这肯定是蒋碧君搞起来的。”武琮说,“他煽动教师、学生与政府对抗,把他抓起来不就行了嘛。”

“你只知道抓人,你是猪啊!”江雨湘生气了,“你抓得了蒋碧君一人,你抓得了全校的教师吗?全校大罢课,是他蒋碧君一个人能搞得起来的吗?你动动脑筋好不好!”

“是啊,抓人不是办法。”梁亭说,“这件事处理不好会有连锁反应。我刚才接到金职校校长、女子中学校长的电话,说他们要声援蒋校长,声援会理中学,请政府一定要处理好蒋校长的事。如果全县的所有学校都罢课,你我这些人还能在这里待得下去吗?还能再任职吗?希望大家好好想一想,出出主意。”

“把盯梢蒋碧君的人员撤回来不就算了嘛。”何成洁说。

“对于蒋碧君这样有名望的人,”江雨湘说,“撤回盯梢的人员是一定要的,但是光撤回人员可能还解决不了问题。”

“他还要咋个?”何成洁说,“他不要得寸进尺,老子没有把他抓进监狱,真就便宜他了。”

“那好啊!”江雨湘说,“你就把他抓进监狱中去吧!只要你有证据抓他。光说大话,也不怕把舌头闪着了。”

“你!”何成洁恼羞成怒,眼睛鼓得大大的。

“算了!算了!”梁亭说,“江县长说得对,对蒋碧君这样有名望的人,我们是应该谨慎一些。我看这样,除了把盯梢的人撤除以外,请江县长代表政府向他们说几句表示歉意的话,这件事就算了。请他尽快开学,上课。”

“好吧,我去。”江雨湘说。

江雨湘县长亲临蒋碧君校长家中。

蒋碧君招呼江雨湘在客厅坐下,夫人肖静娴放下茶杯后退出。

气氛尴尬。

“江县长,你今天的来意不说我也明白,”还是蒋碧君首先打破僵局,“不就是喊我开学嘛!现在这个局面,我还能开学吗?还能上课吗?”

“我来,是有请你尽快开学的意思,”江雨湘说,“不过,还有另外的意思,我代表会理县政府向你道歉。前一段时间,他们的那些做法伤害了你,我代表会理县政府向你说一声对不起了!”

“道歉我可不敢当,”蒋碧君说,“我的自尊、我的情感值不了几个钱。江县长,你还是让我辞去校长,另请高明得了,这个校长我是干不下去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江雨湘看一时说不服蒋碧君,只好请来与蒋碧君很要好的周汝言、杨品尚、马敬豪等老朋友一块帮着劝说,这一场罢课风潮才算平息下去。

会理中学又恢复琅琅读书声。

江雨湘经过再三考虑,任命蒋碧君为会理县教育局局长,并将武琮撤职,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