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外推理故事精选(上)
22642100000021

第21章 剖析案情的故事(3)

【伽利略推理破案】

天文学家伽利略有个女儿,叫玛丽,玛丽是圣玛塔修道院的修女。

这天,伽利略收到玛丽寄来的一封信。信上,她悲痛地讲叙了一件发生在修道院里的惨事。

前天的清晨,两名看守钟楼的小修女在打扫钟楼时发现,凉台上躺着一个死人。

死者索菲娅也是本院的修女,她是玛丽最亲密的朋友。她的左眼被一根纤细的针状物刺破,除此以外全身没有一处伤痕。

看来,索菲娅就是被那刺进她眼里的针状物夺走了生命,可是,现场却找不到凶器。

警察认为,索菲娅是自杀身亡。她用毒针刺破自己眼睛,然后拔了出来,把它扔进了凉台下面的河水里。

“我们到达时,钟楼是上了闩的。这恐怕是索菲娅怕大风把门吹开,从里面关上的。所以,凶手决不可能进入钟楼。凉台是在钟楼的第四层,朝南,离地面有17米。下面是条河,离对岸也有60米。并且这几天晚上连续刮大风,凶手不可能从河的对岸把毒针射中索菲娅的眼睛。很多人都认为索菲娅是自杀,可这根本不可能,索菲娅是个活泼开朗的人,她决不会自杀的……”

玛丽在信中显得十分痛苦。伽利略决定到修道院看望她,帮她把好朋友的死因弄明白,那样,玛丽也许会好过些。

第二天,伽利略来到了修道院。

玛丽见爸爸来了,高兴极了。她顾不上让伽利略休息片刻,就带着他来到后院。

“爸爸,快看,那就是钟楼。您看见四楼的凉台了吗?”

顺着玛丽手指的方向,伽利略见到那座高耸的建筑物。

他目测了凉台的高度和河的宽度后,断定凶手决不可能从河的对岸射出毒针,正中索菲娅的左眼。

“那姑娘半夜里跑到塔上都干些什么?”伽利略嘀咕道。

“爸爸,您忘了吗?我以前告诉过您,索菲娅也对天文感兴趣。她几乎天天晚上都要背着院长和大伙跑到钟楼眺望星星和月亮。我也曾陪她到凉台上看夜空,很清楚,那些星星仿佛伸手便能摘下来。”

玛丽娅的话使伽利略为那热爱天文的姑娘深深叹息了一声。

“索菲娅在观看星空的时候,用不用望远镜?”

玛丽娅看着父亲,摇摇头道:

“索菲娅一直梦想能有一架望远镜,可是……”

“她家太穷了,买不起?”伽利略没等女儿把话说完,就急着猜起原因。

玛丽又轻轻摇头,说:“索菲娅家很有钱。只是院规太严,院长不准我们随便跨出院门。”

“那她为什么不让家人寄一架来?”

“她的父母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今年春天,索菲娅准备把她名下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修道院。可是,她的弟弟反对她这样做,还威胁说,要是索菲娅把财产捐给修道院,他就要向法院起诉,剥夺她的继承权。”说到这,玛丽停了下来。她发现父亲眉头越结越紧,而且还闭上了眼睛,像病了般。

“爸爸,您不舒服吗?”玛丽不安地问伽利略。

许久,伽利略长叹一声,睁开了双眼。

“别担心,孩子,我正在思考索菲娅的死因呢!”

玛丽这才放下心。

“玛丽,索菲娅死前,她的弟弟来过修道院吗?”

“来过,上星期,她的弟弟来给索菲娅送东西,他到这儿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院长到处寻不着索菲娅,就叫她弟弟在会客厅里等她,派我继续去找索菲娅。”

伽利略专心致志地听着女儿说话,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我知道,当时索菲娅正在钟楼的凉台上观测天文。她离开时,叮嘱我,不要让任何人去那里打搅她。于是,我就告诉她弟弟,索菲娅在钟楼上观测星星。令人奇怪的是,他听到这些,眼睛仿佛一亮,没一会就离开了修道院。”

“他有没有再回来?”

“没有。只是,在索菲娅死的前一天,她弟弟送来了一个包裹,里面也是很贵重的东西。我在整理索菲娅的遗物时,这个包裹却找不着。会不会是有人为这个包裹,把她杀了?”

伽利略看了看钟楼下的河水,说:“或许这条河能告诉我们凶手是谁。快叫人潜到水中,看看有没有一架望远镜!”

修道院的看门人潜入河中。几分钟后,他果然在凉台下面的河底找到一架望远镜。

“这就是放在包裹里的东西,也是杀害索菲娅的凶器。”伽利略拿着那架水淋淋的望远镜说道,“索菲娅在观察星星时,需要调节镜筒里的弹簧。而凶手事先在望远镜里装上了毒针,只要索菲娅一动弹簧,毒针就会弹出射中索菲娅的眼睛。”

“原来如此!”修道院的人恍然大悟。

“那么,”伽利略继续说道,“现在是通知警察拘捕原凶的时候了。”

【邮筒里的赃物】

繁华的米兰城已到了华灯初放的时刻,随着夜色的加重,路上的行人也开始稀少了。米兰城也渐渐进入了酣睡,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教堂的钟声响了,已经凌晨1点。夜雾缓慢地从地面升腾起来,只一会儿,大街小巷都笼罩在了乳白色的浓雾之中。

街头响起了清脆的脚步声,那是忠于职守的巡警在巡逻。刚到警局报到的巡警马尼尔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这可是他第一次上岗,他多么希望能抓住一个盗窃犯或者其他什么犯罪分子。

果真是那样,同事们肯定会竖起大拇指。

巡警马尼尔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觉得没人看见他威风的打扮,实在可惜。当他来到一家酒吧门前的时候,突然看见有个黑影在眼前一晃,消失了。

“什么人?”马尼尔大声喝斥道,一面掏出手枪,冲了上去。

只有一个生铁铸成的邮筒立在那儿,马尼尔气得直跺脚,暗想连一个邮筒都欺侮他是一个生手。他没好气地踢了邮筒一下,一并骂道:“连你都拿我寻开心,看我不拿枪毙了你!”

忽然,邮筒“长”高了。

马尼尔吓了一跳,揉揉眼睛,再细看,一个又高又瘦的小伙子就站在面前,举着手,贼眉鼠眼地看着马尼尔,连声喊道:“别开枪,别开枪!”

原来,这个年轻人躲在邮筒的后面。

马尼尔脑海里跳出两个字“小偷”,他立刻把小伙子带到了警察局。

就在对小伙子进行盘问的时候,酒吧的老板跑到警察局报案,发现他的钱箱里被人偷走了两百里拉。马尼尔更加怀疑这小伙子是小愉,马上对他进行搜身。

可是,搜遍了那个小伙子衣服的每个角落,竟连一分钱也没有。

小伙子用轻蔑地目光瞟瞟马尼尔,开始耍贫:“警官先生,我有梦游症,喜欢深更半夜到处逛,这也犯法了吗?”

马尼尔气不打一处来,但没有证据,只好把他放了。

马尼尔发誓一定要找到证据,抓住那个气焰嚣张的小偷。既然是酒吧被盗,酒吧里或许有什么线索。

第二天下了班的马尼尔换了衣服,也没回家休息,直接去了酒吧。才开门不久的酒吧,显得比往常热闹了许多,人人都在议论着昨晚发生的事。马尼尔要了瓶啤酒坐在拐角,听着大家的谈话。

“依我看,那个小伙子会魔术,吹口气,钱没了,再吹口气,钱来了。”大家哄堂大笑。

一个男人说:“我觉得事情没那么巧,那家伙肯定没梦游症,或许他把钱藏在什么地方了!”

马尼尔不经易地瞟了瞟周围,他看见一个其貌不扬的干瘪老头,坐在靠窗子的地方,一口一口地喝着啤酒。老头听着人们的议论,流露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微笑。

马尼尔端着啤酒,坐到了老头身边。

老头笑了笑,问道:“警察先生,有何贵干?”

马尼尔吃了一惊,他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

老头好像看出了马尼尔的心思,喝了一口啤酒,慢慢地说:“你刚进门,酒吧老板就冲你打招呼,搬出钱箱给你看,再加上昨晚这儿被盗了,你不是警察,又是做什么的?”

马尼尔打心眼里佩眼老头的敏锐目光和推测力,便压低嗓音问:“老先生,你对酒吧被盗有何看法?

老头嘿嘿一笑:“做警察,就要有双好眼睛,你看看马路上,有什么地方能藏钱呢?”马尼尔望望街面,迷惑地摇了摇头。老头问道:“你寄过信没有?”马尼尔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只大邮筒,难道小偷把钱藏进了邮筒,但他怎么能拿出来呢?”

老头叹了口气,说:“年轻人,你大概才干这行不久,以后要多动动脑子。长点经验,你想想,小偷为什么光要纸币,并不完全因为纸币的面额大。他事先把写好自己姓名和地址的信封装在口袋里,然后溜进酒吧行窃,把偷到的钱装在信封里。刚逃出酒吧,就听见了你的脚步声,便连忙把信扔到邮筒里。”

马尼尔听完这席话,恍然大悟,他感激地握了握老头的手。

老头幽默地用手比划了一下:“年轻人,有时候,你的脑瓜要比枪还厉害!”

马尼尔回到警局,查到了小偷的地址,便在他家门口埋伏下来。当邮递员将信送到小偷家的时候,马尼尔冲了进去,那二百里拉刚被小偷从信封里抽出来,还来不及藏起来呢!

【真假光绪帝】

满清末年的光绪帝,本是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他想通过戊戌变法,一改中国当时国弱民穷的面貌,不料却触怒了慈禧。结果,谭嗣同血染刑场,梁启超逃离海外。而光绪帝也被软禁在瀛台。

当时天下动乱,时局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宫里有个叫万福的唱戏人便想趁机大捞一把。

万福从小在宫中演戏,对宫中的礼节了解得很清楚。偏偏长得又很像光绪帝,宫里认识他的人都称他“假皇上”。他和宫中一个看守仓库的太监合谋,盗窃了宫中的用具,仿制了御印,趁光绪被囚的机会,假冒皇帝,流窜到南方各省,专门向官府衙门行骗。

一天,他们来到武昌,找了一家上等客店住下。店主见主仆二人满口京腔京调,举止不凡,而且吃穿用的器具上全部印着龙凤图案,主人腰间还挂着一枚“御用之宝”的大印。自认为是光绪皇帝,便悄悄地向亲朋好友透露了消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皇上到武昌避难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武汉三镇。不仅口耳相传,连报纸上也都登载了消息和报道。

这主仆二人的出现,被说得活灵活现,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不知道消息的真假。

张之洞很为难,如果真是光绪帝到武昌来避难,他张之洞该怎么办呢?如果光绪帝从此永无出头之日,慈禧太后肯定会怀疑他张之洞和光绪帝是同党,必然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如果光绪帝有一日东山再起,他必定会怨恨他张之洞在危难的时候没有拔刀相助。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先请示一下慈禧太后呢?或是拜见一下光绪帝呢?张之洞又犯难了。若是向慈禧太后请示,万一得罪了光绪帝怎么办?若是去客店拜见光绪皇帝,万一得罪了慈禧太后怎么办?张之洞想来想去,想了一个计策。他选拔了100名精壮的士兵,脱下军服,换上便服,让他们日夜守护在客店周围,以防不测。这样一来,若是将来光绪帝果真被废,他可以向慈禧太后说他曾派兵软禁光绪帝,若是将来光绪帝重登龙位,他可以说他曾暗中派兵保护过光绪帝。

且不说张之洞想出了这么个左右逢源,能伸能屈的策略。就说湖北省里的大小官员,绅士名流或是候补官员们听说皇上到武昌来了,都不愿放弃这个拍马溜须、升官发财的机会。大家纷纷前往旅馆拜见“皇上”,诚惶诚恐,山呼万岁。

许多人争先恐后给“皇上”进献礼物。金银财宝,名玩古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不计其数。送礼的络绎不绝,而“皇上”则是来者不拒,和颜悦色地与送礼的人交谈。为了取悦“皇上”,许多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甚至还有人把自己的女儿、宠妾献了出来。

在众多的拜见人中间,有一个叫陈树屏的县令与众不同。他不是考虑自己的前程,而是出于对国家社稷的关心和对此事的怀疑。

他跟随其他前来朝见的官员走进客店。见了“皇帝”,既不磕头下跪,也不喊“恭迎圣驾”、“吾皇万岁”只是略略低下头,翻着两眼仔细观察“皇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突然,他轻声笑了起来,并冷不丁地问了一句:“‘皇上’到武昌有何贵干?”

“皇上”愣了一下,半天没作声,后来便硬着头皮说:“这得见了张之洞以后才能说。”

出了客店,同去的官员都责备他说:“陈树屏你真是胆大包天,见了皇上竟不磕头,还敢盘问皇上,我明天非参你一本。”

陈树屏笑着说:“悉听尊便。”便去找张之洞,对张之洞说,旅店的人在假扮皇上,张之洞一惊,追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陈树屏说:“皇上到外地来,要么秘密行动,要么就通过总督府,绝不会这么随便召见普通官员,随便接受大家的礼物。再说,看那假皇上,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在演戏,跟舞台上的皇帝一模一样。”

于是,张之洞当即密电北京。

北京回电说:“皇宫中没有人出走,光绪帝还在瀛台。”

张之洞一听,不禁大怒,派了许多兵士到旅店将“假皇上”捉拿到总督府审问。

在大刑拷打下,万福终于招供了假扮皇上骗取钱财的阴谋。

【窃听器里面的脚步声】

故事发生在日本。

一天,上午10点钟横滨机械公司要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新产品的开发问题。会上,由本公司产品开发部的经理作详细的阐述。

9点55分时,人高马大,已经谢了顶的董事长,趾高气昂,一阵风似的走进了会议室。他一边走一边接受众人的问候,不知怎么回事,他脚下一滑,只听“砰”的一声,结结实实地摔到地上。他仰面躺在地上,痛得龇牙咧嘴,只哼哼,半天不能动弹。突然他一脸惊恐,仿佛看见了定时炸弹似的,指着会议桌的背面,连声喊道:“快,快看,这是什么?”

秘书弯下腰去,桌下赫然一只瓶盖大小的塑料盒。

旁边一人喊道:“哎呀,好像是一个窃听器。”

董事长边揉着膝盖边说:“会议照开。雪子,你立即报案,务必查出公司里吃里扒外的人,真是混蛋!”

秘书雪子马上报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