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09

第9章 成功的故事(8)

◆吴市吹箫

【释义】吴市:吴国京都的街市。在吴国都市吹箫要饭。后指流浪飘泊,居无定所,生活困难。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春秋时,楚平王杀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后,又派人去抓已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挂着伍员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

伍子胥流亡异国,指望依靠吴国的力量来攻灭楚国,以报杀父兄之仇,他白天睡觉夜里行走,经过宋国和郑国来到陈国。只要能混出昭关(在今安徽含山西北),就能摆脱楚国对他们的追捕,直接到吴国去了。

楚平王也料到伍子胥一定到吴国去,因此严令昭关的守将,在城墙上挂着伍子胥的画像,对过往行人严格检查,一一核对。

在离昭关不远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让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时机,设法混出昭关。

几天后,东皋公找了一个容貌与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让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装出关。过关口时,故意装得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认为是伍子胥而被抓住。关口士兵以为追捕对象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就在这时侯,伍子胥扛着一个装满行李的大口袋,在东皋公的掩护下,混出了昭关。等守将发觉抓错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出昭关后,伍子胥仍然白天躲藏,晚上赶路。到吴国的都城时,他已没有吃的东西。于是他披发赤膊,化装成了一个要饭的,在吴都热闹的街市上,鼓起腹部吹箫唱曲,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

“呜,呜,呜——天大的冤屈无处诉。宋国、郑国一路跑,孤苦伶仃谁帮助?杀父大仇不能报,哪有脸面做大夫?……到如今,吹箫要饭泪纷纷,定要吹出有心人。”

在吴市吹箫的伍子胥,果然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后来传到了吴王的耳朵里,吴王便让其兄公子光去请伍子胥,做了吴国的大夫,最后帮助吴王训练兵马,打败了楚国,报了父兄之仇。

◆忍辱负重

【释义】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勇于挑起重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蜀是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死去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于公元221年,亲自带领大军征讨东吴,蜀军声势浩大,一直打到夷陵。

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带领5万人马前往迎战。陆逊在吴将中资历较浅,归他指挥的诸将,有的是跟随孙权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他们对年轻的书生陆逊当都督很不服气,甚至不肯服从陆逊的命令,陆逊十分着急。

一次,陆逊召集众将,手握宝剑高叫道:“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有些怕他。现在他率大军攻进吴地,是我们的强敌,决不可以轻视他,希望众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之敌。我虽是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你们只好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使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微薄的能力,能够忍辱负重。今后,希望你们各负其责,不容推辞,军令如山,违者必按军法从事。”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有不服,但行动上再也不敢违抗。

陆逊在取得了彻底的指挥以后,却又急于与刘备当面做战,坚守不出,时间长达七八月之久后利用蜀军轻敌大败蜀军,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使陆逊声名大振。

◆志在四方

【释义】比喻有远大的理想或抱负。四方,指天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秦穆公是春秋时秦国一代贤明的君主,他知人善任,治国有方,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他也成为一代霸王。他任用的第一个大能人,名叫百里奚。

百里奚是虞国人,家境非常贫寒。一直到三十多岁,他才娶了一个妻子杜氏,第二年,杜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百里奚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两口子恩恩爱爱,从来没有吵过嘴。但他们家生活实在是艰难,时常连下锅的米都没有。

百里奚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又很有才能,本打算出去干一番事业,可是又舍不得妻子和儿子,总是下不了决心。

杜氏也是一个很贤明的人,她知道丈夫的心思,自己也希望丈夫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有一天,她对百里奚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你怎么能一天到晚只围着老婆孩子转呢?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闯荡一下,难道要等到老了才出去吗?”

百里奚叹了口气,说:“我走了以后,你们娘儿俩怎么办?我是放心不下你们啊!”

杜氏说:“我能维持我们娘儿俩的生活,你就不用担心了!”

百里奚听了妻子的话,便决心已定。第二天,杜氏把家里仅剩的一只母鸡杀了,准备煮了来为百里奚饯行。可是厨房里连柴也没有,杜氏就把门闩取下来,砍了当柴烧。

百里奚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儿子把百里奚送到村口,牵着他的袖子,流着眼泪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你可别忘了我们娘儿俩啊!”

百里奚在外闯荡了十多年,因为没有人引荐,才能一直没有得到施展。后来,他回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了虞国,百里奚和虞君一起成了俘虏。

晋献公没有发现百里奚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他在嫁女儿时,把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到了秦国。途中,百里奚瞅了个空,偷偷跑掉了,逃到楚国去放马。

秦穆公见陪嫁清单中有个奴仆叫百里奚,又听说他很有才能,就派人四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秦穆公就用五张羊皮向楚王提出交换百里奚,楚王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养马的穷老头有什么才能,就一口答应了。

秦穆公把百里奚带到秦国,同他交谈了三天,觉得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能人,就任命他为左相,与蹇叔一起管理朝政。这时,百里奚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

后来,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发展经济,操练兵马,使秦国在短期内迅速强大起来。百里奚的才能和名声也宣扬开了。百里奚功成名就后,就把妻子杜氏接到身边,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投袂而起

【释义】一挥袖子站立起来。形容决心奋起。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

楚穆王在公元前617年,联合郑、陈、蔡三国进攻宋国,宋昭公臣服。楚穆公去孟诸泽打猎游玩,他的臣子申舟因为宋昭公迟到且未点燃起事先说好的火炬而责打为宋昭公驾车的官员,使宋昭公君臣颜面无光。

三年后楚穆王死去,儿子即位,史称楚庄王。一次,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途中要经过宋国,按惯例应向宋国借道。但楚庄王根本瞧不起宋国,命申舟不必借道就通过宋国。申舟因当年曾经侮辱过宋国君臣,怕他们乘机杀了自己。但楚庄王还是坚持申舟只管前往,说如有不测,他立即出兵讨伐宋国。

申舟进入宋国后不久,就被发现形踪并扣留下来,终于被杀。楚庄王勃然大怒,立即投袂而起,剑也未佩上,就快步出宫,到军营命令将士征伐宋国。但由于宋国军民竭力抵抗,楚庄王无法取胜,只好撤兵返国。

◆投笔从戎

【释义】戎:指军队。从戎:参军。弃文从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小儿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的弟弟。他从小胸怀大志,虽然不注意修饰外表,不拘细节,但很孝顺长辈,常常在家干粗活、累活。他擅长辩论,并且阅读过各种图书和典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阳做官,30岁的班超与母亲随同前往。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替官府抄写书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时间久了,班超对整天抄抄写写非常厌烦,觉得长期干这种事没有出息,生活枯燥无味。一天,他正在埋头抄书,突然心有所感,把笔一扔,感叹地说:

“大丈夫应该有雄才大略,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西域去建功立业,取得高官厚禄,怎么能老是这样埋头在笔砚之间抄书呢!”

同他一起抄书的人听他说这话都不以为然,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班超义正辞严地说:

“你们这些庸碌无为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参加了军队。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不断得到升迁,终于成了东汉的名将。

后来,汉明帝又让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只带着数十个随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加强汉朝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英名永传后人。

◆报仇雪耻

【释义】报冤仇洗耻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汉朝末期,17岁的东吴少年孙坚,有一次与父亲坐船从富春到钱塘。途遇海贼分赃,孙坚不顾其父和船家的阻挠,提刀上岸,佯装领兵前来围剿,吓退了海贼保全了货物。

黄巾起义时,朝廷派中郎将朱儁讨伐。朱儁委任孙坚为佐军司马。在攻打宛城时,孙坚第一个攀上城头,立了大功。

孙坚率军北上,声讨董卓。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既不肯借粮,又不肯让路,都被孙坚杀死。

孙坚名气大振继尔被袁术封为破虏将军。任豫州刺史,派部下在城外设酒席相庆。饮酒间,董卓军队数万人忽然到来,鼓声不绝。孙坚让士兵依次列队进城,自己则对客人举杯劝饮,镇定自若,殿后入城。

董卓部众围城,孙坚头裹红巾,开城迎敌,红巾飘拂,所向无乱,阵前斩杀董军都督华雄。

董卓忌惮孙坚勇猛,令将军李傕前来议和,孙坚不应,下令从速进军董卓大本营洛阳,董卓便焚毁洛阳退入关内。

汉献帝初平三年,袁术令孙坚征荆州,袭击刘表。刘表遣黄祖抗战。孙坚大败黄祖,渡汉水,围襄阳。黄祖部将吕公屯兵岘山,孙坚亲率部骑上山视察地势,吕公的弓箭手躲在树丛中,用乱箭射中孙坚脑门。孙坚不幸去世。

孙坚大儿子孙策收敛父尸,葬于江南。孙坚的部众被袁术兼并。

丹阳张纮是当世奇士,孙策去见他说:“先君志在扶危济世,竟为黄祖所害。我虽然幼稚羸弱,但有志完成先君遗愿,报仇雪耻,成为朝廷外藩,请问计将安出?”

张纮指点他走孙坚道路,先招兵买马,然后率众投奔舅父丹阳太守吴景,壮大声势,再攻取荆州、扬州,以江南为根据地。可他说:“除奸安民,功业可以上追齐桓公、晋文公,岂能以区区一方藩镇来约束自己呢!”

孙策去见袁术,袁术认为孙坚的队伍应交孙策统治,便把孙坚的队伍交给孙策,孙策带领队伍,东征西战,取得了江东六郡,为其子孙权建国奠定了基础。

◆攻苦食淡

【释义】“攻苦食淡”意思是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此典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淡,其可背哉!”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立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刘盈懦弱无能,为人处事老实巴交的。刘邦担心他将来继承不了自己的事业,就想废掉他,另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

在封建社会里,废、立太子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因为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按照当时的规矩,太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赵王如意不是嫡长子,刘邦担心立他为太子,大臣们会引经据典地起来反对,便召集大臣们来讨论这件事。果然,大臣们果然都不赞成。有一个叫叔孙通的太子太傅更是坚决反对。他对刘邦说:“春秋时,晋献公就是因为宠幸骊姬,改立太子,使晋国乱了数十年,被天下人所嘲笑。秦朝时,也是因为没有早立扶苏为太子,致使赵高等伪造诏书,立了胡亥,使秦王朝二世灭亡了。太子刘盈既仁慈又孝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吕后和陛下攻苦食淡,怎么能违背常理,另立太子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坚持废掉太子,另立如意,我情愿先死一步。”刘邦见大臣们都持反对意见,便说:“算了,算了,我只是和你们开开玩笑罢了。”

◆肝脑涂地

【释义】肝胆脑浆涂溅满地。形容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出处】汉·班固《汉书·苏武传》。

西汉弄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心清除北部匈奴对我边境地区居民的骚扰。同时双方频繁地派遣使者互探虚实。汉朝和匈奴都扣留了对方的使臣作为人质。汉武帝派苏武以“中郎将”职衔出使匈奴,去接回人质。

苏武到了匈奴,匈奴却借故把他也扣留了。匈奴单于曾多次威胁诱降。苏武坚贞不屈,就被秘密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牧羊。匈奴人给了他一群公羊说:“等到公羊生小羊的时候,你就可以回汉朝去了。”意思是说永远也别想回去了。

为了迫使苏武投降,匈奴经常派一些苏武的故知旧交前去劝降。有一次,降将李陵前去劝降,苏武对他说:“我们父子两代虽没有功劳和成就,可是我们全家都受过皇上的恩典和栽培,职位做到将军,爵位领受通侯,我们兄弟三人都在皇上身边效力。”苏武接着又说:“我总想肝脑涂地、粉身碎骨来报答。只要有机会,就应豁出命去效忠尽力,即使受到刀砍锅煮,也心甘情愿。”

李陵听了苏武的这番大义凛然的话,十分感慨地说:“苏武真不愧是大忠臣呀!”

苏武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不屈服,在外坚持了19年,整天去草原上放牧。后来因匈奴提出与汉和好,才被遣送回汉朝。苏武被派去匈奴的时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将军,可当他返回汉朝时,已经发须变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