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居上
【释义】居:处在。原指元老旧臣对资历浅的新人居于己上,不以为然。现谓新旧变替,后来的人或事物可以胜过先前的,含赞许之意。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汉朝的汲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人无完人,他的缺点也很明显。
武帝时,汲黯做了大官,位在九卿之列,因此他就有些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起来,对于一些官职比他小的官员非常看不起。
公孙弘、张汤此时还都是小官,所以汲黯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后来,公孙弘、张汤因为做出了成绩,先后得到提拔。公孙弘当了丞相,并被封为平津侯,而张汤也做了御史大夫。
眼看这些自己眼里的小官小吏如今都已一个个升至自己前头,汲黯心里极不平衡。
有一次,他对武帝说:“皇上,您任用大臣的方式怎么和堆放柴火一样,后来的反而放在上面了!”武帝非常了解汲黯,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因此只是微微一笑,却并不理睬他。
◆因势利导
【释义】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奇人鬼谷子收了两个聪明好学的弟子,一个是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急功近利,他只学了一年便离开了,到魏国做了大将。庞涓自知才智不及孙膑,便施毒计陷害孙膑,他把孙膑骗到魏国,斩断了孙膑的双足,囚禁了起来。
后来,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偷偷去见齐使。使者认为孙膑是个奇才,就悄悄把他带回齐国,齐威王很赏识孙膑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五万去救韩国。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挥师去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逼使魏将庞涓从韩国退兵。
庞涓听到齐军攻魏,急忙从韩国撤军。这时齐军已越过国界进入魏国。孙膑又对田忌说:
“魏国的军队一向以凶悍勇猛著称,不把我们齐国的军队放在眼里。会用兵的人,要因势利导,也就是说要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
于是,孙膑下令齐军进入魏境后,第一天造十万人吃的灶,第二天造五万人吃的灶,第三天造三万人吃的灶,以此来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庞涓,诱使他只率领少数精锐部队追击。
庞涓带兵追踪齐军,发现齐军锅灶天天减少,他不知是计,以为齐军逃亡过半,因而滋生轻敌情绪,他留下步兵,只带精锐的骑兵,马不停蹄地追击齐军。
孙膑料到庞涓夜里将要赶到马陵,便在那里作了埋伏,并削去道旁一棵大树的皮,在上面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命令埋伏的军士看到火光一起就放箭。
夜暮刚降,庞涓果然赶到了马陵,他看到路旁有一颗大树,树上好像刻有字,便手持火把往树边走去,他刚扯开树皮一看,立刻就有齐军万箭齐发,庞涓和他手下无一生还。
◆地利人和
【释义】地利:作战的有利地形,或防卫工事。人和:指人与人的关系和睦团结。办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尤以人和最为重要。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有人向孟子请教怎么样才能算是一个圣明英达的君主。
孟子说:“我认为圣主明君是用仁政来治理天下的,这样顺从、支持他的人就多,反对他的人就少。我的意思就是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随便举个例子,例如有座小城,敌人久攻不下,敌方肯定会利用适合作战的阴晴、寒暑、雨风等有利天时的,可是仍不能攻下它。因为这座小城占有地形上的优势,城高池深,这种地利超过了敌方的天时;同样的一座山城,城墙很牢固,而且兵强马壮,粮食充足,但是敌人来了,城内守兵弃城逃跑,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呀!这就证明了我的主张:靠疆界是无法限制百姓的;守卫国家依靠地势险峻也是靠不住的;同样,想用武力也不能长治久安。如果你不施行仁政,百姓就不会听从你的,而且还会搞得众叛亲离,那么你不是注定要垮台吗?”
◆多多益善
【释义】就是越多越好的意思。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为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自己也认为,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得了天下,是因为重用了张良、萧何和韩信。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分封韩信为楚王。
后来,韩信有点居功自傲,不怎么听刘邦的话,还起了谋反的念头。他还窝藏了项羽手下的一个将领钟离昧,被刘邦知道了,就用计把韩信抓了起来。刘邦也清楚,韩信很有军事天赋,手下有许多部队,对自己也不怎么忠心.就打算杀了他。但又考虑到韩信是开国元勋,功劳太大,杀了怕影响不好,就取消了韩信的楚王封号,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始终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本领高,傲慢得不得了,别人都不在他的眼里。有一天,刘邦和他议论起将领带兵的本领来,说某人有什么长处,也有什么短处,某人能带多少兵等等。刘邦想试探韩信对自己到底服不服,就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带多少兵?”
韩信不知刘邦的用心,就说:“皇上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听了,笑着问:“越多越好?那你怎么被我抓住了呢?”韩信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说走了嘴,忙转弯说:“皇上不善于带兵,但善于带将军,所以我被您抓住了。”
“多多益善”也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释义】保障国家的安全,首先应作足够的戒备。
【出处】佚名《吴子·料敌》。
吴起是春秋时魏国大将,因其战功卓越,被任命为西河守。
有一次,魏文侯的儿子魏击与吴起讨论治国安邦的事情,魏击说:“眼下的形势对魏国不利啊,你看,秦国威胁我们西边,楚国挨着我们南边,赵国冲着我们北边,齐国邻着我们东边,燕国阻绝我们后边,韩国又盘踞在我们大门口。这六个国家的军队从四边包围我们,我真担心魏国的前途呀!”
吴起毫不悲观地说:“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最有效力的法宝就是戒备和警惕。如今您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战争的灾祸离我们魏国就远了。”
接下去,吴起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说:“您别只看六国包围我们,其实六国的情形很不相同呢!齐国阵势虽然强大,但不坚固;秦国阵势分散但能各自为战;楚国阵势严整,但不持久;燕国阵势能守,但不能机动进攻;韩、赵两国的阵势虽然治理得法,可是军士打仗不用力气,贪生怕死。我们了解了敌国的弱点,就可以设法战胜它。比如齐国,因为国家富足,君臣骄奢,百姓土卒待遇不均,作战三心二意,阵势就不能坚固。我们可以兵分三路,袭击它的左右,就能破坏它的阵势;秦国的军令十分严厉,赏罚也分明,士卒都拼命作战。对付秦兵要用钱财去吸引他,土卒贪财就会离开将官,然后我们设下伏兵,可以取胜;楚国地广政乱,百姓愁苦不堪。它的阵势不会持久,只用轻兵去袭击它的营房,使他们疲累。失去战斗力,就不战自败了;燕国士卒勇敢但没有智慧,只能防守而不能攻战。我们可以用兵去诱惑他,然后俘虏他的将领;韩,赵的军队都讨厌战争,缺乏拚命的精神,只要他打来我们就抵挡他,他退却我们就追击他,让他们疲不能战,我们就能取胜。此外,我们对自己军队中的能人,例如疾走如飞的,力气大得可以举鼎的,战场上能扛旗跑在前面的,都要给予优待,封官加爵,对他们的父母妻子也要给予奖赏。这些都是加强我们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措施呀,如果能做到这些,魏国就能够击退成倍的敌人!”
魏击听了吴起对形式的见解后,非常高兴,认为吴起的见解言之有理,自己的担忧是不必的,是杞人忧天。
◆庄周梦蝶
【释义】比喻人生如梦,变化莫测。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庄周是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一日,他在白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色彩斑斓的大蝴蝶,翩翩飞舞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一会儿停在黄色的花朵上,一会儿停在白色的花朵上,一会儿又停在紫色的花朵上,多么轻松愉快呀!此时此刻,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庄周,完全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忽然,庄周一觉醒来,睁开眼睛,不禁大吃一惊:咦,我怎么是庄周呢?刚才还是一只蝴蝶!他摇了摇头,认真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讲,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不管怎样变化,万事万物都是在梦中度过的。
这时,一个叫长梧子的人走来,对庄周说:“你思考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连黄帝那样聪明的人听了,也会疑惑不明的。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艾地有一个小官吏,他有一个女儿,名叫骊姬,长得十分漂亮。晋献公知道后,派人去把她接到宫里。离开艾地时,骊姬哭得很伤心,三步五步一回头,眼泪把衣服都滴透了。等她到了晋献公的宫里,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吃着山珍海味的佳肴,感到当初离开家乡时的哭泣是错误的。骊姬现在后悔当初的行为,又怎么知道今后不后悔现在的行为呢?”
庄周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拍着长梧子的肩膀说:“看来我们都处在似梦非梦之中!不必要太苛求自己。”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释义】庆父:是一个经常作乱的人。不把制造内乱的人除掉,大难就不会止住。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春秋时的鲁庄公,共有兄弟四人,他们是同父异母兄弟。
庄公病得快要死的时候,考虑了谁继任国君的问题,他先征求叔牙的意见,叔牙说:“庆父有才,让庆父继任的好。”庄公又问季友,季友表示:誓死扶持公子般为国君。
公子般是庄公的大儿子。庄公共有四个妻子,其中一个没有生儿子,其余三个各生一子:般、申和开。
等到庄公一死,季友怕叔牙支持庆父,便假传国君的命令,派人把叔牙扣押,并且送药酒给他,叫他自杀,叔牙就这样死了。季友随即立了般为国君。
鲁庄公死后不到两个月,庆父就派马夫荦把般暗杀了。季友听说般被害,知道是庆父干的,可是目前又无力和庆父抗衡,只得躲避到陈国去。庆父为了掩人耳目,暂不登上君位,却让年龄最小的开(那时只有8岁)当个傀儡。于是开继任国君,后称鲁闵公。
鲁闵公的舅舅是齐国的国君齐桓公。齐桓公当然支持鲁闵公,而且帮助季友回鲁国做了国相。闵公元年冬天,齐桓公派大夫仲孙到鲁国访问,探探情况。仲孙在鲁国了解到:庆父的野心还没有死,鲁国的祸害还没完。所以他回国向齐桓公报告道:“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第二年,鲁闵公果然又被庆父杀害了。季友就带着申暂往邾国躲祸。
鲁国人一向信服季友,憎恨庆父,这时便一致起来反对庆父。庆父见形势不妙,逃到莒国去了。
庆父一走,季友就带着申回国,请齐桓公来定君位,立了申为鲁国国君,即鲁僖公。鲁僖公按照季友出的主意,派人送礼物到莒国去,请莒国国君代为惩办庆父。庆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而亡,从此以后,鲁国才真正平定下来。
◆当务之急
【释义】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孟子的弟弟问孟子,现在有很多要紧的事情要去干,但不知道应该先干哪件事情。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时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了解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
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前辈面前大失礼仪,吃饭用餐狼吞虎咽,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释义】指事情的成功都决定于同一个人。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
西汉名将韩信出身平民。秦末各地义军揭竿而起,韩信先是投奔项梁,项梁死后,他在项羽手下当了一名小吏,后来他又投奔了刘邦。
刘邦也没有看出韩信有什么才能,只让他当个负责接待宾客的小官。萧何清楚韩信是个能够统领千军万马的军事奇才,多次向刘邦推荐,刘邦还是不重用韩信。韩信感到很失望,就逃走了。
萧何得知消息,也来不及报告刘邦,就连夜去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很不以为然,说:“有那么多将士逃走了你都不追,为什么韩信跑了你要把他追回来?”萧何说:“没有特殊才能的将领多走几个也没有关系。但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只想在汉中称王,可以不用韩信,要是大王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胸怀大志,一心想统一天下,于是他同意升韩信为将军。萧何说:“只让他当将军,肯定还是留不住他。”刘邦就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军吧!”于是刘邦就听从萧何的建议,选择吉日,举行隆重的典礼,拜韩信做统领全军的大将。
韩信被刘邦重用以后,为刘邦操练兵马,出谋划策,南征北战,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大功。
后来,韩信因私自窝藏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刘邦取消了他的楚王封号,降为淮阴侯。韩信被降职以后,心里不痛快,并想趁刘邦率兵出征消灭叛军的时候谋反。
吕后得知韩信密谋造反的消息后,连忙召见丞相萧何。萧何出了一计,把韩信骗进皇宫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