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06

第6章 成功的故事(5)

◆半途而废

【释义】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东汉有一个人名叫乐羊子,他的妻子非常贤慧。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会白白浪费掉了。”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这一席话更觉得惭愧,赶忙告辞离家,继续回去完成学业,终于事业有成。

◆厉兵秣马

【释义】磨快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春秋时期,秦穆公为了当上霸主,不择手段。为了摸清郑国的虚实,派秦将杞子到郑国去帮助郑国设防。

不久,杞子派人回来报告秦穆公,说是郑国已经让他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穆公暗中发兵来偷袭郑国,他可以打开北门作为内应。

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派孟明视等三人领五万大军去偷袭郑国。秦国老臣蹇叔极力劝阻,认为秦郑二国相距太远,中间还隔着晋国,如果走漏了风声或遇到晋军的袭击,就非常危险。秦穆公没有听取蹇叔的劝告,坚持发兵。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在离郑国不远的地方碰到了一个贩牛的商人。这个商人叫弦高,是郑国人。他估计秦军是去袭击郑国的,非常着急。他灵机一动,一面派人赶回郑国去报告,一面挑了四张牛皮和十二头肥牛,送给秦军作犒劳品。

弦高见到孟明视,对孟明视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带兵要到我们郑国去,特意派我送来这些东西慰劳你们,表示一点心意。”孟明视见弦高送来慰劳品,又说了那样的话,就以为郑国真的已经知道秦军来偷袭的事,肯定作好了准备,就取消了攻打郑国的念头,改为攻打滑国去了。

郑国这边接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情报,马上派人去察看秦国将领杞子的动静,发现他们果然已收拾好了行装,磨好了兵器,喂饱了马,作好了战斗的准备。

郑穆公于是就派人去暗示杞子,说郑国已经知道秦国要进攻郑国。杞子见机密已经泄露,赶紧带着他的人马逃走了。

后来,秦军在灭掉滑国回秦国的途中遭到了晋国军队的袭击,全军覆没,孟明视等将领被俘。

“厉兵秣马”也作“秣马厉兵”。

◆打破鬼例

【释义】“打破鬼例”用以讽刺那些思想僵化、循规蹈矩的人,鼓励人们敢于打破惯例,革除积弊。

【出处】此典出自《续子不语》卷三。

有个姓李的人,家住在河边。一天夜里,李生正在灯下读书,听见鬼说道:“明天有个人来渡河,他就是我的替死鬼。”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个人来渡河,李生竭力劝阻他,结果那个人没有渡河,掉转身回去了。

当天夜晚,鬼找到李生责备说:“与你有什么关系,害得我得不到替身?”李生问:“为什么你们转世必须找替身呢?”鬼说:“你们从人间补廪、补官,必须等名额空出,才能补上,可能都是一个道理吧。”李生开导他说:“你错了!廪生供给谷粮,官吏享受俸禄,这些都需要国家的钱粮,不能浪费,所以数目都有一定的限制,必须要这样做。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阴阳变化,自生自灭,自食其力,创造万物的造化神哪有时间去管这些闲事呢?”鬼说:“听说转轮王专门掌管这件事情。”李生说:“那么,你就把我的话转告转轮王。如果他认为必须要替代,你就来拉我当替身,我好去见转轮王,当面骂他一顿。”鬼非常高兴,一蹦一跳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灭此朝食

【释义】就是消灭了这些敌人再吃早饭,形容痛恨敌人并急于消灭敌人。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带领大军去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卫两国都是小国,根本抵挡不住,就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派郤克担任中军大将,率领八百辆兵车去讨伐齐国。

郤克的部队和鲁、卫、曹三国的军队会合以后,浩浩荡荡地向齐国进发。齐顷公听说后,就率领大军开赴边境鞍地(今山东济南),双方在这里摆开了战场,并约定第二天交战。

齐顷公因为连续打败了鲁、卫两国,特别骄傲没有把晋国的军队放在眼里。第二天一早,齐顷公亲自披挂上阵,对部下将土们说:“我们把敌人消灭了再回来吃早饭!”说完,连战马都没有披甲,他就亲自擂鼓向前冲。

开始时,齐军的攻势很猛,箭就像雨一样飞向晋军,晋军死伤颇多。晋军主帅郤克中了箭,血一直流到了脚上,他仍然坚持着擂动战鼓。他的副手解张也被箭射伤了手,他把箭杆折断,血把右边的车轮都染红了。他对郤克说:“中军的旗鼓是全军的灵魂,要是您还有气力,就不要停止击鼓!”说完,他也拿起鼓槌,帮着擂起鼓来。

晋军将士见主将这么英勇,士气大振,越战越勇。齐军抵挡不住,纷纷溃逃,齐顷公夸下的“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的海口也没有兑现,而且还差点当了俘虏。

◆甘就寂寞

【释义】这个成语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出处】此典出自《雪涛谐史》。

宋朝有个大宋和小宋,同时登上制科第,并一起在京都做官。正碰上元宵佳节,小宋准备了丰盛的灯火筵席,极其奢侈。

大宋见了,就批评小宋说道:“兄弟忘记前年在山寺里读书时的寂寞时光了吗?”

小宋笑着说:“就是想着今天,当年才甘愿忍受寂寞。”

小宋也算是一个人杰了,他竟然也说出这样的话。如此看来,人在走运时而不改变志向,真是不容易啊!

◆立锥之地

【释义】只有插下锥子的地方,可见其小。形容没有立足之处。

【出处】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在一次楚汉相争的战斗中,刘邦在荥阳战败,刘邦手下有个谋士,叫郦食其,他劝刘邦说:“六国的后人无立锥之地才反抗秦国的,你如给他们复国,他们就会倾全力帮助你。”

刘邦立即下命令:“马上去刻印鉴,你带上印鉴去六国为我办理此事!”

这事让张良知道了,张良气冲冲地来见刘邦,一进门就喊:“陛下,是谁替你出的这个坏主意?如果这样做下去,您的一切希望就全完了!”

刘邦惊讶地问:“有这么严重吗?”

张良冷静地给他分析利害得失的关系:“现在天下的游士离开自己的故乡,远离家人、亲戚,遗弃祖先的坟地,跟随你东征西战,日夜都想回到故乡去,盼望重立旧国,你若是果真复立了韩、魏、赵、齐、楚、燕,那时六国鼎立,天下的游士就各为其主不会再有人帮助您打天下,楚国势大又会出现六国臣服的局面,您就什么都没指望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一席话,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赶紧下令,把刚刚刻制的印鉴全部销毁。

◆饥寒交迫

【释义】饥饿与寒冷一同迫来。形容穷困潦倒。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

唐高祖李渊爱护士兵是出了名的,他做事从不武断,凡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决心。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件,他会亲自提审犯人。

当时,武功有个叫严甘罗的人,在地方上因为抢劫犯了法,被官吏抓来关在监牢里。正逢高祖亲审囚犯,官吏将严甘罗押到高祖面前。

高祖见这个犯人,衣衫十分破旧,难以遮盖全身,因为冷的缘故,拱着一副尖瘦的肩膀,瑟瑟缩缩地跪在地下,显得很可怜,根本不像一个为非作歹的人,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做强盗?”

严甘罗打着哆嗦回答:“饥寒交迫,所以做强盗活命。”

唐高祖听了严甘罗这句话深受感动,觉得严甘罗很可怜,便从轻惩罚了他一下。

◆任重道远

【释义】“任重道远”比喻担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处】此典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一次,曾子的学生去问曾子:“读书人应该如何做人?”曾子说:“必须刚强而有毅力。”学生又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他回答说:“治理天下的任务很重,道路又很遥远。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是担不起这副沉重的担子的。”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学生,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你们把施行仁政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一副担子难道不沉重吗?就是做到老死,也不一定能实现施仁德于天下,能说这一道路不遥远吗?”学生们听后严肃而又认真地说:“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坚韧不拔地把这个担子担当起来。”曾子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

◆众志成城

【释义】形容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出处】春秋·左丘明《周语·国语下》。

周景王爱好音乐,他最喜欢的乐器是钟。他想为自己铸一口大钟,于是命令手下到处收集好铜。

周景王对钟的要求很过分,可以说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工程。大夫单穆公和司乐官州鸠都不支持周景王铸大钟,屡次劝阻周景王别这样做。可是周景王不听他们的劝告,坚持要铸钟。第二年,终于铸成了一口大钟。周景王高兴得跳了起来,立刻就让乐工演奏。那些善于逢迎拍马的乐工演奏了乐曲,并向周景王祝贺,称赞大钟的声音悦耳动听。

周景王听了很是得意,他对州鸠说:“你当初反对我铸钟,说大钟的声音不和谐,现在钟铸好了,你好好听听,这声音多么悦耳,多么和谐!”

州鸠直言不讳地说:“我觉得大钟的声音一点都不悦耳,一点也不和谐。我认为,如果天下老百姓都拥护、赞成,那才叫和谐。如今大王为了铸这口钟,劳民伤财,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了,他们都在怨恨大王,到处都是议论、反对的声音,这怎么叫和谐呢?!无论什么事,只要是老百姓赞成的,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如果是老百姓反对的,就肯定会失败。有句谚语说得好:众人团结一心,就会成为坚固的城堡;众口一辞的舆论,足以把金子熔化。应不应该铸这口钟,现在这口钟造成的影响如何,还请大王洗耳恭听呀!”

◆兴利除弊

【释义】兴办有利的事业,革除弊端。

【出处】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受宋神宗之命改变国力衰弱的局面,为此他设立“三司”条例司,来整军理财,由于新法得到宋神宗的认可才推行下去,王安石也由参知政事迁到宰相一职。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起了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作用,国家财政也有所改善。于是,大地主的政治代表纷纷反对,其中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右谏议大夫司马光。

司马光原与王安石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新法推行上产生了分歧,司马光不同意新法的推行,认为新法是无端生事,会招天下人的怨恨。为此,司马光一连写了几封信给王安石,劝他废除新法。

王安石在收到司马光第二封来信后,再也无法沉默,便复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信中有一段的大意是:

“我认为,从皇上那里接受了命令,在朝廷上议订并修正法令制度,并把它交给有关负责官员去执行,这不算是侵犯原来官员的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扰民;为国家整顿财政,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不算是与民争利;抨击错误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算是拒绝接受别人的批评。”

司马光见没有劝动王安石,就加紧抨击新法的弊端,宋神宗见其执迷不悟,就调他到河南洛阳编修《资治通鉴》。但是新法也没有进行下去,宋神宗死后,政权由神宗的母亲高太皇太后所得,反对新法,便启用了司马光,新法自然就没有推行下去。

◆决一雌雄

【释义】雌雄原为动物的属性,这里引申为高低、胜负。指比试高低,决定胜负。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了称霸连年进行征战,时间长达五年。

有一年,楚汉两军在广武(令河南荥阳东北)对峙。刘邦和项羽分别驻守在广武的东、西两城。两城只相距200步,中间只隔着一条广武涧。

一天,项羽亲自来到阵前,向刘邦喊话说:“天下动乱不定已有多年,至今还不能平静,都是因为你我两人的缘故,今天咱们拼力决一雌雄,从此再不要让百姓们跟我们受苦了!”

刘邦回答道:“斗力只是愚人的比试,斗智者高明,我选择斗智。”

项羽下令让勇士们出阵挑战,一连去了三批人,都被汉军的一个神射手楼烦用箭射死。项羽大怒,亲自披挂上阵挑战。楼烦正待射箭,项羽瞪起双眼向他大喝一声,真个是声震大地,吓得楼烦正眼不敢看他,转身逃到汉军营垒里去了。

可刘邦还是坚持“斗智”,只管滔滔不绝地数起项羽的“十六罪状”来,就是不出阵应战。直到项羽的弓箭手从暗处向他射一箭,刘邦这才负伤退却。

◆创业维艰

【释义】“创业维艰”比喻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而要创一番大事业,更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不可。

【出处】此典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自幼天资聪敏,遇事果决;对于文学也有相当造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世民劝其父亲李渊举兵,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李世民即位后,锐意图治,去奢轻赋,宽刑整武,成为一代英王。

太宗问群臣道:“是创业艰难呢?还是守成艰难呢?”贤臣房玄龄回答说:“陛下创业初期,群雄并起,割据四方,经历大小数百次战役,才平定他们,统一天下。我觉得创业艰难。”谏臣魏征接着点头说:“自古以来,帝王获得天下,大都经过一番困难,但后来都因为贪图安逸而失去了。因此,我认为守成才是真正的困难。”太宗听了他们的观点,便总结说道:“玄龄跟着我平定天下,大小数百战,出生入死,他觉得创业艰难是没错的。现在我已建立了唐朝,魏征替我安抚天下,我也觉得,一个人到了富贵的时候便会骄奢起来,骄奢了便会懒散,不再努力,到最后就会失败了。所以,创业虽然不容易,但守成也是非常困难的啊!”最后,他又说:“创业阶段的困难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困难是怎样守成,我们都要鼓起勇气,要一点都不能松懈地干下去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