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50

第50章 自然的故事(10)

◆鱼龙混杂

“鱼龙混杂”比喻成分复杂,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一时难以分辨。

此典出自《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白难分,龙蛇混杂。”

“皂白难分,龙蛇混杂”,这是伍子胥为了报楚平王杀父杀兄之仇,由楚国跑到吴国后,对吴王阖闾说的话,原文主要意思是:楚平王昏庸残暴,大臣们作威作福,在楚国国内黑白不分,混淆是非,人妖颠倒,鱼龙混杂……

◆亭亭玉立

【释义】形容人身材细长清秀或花木等挺拔多姿。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徐子才传》。

高湛是高欢的第九个儿子,是北齐的皇帝,称武成帝,是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弟。此人凶狠毒辣,残酷无情,无恶不作。

高演在世时杀了许多人,黜了废帝高殷。弥留之际,回顾一生,似有悔悟,留下遗诏传位给高湛,并亲笔作书嘱咐高湛要善待自己的儿子高百年,希望他不要学自己的过去。

高湛即位后封高百年为乐陵王,但不久,就忘了哥哥临终前的嘱托,诬陷高百年企图篡权当皇帝,指使身边的人乱棍捶打高百年,让人拖着他在庭院里,一边走一边打,院子里溅得到处是血。高百年快断气时,乞求高湛:“饶我一条命吧,我愿意作你的奴隶!”高湛惨无人道,命人将他杀死,扔到水池里。

对哥哥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李氏,高湛同样不放过,他逼迫李氏与自己淫乱,威胁她如果不从,就杀死她的儿子。李氏无奈屈从,不久生下一女婴,李氏气得将女婴溺死。高湛知道后兽性大发,当着李氏的面将她的儿子用刀环活活砸死。李氏见亲生儿子惨遭杀害,大声痛哭。高湛又将李氏打得遍体鳞伤,然后将她送到寺院里当尼姑。

高湛这样惨无人道,整天沉溺于酒色享乐,年纪轻轻的就染上了病,常常恍恍惚惚,身体日渐消瘦,极度虚弱。一次疾病发作,他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仿佛看见空中有一个五色物体,稍近一些看,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妇人,离地数丈高,亭亭而立。一顿饭的功夫,又变成了观音。

高湛急忙召来名医徐之才为他看病。徐之才当时在兖州任刺史。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医术。相传武明皇太后生病,召他治病,手到病除,从此他的医术被传得神乎其神,常常被召进宫去治病。徐之才又善于拍马逗乐,很得高湛宠幸。徐之才奉诏进宫,为高湛号过脉,听他叙述症候,便说:“这是色欲过多,大虚所致。”当即开了汤药方,服下一剂,眼前那亭亭玉立的美人已稍稍远去;又服一剂,还原成了五色物体;数剂汤药后,立竿见影,病竟然好了。以后,武成帝每次发病都立即将徐之才召回,用过针药,当时就好。由于高湛的病太严重,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状态,再高明的医术也无法挽救他。

一天,高湛旧病复发,来势汹汹,没等到徐之才赶回京城,便一命呜呼了。

◆哀鸿遍野

【释义】鸿雁找不到栖息之地,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呼救的悲惨景象。

【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小雅》。

《诗经·小雅》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这样写道: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诗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乱飞,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太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哀鸣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就是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食的意思。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释义】殃:灾祸。比喻无辜受到牵连而遭受损失。

【出处】汉·应劭《风络通义》。

春秋时,一天宋国的一座城门突然着火了。正巧,那天刮大风,火借着风势,越烧越猛。城里人见了,都纷纷拿着水桶、盆子之类的工具,从四面八方跑来救火。

古代的城市都筑有城墙,城墙外面有护城河,河的作用是阻止敌人攻城。城门起火了,人们就用舀水的工具从护城河中取水,浇向烈火。

因为火很大,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扑灭。这时人们才发现,护城河里的水都被舀干了,护城河里的鱼也因此遭了殃。它们都在河底的泥浆中挣扎,没过多久就都干死了。

◆枯木朽株

“枯木朽株”比喻平庸无能之辈;又可用来比喻年老体弱的人。

此典出自《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至前,虽有随侯之珠,明月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汉景帝时,有个名叫邹阳的人,他为人慷慨正直,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他先在吴王刘濞手下做官,因文才口才都很好,所以深受吴王的器重。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劝谏,吴王不听,他就去投奔了梁孝王刘武。梁孝王的亲信羊胜和公孙诡嫉妒他的才能,就在梁孝王面前说了他很多坏话。梁孝王听信了这些小人的谗言,便把邹阳逮捕入狱,打算杀掉他。邹阳在狱中写了一封信给梁孝王,劝他细察忠奸,不要冤枉了好人,应重用人才。这封信,就是流传至广的《狱中上梁孝王书》。

在这封信中,邹阳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听说过:就算是像明月之珠和夜光之璧(美玉)之类的稀世之宝,如果在黑暗中将它突然投向路人,任何人也会手按佩剑对你怒目而视,那是因为你没有提前向他说明。有些树木虽然长得弯弯曲曲、稀奇古怪,却可以做成君王使用的器物。那是因为君王的左右先就看中了它。可见,如果没有人提前说情,即使是明珠美玉,也得不到赏识;反之,如果有人提前游说,即使是枯木朽株,也可以建功立业而不被丢弃。许多有才有德的人士就是因为没有人推荐,空有一腔忠贞,也不能施展才志,反不如羊胜等人那样的枯木朽株受到君王重用。”梁孝王被邹阳的言辞打动了,就将他释放出狱了。

◆柳暗花明

【释义】比喻事态眼看已无发展余地,忽然又出现了转机。

【出处】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隆兴(今南昌市)任通判时,由于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被免职,从隆兴取道回故乡山阴,在那里闲居了三年。像陆游这样胸怀国家的人,闲居在家的滋味当然不好受。他想报效朝廷却受到罢黜,内心充满了痛苦,只得整天在家读书打发时间。差不多一年时间过去了,他才渐渐轻松起来,常到附近各处走走看看。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当官的架子,所以和农民们混得很熟。

第二年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陆游独自一人到二十里外的西山去游览。登西山,要翻过好几个小山头。陆游拄着手杖,顺着沿河的山坡向上行走。山,过了一重又一重;水,绕过一道又一道。走到一个去处,似乎到了尽头,再也没路走了。但拐了一个弯,却发现前面不远的山谷里有一块空地,在那里成荫的绿柳和明丽的红花之间,有一个小村庄。陆游兴致勃勃地走向前面的山谷,来到那个小村庄。村民对远道而来的陆游非常友好,热情地接待了他。

回到家后,陆游对这次西山之行印象特别深刻,便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游山西村》。其中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柳暗花明”这个成语便传开了。

◆树倒猢狲散

【释义】有权势的人一旦垮台,依附他的人也随即垮台,就像大树倒了,树上的猢狲无处存身只得离散一样。

【出处】宋·庞元英《谈数》。

南宋奸相秦桧,是我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他主张投降,出卖国家利益,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唾骂。

秦桧在任职期间,大权在握,陷害忠良,扶植亲信。当时有个名叫曹咏的人,与秦桧沾亲带故,这人又善于投机钻营。秦桧任宰相之后,曹咏就攀龙附凤,阿谀奉迎,秦桧便提携他做了侍郎的官,曹咏飞黄腾达,好不神气。

曹咏的大舅子叫厉德新,在乡里当小小的“里正”,周围人都劝他走走亲戚,不要放过眼前的荣华富贵。厉德新却不屑一顾,他早就痛恨秦桧卖国求荣,对曹咏这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从心底里看不起。

曹咏对厉德新又气又恼,暗中指使地方官吏威胁厉德新,厉德新始终没有屈服。曹咏怀恨在心,却也拿他无法。

秦桧死后,全国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秦桧以前犯的罪行被揭露无遗,依附他的人全都垮了台,曹咏被贬新州。

厉德新听说曹咏被贬职,心中高兴,想讽刺讽刺曹咏。他想到以前听说过的故事:据说秦桧还未发迹时,曾当过私塾先生,成天与那些顽皮的孩子打交道,生活很清苦,有一次发牢骚说:“将来我有了钱,一定不做猢狲王。”他把学生比作猢狲,把自己比作猢狲王。厉德新灵机一动,以《树倒猢狲散》为题目,写了一篇赋,派人送给曹咏,曹咏打开一看,原来是讥讽他的:赋中把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之流比作依附大树作威作福的猴子,大树一倒,猴子们就散伙了(树倒猢狲散)。

◆树欲静而风不止

【释义】本义为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得它摇动。比喻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违背。

【出处】元·高明《琵琶卞己·书馆悲逢》。

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出游,在一树林边听到有人在哭。

孔子赶过去,发现在路边的大树下坐着一个男子,此人一身素服,头上扎着白色方巾,正以袍袖掩面,哭得很伤心。孔子见状,不由得向前走上一步,缓声问道:“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呀?为何在这里悲泣?”

那年轻人闻言,便缓缓抬起头,悲伤地说:“我叫皋鱼,年轻时酷爱读书,曾经到各国游学,所以我以前在家的时间很少,一直没有机会好好侍奉我的双亲。这次回来本打算弥补我的过失,准备献上一份孝心,可没想到,等我回来时,我的父母都已经离世了……我这份孝心无处可献哪!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啊!”

孔子听后,被其真情打动,急忙上前扶起了皋鱼。

◆秋毫无犯

【释义】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乱拿百姓一点东西。秋毫:鸟兽秋天换的新毛,又细又尖。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阳侯韩信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后来他投奔项梁领导的抗秦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改归项羽部下后,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脱离项羽,投奔汉王刘邦。刘邦派他管理粮饷,同样不重视他。后来在丞相萧何的一再推荐下,刘邦才拜他为大将。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道:

“丞相一再谈起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高见指教?”

韩信谦虚了几句后,反问刘邦道:

“大王自己估计一下,您在勇敢、仁厚和兵力各方面同项王比,哪个更强一些?”

刘邦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说:

“我各方面都不如他。”

于是,韩信具体地分析了项羽的特点,以及项羽的致命弱点,证明项羽名义上虽然称霸天下,实际上却不得人心,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后,韩信提出了进兵计划:

“现在大王如能采取和项王相反的办法,任用天下武勇能干的人,有什么地方不能讨平呢?把天下的城池分封给有功的部属,谁还会不心悦诚服呢?我们的军事行动符合将士们打到东方去的愿望,有什么敌人打不败呢?再说,大王进入武关的时候,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取消了秦朝苛刻的法令,和他们约定的只不过是不许杀人、伤人和盗窃这三条法律罢了。关中的老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那里做王的。现在大王如果带兵东进,关中地区只要发一道布告,就可以收复了!”

刘邦听韩信这么一说,心中亮堂了许多,认为韩信是一个有智谋的将领,立即同意按他的计划行事,让他统领各路军马攻敌。

◆倾国倾城

【释义】倾:倾倒。形容绝色美貌的漂亮女子。

【出处】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从秦朝起,宫廷就没有乐府。到汉武帝时,乐府的规模已很大,掌管朝会、宴请、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同时收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当时有位名叫李延年的宫廷乐师,他父母兄弟都当乐工,妹妹也是一位歌妓。

李延年很受武帝赏识,经常在武帝面前边唱歌边跳舞。有一次,他动情地唱道: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歌词的意思是,北方有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是绝代佳人,全城、全国的人看了她,都为之倾倒,这种倾城倾国的美人再也难能见到。

汉武帝听了急忙问李延年:

“难道世上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

李延年还未回答,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笑着说道:

“有这样的佳人啊,她就是李乐师的妹妹呀!”

武帝立即传令,把这位佳人带进宫来。一看,其美貌果然举世无双,于是将她留在身边,称为李夫人。李夫人不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受武帝宠爱。

可惜佳人薄命,李夫人在汉武帝身边只过上几年富贵的生活,就患病而死,汉武帝悲痛不已,很长时间都无心料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