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41

第41章 自然的故事(1)

◆一衣带水

【释义】相邻很近,只有一水相隔。比喻彼此之间江流狭窄,极其邻近。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南北朝末期,陈、周以长江为界,南朝是陈,北朝为周,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南陈北周。北周末年,大将军杨坚篡位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隋文帝登基不久,即着手准备消灭南陈统一中国。

当时,南陈的皇帝是历史上称之为后主的陈叔宝,此人品质并不坏,而且多才多艺,是集音乐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但作为皇帝,醉心音乐、诗文创作,不理朝政,置人民生活、国家安危于不顾,国家自然而然地一天天衰败,朝中那些只图眼前享乐的奸臣为了保住一时富贵,极力迎合陈后主的嗜好,整天陪着他饮酒作乐,听歌看舞,在脂粉软裙的温柔中醉生梦死。

隋文帝看到南朝武备松弛,官员腐化堕落,决计兴兵伐陈,统一中国。

这时有位大臣说:“陈后主虽然荒唐,但并无大罪。我朝无故加兵,恐怕师出无名,请陛下三思。”

隋文帝对百官说:“陈国人民因陈后主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作为天下之主,怎么能被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江水阻隔而坐视不管呢?”(我为民之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公元589年,隋朝大将韩擒虎、高颍一举灭陈,结束分裂,中国再次统一。

◆一饭三遗矢

【释义】矢:大小便。吃一顿饭却要上三趟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赵国孝成王手下的廉颇是四方闻名的大将,后来孝成王死后,悼襄王即位,他听信士大夫郭开的谗言,说廉颇已年老无用,派乐乘取代廉颇为将,廉颇一怒之下,把乐乘赶回京都,自己则逃到魏国。

过了八九年,秦国派兵进攻赵国,赵军连连败北,赵王和群臣商议对策,群臣说:“当年只有廉颇能抵挡秦兵,现在他住在魏国,大王如能召他回国领兵,一定能打败秦军。”

郭开怕廉颇回朝后受到重用而对自己不利。建议赵王先派人去探视一下,如果廉颇还没有年老,再召他回来。赵王听了,便派内侍唐玖带了礼物,到魏国去探视廉颇。但事先郭开就对唐玖进行贿赂,并对他说:“廉颇和我有仇,你到魏国见他,如他确已年老,那就不必说什么了;如果他仍很健壮,望你回朝禀报时也说他已老而无用,那大王就不会召回他了。”

唐玖接受了郭开的贿赂,便到魏国来见廉颇,廉颇收下礼物说:“我在魏国住了这么多年,赵王从未派人来问候过我,现在赵王突然派你送来礼物,想来一定是赵国遇到了危难,赵王想召我回国效力吧。”

唐玖说:“将军猜得不错,秦军进犯,国内无人能敌,赵王有意召将军回国,派我来看看将军的身体情况如何?”

廉颇听了很高兴,便请唐玖一同吃饭。他为了显示自己年纪虽老,但精力未衰,一顿饭吃掉了l斗米,10斤肉。饭后,披上盔甲,骑上战马,演示自己的武艺,以此说明他勇武不减当年。

唐玖当面对廉颇恭维一番,但回到邯郸却向赵王禀报说:“廉将军年纪虽然老了,但饭量仍很好,体魄也很健壮,武艺也不比从前差。只是跟我坐了没多少时间,竟上了三次厕所(一饭三遗矢)。”

赵王摇头叹息道:“看来,廉颇确实老了,召他回来也没有什么用了。”

◆人杰地灵

【释义】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杰出人物在哪里出生或曾到过哪里,哪里就成了名胜之地。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

闻名中外的滕王阁于公元663年重阳节落成。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庆贺大宴。当时只有十四岁的王勃也应邀入席。侍从见他还是个小孩,就把他安置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

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候当众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疾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大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

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轸两星,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

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

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非大胸襟、大手笔不能使然。

侍从接着又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说洪州有奇宝。后一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太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敢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

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地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

阎都督高兴地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

于是重新就座,阎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十室九空

【释义】“十室九空”形容灾荒、战乱或苛捐杂税造成百姓贫困、颠沛流离的悲惨景象。

【出处】此典出自《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陛下若勤劳罪己,忧人之忧,则四民安居,海内蒙福。如不恤民病,广事浮费,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

北宋大臣余靖,青年时就以才华出众著称,他当过县尉、知县、秘书丞。上书言事,颇有学识,又被提拔为集贤院校理,修订班固《汉书》等典籍。

当时,革新派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而遭贬斥,谏官御史都没有人敢替他求情。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因弹劾大臣而获罪,这是不应该的。如果他的话不符合皇上的心意,那么皇上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怎么能给范仲淹治罪呢?这样一来,可能天下人都不敢开口说话了。”不料,余靖也因此被降了职。当时欧阳修、尹洙等有名人物都因替范仲淹说情而遭贬,余靖也因此名声在外了。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决心改革弊制,增设谏官,任命余靖为右正言。

有一次,开宝寺灵感塔发生火灾,有人传言说,灵感塔中的佛舍利不但没有被烧毁,而且闪闪发光呢。他们乘机蛊惑人心,想重修灵感塔,弄得宋仁宗也犹豫不决。余靖上书说:“臣听说,自古以来的贤能帝王,都能勤劳俭朴,推行德政,感化天下人心。即使发生了苦难,也能顺利度过。如今自从在西部边境用兵以来,国库空虚,财力耗尽,百姓没有积蓄,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如果陛下奋发图强,痛改自己的过失,忧天下人之所忧,那么,四方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人就会蒙受陛下的恩泽。如果不体恤百姓的疾苦,事事挥霍浪费,用修复佛塔、供奉佛舍利的办法祈求天下太平,这不是天下人所希望的。有人说,佛舍利经大火焚烧还没有被烧坏,这不是神异之事吗?这种说法是荒诞的。佛舍利本来就埋藏在土中,大火根本烧不到它,又怎么会烧坏呢?又有人说佛舍利都能发出奇异的光泽,必定有神灵庇护,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如果说神仙有灵,可是却连一个佛塔都保护不了,被大火烧毁了,又怎能靠神仙来保护天下百姓呢?”

◆千军万马

【释义】形容兵马很多或声势浩大。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陈庆之传》。

南朝时梁高祖萧衍手下陈庆林长得非常威武,身高8尺,虎背熊腰,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梁朝基业立下汉马功劳,是梁朝不可多得的猛将。

这年,陈庆之据守边关。忽然北魏聚集30万兵马入侵,将陈庆之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7000人马。将士们看到敌军声势浩大,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个个惊恐不安。

陈庆之想:如果让敌军突破边关,他们将长驱直入,京城和各地的百姓都要惨遭涂炭,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啊!

然而,他显得十分镇定,每日照常起居,与将士们商讨军情;即使在亲临前沿视察敌情时,也谈笑风生,毫无惧色。将士们以为主将必有退敌之策,渐渐地也就不再怯敌了。

北魏主帅见自己兵临城下,梁军却稳如泰山,不禁疑惑起来,一时间竟不敢轻举妄动。

陈庆之趁两军相持之机,暗自查清了敌军兵力部署,同时自己军中坚甲厉兵,加强演练,并反复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破敌计划。

一切准备就绪,这天午夜刚过,陈庆之集合全营将士,作了战斗动员。他命令立刻吃饭、喂马,凌晨时实施突围。为了便于夜战,他要全军一律身穿白袍。陈庆之说,

“我自出战以来,驰骋南北,攻战城池,博杀敌众,以寡胜众之战不止一次。各位将士精诚团结,视死如归,跟着我立下了无数战功。敌人把我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非拔掉我们不可,我们躲是躲不过去了。眼下,敌军有30万之众,我军只有7000人,破釜沉舟,拼死一战,或许还有生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敌军有铁骑数万,在平原作战对我们不力,所以在突围之后,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敌人城池。大家要舍命拼杀,各位将领更要身先士卒!”

梁军听了陈庆之一番话,各个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决心与敌军一决胜负。

凌晨之际,一声炮响,梁军7000名将士身着白袍奋勇杀出。北魏军队毫无准备,溃不成军,被梁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去了。

紧接着,梁军按照既定战略,瞅准敌军兵力不足的城池,急攻而下,消灭了万余敌军,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布帛和粮草。就这样,陈庆之所率部队以运动战方式,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在局部上形成对敌军的“以寡制众”,一连攻占了几座城池,逼迫敌军不得不退兵议和。

当时北魏百姓,看到陈庆之所属将士一律身着白袍,在疆场上驰来奔去,所向披靡,就编写了一段民谣颂扬他。其中有这样两句:

名师大将莫自牢,

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治军有方,大获全胜,受到梁高祖的嘉奖。

◆千变万化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周穆王去西部巡视,途中遇到一个技艺高超、名叫偃师的工匠。周穆王问他:

“听说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工匠,你到底有些什么本领?”

偃师回答说:

“君王叫我造什么,我就能造出什么。现在我已造了一个‘人’。就请您先看看吧。”

随即,偃师带了一个人来见穆王。穆王见他带来了一个陌生人,问是谁,偃师说:

“这是我造的能歌善舞的人,它能为君王表演歌舞。”

穆王惊奇地打量那个“人”,看不出是个假人,便叫偃师让它表演。偃师按了一下它的下巴,假人就唱起歌来,这歌的旋律很悦耳。偃师又按了一下它的手臂,假人就随着歌声,跳起舞来。总之,假人表演的动作和姿态千变万化,完全能按照偃师的要求来做。(千变万化,惟意所是。)

表演结束后,穆王叫偃师把假人拆开,看看它体内有些什么东西。拆开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肾、胃、肠等,但它们都是用皮、木、胶、漆和各色颜料制成的;筋络、骨头、皮肤、牙齿、头发等,也都是假的。但不仔细观看,是发现不了的。拆完后,偃师又把这些东西重新装上去。装完后,那人眨了眨眼睛,又成为一个可以活动的“人”了。

穆王觉得这玩意实在太新奇、太有趣了。他叫偃师将假人的心脏取出来,结果它就不能开口说话了;取出它的肝脏,它的双眼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走,它就不能走路了。

观看到这里,穆王赞叹道:

“这是多么巧夺天工的技艺啊!”

◆千钧一发

【释义】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拎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形容万分紧急的情况。

【出处】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西汉时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不能取上来了。所以,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

“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