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22641600000030

第30章 斩妖除魔的故事(2)

【蚩尤】

蚩尤是勇猛异常的神话人物。他有81(或72)个兄弟,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头上生有尖利的角,耳边长有剑一般的毛发,以沙石、铁块为食,善于制造各种锋利的兵器,具有无比巨大的神力。

黄帝和蚩尤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蚩尤发动自己的弟兄和南方部族以及山林水泽间的怪神,杀向黄帝所在地涿鹿;黄帝调动四方鬼神、各种野兽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战。战斗异常激烈,蚩尤变幻多端,征风召雨,喷烟吐雾,把黄帝军队团团围在大雾之中。直到黄帝的臣子风后制作了指南车,黄帝军队才冲出大雾的包围。黄帝请来应龙,企图以大雨淹死敌人。蚩尤也请来风伯、雨师,刮起一场更猛烈地大风雨,使黄帝军队四散溃逃。黄帝又叫他的女儿魃上阵参战,暴雨刹那间消失,应龙等伺机扑杀过来,使蚩尤受挫。黄帝又用神兽的皮制成一面大鼓,用雷神的骨头作鼓槌。鼓声惊天动地,五百里外也能听到,蚩尤军队丧魂落魄。黄帝又布列了变化莫测的阵图,把蚩尤军队重重包围起来,蚩尤兵败被俘。

蚩尤被杀死于涿鹿,他手脚上的枷铐被抛掷后化为一片颜色鲜红的枫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迹。又说他被杀于翼州中部,身首异处,因而叫“解”,就是后来山西的解县。

【棒槌精的传说】

老早以前,药山叫长乐山。那时候人们还不完全认识中草药,更没有多少人见过“百草之王”中的棒槌精啦。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发生在那个年月里。

话说有这么娘俩,儿子叫关良,年纪十六七岁儿,长得粗眉大眼,结结实实,显得很诚实善良。娘俩住在长乐山脚下,长年靠打柴过日子。

一天,关良在山上打柴,累得又饥又渴,想找点水喝。抬头看了看,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水泡子,水是瓦蓝瓦蓝的,也不知道能有多深。关良渴得正急眼,简直地走过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关良大哥——,这水不能喝!”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喊声。

关良抬头一看,有一个穿着红衣服绿裤子的姑娘在那里洗衣服。

“关良大哥,这水洗衣服,可不能喝呀!”姑娘又重复了一句。

关良一愣,问:“这位妹妹,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

“我听见别人叫你的呗!”说完,姑娘深情地看了关良一眼,便红着脸低下了头。

关良又问:“你家住哪儿?怎么在这里洗衣服?”

姑娘不好意思地抬起头来,说:“我就住在这山顶大砬子那边。”忽然,姑娘脸上布满阴云,“唉!我家门前有棵大树,树上住着一个老雕,它经常欺负我们,动不动就往头上屙屎,害得我三天两头洗衣服。跟它好言好语商量,它就是不讲理,大山里没人管它,可凶狂啦,把我们害苦了,真没办法!”

说到这里,姑娘流下痛苦的眼泪,伤心地哭了起来。

“小妹妹,先别哭,你告诉我叫什么名,我替你报仇!”

“我叫棒槌。关良大哥,我不能给你找麻烦。”

“哎呀,别这么说。那个老雕太不是东西,欺负你姑娘家,我明天就替你们报仇!”

“那先谢谢关良大哥,明天到我家里串门儿,我先走啦!”姑娘拿起衣服向山上走去。

关良看着姑娘走去的背影,心里在琢磨,山顶上能住人家吗?

回到家里,关良把在山上遇见姑娘的事儿原原本本告诉了老讷讷(满语:母亲)。

“孩子,以前听人讲过,说山上有穿红衣服绿裤子的棒槌精,可咱也没亲眼见过。她说她是棒槌,不用说,那肯定是棒槌精。她可是好人,尽做些善事儿。说不准将来还能给你做媳妇呢!”讷讷高兴地说道。

“讷讷,看你说的,没怎的先惦念人家啦。”

“我是想儿媳妇啦!”

“讷讷,不管怎的,决不能让老雕再欺负姑娘!”

“对呀,明天上山先找到那棵大树,把树砍倒。赶跑那个老雕,免得再祸害姑娘!”

第二天,关良准备好一切,手里拿着砍柴斧子直奔长乐山顶。

蹬上山顶,关良绕过石砬子一看,果然有一棵大树。树下平平坦坦,长着很多花草,就是没有人家。

关良来到树根底下,顺着往上一瞅,有个黑乎乎的大雕窝。心里想,不管有没有人家,先把树砍倒再说。

刚刚砍几斧子,就听天上呜呜直响。关良抬头一望,哎呀妈呀!可不好。天空中飞来个像碾盘似的大老雕。翅膀花花的,能有两丈多长,吓人乎拉。老雕看见有人正在砍树,直向关良扑来。说是迟,那是快,关良抡起片儿斧子就和老雕大打起来。

这个老雕可不是好惹的,它在长乐山是空中的大王。长着一对像灯笼似的眼睛,闪闪发光,铁钩子嘴贼尖贼尖的,翅膀一扇乎,就能把人打一溜趔趄。

关良和老雕厮打了足足有小半天工夫。地上,树上,都是血水。最后,关良终于砍掉了老雕的脑袋。紧接着,他又“咣咣”地砍着大树,不一会儿,就听得“呼隆”一声,大树栽倒了。关良只觉得眼前一黑,也累得昏倒过去……

响声之中,棒槌姑娘出现了。后面跟着一个白胡子老头。他们轻轻地抬起关良,向一座非常漂亮的小屋里走去。

天黑了,棒槌姑娘蹲在关良身旁,给他饮水。关良慢慢地睁开双眼,看到自己躺在屋子里,觉得很惊奇。棒槌姑娘就把自己和父亲抬他的经过说一遍。关良听了,从心眼儿里感谢父女俩的救命之恩。

“关良大哥,你替咱们报仇,我和父亲可得好好感谢你呀!”

“可别这么说,你们不也救了我吗?”关良坐起身来,“我该回家啦!”说着他磨身下地想往外走。

“哎,小伙子!黑灯瞎火地不能走啊!你打死了老雕,砍倒了大树,累成这样子,快躺下好好歇一歇!”棒槌姑娘的父亲也劝他说。

“不行!讷讷在家等着我呢!”

“别着急,等天一亮,就让我姑娘送你回家去!”

关良无可奈何,只盼着天快快发亮。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关良虽然不在千里之外,可是一夜工夫,老讷讷连急带上火,就把嗓子眼儿闹出病来。

第二天早上,关良领着棒槌姑娘走进家门,讷讷又惊又喜。眼泪哗哗直淌。用手揉了几下喉咙,勉勉强强地说:“儿呀,你可回来啦!把我急得像什么似的。这就是那棒槌姑娘吗?”讷讷看到这个美丽的姑娘,很关心地问着儿子。

关良点点头。他看着讷讷说话很吃力的样子,忙问:“讷讷,您这是怎么啦?”

“唉!一股急火,把嗓子眼儿闹肿啦!不敢说话。”讷讷两眼不转珠地盯着棒槌姑娘,“这姑娘有多好啊,长得白白净净的……”

棒槌姑娘一见关良母亲嗓子眼儿生病,也没多说什么。心想,老人家得病,不管怎的,得先治病要紧。然后,她到外面黄菠萝树上扒点树皮,削去老皮,切成小块,洗净。让关良母亲含在嘴里,咽下苦汁。反反复复不到半天工夫,关良母亲的嗓子眼儿肿痛全好了。

棒槌姑娘会治病,娘俩更高兴了。老母亲乐得嘴都合不上,一门儿夸姑娘这好那好。这时,关良对棒槌姑娘的感激之情就不用说了。两只眼睛直怔怔地看着棒槌姑娘,说:“你真好!你真好!”

后来的事情,大家准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我也就不多说了。

【遵化署狐】

遵化署中有很多狐狸,到后来,群狐竟然占据了一幢楼,以楼为家。而且,它们还经常出来害人,人们驱赶,结果这些狐狸变本加厉,害人更甚。连署中官僚也拿它们没办法,只得杀猪宰羊,向狐狸祈祷,而不敢跟狐狸作对。

有一年,诸城一位姓丘的到遵化做官。丘公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愤怒。老狐对脾性刚烈的丘公也畏惧三分,于是,它化作一个老太婆,对丘公的家人说:“请禀告丘大人,不要彼此结仇。给我两天时间,我将携带家小离开这里。”丘公听说以后,当时没有明确表态。

第二天,丘公阅兵完毕,下令队伍不要解散,让士兵把各营的大炮都搬到衙门,把那幢被狐占据的楼包围起来。一声令下,千炮齐发,顷刻之间,几丈高的楼房即被摧为平地,那些狐的皮肉毛血,像雨点一样从空中掉下来。只见浓尘毒雾之中,有一缕白烟冲向天空,众人定眼一看,发现那是未死的一只狐逃走了。从此以后,衙门中总算平安无事了。

两年后,丘公派遣一个能干的仆从带着银两进京活动,谋求升官。但关系没有打通,贿赂不成,就将银两暂时寄藏在一个班役家里。这期间,忽然有一个老头子向朝廷喊冤,诉说他的妻子儿女遭人杀害,并揭发丘某克扣军粮,向京官行贿,银两现藏在某某家,可以验证。官差奉旨押告发人前去查验,他们在班役家细细查找,却什么银两也没发现。这时,那老头用一只脚点地,官差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挖地,果然发现银子,银子上还刻有“某郡解”字样。过了一会儿,官差找老头子,发现他已不见了。官差又根据他上告时通报的地址姓名去查找,结果发现,根本没这个人。由于人赃俱在,丘某被处罚,他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个告发他的老头子就是两年前从衙门大楼里逃走的那只老狐。

【夜叉国】

交州有个姓徐的人,常年漂洋过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驶时,忽然被一阵狂风卷走了。等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已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深山密林里。这是什么地方?有人在这里生活吗?他希望这里有人居住,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找到朋友,可以求得别人的帮助。于是,他用缆绳把船系牢,背着剩下的一点干粮以及一些日用品上了岸。

他蹒跚着进了山。刚进山,便看见两边悬崖上有许多洞口,它们远望像蜂窝一样,而且,洞里隐隐约约有人的声音。他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往山上走。到了一个洞口,他站在洞外向里偷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洞里有两个夜叉,他们的牙齿像刀戟,眼睛好像灯笼。他们正用手爪撕鹿肉吃。见此情景,徐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往山下跑。但为时已晚,因为夜叉已经发现了他,并轻而易举地把他抓进洞里。徐听这两个夜叉说话,就像听鸟鲁的叫声,一点儿也听不懂。两个夜叉抢着撕破他的衣服,看起来是要把他当食物吃掉。徐吓得浑身颤抖,但脑子还算清醒,他迅速拿出袋中的干粮和牛肉脯,递给他们吃。想不到,两个夜叉吃得津律有味。吃完那些东西,他们又来翻徐的袋子,徐摇摇手,表示早已没有了。夜叉很生气,又把徐抓住。徐哀求说:“放开我,放开我吧。我的船上有锅灶,可以烹煮东西吃。”但夜叉根本听不懂他的话,仍然发怒。徐又给他们打手势,夜叉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跟着他一起到船上,把炊具拿进洞穴。有了炊具,徐又是找柴薪,又是烧火。他将夜叉没有吃完的鹿肉放进锅里煮,煮熟以后送给夜叉吃。夜叉从来没有吃过熟食,第一次吃煮熟了的食物,感觉味道不错,显出高兴的样子。徐暂时逃脱了死亡的威胁,心情也比刚见到夜叉时好多了。

到了傍晚,夜叉用大石头把洞门堵住,徐猜测他们的用意是防止他逃跑。还带着恐惧感的徐,只好瑟缩着身子在远离夜叉的地方打盹。天亮后,夜叉要出洞门觅食。他们出门后又拿石头把洞门堵死了。但过了不多时,他们带回一只鹿给徐,徐剥掉鹿皮,在洞的深处取来清水,把鹿肉分成几份煮了。这时,又来了几个夜叉,他们一起把煮熟的鹿肉吃得精光。有个夜叉用手指指锅,似乎是说这玩意儿太小了。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一个夜叉背来一口大锅,看样子,那口锅是人常用的。于是,夜叉们有的弄来狼,有的弄来獐,有的弄来鹿,他们自己会煮这些动物的肉,煮熟后,喊徐一起吃。

在洞穴里住了几天,徐和夜叉们渐渐熟悉起来。夜叉们出洞时也不再堵洞门了。慢慢地,他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聚在一起。徐对他们发出的声音所表达的意思也多少明白了些,他学他们的发音,说夜叉语。夜叉好像更喜欢徐,他们带来一个母夜叉给徐作妻子。徐开始很害怕,后来竟相处得很好。母夜叉对徐很照顾,每次出去时都留些肉给徐吃。

忽然有一天,夜叉们起得很早。他们的颈上都挂着一串明珠,轮流出门,好像在等待贵客的来临。夜叉们吩咐徐多煮些肉。徐问母夜又是怎么回事,她说:“今天是天寿节啊。”她出去对别的夜叉说:“徐郎没有骨突子。”于是,夜叉们各自摘下五颗,交给母夜叉,母夜叉自己解下十颗,共成五十颗,以野麻作绳子,穿起来挂在徐的颈上。经商半辈子的徐一看,这些珠子一颗就要值一百几十两银子,绝对是宝物。

一会儿,夜叉们都出了洞穴,徐煮完肉,母夜叉进洞叫他也出去迎接天王。徐跟母夜叉来到一个有几亩宽的大洞穴,看见洞穴中间有块石头光滑得像桌子一样,四周围有石墩,主席之位是用豹皮包裹的,其余的都是鹿皮包裹的。二三十位夜叉,依次排列入座。一会儿,突然刮起大风,夜叉们慌忙出洞迎接,来者是庞然大物,模样跟夜叉差不多。他进洞后,坐在主席位置上,环视四周。夜叉们也都跟着进了洞,分成东西两排。他们全仰着头,双手交叉成十字。大夜叉清点了一下夜叉数,问道:“卧眉山的全在这儿吗?”

夜叉们哄闹着答应了。大夜叉看看徐,发现他不是夜叉,便问:“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夜叉们将徐来洞穴的经历讲了一遍,并称赞他善于烹调。这时,便有两三个夜叉,跑去拿来熟肉放在桌几上。大夜叉用手抓着吃了个饱,他称赞熟肉味道香美,并叫以后经常供给他。他看徐的骨突子短,便从自己的颈上取下珠串,解下十颗给他。大夜叉给的珠子有手指头那么大,而且非常圆。徐用夜叉语表示感谢。大夜叉这才离去。

徐在山洞里同夜叉们一起生活了四年多。这时,母夜叉已替他生下两男一女。这三个孩子都跟正常人长得一模一样,一点也不像是母夜叉生的。夜叉们都很喜欢这些孩子,常来跟孩子们戏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