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卖完】
清道光年间,广东花县出了个才子,叫洪秀全,15岁就考个头名童生。后来他和冯云山参加府试,三次都不中,两人很不服气。他们见到榜上竟有徐阿元的名字,更气得两眼喷火。
徐阿元是个财主少爷,曾跟他们一起读书,他又蠢又懒,常常求洪秀全代作诗文,这种人能考中秀才,里面肯定有鬼!于是,他们便试探一下徐阿元:“你好本事,下次府试,请你帮忙!”徐阿元得意地说:“如果你们家里肯将田地抵押给我爹,我爹可以帮你们去打点呀!”有个童生在一旁听了,骂道:“原来秀才是钱买来的,怪不得你们这些蠢猪都中啦!”徐阿元见说溜了嘴,忙说:“我开玩笑呀,秀才是买不得的!”说着,拔腿就溜。
洪秀全回去写了张无名状子,夜里和冯云山把它贴在贡院的门口。然后又用黑漆将横匾“贡(贡)院”两字涂改为“卖(卖)完”。
天亮了,贡院门口围满了人,个个议论纷纷,说贡院卖完一科,不知得了多少银子。贡院主管暴跳如雷,但又不敢报官,只好叫人撕了状子,将横匾洗刷干净。但这件事一下子就传开了,贡院洗也洗不干净哩!
【远和近】
曹植小时候,就很聪明,深得父亲曹操的宠爱。一年中秋,全家在一起赏月,曹操突然问曹植:“月亮跟外国比,哪个远,哪个近?”曹植一口答道:“月亮近,外国远呀!”曹操问他理由是什么。他说:“月亮抬头就能望见,所以说它近;外国抬头望不见,所以说它远哩!”曹操听了很高兴,着实夸奖他一番。
第二年中秋,有几个外国朋友到来拜访曹操。在宴会上,曹操想起去年赏的事,便问客人:“月亮跟贵国比,哪个远?哪个近?”客人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曹操想当众显露一下儿子的才能,就说:“这个问题,就让我三儿回答一下,望诸位多多指教!”
曹植很有礼貌地对客人说:“贵国近,月亮远呀!”曹操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去年中秋,你不是说月亮近,外国远吗?怎么长了一岁,却变糊涂啦!”曹植不慌不忙地答道:“月亮虽然抬头望得见,但它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说它远;外国虽然看不见,但可以跟我们互相往来,所以说它近哩!”客人们听了,都说有道理,曹操暗自得意。
【郭忠恕画风筝】
郭忠恕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他为人高洁,从不轻易为别人作画,特别是不愿给达官豪富作画。
他在陕西的时候,有个豪富为了想得到他的画,就想了个办法,叫儿子天天送好酒给他喝,然后就拿着一匹白绢请他作画。郭忠恕这回却满口答应下来。立即将那匹白绢打开,在绢头上画一个小孩,然后顺着白绢画了只风筝。阔老一看,哭笑不得,便问郭忠恕何故。郭忠恕笑道:“你天天请我喝‘长酒’,我自然要谢你一只长线风筝了!”
【只有这一点像】
东晋时,有个著名书法家叫王羲之,人称“书圣”。一天,他儿子王献之得意地问他:“我的字练得差不多啦,再过三、五年可以成名了吧?!”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大水缸对他说:“你的字还未有骨架,站不稳脚哩,写完这18缸水再说吧!”
王献之有点不服气,决心从头练好基本功,拿点真功夫给爸爸瞧。于是,他照着父亲的字,天天专练横、竖、点、撇、捺。练了两年,他拿笔划给爸爸看,爸爸不吱声,妈妈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很欢喜,立即回书房,天天专练钩。又练了两年,他拿钩给爸爸看,爸爸仍是不吱声,妈妈说有点像“银钩”了。这时,王献之才开始天天练字。同样练了两年,他拿字给爸爸看,爸爸还是不吱声。爸爸见他写的一个“大”字,有点上紧下松,便在下面加一点,成了个“太”字。
王献之把字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了三天,才把所有的字看完。她指着那“太”字下边一点,对儿子说:“你练了两年字啦,只有这一点像你爸爸的!”王献之听了,惊得把口张开,很久也合不起来。
【挥笔退敌】
唐代大诗人李白出外漫游,刚回到四川绵州,唐玄宗就派人召他火速进京。
原来有个邻国,天皇妄图要唐朝皇帝进贡大米,差使臣送来一份战表,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大字。使臣说:“中国如果有人能就这四个字作答,便井水不犯河水;如若不然,就得服服帖帖当天皇的顺民,年年进贡粮食!”
唐玄宗召集文武百官上殿,问谁有良谋妙计。满朝大臣,竟没有一个敢开口,急得唐玄宗如热锅上的蚂蚁。翰林尚书贺知章突然想起了李白,立即奏道:“除了李太白,谁也没有这样的才能,请圣上速将他宣来!”
来到金殿,李白才知道这回事,便对玄宗说:“好办,请将那使臣传来吧!”使臣到来,李白不慌不忙地在战表上面每个字各添一笔,将“天心取米”四字改成“未必敢来”。使臣看了吓了一跳,灰溜溜地回国复命去了。
【李白解画】
公元715年春天,十四岁的李白已在南浦(今万县)名扬全城。有位姓胡的乡绅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他五十大寿之日,宴请全城富户名流,并请“神童”李白赴宴。酒席间,胡乡绅想表现一下自己,寻机讽刺李白好喝酒,便指着墙壁上挂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西岩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顺着坛口往下流。胡乡绅装腔作势地说:“酉加个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众人一听,不由暗暗替李白担心。李白却不慌不忙地指肥胖如猪的胡乡绅答道:“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口站,不知是胖还是胀。”众人大笑。
【欧阳修】
宋朝,有个人自以为能吟诗作赋,所以目中无人。听人说欧阳修诗才超人,他心中颇为不服。为了见个高低,他要去访欧阳修。途中,他见路边有一棵很大的死树,诗兴大发,吟出两句:“面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杈。”两句出口,一时想不出后两句。恰巧欧阳修从后面走来,就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诗人不认识欧阳修,他回头傲慢地说:“想不到你也会作诗?你一定是去找欧阳修吧?正好一路同行。”两人一同来到一条河堤上。一群正在打盹的白鸭子,突然受惊,便“叽哩嘎啦”地跳入河里。“诗人”见景生情,又作起诗来:“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欧阳修听罢,又帮他续了两句,引用了骆宾王的名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两人同船渡河,“诗人”为了显示自己,在船舱又作起诗来:“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续上后两句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那人听罢大喜说:“哦,他已知道我了,这说明我的诗才高啊!我看。欧阳修还不如你我二人呢!”
【唐代酒价知多少】
宋朝真宗皇帝昏庸无能,整天沉醉在享乐之中。
有一天,他又大摆酒宴,畅饮美酒,观赏歌舞。突然,他的脑子里闪出一个怪问题,就挥手叫歌舞停下,然后举着酒杯,问群臣:“你们有谁知道,唐朝的时候,酒的价钱是多少?”
大臣们没想到皇上会提这样的问题,不禁面面相觑(qù),一声不吭。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臣子站起身来,双手一拱,对皇上说:“启禀(bǐng)万岁,小臣知道。”众大臣都向他投去惊异的目光。
真宗皇帝抬起醉眼,见是丁晋公,就问:“唔,价钱是多少?”丁晋公不慌不忙地说:“唐酒每升三十钱。”
真宗觉得很奇怪,问道:“时隔一百多年,你怎么知道?”丁晋公说:“是唐朝诗人杜甫讲的,他的一首诗中有两句:‘蚤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既然一斗酒三百铜钱,一斗等于十升,那么一升酒不就是三十铜钱吗?”
其实丁晋公不过是急中生智,因大臣们被问而又回答不出,十分难堪,他用杜甫诗句为大家解了围,至于唐代的酒价,恐怕丁晋公也不知道,但是糊涂的真宗皇帝却十分高兴,称赞丁晋公说:“想不到杜甫的诗还可以用来推算酒的价钱啊!”
【八龄童吟诗】
宋朝时候,江西南康建昌县有个八岁小孩,名叫邓文龙,天资十分聪明,出口成诗,远近闻名。南康府太守方巨山听说文龙如此出众,一心想收他做干儿子。文龙父亲就征求孩子意思,文龙满口答应。
一天,巨山宴请名士文人,让邓文龙父子出席。巨山坐在首席,文龙穿了绿色长褂坐在末位。所有客人入席以后,仆人给大家送上香茶。文龙一失手,把茶杯托盘落在地上,客人们吃了一惊,目光都转向文龙。文龙父亲慌忙赔礼:“孩童年幼无知,请大人原谅。”文龙却随口吟一副对联:“先生衩(chà)衣,学生落托。”意思是先生衣服不整齐,学生自然也精神不振。他把“落托”转为“落拓”的意思了。大家不禁相视而笑,觉得孩子十分可爱。
“喝酒,喝酒!”巨山端起酒杯“今天,我的义子初次与大家见面,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他的才智。”一位穿黑袍的老头马上接口:“好,我出一句上联,‘口红衣绿如鹦鹉’,小诗人能对下联吗?”文龙斜了老头一眼,说道:“头白形乌似老鸦。”客人们禁不住掩口笑了。文龙父亲赶紧瞪了他一眼:“小子休得无礼。”巨山得意地说:“对得好,字句很工整啊!”
大家喝得面孔通红了。巨山让文龙以君子竹为题做一首诗,文龙稍微想了想,大声吟道:“潇湘子猷宅,平将风月分。两轩浑似我,一日可无君。”意思是君子竹是院中风景的主体,我君子竹在这儿就可做主人啦。众人惊讶极了:小小年纪,气派真不小啊!
【老和尚藏鱼】
一天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做菜,把刚煮熟的鱼端到禅房桌上,忽听小和尚禀报:东坡先生为访。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将鱼扣在一口磬中,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分宾主坐下。小和尚献茶,东坡喝茶之时,闻到阵阵鱼香,便对桌上反扣的磬望望,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放着的;今日反扣着,必有奥妙。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敝刹不知有何见教?”
东坡存心和老和尚开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一难题,特来向长老求教?”
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一位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弟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者不吝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为啥这样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应当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我就来饱饱口福吧!”
说罢,随手把桌子上反扣的磬翻过来。老和尚见秘密暴露,闹了个大红脸。
【画扇判案】
北宋时,苏东坡曾任杭州刺史。上任那天,他刚到衙门,就有两个人来告状。原来李小乙打帮工积的10两银子,借给洪阿毛做生意,如今急需银两娶亲,叫他归还。谁知洪阿毛做扇子买卖,因天气变凉,加上阴雨天扇子发了霉,卖不出去,无法还债,于是两个便打了起来。
苏东坡皱着眉头说:“李小乙娶亲要紧,洪阿毛该立即还他银子!”洪阿毛一听,叫起苦来。苏东坡又捋着胡须说:“洪阿毛赔本无力偿还,李小乙可另想办法!”李小乙一听,喊起屈来。苏东坡笑道:“你们别焦急,还是洪阿毛回去拿20把发霉的折扇来,了结这场官司吧!”
扇子拿来了,苏东坡当即在扇面作画,霉印子大的画假山盆景,霉印子小的画梅兰菊竹。画好后,他交10把给李小乙,说:“这是洪阿毛还给你的银子呀!”他又交10把给洪阿毛,说:“你拿这些银子另做生意吧!”两人接过扇子,你看我,我望你,全懵啦。苏东坡叫他们拿到衙门口去卖,就说是他画的,每把一两银子。
两人没法,只好照他的话做,谁知才喊两声,扇子就一售而光。李小乙和洪阿毛各自捧着10两银子,欢欢喜喜地回家去。
【官多发乱】
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准备大封功臣和亲朋。功臣有数,亲朋却多如牛毛,他一时不知如何处置,闷闷不乐。这天,军师刘伯温劝朱元璋出去溜达,朱元璋正想散散心,两人便微服出去了。
刘伯温带朱元璋走进城隍庙里,只见大殿西侧围满了人,一边观看墙上的壁画,一边议论。朱元璋和刘伯温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幅怪画:上面画着一个人,头发乱得像鸡窝草一样,一束束竖起来,每束都顶着一顶帽子。朱元璋左看右看,也不明白它的意思,回到宫里又想了一夜,还是想不出什么道理来。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把刘伯温叫来,问他那幅壁画为什么画成这个样子。刘伯温笑了笑,说:“这幅画含义很深刻,它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冠(官)多发(法)乱呀!”
那时,朱元璋的头脑还比较清醒,一听就醒悟过来,点着头说:“官多法乱,画得不错。好,传我旨意,寡人决定只封功臣,不封亲朋啦!”
【智斗曹尚书】
曹尚书听说解缙是个神童,便派人将他找来。小解缙面无惧色地走进尚书府,曹尚书见他是个七、八岁的小娃娃,心想他没多少斤两,随便提个问题就足可以难倒他。这时,正好有个和尚担着枷押过堂前。他灵机一动,叫解缙即席赋诗一首。解缙思索一下,随口吟道:
知法又犯法,出家又带枷。
一块无情板,枷个大冬瓜。
曹尚书难他不倒,跟他对句,谁知又连续输了给他。曹尚书恼羞成怒,便想挖他家的老底,借此挽回面子。原来解缙的父母靠卖烧饼、做豆腐为生,如果解缙如实作答,满堂官员一定耻笑他自认父母是“下贱人”;如果不如实回答,便说他妄言欺人。主意拿定,曹尚书便问他:“你父母做什么营生!”解缙知其用心,巧妙地回答说:“父亲肩担日月街前卖,母亲在家推磨转乾坤!”哈,曹尚书只得拂袖退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