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家长总对我说:“老师,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状况,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对所教的高一(9)班的中学生在衔接课及第一章《集合》的教学中,安排了数学语言阅读能力测试环节。
对于阅读数学教材的主要困难,多数学生认为是数学语言太抽象、内容太枯燥。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是数学工具性的基础,体现了数学学科特点,也是数学魅力的一种展现。学生对这种抽象语言的评价情况正反映出他们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现状,然而理解和吸收这些抽象的数学语言正是阅读数学教材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加入阅读教材的部分,在个别班级的数学课堂上也安排了阅读时间。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在讲授集合《子集、补集、全集》一节时安排了数学语言中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转换的环节,对本班学生测试,调查学生现有数学阅读能力及具体阅读方法。
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习惯于勾画重点,能有效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来理解材料,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但是数学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及之后的练习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学习主动性的差别
在材料中,关于补集定义的Venn图,我并未直接给出,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自己直接画出,而相对较低的同学需要我给出图像。
(2)语言转化意识不同
在PPT课件上给出补集的文字定义,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主动写出其符号形式,而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直到阅读下一页时,才会从PPT中感知其数学符号形式。
(3)数学思维能力不同
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感知材料中的个别元素,也能感知那些“有数学意义的结构”,并可以意识到材料中隐蔽着的问题。但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是直接接受结论,而不能进一步扩展思考,其数学思维比较被动。
综上所述,现今大部分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但是往往忽视了数学教材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后进生在数学阅读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是由于数学课程语言的抽象性及其灵活内部转换的特性所造成。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课程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
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1)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
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
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有助于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对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3)符合“终身教育和学习”的思想
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4)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新课程的全新理念是“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学会阅读。
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助。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5)符合未来高考命题的趋势
现在高考题中信息题的比例越来越多,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5.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
过程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过程是指相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教学时要注重“过程和方法”
这是不重视学习过程、只片面注重学习结果而出现的普遍现象。过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看重的都是学生的最后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时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需全神贯注地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照搬在卷子上就行了。这样把形成结论的生动多样的过程变成语文知识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分离了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
语文学习已成为学生的一个沉重负担,学生厌学甚至逃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变,语文教学是很难有出路的。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以看出孔子眼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及表现,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巩固知识阵地,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很努力但结果又不太好的学生,教师也要充分肯定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帮助找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兴趣、有劲头。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打开语文宫殿的大门。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简单枯燥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去质疑、去表达,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辩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在各种学习方式中逐步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实用的、灵活的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在课余组织语文学习方法交流会,请优秀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大家一起研究语文学习的方法。还可以在各种媒体上收集语文学习的各种经验和方式方法,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语文也就事半功倍。
过程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过程是指相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6.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这既是对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也反映出高考试题命题的变化趋势。
因此,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将探讨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原因
(1)急功近利的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很多高中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
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用应试的强化训练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试题和复习资料。这些材料不仅形式单一,而且陈旧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基本上是解答高考阅读理解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规定的材料,然后从设计好的题目中选出最佳答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阅读中,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仅仅是为了做题目。
另外,不少教师的教学中心失衡。当前的江苏牛津版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其中的课文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性强以及符合中学生阅读心理和兴趣等优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材料的应有功能。另外,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习惯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
目前,许多高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时也抱着应试的心理,所以阅读质量和效果就自然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