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智能学习法
22640700000010

第10章 学生提高学习智能理论指导(9)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并不在于将智力划分为八种或更多种,而在于通过对智力的发现来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和知识的表征形式,进而促进以往被忽略的智力开发,充分地发掘出一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多元智能理论放大了对人类自身认识的视野,指出了传统智力测试、智力开发及智力评价的严重缺陷。

如果建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新学生观、智力观、评价观及人才选拔的标准,那么,那些被我们“判了死刑”的“笨蛋”或“差生”就将获得解放,寻求或选择符合自己的“智力结构”与智力潜能的发展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

因此,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社会和学校应承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最后,我们来探究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

(1)备课观念由“备教案”变“备学案”

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独拥有知识更有价值。

要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备课活动的重点在于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需求,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改变传统的“教案”为“学案”。

(2)课堂结构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当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后,学习者自身素质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的差异,就会成为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坚决贯彻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应该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的原则,让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实现最大多数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学应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性格差异和学生的认知差异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知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也表现为智能方式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教师要设计多样的学习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应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选择设计不同的学习形式,要努力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内部动力,从而主动学习,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只有当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三者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地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综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使教学结构适应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3)师生关系由“一言堂”变“多言堂”

在以学习者的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情感的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0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者是否感到快乐,能否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地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能否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

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彼此信任,共同合作。倡导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其次是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影响。三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充分运用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魅力,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境。

(4)发展评价由“你最好”变“你更好”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应该尽可能涵盖各类学生的不同状况,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

评价应多采用鼓励性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努力克服传统的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为评价客体的模式,倡导民主教学与民主评价,兼顾集体发展评价与个人发展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不宜只采用纸笔测验,应放弃单一的给学生打“综合分”这种评价方式,要结合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灵活选择“课堂日记”、“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评价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综上所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思路,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教学观,促使教学走出狭隘的以传授知识为最终单一的目的,将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多种智能潜力上,将乐玩与乐学、学会与会学辩证统一起来。

动员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才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这与我国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坚信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善于学习,就能开辟一条个性化的教学之路,推动新课改逐步走向深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具有多元智能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