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640500000008

第8章 礼仪礼貌语言手册(7)

6.润物无声,美言软说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枝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耶鲁大学著名教授莱昂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闷热,他走进拥挤的餐馆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菜单时,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旁烧菜的小伙子一定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吃惊地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食物不好,就是指责服务差劲。十多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赞扬的人。”这位教授后来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生应享有的关怀。”不要怕赞美别人而降低自己的身价。相反,应当通过赞美,表示你对人的真诚。记住这一句话:“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玫瑰,要比给死人献上一个大花圈价值大得多。”生活中没有赞美是不可想像的。百老汇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上万的观众表演,然而,没有一丝掌声。他后来说:“假若一个星期能赚上十万美元,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1)要独树一帜

在称赞别人的时候,要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是什么使你对他印象深刻。你的赞赏越是与众不同,就会越清楚地让对方知道,你曾尽力深入地了解他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有此表达的愿望。

称赞对方具备某种你所欣赏的个性时,你可以列举事例为证。比如,他提过的某个建议或采取过的某一行动:“对您那次的果断决定,我还记忆犹新呢。这个决定使您的利润额上升了不少吧?”

应尽量点明你赞赏他的理由。不仅要赞赏,还要让对方知道为什么要赞赏他:“当时您是惟一准确地预料到这一点的人。”

数据可使你的赞赏更加确实可信:“有一回我算了一下,用您的方法可以节省多少时间,结果是………”

如果可能,不妨有选择地给你的一些客户或合作伙伴书面致函,表示你对他们的欣赏。只要你有充足的理由,完全可以把你的赞美之辞诉诸笔墨。

书面赞赏的效果往往非常之好。“赞扬信”不会被对方丢弃。如果你的文笔既有深度又与众不同,对方还会百读不厌,

(2)采取适宜的表达方式

重要的不仅是说了些什么,还有你是怎样来表达的。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

你应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语气,讲话要响亮清晰、干脆利落,不要细声慢语、吞吞吐吐,也别欲语还休。

小心不要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开头:“顺便我还可以提一下,您的还算不赖。”这让你的称赞听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又像是应付差事。

如果合适;你甚至可以在称赞的同时握着对方的手,或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营造一点亲密无间的气氛。

(3)说要说到点子上

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产生不快的感觉。

(4)拍马而不惊马

从古至今,奉承话人人会说,且大都说过,换句话说,人人都做过某种奉承拍马的事情,但如何做到“拍马不惊马”,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李白就是“拍马而不惊马”的成功人物。在清朝以来散文精选本《古文观上》中,有李白的一篇《与韩荆州书》,该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意思是说:李白听得天下文士相聚时议论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必要封受食邑万户的大侯爵,能见到一次韩荆州就够了。

这真是“拍马而不惊马”的杰作,韩荆州听到这话,能不喜在眉头笑在心么?

李白写这封信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他在信中明明白白地说:“李白我本是陇西地方的布衣,流落在楚汉的地方,十五岁就喜欢剑术……三十岁文章学成……虽是身长不满七尺,但我的雄心却胜过万人……”

李白写这封信给韩荆州的目的何在呢?他在信尾上说:“幸望君侯推恩德到下面的人,大大地奖励和掖进我,我是全靠君侯出手打捞啊。”一句话,就是李白年过三十还落魄民间,想叫韩荆州把自己推到官场上去。

韩荆州是谁呢?他的真名叫韩朝宗,在当时是荆州刺史,故称“韩荆州”。

李白生于唐朝武则天长安元年,到他满三十岁时,是唐朝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十九年,玄宗李隆基就是宠幸杨贵妃杨玉环的那一个风流天子,此时韩朝宗正是在荆州当刺史。“荆州”在古时为“九州”之一,辖今湖南、湖北两省,以及四川省东南部、贵州省西北部、广东省北部、广西西北部等广大地区,州治在今湖北之襄阳。“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管着如今将近三个省的地方,是很大的官了。当时身任荆州刺史的韩朝宗乐善好施,一心想学战国时代的孟尝君,家有食客三千,往往为他们推荐人仕,“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所以李白写信给韩朝宗,请他推荐自己。

韩朝宗也不负所托,勉力向玄宗李隆基做过推荐,但他因自己毕竟只是个地方官,一个荆州刺史而已,他需要人上托人,方可使李白之才名达于圣皇的耳鼓,所以若干年之后的开元二十九年,李白才能经由唐玄宗李隆基召进长安,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御用诗人,为李隆基宠幸的杨贵妃写了不少诗如《宫中行乐词》等诗篇。

7.巧拉关系,绕弯周旋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一言以蔽之:统几个圈子保证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1)曲调未成,先应有情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亡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际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离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

(2)“套近乎”的三个技巧

在朱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

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无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圈子”,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也深谙此道。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泼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访方式称为“海盗式”的采访。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技巧一:先抛出“套子”的一部分。

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

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人们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技巧二:给“套子”换个说法。

她在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时,提出一个问题:“天安门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看上去平常、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目的在于想知道邓小平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认识及其今后在中国的地位。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您是个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技巧三:给“套子”涂上感情色彩。

访问邓小平,她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她从邓小平传记中知道他的生日是8月22日,而邓小平自己却忘记了。

邓小平:“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拉奇:“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你传记中知道的。”

邓小平:“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啊!我已经76岁了,这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拉奇:“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老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邓小平:“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

访问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

看来当记者的人,最擅迂回,最会委婉。遇到“记者”型人物,我们得对他们兜圈子、做“套子”有一定的警惕,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乐意被套住,再去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