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以变应变的要诀
这一节我们讨论的是以变应变,主要介绍其“谐趣婉拒”和“抢机截答”两大要诀。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心里不愿意,但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张口拒绝,因而不得不去做些违心的事情。
那么,究竟该如何委婉拒绝呢,这是很有讲究,也很有艺术的。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次接到一个小姑娘的来信说:“您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敬意,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人家送给我的一条小狗,不知您能否同意?”
萧伯纳的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来信颇觉有趣,我赞成你的打算。但重要的是,你必须同你的小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把你的名字用来作狗的名字,别说是大文豪,就是普通人,会怎么想呢?大发雷霆吗?大骂一通吗?如果萧伯纳也这样做,同他的身份,同他的发泄对象是小姑娘相称吗?
萧伯纳叫她同根本不可能有结果的小狗商量,以表示自己的婉拒,不仅表现了他的宽容与大度,而且更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幽默。谐趣婉拒,情趣盎然。
这是萧伯纳对人说“不”的一例,另外还有对己说“不”的事例。
那是他在访问苏联期间发生的事。一天早晨,他照例外出散步,一位极可爱的小姑娘迎面而来。萧伯纳叟颜童心,竟同她玩了许久。临别时,他把头一扬,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可是世界上有名的萧伯纳!”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偶然间竟会遇到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您就是萧伯纳伯伯?”“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自己说自己了不起呢?请您回去后也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
萧伯纳惊呆了,他意识到刚才自以为是了,态度也有些傲慢,不禁一时语塞,脸上顿时泛起一片红晕。回国后,萧伯纳逢人便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成就,都不应当自负、自夸。对任何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应该平等对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终身教育。她是我的老师,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可见,谐趣婉拒,既善于对人说“不”,又善于对己说“不”,以变应变,人微人妙。
交际中的以变应变,除了谐趣婉拒之外,还有抢机截答之术。
一个小伙子麻木而自在地坐在“孕妇专座”的位置上,而孕妇则站在旁边被挤着。
聪明的年轻人就在他面前大声念道:“乃妇专座。”
小伙子纠正说:“错了,是孕妇。”年轻人立即告诉他说:“孕妇在这儿!”
聪明的年轻人路见不平,出言相助,故意将“孕”错读成“乃”,讽刺小伙子无知识、无文化、不懂文明礼貌。一经叫错,他就抢机截答“孕妇在这儿”,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小伙子还能坐得住吗?
闽剧《洪武鞭侯》第七场谈到: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两个微服到民间察访时,不料在酒店中被不愿为官,甘当布衣的陈君佐认出来了。
朱元璋:店家,取上好菜饭。陈君佐:(闻声觉察)啊!朱元璋:(见陈君佐)先生不是淮阳陈君佐吗?陈君佐:(急离座,欲跪)臣……朱元璋:(急阻)寻,寻什么?莫非是寻酒寻肉?
陈君佐:这个……
朱元璋:彼此原是布衣深交,今日正可重温旧谊,何必多礼呢?
陈君佐:这位莫非是太……
朱元璋:他是太不知礼了。标儿,这就是我常常提到的陈君佐先生。
朱元璋父子是到民间微服私访的,身份自然要保密。但不料在酒店被故交陈君佐认出来了。当陈君佐准备行君臣礼下跪,并口称“臣”的时候,朱元璋马上用近音、谐音的字,把话接了过去:
“寻,寻什么二……”
可陈君佐还未醒悟,或对目前突发、突变的情况,一时不能以变应变,见了太子又问朱元璋:“这位莫非是太朱元璋不让他将“子”字讲出来,就抢机截答:“他真是太不知礼了。”
以变应变,抢机截答,更使这戏剧场面的戏剧对话,充满了巧言转变话题的戏剧性。
9.机智化解突发情况
在社交活动中,时时会碰到一些突发情况,这需要当事人机智反应,化解突发情况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此,我们略举几种技巧。
(1)以虚对实
碰到别人实实在在的话语,不从实际情景出发,而是侧重联想,不给他有关问题的对口信息,将话题转向与问题没有直接关联的其他事情上,暂时中断对方原来的意念,中断必然引起对方对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的思考,品味其中的不协调,在意会里品味幽默。
妻子对丈夫说:“你经常说梦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丈夫笑着说:“还是不用吧,要是治好了这病,我就没有一点说话的机会了。”妻子本是从关心丈夫的角度出发,实实在在劝丈夫看医生,而丈夫装作不懂,把话题引到妻子话多的问题上,说梦话是生理疾病,话多是心理习惯,丈夫以虚对实的幽默表达他淡淡的抱怨,妻子能在幽默里领悟丈夫的潜台词,幽默让生活充满情趣。
(2)妙答怪问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日:“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确实,这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妙答趣对皇上。
(3)即兴发挥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八十周岁的庆祝会上,周总理就巧妙抓住西方女士喜欢别人说她们年龄小的特点,并与中国称“斤、里”时比“公斤、公里”数值小一半的情况联系起来,于是就笑着要大家为斯特朗的四十“公岁”举杯庆贺。满座来宾听后皆捧腹大笑,斯特朗则笑出了眼泪。
(4)迂回化敌
对付已产生敌意的人的办法,也可以用幽默巧答。你当了个小官,拒绝办某件不合法纪的事,但找你的亲人心里产生了反感。你可以分析一次你没有代人办事而受责的经过,最后说:“哈,叫我违法乱纪我不会,叫我行贿钻营我不敢,以前乡亲们说我是才子,可如今我是江郎才尽,只能背黑锅。”如果这话预言于人言之先,对方就不好意思开口,从而不会发生冲突。有时候对方是由于听到关于你的坏话,才对你产生敌意的,你要从承认人手,方能幽默化解敌意。
10.保持稳定的情绪
在不同的场合中,人的情绪总是在不断变化,如喜、怒、哀、乐、惧等。在交际场合,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一天,法国总统密特朗在野外散步。他碰到一个年轻小伙子,这小伙子一眼就认出他是总统先生。年轻人既不回避,也不畏惧,而是大胆地迎上前去:“请问总统先生一个问题好吗?”总统矜持地回答道:“洗耳恭听。”年轻人说:“我正处在三角恋爱中,一个女人温柔多情;一个女人粗野泼辣,嘴巴很厉害,请问我该要哪一个?”总统笑呵呵地回答道:“那就娶第二个女人吧,因为那样会把你培养成为一个哲学家,何乐而不为?”
情绪是人们完成动作的内在精神因素,在一些情况下,它可以组织活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可以破坏活动。所以,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
在交谈中应当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具有遇乱不惊、临危不惧、受挫不馁、取胜不骄的大将风度。只有能够这样冷静地分析和处理言谈中的种种问题,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
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在单位全体人员会上,点名批评了几个经常迟到的同志。事后有人打抱不平,对这位领导提出了种种诘难:
“点名批评,没必要嘛,在这样的场合点人家的名,叫人怎么下台。”
“这么点小事,说说就行了,你看你那态度,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谁家里还没点事,你就敢保证你永远不迟到?”
“没当领导的时候,你也不是天天准时呀。”
这位领导的回答很干脆:“你们说的也许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迟到不对;第二,不对就要批评。只有如此,单位才可能有新的面貌。至于说到别的,我今后是要注意,但首先要分清是非,然后再论其他。”一番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
11.把咄咄逼人的话“逼”回去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咄咄逼人的谈话场景,谈话者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你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
对付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你可以加以选择。
(1)以退为攻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你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向周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妓女?”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甚至还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回答当然应该是:“没有,绝对没有。”周总理却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圈套,微笑着对那位记者说:“有。”全场马上发生一阵骚动,许多记者把脖子伸长,期待下面更具体的答案,周总理话锋一转,说:“在中国的台湾省。”回答得多么巧妙!
(2)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最为有效:
(1)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光芒收敛,想作喘息、补充的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2)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候对方已经进攻完毕,而你发现,他连你的伤口的部位还没找到,他的锋芒所指,只不过是你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错误,或者他打击的部位并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
(3)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让,不拖沓也不沾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寻、无懈可击。
(4)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将对方一军。
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5)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当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的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
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就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6)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方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使你有时间考虑更好的应付办法。
12.小心使用语言的附加意义
在语言交谈中,具有“附加意义”的词语,在运用时须特别谨慎,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对象适时使用。如果随意滥用,势必造成相反效果。
例如,我们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一大早要到哪里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问候,是打招呼,会使人从心底感到亲切友好,但如果对象不对或地方不对,就会引起误解或不快。
比方说,同样是问这些话,在一些外国人听来,却会引起误解或不快。问他是否吃过饭了,对方会认为你准备请他吃饭;问他一早上哪儿去,如对方是欧美人,就会认为你多管闲事,从此对你敬而远之。
“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是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做什么,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对此特别注意。
事实上,语言的附加意义,有时候要比语言本身更有力量。如果能随机应变地将之演绎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