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边看边说,情景交融,增强参观的立体感
请看上海某机床厂公关人员的介绍:
“各位请随我来,我们先从这边看起。这是数控机床,是我厂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性能好,功效高,加工效率是同类普通机床的××倍,产品优质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价格只是国外产品30%。大家不仅可以仔细看,还可以开起来试一试。”
这段介绍做到了既引导,又讲解,边看边讲,语气肯定,充满自信。外行听得懂,内行也欢迎。
(3)先看后说,言尽而意未尽
请看江苏南通某公关人员的一次介绍:“各位来宾辛苦了!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来此看后恐怕又有‘不过如此’的感觉吧?南通开发区首期开发的20平方公里内,基本建设已投资2亿元。基础设施实现了‘六通一平’,区内道路环通成网,主次干道均为混凝土路面。刚才大家看到了新建的路面宽33米,直通市区。汽车到市中心只需要20分钟。”这是对南通开发区交通状况的介绍,这个介绍是在客人已经对交通状况有了基本认识后进行的。先以慰问开始,投人感情;再作巧妙自贬,造成反差。介绍时概况清楚,中心突出,所列数据准确,语言简洁明快。使人看后印象深刻,听后精神振奋。
9.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交谈
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交谈。在进行社交活动时,你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对方的类型,这样交谈起来便比较容易。
(1)死板僵化的人
你要花费些功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和他随便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2)傲慢无礼的人
对待这一类型的人,说话需简洁有力。而且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
(3)沉默寡言的人
对于这种人,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
(4)深藏不露的人
遇到这种人时,你只有把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5)草率决断的人
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6)顽固不通的人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7)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8)自私自利的人
当我们不得不与之接触、交涉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取成功了。
10.公关活动中如何提出请求
公关活动中,有时会碰到向对方提出请求的事。那么,怎样才能使对方乐意接受你的请求,这里就有很多讲究了。一般来说,下面几点是向对方提出请求时必须注意的:
(1)要注意礼貌
请求别人帮助,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注重一个“请”字,不要认为是别人“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对人开口称“喂”、闭口称“喂”,那非碰壁不可。另外,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应该说得真诚。如你请朋友帮助找到了一本早想要的书,你可以这样说:“谢谢了,没有你的帮助,我恐怕没办法大饱眼福了。”
(2)要注意方式
请求别人帮助,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最好是在别人愉快或空闲时间,当别人情绪不佳或事务繁忙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别人,因为此时的请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另外,在请求方式上说话的语言要婉转,给对方充足的时间,不要催促过紧,以免使对方左右为难。
(3)要注意场合
请求别人帮助解决某些问题,要根据问题的性质,该上门拜访的不要到对方单位询问;该个别交谈的不要影响家人;该借助书信请教的不要电话联系,要尽量体谅对方的难处,特别是自己曾帮助过对方的,更不能有意无意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以免使对方感到为难和尴尬,影响帮你办事的积极性。
(4)要注意原则
当你请求别人帮助解决的某些问题,对本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但对别人来说,由于工作性质和部门不同很有可能有“开后门”之嫌。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考虑,掌握求人办事的原则,以免给别人增加负担,影响别人正常的工作,造成不良的后果。
(5)要注意真诚
请求别人帮助的事,要真实地向对方讲清办事的目的,不能有意把事情的难度缩小,更不能掩盖事情的真面目,使对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对朋友不信任和自己不诚实的表现,其后果是很不好的。
(6)要注意互助
请求别人帮助解决困难,这是朋友之间正常的事;但不能“有事找上门,无事不登门”,更不能当朋友有难处时,自己不闻不问。
11.公关活动中如何提出约会
约会,即人们通过事先约定相互接触以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一种交往方式,是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约会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定约,二是赴约。这两个过程都有一定的规范需要遵守。
(1)提出约会者要事先通过电话、面谈或互相转告等方式规定好约会的详细时间、地点和内容,不能有模糊不清或遗漏的事项。
(2)提出约会者,特别是双方已确定好了约会时间后,不能擅自取消约会。如因故不能准时赶到或必须取消约会,则要设法提前告诉对方,而且应把不得已取消约会的原因讲清楚,求得对方的谅解。
(3)当约会日期到来之时,提出约会者应按约定的时间,早些到达见面地点,准备迎接被约者。提出约会者如果迟于被约者到达会面地点,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4)提出约会者,在约会中应保持仪容整洁,服装得体大方,要与约会场合的气氛相协调一致。
(5)约会过程中,提出约会者要保持稳重和礼貌,言谈举止要适时、适度。要认真倾听被约者的谈话,尊重被约者的意见,对被约者的一些不当行为,不要求全责备。
(6)约会结束时,要主动向被约者问候,热情告别,并相约下次再见。
12.善于打开彼此的心扉
在交际会话中,提问应答水平对于了解对方、获取信息、促进交流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不但能掌握交谈的深度,控制交谈的方向,而且还能开启对方的心扉、拨动对方的心弦,建立感情、增进友谊。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以后,为了报道中国人民支援埃及人民反英侵略的斗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曾随中国商品展览团去埃及的工人,向他提出一个文绉绉的问题:“埃及人民怎样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不料,这位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一时结结巴巴回答不上。采访出现的僵局,使那位记者意识到自己的提问“太没水平”。
公关人员在和普通公众接触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么怎样提问才显得有水平呢?
(1)因人而问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各自相异的知识水平和互不相同的生活环境等,因此不可“千人一问”。所谓“因人设问”,主要在于:
①对象不同,提问内容也要不同。对很久不见的老朋友,私下场合可能互相询问:“你的工资多少?谈恋爱了吗?”而公共场合则不行。
②即使同一个内容,不同对象也要有不同的问法。那位记者所谓“太没水平”,指的便是提问不看对象。后来,当他改问“埃及人民对英国人怎么样?”时,对方立即滔滔不绝地说开了。可见,要别人打开话匣子,就要“量体裁衣”,看什么对象提什么问题。
(2)适时而问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里说:“言未及之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警。”不该说这话的时候却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这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颜色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着眼睛瞎说。孔子所讲的就是根据时境把握说话时机的问题。一般来说,当对方很忙或正在处理急事时,不宜提与此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宜提太复杂、太生硬的会引起对方不快的问题;当对方遇到困难或麻烦,需要单独冷静思考时,则最好不要提任何问题,以免让对方心烦意乱。
提问也要讲究适度得体。所谓适度得体,一是措辞严谨,二是不唐突,不使人难堪。据传,某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烟瘾大发,便问其上司:“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这么发问难免受上司的呵斥。其后,另一位教士也熬不住烟瘾,却以另一种口气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不以为然,允许了他的请求。由于前者不假思索,而后者则巧于措辞,同样的请求可以获得不同结果。再如,会议主持人往往如此发问:“不知各位有何高见?”一句话就把想说的人“唬”住了。倒不如改为:“各位有什么想法呢?”朴质无华,效果反倒好一些。可见提问要琢磨自己的措辞。
提问切不可唐突失礼。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相反,巧妙得体的提问,不但不会使人难堪,反而使人明知其难也乐于回答。1981年4月,瑞典首相费尔丁访华,与中央电视台记者有这样一段回答:记者: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向首相先生提出一个关于首相家庭生活的问题?
首相:可以。
记者:你在首都工作,你的夫人和孩子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不知道你的家庭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要求一位首相自己揭开家庭生活的幕纱,本来有点勉为其难,如遭拒绝也令记者本人难堪。然而,由于提问使双方都避开了窘境,记者达到了采访目的,费尔丁也乐于回答。
(3)尊重被提问者
尊重对方,固然不可不注意态度和语气,创造“问者谦谦,言者谆谆”的气氛。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提问要体谅对方,考虑怎样提出问题才便于对方愉快地给予答复。
为了尊重被提问者,提问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提问者要有所准备。
②不可将提问搞成盘问。
③提问时不可带有成见。
④不要提含糊其辞的问题,不要提容易反过来损害自己的问题,不要提易于引起误解的问题,不要提可能引起对抗性选择(要么不答,要么拂袖而去。)的问题,不要提明知对方不能或不愿作答的问题。
⑤可以在不得已时提出可能触痛对方伤疤的刻薄问题,但切不可提出封住对方心扉的问题。
⑥提问越短越好,而引出的回答要越长越好。
⑦提问后允许对方有思考作答的时间,不要随意搅乱对方的思路。
13.公关活动中回答问题的技巧
很多时候公关活动是一种面对面进行的双向性信息交流活动,总是需要由会话双方共同努力,才可能获得成功。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有问无答,自然是一种“非礼”行为。然而,有问必答,是否就一定能令人满意呢?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笨拙的答话使人不得要领,不合时宜、不懂礼貌、不知进退的答话非但不能称人心意,因此而惹是生非的亦不足为奇。造成这种后果的人,其动机往往也是好的,至于结果适得其反,只能怪他对“如何回答别人”想得不多,或不懂得答话。为此,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方法。
效果好的回答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接受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前提
答话要以接受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前提,表明公关员注意到了对方的意见,使对方有受尊重的感觉。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答话对于提问,是一种信息反馈。提问者在一定的时境下,以语言、表情、动作等为载体,先将信息施授给听话人,然后听话人才能作出必要的反馈。提问者施授的,既可能是语言信息,也可能兼有非语言信息。听话人只有在接受了全部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之后,才可能真正弄清这些信息的实际涵义(包括言外之意),从而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甲:(不满地)这种酒是你买的?
乙:(低着头)嗯,很多人都买了。
甲:很多人买?
乙:我去的时候人挤极了。
甲:所以你就买了?
乙:没错,准好喝。你也快去买一箱吧!
甲:(冷)哼——我告诉你,现在造假酒的人正多着呢?在这段会话中,乙既不抬头看着甲的神态表情,又听不出甲的弦外之音,换言之,他没有做到完整、准确地接受甲施授的全部信息,所以最后碰了一鼻子的灰。
(2)表达方式恰当
会话中,答话者自然希望对方听懂自己的话音,使自己的回答是“有效回答”,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所以,答话要考虑选择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词句与表达方式,甚至不可不考虑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乃至手势,才能使公关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3)不使用威胁性、责难性、讽刺性的语言
公关活动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改善关系、发展协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真诚、热情、谦和就成了公关活动的催化剂。拿答话来说,威胁性的语言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责难性的语言也不会带给人愉悦的合作;至于讽刺,虽然一般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手段,然而,使用不当容易伤人,所以公关活动中以不用为好。
(4)答话要避免自陷困境
对于那些难以回答、不便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若处理不慎,答话反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有时,别有用心者还会精心设计“语言陷阱”,诱人误人。譬如,“你是否已经停止虐待你的父母了?”这就是一个著名的“语言陷阱”,如果不加识别,无论怎么回答。都将把自己推到被动地位,背上一口“虐待父母”的黑锅。面对诸如此类的“陷阱”更要慎而又慎。所以,如何避免自陷困境,是提高说话水平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