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上)
22640300000008

第8章 世事明察故事(7)

【死囚阵前自砍头吴军受惊越军胜】

春秋后期,吴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世子勾践新立之机,率精兵三万,兴兵攻越。越王勾践亲自督军抗击。两军在荥李(今浙江嘉兴西南)相距十里安寨,几经交锋,不分胜负。阖闾想速战速决,便命众部将列阵以待,伺机猛攻。勾践见吴军兵多势众,决定以智取胜。

他密传军令,放出军中所带的三百名死囚,列队于阵前。每人都袒胸露背,自己把明晃晃的大刀架在脖子上,迈步走向吴军阵地。当距吴军阵地仅十步远时,为首的一囚犯说:“吾主越王,自不量力,得罪于上国,使上国出兵征讨,我等愿以死代越王赎罪。”说完,他带头将刀用力一抹,其他死囚也跟着割下自己的脑袋。吴军官兵眼睁睁地看着这血淋淋的场景,大为惊愕,随着就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忘了自己正身处两军交战的战场。此时,越军阵中鼓声大作,越军敢死队迅猛地冲向吴军。被刚才三百个人头落地的奇景弄得糊里糊涂的越军,还没清醒过来,队伍便被冲得乱作一团。接着,勾践率大军杀出,吴军见状,纷纷逃窜。三万精兵损折过半。吴王阖闾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去。

【艾子智救九族】

齐宣王斩杀了谋叛之臣齐国大夫邾石父,并准备灭其九族,斩尽杀绝。邾石父的族人就跑来求救于艾子。于是,艾子来到齐宣王面前,问道:

“谋叛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么罪,要被杀呢?”齐宣王说:“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废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与叛同宗者杀无赦’。”

艾子说:“我也知道大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我听说以前公子巫在邯郸投降了秦国,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吗?那么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该连坐,希望大王马上自尽吧,不要因为爱惜自身而破坏了先王的法度。”

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根绳子来,郑重其事地献给齐宣王。齐宣王哭笑不得,只好说:“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们就是了!”

【阳虎伤人报恩】

春秋后期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挟持季桓子(鲁定公)后,又攻打孟孙氏,结果被打败了。鲁国人关上城门来抓他。阳虎左冲右突逃到城门下,守门人把他放出城去,刚出城,阳虎转身用戈刺伤了守门人。守门人恼怒非常,责问道:“为什么救了你的命,反倒要伤害我?真是可恨!”阳虎不说一句话,赶紧逃命去了。不久,鲁定公听说阳虎逃脱,大发雷霆,追查是从哪个城门出去的。查办此事的官员把守这个门的所有守门人都抓了起来。凡是没有伤的都治了罪,而被阳虎刺伤的那个守门人被认为是忠于职守,却受到重赏。这时,那个守门人才明白阳虎的巧妙用心。

【吴起赏功激将士】

战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前381)善用兵,而且极力主张奖励有战功的将士。魏武侯采纳吴起的建议,每次战后,在宫廷设宴。上等功坐前排,荤菜席位,使用贵重的器皿,食用整只的牛、羊、猪三牲;二等功的坐中排,器皿次一等;没立功的坐后排。吴起还奖励有功人员的家属,使他们得到乡里的尊重。这些家属颇受感动,捎信鼓励亲人奋勇作战。一次,秦国出兵,临近魏国边界,魏国上万士卒闻信,不等将领命令,自动穿戴盔甲,拿起武器,奋勇抗战。

【吴起伏尸诛逆贼】

吴起初在鲁国为将,后至魏国,又因谗言,逃奔楚国。战功卓著,深得楚悼王的重用。他提出“明法审令”的主张,取消封官爵禄,将旧贵族迁移到地广人稀地区,从事垦荒,这些措施,使楚国日益强盛,但却遭到贵族们的反对。

楚悼王死后没几天,一日,吴起在王宫处理政务。突然,宫门方面传来一阵阵嘈杂声,吴起忙起身观看,只见一批贵族带领一队武装闯入王宫。吴起未及脱身,便被一阵乱箭射伤。吴起忙逃入停放楚悼王尸体的房间,猛地扑倒在楚悼王的遗体上,箭仍然不断地射向吴起,身负乱箭的吴起当场丧命。这帮谋杀吴起的贵族们,没有想到,射杀吴起的箭当然也刺入楚悼王的遗体。

楚悼王之子隶王刚即位,立刻将以箭射中悼王遗体的贵族们尽行诛杀。吴起虽然被杀,但他临死设计的这一圈套,使反对变革的贵族们落了个“反逆”的罪名,终于没有得到好下场。

【西门豹怒惩巫婆】

战国时,魏王派西门豹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令。当时漳水泛滥成灾,地方官吏勾结女巫,每年将贫苦少女投入河中,称为“河伯(神)娶妻”借口平息水害,以残害人民,搜刮财物。西门豹到邺城后,看到本来是富饶之地,现在已经凋敝不堪。他想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妙法,来制止“河伯娶妻”的残暴行为。

这一年,“河伯娶妻”的日子又到了。十几个巫婆簇拥着一个少女,几个官绅神气的站在巫婆一旁。在一个老巫婆的指挥下,几个小巫婆正要把那名少女架到小船上去时,西门豹说:“把选的美女带过来,让我看看。”老巫婆叫徒弟把少女领到西门豹跟前。西门豹一看,那姑娘面容憔悴,满脸泪痕,就大声地对巫婆说:“你们怎么选这么个丑闺女送给河伯当夫人?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就说西门豹要另选美女,过几天再送去。”说完,就叫卫士把带头的老巫婆投进漳河里。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老巫婆年纪大了,办不了事,去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再找个徒弟去催一催。”于是,卫士又把一个小巫婆投进河里。

又过了一阵子,西门豹对几个官绅说:“去了两个都是女的,不会办事,还是麻烦你们走一趟,快去快回。”说完,卫士又把一个官绅投入河里。

西门豹望着水流湍急的漳河,微皱眉头,对剩下的小巫婆和官绅说:“怎么他们还不上来?谁还去催一催?”那些小巫婆和官绅吓得忙跪在地上叩头求饶。

西门豹正色道:“河江长流不息,哪里有什么河伯!你们用‘河伯娶妻’的名义敲榨勒索,残害百姓。老巫婆他们已经死了,以后再有谁给河伯娶妻,就叫他当媒人,先去给河伯送信。”从此以后,“河伯娶妻”这事就销声匿迹了。西门豹组织当地百姓开凿水渠,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邺城又开始繁荣起来。

【谎言测部下】

战国时燕国大臣子之(?-公元前314年),任相国时,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

有一次,子之正与部下交谈,突然说:“刚才从门口跑出去的是匹白马吗?”显然,这是谎言。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没看见有什么马跑出去呀!”但是,其中一位却走到门外张望,回来报告说:“大人眼力真好,确实有一匹白马跑了出去。”子之由此知道这人是个不老实的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

上述故事就是《韩非子·内储说左上》列举的察奸之术中的倒言法,即以谎言考验对方,用与事实相反的话来看透对方心理的方法。

【司马熹一石三鸟】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国君的宠姬阴简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历史上因得罪国王宠姬而下台的事例很多,司马熹很清楚其中的奥妙。

那么,该如何办才好呢?想了很长时间,司马熹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中山国有个智者叫田简,他看出司马熹的处境艰险,悄悄地向司马熹献策。

不久,赵国来了一位使者,小小的中山国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马熹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着赵国使臣。在宴会上,司马熹问使者:“听说贵国擅长音乐的美女很多,是这样吗?”使者说:“并非如此。”司马熹说:“我到过许多国家,见过无数美女,总觉得没人比得上我国那位阴姬了,简直是仙女下凡。”使者回去禀报赵王,赵王听了之后,还未见到本人,就已经动心了。于是,赵王派使者到中山国,请求把阴姬送给赵王。阴姬是中山国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国君哪里肯答应。但又担心如果得罪了赵王,中山国就会遭到赵国的报复,中山国很可能要蒙难。在中山王束手无策时,司马熹向国君进谏说:“照我看,有一个办法,既可以回绝赵国,又可避免我国蒙难。”国君忙问:“你有什么万全之策。”司马熹说:“您立即册封阴姬为王后,死了赵王的邪念。”

就这样,中山国保全下来了,阴姬顺利地做了王后,司马熹因力荐阴姬为王后而得到阴姬的尊重,阴姬从此不再憎恨司马熹,司马熹摆脱了困境。智者田简所献万全之策真可谓“一石三鸟”。

【任痤顺水推舟救翟黄】

战国时,魏文侯常和士大夫们闲谈。有一次。他问道:“你们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国君?”士大夫们异口同声道:“你是一位仁厚的国君。”但翟黄却说他不是一位仁厚的国君。

文侯听后,脸一下子就拉长了,逼问:“为什么呢?”翟黄脸不变色,从容答道:“大王攻得了中山,不封给兄弟,却封给了儿子,这是自私的表现,所以说你不是一位仁厚的国君。”

文侯老羞成怒,立即令人把翟黄赶了出去,翟黄却若无其事,昂首挺胸,一步一步地走了出去。

文侯接着又问任痤:“你看,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君?”任痤答道:“大王,你的确是一位仁厚的国君。”

“怎么说?”

“常言道,凡是仁厚的国王,他的臣子一定是刚直的。翟黄刚才说的话是直率的,因此我认为大王很仁厚。”

魏文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忙说:“不错,不错。”随即就召回翟黄,反拜他为上卿。

【崔纾刺昏君】

战国时,齐庄公贪恋女色,曾多次与大臣崔纾之妻私通,崔纾对此十分气恼,时刻寻找机会刺杀齐庄公。

有一次,齐庄公为了一点小事处罚了内臣贾竖,贾竖从此心怀不满,崔纾乘隙而入,说服贾竖做了自己的耳目和帮手。一天,齐庄公在崔府附近举行宴会,欢迎邻国使者。齐庄公企图乘崔纾赴宴之机,与其妻幽会。崔纾则诳称有病,未去赴宴。第二天,齐庄公来看望崔纾,一进宅院,就看到了崔妻,于是就随崔妻进入内室。陪伴齐庄公的贾竖让所有随从等在外面,自己陪齐庄公进了屋。这时,预先埋伏的崔家家丁一拥而上,将齐庄公杀死。

【文种蒸粟损吴国】

战国时,吴越两国你争我夺,吴国欲做天下霸主,越国则图谋灭吴,想方设法把吴国弄得贫困不堪,然后再诉诸武力。一年,越王勾践命大臣文种到吴国去借贷一万石粮食,用来救灾,吴王夫差不以为然,欣然答允,如数照付。

第二年,越国粮食丰收。勾践对文种说:“去年借吴国的粮食,如不还恐怕失信,吴国就有借口加兵于我;如果还吧又有损于越而利于吴,你看该怎么办?”文种说:“我看还是还好。我建议精选出一万石好粮食,蒸一下还给他们。他们一定会喜欢我们的粮食籽粒饱满,用来下种。这样,他们就会上当。”越王依计而行。

第二年春天,吴国人把这一万石粮食当种子用,结果都不发芽,到秋天颗粒不收。这一年,吴国发生了大饥荒,国力大不如前,而越国的国力却逐步强大,为灭吴创造了条件。

【冯谖薛地“市义”】

战国时,齐国相国孟尝君,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称薛公,门下养有食客二三千人。一日,他对众食客说:“哪一位熟悉会计,能为我到薛地去收债?”冯谖说:“我可以去收债。”孟尝君早已把他淡忘,便对他说:“我被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得发昏,整天沉溺于国家事务之中,怠慢了先生,先生还愿意为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意。”于是,准备车马、行装,把借契债券装到车上。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债收完后,用钱买些什么东西带回来?”孟尝君说:“先生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地后,深入民间,实地调查。凡是有能力偿还债务的,或者立即收取,或者限期缴纳,很快便收到了利息上万钱。有一些穷人,无力偿付债务,冯谖将他们召集到一起,当着他们的面,将债券焚烧了,并当众宣布:“薛公知道你们无力偿还债务,他宁可自己为难也决不难为大家,他决定将贫穷者的债务一笔勾销,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辜负了他。”众人异常激动,感激涕零,高呼万岁。

冯谖一回到齐国,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问冯谖:“债全收完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冯谖说:“全都收完了!”孟尝君很高兴,接着问道:“用债款买回什么东西?”冯谖说:“临行时,您说看我府上缺什么买什么。我心里想,公子府上金银珠宝应有尽有,好狗良马不计其数,美人站满了后庭,可以说,您府上什么也不缺。如果说缺的话,那就是缺少仁义。”孟尝君疑惑地说:“那仁义又怎么买呢?”冯谖说:“公子如今只有小小的薛地,您应该好好抚爱他们,只有这样,民才能为您所用。然而,您却在他们身上做生意取利,对于富足的当然要他们如期偿还,对于贫穷者,即使责罚他也无力偿付,时间越久,债息越多,就越发难以偿付。一旦逼紧了,他们就可能弃家出逃甚至谋反作乱。为了使公子能获得一个仁爱士民的好名声,我假传公子之命,当众把债券烧掉了,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债款替您买来的仁义。”孟尝君听了虽然觉得有道理,但白白地损失了不少钱,心中还是不太高兴,无可奈何地说:“咳,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孟尝君被齐王辞退,回到封邑薛地。在离薛地百里的地方,男女老少,沿路迎接。孟尝君激动地对冯谖说:“想不到先生为我所买的仁义,今天算是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