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知府审狗】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在南昌起兵谋夺帝位的宁王朱宸濠,年轻时就是个无恶不作的花花公子。宁王喜欢牵着一只丹顶白鹤在街上闲逛,此鹤的脖子上还拴着块上书“御赐”二字的金牌。一日,“御赐”白鹤偷偷地独自跑到街上,被一条狗咬死了。宁王得知心爱之物被狗丧命,暴跳如雷,便命家奴把狗的主人捆绑起来,送交南昌府,说要以欺君犯上的罪名,让狗的主人为白鹤抵命。南昌府知府祝瀚,对宁王的胡作非为,又气又恼。然而,他心想自己官小位低,不好太得罪宁王,只好受理这荒唐可笑的审狗案。祝知府对宁王府的管家说:“你写个诉状来,本府自当审理。”管家递上诉状。
祝瀚看完诉状,着衙役立刻去捉拿凶犯。宁王府管家忙说:“人已抓到堂下。”祝瀚说:“诉状上写得明明白白,凶犯是条狗,你把人抓来干什么?”管家气呼呼地说:“那狗不通人言,怎能大堂审问,故此把狗的主人带来了。”祝瀚笑道:“管家休要动气,本府自有主张。只要把诉状放在狗的面前,它看后低头认罪,也就可以定案了。”管家嚷嚷道:“岂有此理,天底下哪有狗能认字的。”祝瀚严肃地说:“既然狗不认识字,那白鹤脖子上的金牌上的‘御赐’二字,它也不认得,所以,它根本不知这白鹤是‘御赐’的,既然如此,这‘欺君犯上’的罪名又从何谈起?狗咬死白鹤,乃是禽兽之争,凭什么要将百姓治罪。”祝瀚的一席话,把宁王府管家的歪理批驳得体无完肤,他只好灰溜溜地跑回宁王府,向他的主子禀报去了。
【徐文长智设摔玉计】
明嘉靖年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城关有一家大当铺,有次收购了一件古玉器,负责鉴别典当的管事以为是件稀世珍宝,付了一千两银子。后来发现玉器是假的,老板很生气,要管事如数赔偿。那管事家境清贫,哪来这么多银子,急的想要自杀。一好友劝他何不去请教本县有名的才子徐文长(公元1521—1593年),他也许会有办法帮你解困的。于是,管事去求徐文长,徐文长给管事出了一条妙计,并说那骗子一定会来赎回的。管事高兴地回到了当铺,把徐文长出的主意同老板商量了一会,决定依计而行。
一天,当铺老板设宴,请了几位当地名流和同业,席间,他离坐对客人们说:“我今天邀请诸位光临,是因为敝铺前几天以一千两银子收了一件世上罕见的玉器,这是一千年前的古玩。再过半月,当期就要满了,今天,特地请大家来一同鉴赏。”说完,转身入里屋,取出一件玉器,刚要给大家看,不小心滑了一跤,将玉器摔得粉碎。老板大惊失色,呆了一会儿,称自己身体不舒适回屋去了,客人们没到终席也各自走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山阴城关,那当假玉器的骗子心想:我的玉器被老板打碎,现在我就去赎回,他没有原物交还,只有再行赔偿,我又可得一笔银子。于是,他凑足了一千两银子,快步跑到当铺。那管事收了当票,点了银两,拿出那件原当的假玉器给那骗子。那骗子顿时傻了眼,仔细查看那玉器,的确是他原先当的,无话可说,低着头跑出当铺。
原来当铺老板打碎的玉器,是件伪造的。事后,人们交口称赞徐文长的妙计,既救了管事,又惩罚了那骗子。
【学者装“白字先生”】
徐文长是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时称“学富五车一肚子文章。”有一年,因为写文章冒犯了山阴(今浙江绍兴)知府,知府要捉他问罪。徐文长闻讯逃出家门,刚跑到华严弄时,公差从后面追上来了。徐文长见前面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写着“泰山石敢当”,他灵机一动,就大声念道:“秦川右取堂”。那几个公差不认得徐文长,见他把“泰山石敢当(当)”念成“秦川右取堂”,就以为这人是个白字先生,哪会是精通诗书的徐文长呢?于是,又匆匆往前追捕去了。聪明的徐文长,假装读白字,骗过了公差,得以逃身。
【“三两九”和“三两酒”】
徐文长的邻居张某有急用想向他借十两银子,可是徐文长自己手头也很拮据,只好陪张某向专放高利贷的高某借债。高某说:“十两银子,明年到期,利息四两银子,有徐先生作保,就不必立借据了。”徐文长笑着说:“我看,十两银子还三两酒的利息吧!”高某把“酒”字听成“九”字,觉得相差无几,就答应了。
第二年,徐文长陪着张某去还债,张某一手拿着十两银子,一手提着三两酒。两人来到高某那里,高某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徐文长说:“去年说好的还‘三两酒’的利息,高掌柜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因为没有立下字据,高某只好自认倒霉。
【海瑞智惩总督子】
海瑞(公元1514—1587年),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他惩治贪污,提倡勤俭,为平民百姓所爱戴。
在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时,有一次,总督胡宗宪之子经过淳安。他仗势欺人,骄横暴戾,因嫌驿站的马匹不健壮,大发淫威,叫爪牙把驿吏捆了,倒挂在大树上。驿站的人急忙跑到县府报告了海瑞。
海瑞带了几名衙役亲自到驿站察访,看见盛气凌人的胡公子正在破口大骂,其身旁摆满了他带来的几十个箱子,上面都贴着都督府的封条。海瑞叫人打开箱子,里面装着几千两银子。海瑞面带愠色,对围观的群众说:“这恶棍竟敢假冒总督儿子,败坏总督大人的名声!前些日子,总督来本县巡查时,再三告示,叫地方上不要铺张浪费。这家伙带着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冒充的,要依法严办!”围观的群众拍手称快。
海瑞把这几千两银子充了公,写一封信连人带行李一并交给胡总督处置。胡宗宪看完信,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本想狠狠打击海瑞,但又怕事情声张出去,对自己不利,只好忍气吞声。
【红枣茴香茶】
明朝权臣严嵩挥金如土,生活腐化。一次,他花很多钱造了一座新客厅,他的亲家罗洪先在客人面前批评说:“花费太巨,过于奢华。”严嵩对此大发雷霆。当天夜里,严嵩留罗洪先在书房休息,自己则赶写奏疏,罗列数条罪状,准备明早上朝参他。
严嵩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气愤,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如此卑鄙。她想得赶快设法通知公公离开这里。于是,她叫侍女到书房给公公送去一碗茶。这茶是用两颗红枣和一小撮茴香沏成的。她嘱咐侍女一定要对她公公说仔细体会这茶的涵意。侍女遵嘱将茶送给罗洪先,并把小姐的话转述一遍。罗洪先掀开茶碗盖一看,想了一会,大惊失色,原来是让我“早(枣)早(枣)回(茴)乡(香)呀!”
次日清晨,罗洪先就骑马急奔故乡,才免遭祸端。
【徐渭赠匾讽贪官】
明朝隆庆年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高知县,在任期内搜刮民脂民膏,对上阿谀奉承,竟被调升为宁波府知府。山阴县众豪绅都去高府祝贺。徐渭(文长)也送去一块匾,上书“青天高一尺”。
高知县十分欢喜这块金匾,命人将匾悬挂在客厅里,得意地向来客介绍说:“这是山阴名士徐文长所赠,他赞誉本人比天还高一尺,实在是过奖了,我受之有愧呀!”
徐文长的好友听说他给高知县送匾之事后,指责他拍马屁。
徐文长笑着说:“高某在山阴贪赃敲诈,老百姓被他刮去无数钱财,山阴县不知给他刮去多少地皮,地皮给他刮低了,青天才高出一尺。”此话传到高知县耳里,气恼地把匾毁掉了。
【儿子念佛劝母】
明代有个叫翟永龄的秀才,她母亲笃信神佛,整日里坐着诵读经书,口中不断地念着阿弥陀佛,弄得翟永龄无心念书。翟永龄三番五次地劝她,她还是照念不误。
有一天,翟永龄故意高声叫他母亲,母亲应了一声。翟永龄接着又高声地叫,一连叫了好几次。老太太气恼了,她皱着眉头说:“你既然没有什么事,干吗老是这样叫我?”翟永龄笑着说:“我只叫了几声,你便恼了,你每天无缘无故地念佛,一天念千万遍,我想,佛也一定会生气的。”母亲听后,果然停止了念佛。
【巧从河底锯大树】
明代,江南某县县城附近有一条河,河道中间长着一棵树,过往的船只常常被撞坏。县令尹见心知道了此事,便命民工砍掉这棵树。民工说:“这棵树年头不短了,树在水底生根,很牢固,没法子砍掉。”尹见心想了一会,便让手下找一个水性好的人潜入河中,丈量出这棵树从河底到水面的高度,然后叫人做一个杉木大桶,木桶的高度长于潜水量得的树在水中的长度,木桶的两头都是空的。杉木大桶做好后,尹见心又命人把大桶从树梢向下套去,打入河底,再让人用大瓢把桶中的水淘干。这样,民工就可以钻进木桶里,将树从根部锯断。从此,河道畅通无阻。
【舅甥争牛】
在明代,新乡人王敬奉命驻守边疆,临行前将六头母牛寄养在其舅李进处。过了五年,王敬从边疆回到故乡,得知这六头母牛共产下小牛三十头。他来到李进家,向李进要牛。李进说:“已经死了两头”,只还给王敬四头母牛,而根本不提三十头小牛的事。王敬十分气愤,便求人写了状子告到县衙。
县令将王敬收监入狱,又命人去捉拿李进。李进被带到县衙,县令厉声叱责:“盗贼同你一起偷了三十头牛,藏在你家,有这回事吗?快快从实招来!”接着,又大声说要提贼上堂跟李进对质。这时,手下用衣服蒙住王敬的头,让他站在南墙下。李进见有人要来对证,十分惊慌,就交代了实情:“我家的三十头牛,全是我外甥的母牛所生,确实不是偷来的。可以让我的外甥来作证。”县令让人掀去王敬头上的衣服,李进说:“这就是我的外甥。”县令说:“如果他是你的外甥,就赶快把牛还给他。”又对王敬说:“这五年,你舅舅把母牛养好了,还生了这么多小牛,也够辛苦的,你可以给他几头表示谢意。”王敬听了,点头称是。
【生熟大豆辨强盗】
明朝末期,有个粮商运来一批麦子到洛阳县卖给官府。一天夜里,在离洛阳县城十里一个叫土村的地方,突然从路旁树丛中跑出几个强盗,把麦子劫走,粮商连夜跑进城里。第二天一早即去县衙门告状。县官王恺问他:“那些强盗的相貌、口音怎样?”粮商答道:“因夜色昏暗,看不清长相,但都是本地口音。”王恺叫他三日后来取粮。粮商高兴地走了。
王恺找来几个差役,让他们到出事地点附近去贩卖大豆,在几石重的豆中,掺和少量已炒熟的大豆。傍晚,这几个差役驾车出发,快到土村时,果然有几个强盗持刀把车上的大豆都抢走了。差役返身报告王恺。隔一天,王恺又叫几个捕快,装扮成收购大豆的商人,到土村去收买大豆,若发现生大豆中掺有熟豆的,就把那卖主抓起来,捕快依计而行。终于把那几个强盗全部拘捕归案,又从贼窝中取出粮商被劫走的麦子。
【郑成功哑谜招贤】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在广东南澳起兵抗清。郑成功招贤纳士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他命部下在一座石桥上摆了张桌子,上写“招贤”二字,桌上放着一碗清水,一把宝剑,一支灭掉的蜡烛,旁边还放着取火用的火刀、火石和火线。
这座石桥是交通要道,来往行人很多,这张桌子摆出来不久,就有许多人围观,但都无法猜出这哑谜。到了晌午,有一个大汉用剑对准那碗清水狠狠劈去,接着拿起火刀、火石和火线,点燃了那支蜡烛。郑成功听了部下报告后大喜,称赞大汉是深明大义的英雄,于是招入军中,原来,刚才那大汉的举动是“灭清复明”的意思。
【李自成诱敌歼敌】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湖北某地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进军计划和路线。根据大多数将领的意见,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决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然后直逼北京。
会后,李自成率领百万大军北上河南,在汜水、荥阳扎营,准备派精兵攻取西安。明王朝为了组织更大规模的军事镇压,任孙传庭为兵部尚书,调兵遣将,欲与农民起义军决一死战。孙传庭军镇守潼关(今属陕西),加紧制造了3万辆“火车”,以对付起义军中的精锐骑兵。
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孙传庭军早已利用地势设防,如果在此决战,对起义军利少弊多,必要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李自成分析了利弊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他指挥起义军在交战中有计划地撤退,孙传庭误以为起义军败阵,令部下乘胜追击,就这样,孙传庭军被诱进了包围圈。后来,双方主力在郏县、汝州(今河南临汝)相遇。李自成对郏县敌军围而不战,却派出一支精兵突然断其粮草,使敌军军心涣散。此时,孙传庭才觉不妙,急忙兵分三路。一路留守汝州,自己亲自率领另两路军马运粮草。留守汝州的敌军见主帅离营,军心更加涣散。李自成乘机发动进攻,敌军溃败。接着,李自成又率军穷追400里,在孟津(今河南孟县附近)追上了孙传庭军。孙传庭慌忙强渡黄河,退守潼关。不久,起义军克潼关,孙传庭被杀。
【对联救店】
明末清初,江南某镇有家酒店经营惨淡,不能维持,老板想关门了事。老板有个朋友,是教书先生,名叫李玮,他聪明非常,一日晚,听了老板的诉说后,他说:“你不要忧愁,我写一对联,保准能救活你的酒店。”老板不信,但也只好试试。第二天,在店门两侧挂上一副对联,对联写道:“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这副对联迎合了当时那些有怨无处申,只好借酒浇愁的人的心理,所以吸引了许多酒徒。不几天,生意开始兴隆起来。老板对李玮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