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上)
22640300000034

第34章 晓事明理故事(8)

【神童一言息乱】

宋宁宗时,赵方任荆湖制置使。有一天,赵方召集众将,按功颁赏。颁奖完毕,不少人认为赏得太少,还有的认为这次颁赏不公平。将士们心怀不满,想闹事。

赵方的儿子赵葵(公元1186—1266年)也在场,看到这一动向,急中生智,喊道:“方才给大家的是朝廷赏赐的,本官另有赏赠。”

大家听了赵葵的话,一触即发的怨愤顿时平静下来,一场骚乱被平息了。

这时,赵葵才十二三岁。少年时常随父出征,有勇有谋。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他还是南宋著名画家。

【神偷智脱樊笼】

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城里有一神偷,绰号“我来也”,因他每次行窃后,必留下“我来也”三字。临安城的达官贵人、富商乡绅,无不知晓“我来也”的,但其行踪诡秘,官府一时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他失手被擒,因无确凿赃证、人证,无法制罪,只得把他监禁起来,审讯定案。

“我来也”开始过起铁窗生活,他每天都在想着怎样能逃脱出去,继续他的生涯。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声东击西”的计策来。

一天,他对狱卒说:“我是个贼,但我不是‘我来也’,官府把我当作‘我来也’,看来我要坐一辈子牢,可惜我藏在外面的金银财宝变成了一堆粪土。如果你好好待我,我会报答你,用那些金银来酬谢你。金银藏在保俶塔的顶层上,你只管去取好了。”第二天,狱卒爬到保俶塔顶层,仔细查寻,果然在一堆尘埃中藏着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尽是白银黄金,他欣喜万分,从此,对“我来也”特别照顾。

过了几天,“我来也”又对狱卒说:“我曾将一酒瓮放在侍郎桥下,里面装满了金银。”狱卒叫妻子装着去桥下洗衣服,顺手把酒瓮取了回来,打开一看,果然又是金银。

又过了几天的一个夜晚,“我来也”对狱卒说:“现在已是深夜二更了,请求你放我回家,料理一些私事,四更时候,我一定回来,决不食言。”狱卒因得了他两次好处,又认为他是有信用的,只好放他出去。到了四更时分,“我来也”果然准时回来了,狱卒大喜。

第二天,城里一富商到官府报案,说昨晚三更时分,被贼窃去千两黄金,院墙上写着“我来也”三字。县太爷闻报,拍案大惊:“原来‘我来也’还逍遥法外,前次所捉之人并不是他,几乎冤枉了人。”随便下令把“我来也”放了。

过了几天,狱卒回家,其妻对他说:“昨晚,有人敲门,开门不见人影,却见一包东西放在门口,并听到‘此物是报答你丈夫的,不要声张’的说话声,打开包袱看又是金银。”狱卒闻言,心里恍然大悟,原来那贼果真是“我来也”,他施用了声东击西诡计逃出了监狱。

【毕再遇悬羊击鼓退大军】

公元1206年,南宋将领毕再遇同金兵交战。金兵人多势大,宋军日显劣势。毕再遇根据敌我力量悬殊,决定暂时撤退,伺机再战。

毕再遇的军营里平时总是鼓声不绝,这一方面是鼓舞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威吓金兵。如果全军撤走,军营中突然断了鼓声,必定引起敌人的怀疑。为了让军队安全、稳妥地撤走,毕再遇想出了一条蒙骗敌人的良计。他命部下弄来一些羊,将羊牢牢捆住倒吊在树上,紧挨着羊下边摆一只大鼓,这样,羊的两只前蹄不停地乱动就把鼓给敲响了。金兵听到毕再遇军营鼓声不断,丝毫没有怀疑。毕再遇在一片鼓声中悄悄地撤退了。

【无底船水淹元军】

南宋度宗年间,襄阳被元军围困五年,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宋将张贵(?—公元1272年)和张顺以敢死士三千人突破元军封锁,进抵襄阳。

张贵造了一百多艘无底船,船上竖着旗帜,每只船的两舷站着几个战士。当这些无底船顺流而下时,元军以为船上只有三五个战士,竞相往船上跳,跳过去的元军都掉落江中,因元军大部不习水性,有一万多人被淹死。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奇事,而创造这奇计的张贵是农民出身的将领。

【赠裘换快马】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世据辽东的元朝宗室乃颜图谋反叛,有人密告了忽必烈。忽必烈便派大臣伯颜(公元1237—1295年)前往探察。伯颜知道此行必定凶多吉少,须早留退路。出发时,他命手下买了许多裘皮衣服装在车上。到了辽东境内,在沿途驿站歇息时,伯颜总是将裘皮衣服送给驿官,关系处得很融洽。到达乃颜驻地后,乃颜设宴款待伯颜一行,名为接风,实际上想在席内拿下伯颜。伯颜很机灵,觉察到了乃颜的阴谋,在宴席前,便和随从分作三路,疾速逃奔。因为在来时便和各驿站官吏搞好了关系,所以伯颜一行每到一处驿站,官吏便献上快马。伯颜因此得以迅速逃离乃颜的势力范围——辽东。

【盾牌布钉伤战马】

公元1301年,贵州一个名叫蛇节的彝族土司起兵反元。元朝廷派刘国杰带兵镇压。彝族起义军多是精锐骑兵,刘国杰初战失利。后来,刘国杰针对蛇节起义军多战马的特点,想出了一条妙计。

刘国杰命令全体士兵手持一块上面钉满大钉子的盾牌。交战时,刘国杰让士兵们佯败撤退,同时,丢弃盾牌,让布满钉子的一面朝上。蛇节军纵马追击,战马被盾牌上的钉子扎伤,纷纷倒地。刘国杰击鼓反击,蛇节军败退。

【胡主簿请神捉贼】

元代的胡汲仲才智超人,闻名九洲。他在任宁海县(今属浙江)主簿时曾经处理过一件偷衣案,真可算是神机妙算。有一天,十几个老太太在庙里集体拜佛念经,念着念着,有一个老太太忽然发现自己丢了一件衣服,念经声骤然变为吵嚷声。胡汲仲行路经过庙前,听见庙里一片嘈杂声,便走到门口向里张望,老太太们见主簿来了,便请他来公断。听完大家的申诉,胡汲仲命手下找来一些大麦,让她们每人抓一把,双手合掌,围着佛像边走边念经。胡汲仲坐在椅子上,对大家说:“我要请神来显灵,那个偷衣人绕佛走几圈后,手中的大麦就会发芽。”说完便闭目祈祷起来。老太太们按胡主簿说的,双手捂着大麦绕佛念经,胡汲仲看到有一个老太太几次分开手掌偷看手中的大麦,便命人将她拉到一旁,经审问,果然是她偷了衣服。

胡汲仲认为这些老太太既然信佛,自然怕神。他谎称请神显灵,信佛的偷衣人害怕神真会使手中的大麦长出芽来,所以才频频查看,不知不觉中了胡汲仲的妙计,露了馅。

【白莲教石人聚众】

元朝末年,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筹划在山东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他们利用群众迷信神灵,想出了一个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好办法。

当时,有20万民工正在修整黄河。韩、刘二人在黄陵岗(今山东曹县西南)地方,偷偷地埋下了一个独眼石人,这石人背上刻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14个大字。他们又把这两句话编成歌谣,教白莲教教徒在民工中传唱。“天下反”这三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推翻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这首歌谣在民工中很快就传开了。过了些日子,修黄河的民工们,在黄陵岗挖出了那个独眼石人,工地上顿时轰动起来,大家都说:“歌谣真灵验,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韩山童和刘福通很快就聚集了3000人,在山东揭竿起义。

【明太祖装神】

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之前,投靠郭子兴,郭见他状貌奇伟,十分欣赏,让他作自己的亲兵。后来,郭子兴自称滁阳王,把数万人马交与朱元璋指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愤愤不平,想把毒药放在酒里,害死朱元璋。朱元璋很机警,事先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时刻提防着。一次,三人相约外出游玩,行至途中,朱元璋突然间跃马而起,仰头朝天像是看见了什么东西似的,嘴里大骂两人说:“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了你们?刚才天上的神仙告诉我说你们想用酒毒死我!”二人做贼心虚,听后信以为真,当即吓得浑身打哆嗦,汗流浃背。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有谋害朱元璋的念头了,怕得罪了天上的神仙。

【朱元璋巧窃军情】

元朝末年,陈友谅参加红巾军自立为汉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攻打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

消息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把手下康茂才找来商议。朱对康说:“你同陈友谅有过往来,现在陈友谅要来进攻建康,我想尽快引诱他们来此,及早消灭。你可写一封信,说你想投降他,约他来攻,你作内应。在信里,你告诉他一些假情况,让他相信。”康茂才就遵命写了一封假信,即派老仆给陈友谅送信。老仆把信送交陈友谅,陈看后大喜,问老人康茂才现在何处?老人告诉他,康正守卫大桥。又问是什么样的桥,老人说是一座木桥。陈友谅让老人转告康茂才,说他立即杀奔建康,到了大桥附近呼喊“老康”为暗号,之后里应外合一起行动。朱元璋得到回报,一面派人连夜拆去木桥,改建成一座铁石桥;一面调兵遣将,布防设伏兵。陈友谅率大军乘坐战船,浩浩荡荡直奔江东大桥。结果,被朱元璋大败。

【郭兴纵火烧敌船】

元末,公元1363年,朱元璋率兵攻伐割据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的陈友谅。两军在鄱阳湖上展开水战。陈友谅把大船连在一起,船上高悬战旗,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小山,朱元璋的船小,只好仰攻,显见劣势。

朱元璋的部将郭兴提出火攻的建议:让士兵束扎草人,手持武器,安放在7条战船上,并在船上装好火药,用火船进攻以烧陈友谅的战船。朱元璋赞同,依计而行。

7条装好草人、火药的“火船”在一天下午,乘东北风顺风而行,速度很快,将要逼进敌船时,朱元璋命令将船中草人、火药点燃。刹时间,这7条火船烧着了敌船,陈友谅的几百艘大船,因是连在一起的,故而全部被蔓延的火势吞噬。陈友谅军烧死、淹死者过半,朱元璋大胜。不久,在九江口的一次战斗中,被朱元璋部属乱箭射死。【徐达磕头示忠心】

明太祖朱元璋对中山王徐达(公元1332—1385年)一向信任,有时也听到一些谗言,所以想试试他的忠诚。

一次,明太祖召徐达饮酒,直到深夜,徐达喝醉了,太祖让内侍把他送到旧内去睡觉。这旧内是太祖称帝前称吴王时居住的地方。一般臣僚是非请莫入的。徐达半夜里酒醒后,忙问内侍这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内。”徐达大惊,忙起身下床,快步走到宫殿的台阶下,面向北面拜了两拜,又磕了三次头,才出宫。明太祖听说后,对徐达恭敬与谨慎的行为很高兴,亦更加信任中山王徐达了。

【周玄素巧避祸】

明太祖召画工周玄素,令其在大殿的正壁上画一幅《天下江山图》,以显示太祖振兴九洲、统一天下的伟大气魄。

周玄素深感责任重大,怕不合皇帝心意,性命难保。他上奏太祖道:“臣没有走遍九洲,不敢领旨画图,乞望陛下先画个草图,臣斗胆润色。”太祖随即操笔挥毫,不多一会儿工夫,就画了个草图。令周玄素润色加工,玄素又奏道:“陛下山河已定,小人怎敢稍作改动?”太祖只好笑着了结此事。这样,周玄素就避免了一场灾祸。

【假告示捕罪犯】

明朝,山东某县城有一妇女回娘家省亲,走到城外旷野处,一樵夫强奸了她,并抢走了她的首饰。这妇女急急忙忙跑回城里,向县令王牟哭泣,并举报了樵夫衣着相貌。

王牟估计这樵夫进山砍柴,尚未回家,便吩咐几个差役到城内大街小巷,大声吆喝:“今天早上,有个樵夫上山砍柴被虎吃了。他身长五尺,黑圆脸,身穿蓝布衫,头缠白头巾。不知是谁家的?”樵夫的妻子听后大哭起来,被一名差役听道,这差役忙报告上司,于是,几名差役就躲藏在这樵夫家附近。傍晚,樵夫回家,差役立即上前将他捆绑起来,带到县府,从樵夫身上搜出民妇的首饰,他不得不供认自己犯了强奸盗窃罪。

【“揭被勒镯”和“勒镯揭被”】

明初,江南有一个叫李弥的智者,专门替人打官司,经他改写的诉状,常能打赢官司,所以,有的人家为了打赢官司,从老远的地方来向他请教。

太湖边的一个大集镇,有一个无赖翻墙逼奸了邻居周某家一个姑娘,还抢走了她的金手镯。几天后,这个无赖被官府抓获。当时的法律规定,犯强奸罪可判死罪,周某一家对这无赖当然恨之入骨,欲置他于死地,但若向官府说明姑娘被人强奸,又怕这姑娘嫁不出去,所以很为难,考虑了良久,只在诉状上写了“揭被勒镯”四个字。然后,周某去请教李弥,李弥看后,把“揭被勒镯”改为“勒镯揭被”。周某将改后的状子告到官府,半个月后,官府判了无赖死罪。

周某不明其中奥妙,问李弥:“为何四个字颠倒过来,就能定无赖死罪呢?”李弥解释说:“‘揭被勒镯’要点在于‘勒镯’,揭被不过是为了取财,这只犯了抢劫罪;‘勒镯揭被’要点在于‘揭被’,说明此无赖不但勒去了姑娘的手镯,而且奸污了她,所以犯有两条罪。再说,这样写,一般人也不会想到那无赖曾强奸了你的姑娘。所以,也能保护姑娘的名誉。”周某听了,直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