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智救兄长】
宋朝的狄青(公元1008—1057年)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从小失去双亲,跟着哥哥狄素相依为命。一天,狄青去地里给哥哥送午饭。途中,同村的一个女子匆匆跑来告诉狄青,他哥哥同铁罗汉在河边动武了。铁罗汉是个村里有名的游手好闲之徒。这天,铁罗汉欺侮一农夫,狄素抱打不平,两人扭打起来。那女子见此情景,急匆匆跑回村来告诉狄青。狄青急跑着赶到出事地点,这时打斗已经结束,狄素正紧锁眉头坐在一块石板上喘粗气,不识水性的铁罗汉正在河中挣扎。原来他是被狄素一脚踹进河里的。狄青心想,如果这家伙淹死了,哥哥就要遭殃,按宋朝的法律,杀人要偿命。狄青毫不犹豫地跳下河把铁罗汉救了上来。狄青在铁罗汉的耳边轻声说:“是我狄素救了你一命。”铁罗汉神志已不清,无法搞清究竟是谁救了自己。后来,铁罗汉躺在河边像个死人。
狄素对弟弟说:“是我把他打死了,我去偿命,你管这闲事干吗?”
狄青安慰道:“你放心,他只是一时失去知觉,不会死的。”村民们也都来安慰狄素:“别害怕,我们会为你说情的。”不一会,村长赶到出事地点,大声喝道:“狄素,朝廷有法,谁惹事打死人,谁就要偿命!”
狄青挺身而出,对村长说:“你全弄错了,事实是铁罗汉期负弱者,我出于义愤,一怒之下帮了弱者。这个流氓自己不小心掉进河里,差点淹死,是我哥哥把他拉上岸救了他。”村长将信将疑,这时几个村民也异口同声道:“没错,我们可以作证。”
狄青说:“村长,你说打死了人,还不知道铁罗汉是死是活呢?”
村长:“好吧,现在就弄清楚。”
狄青立刻骑在铁罗汉身上,给他做人工呼吸,过了一会儿,铁罗汉醒了过来。狄青在他耳边轻声嘀咕:“你应该感谢狄素,是他救了你。”
铁罗汉摇摇晃晃地跑到狄素跟前,跪倒作揖,一连说了几遍:“多谢你的救命之恩。”
狄素莫名其妙,村长和看热闹的人见没事了,也都散去。在回家的路上,狄素问狄青:“铁罗汉为什么要感谢我救了他的命?”
狄青答道:“铁罗汉和你打架,他是喝醉了,对这件事记不清了,后来我下河救他时,我在他身边对他说‘我狄素救了你。’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我又轻声对他说:‘你应该去感谢狄素。’他真的就这么做了。”
狄青用机智帮哥哥躲过一场大祸,此时的狄青年仅15岁。
【狄青掷钱稳军心】
北宋时,侬智高在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起兵造反,朝廷派大将狄青前去讨伐。南方山区,路途艰险,行军不便,军心惶恐。狄青对众人说:“现在,我们请神明来决定,是前进,还是撤退。我把100个铜钱随便朝地上一掷,如果这些铜钱全都是面朝上,我们将不虚此行,马到成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班师回朝。”
狄青说完,举手一扔,一百个铜钱全都面朝上,这时众人欢呼雀跃。狄青叫人取来大钉百枚,把这一百个铜钱钉在地上,说:“等大军凯旋之日,一定洒酒祭奠神明,那时再把铜钱取回。”
平定了南疆之乱后,回师路过这里,狄青命人取出铜钱,众人一看,钱的上下都是面。原来,狄青利用军士的迷信神明的心理,稳定了军心。
【狄青突击昆仑关】
北宋名将狄青奉命指挥岭南宋军讨伐侬智高,侬智高盘踞邕州(今广西南宁)的险要隘口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侬智高派重兵把守,狄青知道必须智取,才有可能袭破昆仑关。
狄青率军到达昆仑关附近,便按兵不动,下令全军休整十天,筹备军粮。侬智高听了探子的报告,认为宋军粮草接济困难,不会马上进攻邕州,所以没有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时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狄青下令全军欢宴三天。侬智高得知宋军在关下张灯结彩,狄青大宴三军,更加疏于戒备。第二天夜里,风雨大作,宋军营里猜酒行令声不断,狄青突然称病,中途退席,他换上普通将士的军服,率一支突击队冒雨前进,趁敌军防备松懈之机,一举攻下昆仑关。重关失守,侬智高后悔自己轻敌,但为时已晚。
【狄青巧变钲鼓声】
狄青在担任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时,遇到西夏兵大举侵犯,狄青考虑到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只能出奇才可取胜。于是,他下令全体将士带上短兵器,准备拼杀。狄青又一反常态,改变了钲鼓的信号,规定听到钲鼓一鸣就停止前进,再鸣就严阵以待,然后又佯装退却。钲鼓一停,就立即大声呐喊杀向敌军。两军交战后,西夏兵见宋军闻钲退缩,以为宋军胆怯,都放声大笑,毫无戒备。当钲鼓声停止后,宋军突然杀声震天,手执短刀,杀向西夏兵。西夏兵顿时手忙脚乱,慌不择路,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李允筑城御辽】
900多年前,北宋王朝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苟且偷生的气氛,因惧怕辽国寻衅,与辽缔结了“澶渊之盟”。雄州(今河北雄县)为北宋与辽接壤的边境城市。担负雄州防务的地方官李允为了防范敌人的侵略,想出了一个不引起敌人注意的“移花接木”的办法:他先用白银铸造了一个大香炉,放在城北郊的一座寺庙里,故意不设人守护。过了几天,银香炉被盗。李允便四处张榜,悬赏捉拿盗贼。同时,李允派人放风说,庙中器物常常被偷,为了保护寺庙,非得筑城墙围护不可。于是,他立即征调民工,赶修北城墙,没多久工程就完工了。一座与辽国对峙抗衡的坚强保垒就这样建成了。
【边郎中智辨真伪】
宋朝时开封府有一个屠夫姓胡,他的老婆因行为不检点,常受胡屠夫和公婆的打骂。有一天傍晚,她去井边打水,一去不回,胡屠夫立即去官府报案。这时,正巧在附近一口枯井中发现一具女尸,官府命胡屠夫和胡屠夫的岳父去辨认,胡仔细看了一遍说:“这不是我老婆,我老婆有一只脚缺一个小趾,而这尸首的脚趾是全的。”胡屠夫的岳父同胡一向不和,胡屠夫刚说完,他就伏在女尸旁大哭,并对官府的人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她的公婆一向期负她,一定是他们把她打死后扔在井里的。”
时值盛夏,两天后,尸体已腐臭,官府只得把尸体埋在城外,胡屠夫收监候审,他在受审时,受不住酷刑,只得招认是自己害死了老婆。
过了些日子,负责复审此案的刑部边郎中,查阅案卷后发现许多疑点,他认定此案是冤案,他认为胡屠夫的老婆肯定没有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宣抚使安文玉却坚持原判。边郎中为了查证事实,就派人到各城门口去,把张贴的捉拿逃亡者的告示仔细观看一遍,发现一张告示中提到的从胡姓商人家逃跑的一女婢,其特征和女尸相同,边郎中又派人监督埋尸者起出原尸,埋尸者指着河岸的一个新坟说:“就是那座坟。”众人把坟挖开后一看,里面埋的竟是一具男尸,大家感到诧异,边郎中若有所思地说:“当时埋尸正值盛夏,埋尸人担心河水上涨了过河不安全,可能是把尸体匆匆抛到河里交差。”经过审问,那埋尸者点头承认。
安文玉虽然明白胡屠夫是冤枉的,但以没有抓住逃走的胡妻为由,仍然不答应释放胡屠夫。事也凑巧,开封府一个官吏调任洛州(今河北永年县)州官,他的一个听差在来迎接的歌妓中发现了胡屠夫的老婆,便把她带到州府审问,原来这女人乘打水跑到一相好家,以后又被相好卖给妓院。
真相大白,胡屠夫被开释,边郎中善于分析,智辨真伪,为后人称道。
【杨六郎冻城保边防】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9月,契丹国辽圣宗和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越过易水,攻破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的宋军前沿据点狼山。遂城被契丹军团团围住。时任保州巡边都巡检使之职的北宋名将杨延昭(公元958—1014年)镇守遂城。
遂城是个小城,守军不足三千,而辽军势众,萧太后亲临城下督战。遂城城里军民见大军压境,惶恐不安。杨延昭这时却从容自若,他身先行阵,率领全城军民英勇抗敌,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辽军的进攻,从9月到10月,整整坚持了一个月。一天,突然寒潮袭来,气温骤降,点水成冰。杨延昭心生一计:发动军民挑水浇城,一夜工夫,城墙被浇了个湿透,第二天天亮,杨延昭看见城墙晶莹明澈,好像一座冰城,他满心欢喜,心想这下遂城可保住了。围在城外的辽军不敢走近城墙边,因为这里都成了溜冰场了。军士们无法在冰上行走,更不要说是攀登全已结冰的城墙了。萧太后对此一筹莫展,气恼得直跺脚,无奈只得放弃遂城,调兵去攻打泰州(今河北满城)。杨延昭见辽军撤走,便打开城门,率骑兵追击,辽兵突遭袭击,仓皇而逃。杨延昭冻城保遂城,威震边庭,以后,辽军见到杨延昭的军旗,便不战而栗。
【丁谓修皇宫】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皇宫着了大火。朝廷命令丁谓(公元962—1033年)修复皇宫。修建皇宫需用很多土,丁谓考虑从京城外取土路太远,费工费力,耗资巨大。就下令在城里街道开挖取土,节省了大量工时,不几天的工夫,原来的街道就成了深沟。丁谓又命令快通汴河官堤,引汴河水流入沟中。从外地调来的运载建筑材料的竹筏木船,都经这条大沟运进,十分便捷。皇宫竣工,立即把废弃的砖瓦灰土填满沟中,大道恢复如故。挖土、运材、处理废物,一举而三得。最后算总账,节省费用何止千万。
【曹玮一语诛叛兵】
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在位)时,朝廷派大将曹玮镇守渭州(今甘肃、宁夏部分地区),渭州紧挨着夏国。有一天,曹玮在客厅里跟客人下棋,手下人告急:“守卫在边界上的一些士兵跑到夏国去了。”曹玮听后,泰然自若,依然下棋,还说:“不要紧张,这些人都是我派去的。”夏国国王见到大批宋兵来降,十分高兴。可是,没大一会儿,又传说那是曹玮故意派来的奸细,便立即将他们斩首,并将头颅扔到边界线上,表示自己是不会轻易受欺骗。宋兵见到这些血淋淋的脑袋,无不惊愕,从此,宋兵叛逃的现象很少发生。
【王曾计锄奸相】
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10年),丁谓始任宰相,勾结宦官雷允恭,独揽朝政。会朝时,他不许同僚单独向皇上奏事,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臣们在皇帝面前非议自己。大臣王曾(公元978—1038年)非常乖顺,从不违背丁谓的旨意,丁谓对他也深信不疑。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膝下无子,老来感到孤独,想把弟弟的儿子过继为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悖逆您的旨意一个人面奏,该怎么办好呢?”丁谓说:“这对你来说无妨,我信得过你。”王曾获准后便单独拜见宋真宗,把丁谓在朝耍弄权术的罪行一一面奏皇上。真宗这才知道丁谓是个奸臣。几天后,宋仁宗即位,丁谓被贬到崖州(今海南)。
【李将军智破调虎离山计】
宋真宗时有一个戎守边镇的名将叫李允则,他处事一向机警,谨慎。李允则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当知州时,一次设宴款待众将,酒宴刚刚开始,就有人报告兵器库着火了。李允则听后,不动声色,照样饮酒作乐。过了一会儿,火就被扑灭了。这事传到京城,有人弹劾李允则饮酒作乐,不救库火。宋真宗说:“李允则一定有其道理,先问问他再说:”李允则答复说:“兵器库一向是十分重视防火的,我刚刚开宴便起火,一定是想闹事的坏人故意干的。他们这是调虎离山。如果我去救火,便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
【水中搅墨计】
宋真宗久病不愈,宰相李迪等大臣为皇帝祈祷上天消灾除病,住在内宫。赵祯虽已被立为太子(即宋仁宗),但年龄小,才十来岁,八大王元俨觊觎帝位,便以询问真宗病情为由,逗留在宫中。李迪和大臣们担心他伺机作乱,但又没有办法撵他走。一日,碰巧翰林司一个官员捧着金盂端上热水路过这里,说是八大王要的。李迪听了,计上心来。从几案上取来墨笔放在水里一搅,水顿时染黑了,再让那官员送给八大王。八大王见了,大惊失色,以为有人要毒死他,立刻上马奔驰而去。
【包公智断牛舌案】
包拯(公元999—1062年)任开封知府时,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年轻时,曾当过天长县(今属安徽)县令。一日,有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说他的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宋代为保护农业,曾颁布法令,严禁屠宰耕牛。)
包拯问:“你来告状,别人知道吗?”“不知道。”“耕牛被割去舌头,邻居知道吗?”“也没人知道。”
包拯对告状的农民说:“你回去偷偷地把牛杀了,把肉卖出去。但一定不要声张。我会有办法找到那个割牛舌的人。”农民按包拯的嘱咐去做。隔了几天,有个人跑到县衙告那个农民私宰耕牛。包拯见割牛舌的人自投罗网,心里很高兴。他听完诉状,大喝道:“你为什么要割掉耕牛的舌头?”那人吃惊的样子呆若木鸡,只得供认出割牛舌的经过。
原来,此人是牛主人的仇人,想害牛主,便偷偷地割了牛舌头。他以为牛没了舌头便不能吃草,牛主人只能将牛杀死,这样就要触犯私宰耕牛的法令。聪明过人的包拯,将计就计,找到了割牛舌的人,并依法治了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