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640000000023

第23章 运筹帷幄的故事(22)

在多铎率军南下之前,清廷已派阿济格统帅一路军先行,准备西攻陕北,南取西安,一举摧毁大顺农民军政权。就在两路军相继离京之时,李自成率大顺军东渡黄河进入江南,围攻怀庆,形成对京师的威胁。于是多尔衮决定改变战略,命多铎先往怀庆,再取潼关与阿济格会师西安,进而南下,多铎于十一月中旬到达山东济宁,十二月兵至河南孟津,然后率精兵渡过黄河,一路打击大顺军,抚绥降官,先于阿济格抵达潼关,调红衣大炮攻城。李自成率军从西安赶往潼关增援,双方交战,大顺军失利。翌年正月十一日,多铎指挥清兵发起总攻,先以红衣大炮轰击城垣,再以马步兵轮番冲击。大顺军被迫出击,派300骑兵杀人清军阵地,被多铎部下贝勒尼堪、贝子尚善击败,又分兵袭击清军阵后也未成功,李自成见败局已定,退守西安自保,多铎兵攻克潼关。此时,英亲王阿济格一路大军也从陕北南下,将抵西安,李自成腹背受敌,遂放弃西安向河南转移。多铎则回师东征,按原计划进攻南京,完成平定江南的任务。他分兵三路,出虎牢关攻克归德,横扫江南大半地区,然后又分兵两路,向南推进。一路向砀山、徐州,另一路直奔安徽亳州。又进入江苏,攻破盱眙,逼进淮安和泗州。南明将领烧毁淮河桥,企图阻止清军南进,多铎率军夜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大学士史可法拒绝多铎的招降,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四月二十五日,多铎调红衣大炮轰城,炸毁扬州城西北角,清军如洪水般冲人城内,史可法率守军拼死相战,被擒不降,最后被杀身亡,其他文武官员有100多人殉难。

攻克扬州后,多铎率军继续南进,于五月五日到达长江北岸,与南京弘光政权隔江相望。多铎令士兵造船200艘准备渡江。八日夜,长江江南大雾弥漫,多铎抓住这一天赐良机,令士兵放草船点火,吸引南岸明军炮火,然后令拜君图、图赖等将率领舟师由运河悄悄南渡过江,在距瓜州15里处驻营,次日天明,又将左翼舟师留泊北岸,派遣梅勒额真李率泰领舰队渡江,守江的南明将领畏势东逃,长江防线尽撤,弘光帝与宦官40余人弃南京仓惶出走,投奔安徽太平府黄得功。大学士马土英也保太后逃往杭州,守城明军望风披靡,南京不战而克。南明朝臣忻诚伯赵之龙、王铎等率文武官员数百人跪迎清军入城。多铎则遍谕各处,抚辑官民,斥责南明朝廷主昏臣奸,宣称此次平定东南即是“奉天伐罪,救民水火”。几天后,多铎又遣贝勒尼堪等领兵追击弘光帝。弘光帝复走芜湖,准备渡江西逃,被清军截住去路,南明靖国公黄得功护驾迎战,被清军击败。总兵田雄、马得功见大势已去,缚弘光帝及妃子、太子并率10总兵部众降清。南明弘光政权终被消灭。六月,多铎遣贝勒博洛,固山额真拜尹图、阿山率官兵直趋杭州招抚浙省,败南明大学士马士英。明潞王朱常涝势穷归顺,开城门投降,淮王朱常清也自绍兴来降,未及数日浙西湖州、嘉兴,浙东绍兴、宁波、严州各府皆为清军控制。多铎遂将南京改为江南省,凡紧要图籍收藏无失,又疏请授江宁、安庆巡抚以下官员300多人,建置了地方统治体系。在军事上,令已降马兵留本地驻守,归降之蒙古兵分隶旗下,同时,派驻八旗把守各重镇,以保证对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和治理,并随时准备南下扫荡各地抗清武装和残明势力。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廷以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固山额真叶臣往代多铎驻守江南,多铎才凯旋回京。

(4)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自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入山海关作战,破李自成兵20万后,多铎克潼关,下西安,又恢复河南,进拔扬州,攻取江宁,前后战败水陆马步敌兵150余阵,擒福王朱由松,招抚文武官2400员,骑兵30余万,频建奇勋,军功第一,朝廷上下无不称奇赞誉。顺治帝闻多铎破潼关,得西安,下谕鼓励说:“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汝其勉之”。多铎从西安进入河南之后,顺治帝又宣谕:“王方收复关陕,旋定中原,剿寇安民,勋庸茂著,朕甚嘉悦。”并以破流贼平陕西、安抚河南、复奉命征南京勤劳日久,赐给宝饰佩带镀金鞓等。多铎攻克南京后,朝廷特派使者持敕书赴江南军中慰问多铎。敕书中说:“贤王等奏捷,不胜喜悦,江南既定,福王就擒,此皆王与诸臣协力效忠所致。”对多铎所著战绩大为肯定。二年(1645年)十月,多铎凯旋之时,福临帝出正阳门到南苑附近亲迎慰劳,于其地设大纛10杆,鼓乐齐鸣,十分隆重。几天后,顺治帝以“功勋甚多”晋封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赐黑貂皮朝褂、鞍马及金5000两,银5万两。

顺治三年(1646年),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等率部投奔投奔喀尔喀部车臣汗硕雷,又掠巴林部人畜,被清廷视为反叛。顺治帝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八旗士兵及克鲁伦河外藩蒙古兵等内外大军跃马大漠,前去征讨。多铎行至盈阿尔察克山,打听到腾机思在衮噶楼台,于是连夜行进,三日后在布尔哈图山击溃腾机思军,乘胜渡过土拉河,阵斩腾机特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及喀尔喀台吉13人,获大量家口辎重。听说清军来剿,喀尔喀部落土谢图汗与硕雷汗至扎济布喇地方两路迎战,土谢图汗两子率兵2万,硕雷汗之子率兵3万与清军直接交锋。多铎指挥大军冲锋陷阵,先后击败两路敌军,斩级数千,获驼马、牛羊数以万计,硕雷汗败逃塞冷格地方避难。此时,清王朝初定天下,忙于镇压此起彼伏的反清势力,战事频繁,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多铎征讨苏尼特部获胜,迫使后来硕雷汗与士默图汗向清廷谢罪言好,使朝廷甚为安慰。多铎班师之日,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出边迎接,在塞外草原举行盛大的欢庆仪式,宰牛杀羊备宴令出征将士开怀畅饮,还将所获牲畜全部赐给出征将士。回到北京后,顺治帝亲出安定门迎劳,并赐给多铎鞍马1匹。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摄政王多尔衮以多铎功劳甚大,向顺治帝提议册封其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得到允准,在太和殿举行册封仪式。顺治帝赐多铎金1000两,银万两,鞍马、空马各1匹。晋封册文中称多铎“定鼎中原以来,所建功勋卓越等伦”。不久,济尔哈朗罪被降为郡王停罢辅政,只剩多铎一人为辅政叔王,至此多铎权势仅次于摄政王多尔衮,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当多铎英姿勃发,踌躇满志之时,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因患痘症不愈,英年早逝,年仅36岁。多尔衮此时正在大同作战,闻多铎病重,急令班师回朝,希图得见胞弟生颜。赶到居庸关得知噩耗,忙去红樱换素服入京奔丧,并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周年忌日又令为多铎立碑纪功,以传千秋。多铎受此殊荣,一方面由于他生前精明强干,功劳甚大;另外,他在多尔衮排斥异己,加强摄政王权势和地位的斗争中是最积极的支持者和依靠力量,多铎的突然去世,使多尔衮失去辅弼,深感悲痛和怀念。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病卒,福临亲政,久受排斥的济尔哈朗等人讦告多尔衮谋篡皇位,致多尔衮身后削爵。多铎受其牵累,追降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上谥号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皇帝为多尔衮昭雪,同时也恢复了多铎的亲王爵位和封号,并由其子孙世袭罔替,成为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多尔衮与多铎兄弟二人大功告成,死后都均遭贬损,又均被昭雪。命运相似而性格不同:在多铎那里要比其兄更多一些善良温厚之情,他的狂放无羁,乃是他思念怨死的母亲的变态表现。在多铎身上,还有着常人所有的东西,所以至今人们对多尔衮的评价主要是从历史作用角度着眼;而在多铎这里更多了一层人性的标准。

8.定鼎中原、功高不赏的皇子豪格

清太宗皇太极颖悟过人,不独喜武,而且爱文,能“熟记典籍”;不独武功卓著,而且文治彰明。乾隆年间给他加上“文皇帝”谥号,当非虚辞。这位“文皇帝”却生下了一位武皇子,这就是豪格。

(1)初试锋芒,战功赫赫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其母是皇太极的继妃乌喇纳喇氏。清朝一代皇位继承,基本上不分嫡庶长幼。豪格虽为太宗皇太极的长子,但并不享受为长之尊荣,更不要说立储为太子了。豪格后来脱颖而出,在清初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奋斗。

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后金汗时,尚是少年的豪格就随从太祖征伐蒙古栋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立下战功,被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也就是豪格十七岁那一年,他又同大贝勒代善征伐扎鲁特部,亲斩其首领鄂斋图。豪格是伴着战火,在马鞍上长大的。血与火培养出他勇武刚毅的性格,同时也增长了才干。

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年),正值豪格青年时期,又是其父皇太极在位。这样,豪格占居“天时”、“人和”之利,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施展才能的许多机会。他也自知勤勉,凭藉血气方刚,连年搏击,表现得十分英勇。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清太宗皇太极首次发兵攻明,豪格同贝勒德格类等打败锦州明军。然后率偏师护卫塔山粮道,保障军需。时遇明军二万,众寡悬殊较大,豪格却毫不畏惧,指挥前军八十人冲击,竟将明军打退。天聪二年(1628年)五月,豪格同贝勒济尔哈朗征伐蒙古因特塔布囊。他身先士卒,奋力手刃因特塔布囊,收降了其部属。最值得一述的是,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再次攻明,豪格奉命会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赴通州(今北京通州),视察渡口,捕获明兵哨卒。之后,大军由通州直扑北京,在广渠门外与明宁、锦援军对峙。明重兵在阵营右侧埋伏,伺机出击。莽古尔泰观察到明兵的布阵形势,下令诸贝勒全力攻击明兵右侧,想一举击败明军主力。可是诸贝勒害怕明军人众,尽管有“避敌者罪”的命令,但却裹足不前。惟有豪格一人听命,率先冲锋陷阵,直杀到明兵阵壕。明军大溃。

天聪六年(1632年)六月,豪格晋封为和硕贝勒,爵位上了一个阶梯。以后的重要战役,他都亲自参与,屡立战功。天聪八年(1634年)七月,皇太极绕开明山海关防线,发动了远袭明朝宣府、大同的战争。豪格偕额附扬古利拆毁明朝边墙,后金军遂由尚方堡分道长驱直入。八月豪格同贝勒多尔衮进略朔州(今山西朔县),兵锋直抵五台山。还军后,豪格随皇太极视察大同城,与明援军遭遇,豪格纵马向前,击败明军。天聪九年二月,豪格同多尔衮、岳托、萨哈磷等统兵收降察哈尔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回师时渡黄河到归化(今内蒙古归绥县)城,岳托生病不能行走,他和多尔衮等人随机应变,干脆转而攻明。自平鲁卫至朔州,残毁明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县、代州(今山西代县)、忻州(今山西忻县)、崞县(今山西崞阳镇)等地,把明山西搅得天翻地覆,总计杀了六千余人,俘获的无法计算。经过这么一番屠掠,才满载而归,返回归化,接岳托回朝。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曰“清”,改元“崇德”。四月,豪格晋封为和硕肃亲王,获得清朝最高一级爵位,时年二十七岁。六月,又奉命执掌户部。豪格加封晋爵,并担当户部重任,一是由于他忠心耿耿,战绩卓著。豪格早在天聪五年(1631年)即曾表示:“愿竭忠为国,遇征伐不辞劳瘁,以图报称。”他基本上是努力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整个后金天聪时期,在皇太极的指挥下,他与其他贝勒密切合作,无论是西战蒙古,还是南征大明,都是遇险先上,逢战争先,为清帝国的建立做出卓越的贡献,在叔伯兄弟中也日益突出。二是由于他才智过人,有独到见解。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集思广益,下诏询问征伐明朝、察哈尔、朝鲜三者何先。豪格上疏说:“应先征明,但若直取锦州,其余坚壁不下,则战事旷日持久,会使我师疲惫。故应率我军全部和边外新旧蒙古军,从旧道开入明镜,并告之明各屯寨,说我欲和,而明君不作答,使明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待秋高马肥,携带汉兵大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二路夹攻山海关。得手则已,不得手便派人招降‘流贼’(对明末农民军的诬称)。不然,则驻军通州,侦探‘流贼’情况,逼明军分兵御我。俟明防御松懈之时,我军全力突袭之。至于朝鲜,可暂时进行抚慰,让它保持中立。对蒙古察哈尔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它若逼近我,便相机进击。若远遁,就暂时随它去”。豪格这里不仅提出攻明的理由和方案,还提出统一战线的策略,即联络农民起义军,在诸王的议论中显得棋高一着,表明他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战略眼光。从后来的军事行动看,除联络农民起义军这一条外,豪格的其他建议均为皇太极采纳。自从这个首先“残毁”明境的方针确定后,明朝便防不胜防,实力大耗。

环顾后金诸将,有勇力、能拼杀的不乏其人。然而,既有勇又有谋,既能征战又能理政的人才并不多。这样,豪格以自己的战功和谋略,又挟皇太极长子之威,在诸将中崭露头角,承担重任,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