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22639900000045

第45章 功成身退,中华富商第一人:范蠡(3)

这定陶是天下的中心,东北面是淄水和济水河,与齐相邻,西面是卫、晋两国以及周都洛邑,西南是宋、蔡两国,东南徐、吴两国,可谓纵横天下,四通八达。如此有利的条件,加上范蠡细心经营,五六年里也积了近万金,慕名来投的弟子已有三五十人。西施一直随丈夫在一起。这些年她修身养性,与世无争,四十几岁的人了,依旧是楚楚动人,风韵无限,举手投足间气度雍容,令人折服。

范蠡时年已五十三岁,正步入人生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他生性淡泊与宽容仁爱的胸怀使他红光满面,一头乌发,更兼智慧超群,别有一种神仙风骨。

范蠡从众弟子里面选了三个比较聪慧伶俐的,开始向他们讲授自己的一套商业经验。三五日的传授,范蠡看他们大多已经记熟了,便教他们每人一项实用的技艺。

范蠡先把养鸟的技艺传给了大弟子谷成子。这个谷成子原是田亮子府上的一个家人,自幼在齐国长大,颇有些经商的天才。他为人沉默寡言,却诚恳勤劳,又极具灵性。范蠡先用了八九天的时间,详细教他如何识别各种鸟,如金丝雀和金翅雀有何不同,灰纹鸟和五彩文鸟怎样不同,再如虎皮鹦鹉和大绯胸鹦鹉各是如何模样,以及红嘴相思鸟和黑头蜡嘴雀各色各样,把谷成子闹了个天昏地暗,不分昼夜,倒也记了有八九成。又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范蠡把两种重要的技巧教给了谷成子。一是饲养青黄雀、老铁背,数量多,易捕捉,尤其是繁殖快,经营这种鸟的饲养,充作肉食出卖,无疑能获利千金。这种驯化和饲养青黄雀的方法,还是当年范蠡用八十坛酒从恩师无名氏那里换来的,当世鲜有人知。二是训教调养百灵。这种鸟儿多散布旷原草野上,羽色虽不美丽,却善于鸣唱。这百灵本有东、西两口百灵之分。东口百灵能站台歌唱,西口百灵尤擅舞鸣。范蠡教谷成子训这百灵,用了十二套方法,一是麻雀噪林,二是喜鹊迎春,三是家燕细语,四是母鸡报蛋,五是猫叫,六是狗吠,七是黄雀喜鸣,八是马车轴响,九是雄鹰威鸣,十是蝈蝈儿叫,十一是油葫芦,十二是吱吱红。掌握这十二套方法,使一向拙于辞令的谷成子费尽了心神;直到两个月后,他才将先生教的这些技巧技艺烂熟于心。此后,范蠡开始把养鱼技艺传给第二个弟子后唐。

后唐是赵国人,是两年前慕了陶朱公范蠡的大名,投奔陶朱公府上的。后唐只有十六七岁,尚未弱冠,却极好学,为人最是厚道。他的淳朴天真和天性聪颖,深得范蠡的喜爱。这样,范蠡在教过了谷成子养鸟的技巧技艺之后,便又开始向后唐传授养鱼的诀窍。这养鱼原本是范蠡的一大绝艺,当年在越国会稽山,吴国大兵围困,他还曾写过几千字的养鱼经,一份送给了吴王夫差,另外一份送给了越王勾践。如今,范蠡既从西施处学到了养金鱼的办法,便一起全授给了后唐。

范蠡向自己的第三个弟子猗丰传授了经营农业谷物和手工业贸易的经验技巧。范蠡知道这个弟子在投师之前已经从商多年,对商道的实际运营和操作比较熟悉,便除了教他“物以稀为贵”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道理外,重点又讲了“乐观时变”的规律,这其实是对每一年的丰歉变化和商情进行预测。范蠡一面教猗丰岁星纪年的阴阳五行的知识,一面又告诉他,天时有循环,丰歉也有循环,每十二年形成一周期。一般来说,太岁在卯那年丰收,每二年歉收;太岁在午那年干旱,第二年就收成好;太岁在酉那年又丰收,第二年又歉收;太岁在子那年大旱,第二年又收成好,以后又遇水涝之灾,最终回到太岁在卯之年。短时的时间来看,气候三年有一个小的变动,即丰年后的第三年是旱年,旱年后的第三年是丰年。猗丰本就有了不少的经商的经验,听了先生的这一番教导,只觉心里无限欢喜,用心记忆。不用一月的时间,范蠡再考校他的识记,并不见有差错。

转眼的时间,二年过去了。范蠡不用询问,已经看到了自己这三个弟子的成就。学养鸟的谷成子,夏晒三伏,冬寒三九,终于养出八百只百灵,三十多群的青黄雀。这一年的三月刚开春,便有几个大商人来与谷成子商谈,买走了六百只百灵,又以八百金买走了一千只青黄雀,购运到周边的卫国、宋国和曹国去了。学养鱼的小后唐,这时早已是定陶城内人人皆知的大鱼商了,每天天不亮,他的鱼塘边已挤满了各地来购鱼的商人,所获之利无法计数。做粮谷生意的猗丰则最厚道,低价收进,又平价卖出,利润不高,却因为成交量大,以多取胜,不高抬价,获厚利的同时,更赢得了众人的一致称道。陶朱公经商的传闻,便在各个诸侯国传播起来。

5.从事造船业,事业更辉煌

范蠡在他六十岁之后把目光又投向了造船事业。两年前他回了家乡三户陇一趟,带回来一个徒弟大器和一个义女抱玉以后,他就感觉到,自己生命里的又一个鼎盛的时期要到来了。一方面,这当然与西施有关系,有了抱玉相陪的西施,终日里欢声笑语不断,另一方面,大器这个闭门弟子具备极高的悟性和令人称奇的经商天才。这两年的时光里,他与二公子范咸并肩携手,依靠八九只独木舟,往返在齐、燕、楚三个国家之间,经营茶、布、粮食,竟然获了巨大的利润,钱打滚,利生利,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由二十多艘商船组成的海上船队,气势恢弘,吞吐万金,附近数十个诸侯国的富商大贾们无不叹服。

在他六十岁大寿的酒宴上,大器和二公子范咸送给范蠡的是最为独特的贺礼——“船宫”。这“船宫”其实就是一个大的造船厂。当时,沿海的几个国家,如齐国、越国、燕国都已经设有专门造船的作坊,只不过都规模不大,仅能造出简单的如独木舟、三板船,最先进的也只能生产“方舟”。这种“方舟”也叫“双体船”,就是把两船并成一体,以装载更多的货物。而大器和范咸花一万多金,在定陶城外,围着湖泊圈地一百八十亩,盖了几百间房屋,建成一个“船宫”。这儿能生产的船舶可分为商船和战船两类,商船自然是不必说,如扁舟、轻舟、大货船和官船,多得数不清。单这战船,也是各有不同的种类,如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戈船等有几十种之多。没有人敢怀疑,这儿就是天下七十二诸侯国中最大规模的一个造船厂,也难怪大器和范咸两个把这个大造船厂命名为“船宫”。

大器和范咸为了给这个“船宫”寻找最好的造船匠师,不惜巨金,在齐国的薄姑和以前吴国的姑苏招纳贤才,集聚了一二百个人,全都是顶尖好手。这批人还没有到鲁国,已经有楚、燕、宋等几个国家的使者,在陶朱公的府上交了八九千订金了。范蠡自然明白这两个年轻人的一片诚孝之心。在送来贺寿的各式各样的礼物里,没有什么比“船宫”更让自己欢喜了。

范蠡对造船也十分在行。半年之后,各个国家来预订战船和商船的数量都很大,尤其是齐国,一下子订了八十艘大战船,看来要忙个两三年,才能干完这些活。这时,范蠡却闲了下来。他声称想设计条新船,便终日躲在屋里不出来了。天气已是秋末冬初,海上的生意进入淡季,大器便一个人带领船队,由范咸先暂时负责照料“船宫”。

第二年的三月份,刚刚开春,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范蠡完成了他的设计。两块丈许见方的大帛布上,画了密密麻麻的图形。一块上是“楼船”,看那船的样子,差不多有三四丈高,分了五层,一排排的划桨,一层层的横架梁,刀丛林立,彩旗飘扬。另一块上更是威风八面,一个大大的“龙船”,看上面几层的房屋,又详细分了东西朝堂,大殿正殿,几十个大小相等的房间,单从色彩上看已是极华丽。偏偏最上层还有“浮景”,上面画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凤凰、飞羽、青凫等,各种玩艺儿让人数都数不清,船身是一条大龙,张牙舞爪,神韵非凡。

众人都被画上两艘船的宏伟磅礴的气势震慑住了。范蠡告诉大家,前面的船是最初的设计草案,后面的大龙船才是最后完工的形状,这种船有个新名字——“天船”。

朱公府上的人都心下惴惴,范蠡却立即动手造他的“天船”了。他命令“船宫”所有的人都歇了手头的话儿,来造这艘天下第一的大船。范蠡又顺手把各国交来制造战船的金钱都借过来,用在了制造“天船”上。

又过了数月,齐国最先派来使者验看他们订做的战船。范蠡把这个使者领到造“天船”的地方转了一圈,并让他回去告诉齐王:现在“船宫”正忙着造天下第一的大游船,没工夫给他们齐国造什么战船。那使者见了这么大的“天船”,早忘了自己来看战船的事,回去在齐王面前只是一个劲地夸这艘“天船”如何神妙,又是如何壮丽。齐王一听,饭都吃不香了,慌忙又派了一大帮文武大臣,到这儿来办两件事。一是看个清楚,那“天船”到底如何模样,二是多付些金钱,无论如何要订一个位子,“天船”试航之日,他齐王一定要站在上面风光一阵。

这个消息又传到了楚国和越国。这两国的大王不甘落后,立即派了人,十万火急,要在这“天船”上面订一个位子。过了几天,消息流传到周边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诸侯都着了急。晋、郑、宋、蔡、卫、燕等十几个国家都派来了人,务必要弄个席位。

范蠡又命自己的大儿子范遁,抓紧时间在定陶城内盖了批华丽的房舍,专候各国的国君们来住。大器和范咸这会儿也丢了海上的船队,跑到范蠡的身边来,帮着安排各国贵客的吃住歇息。然后又忙着排出各国国君的位子,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天船”终于造成了。

历时六个多月,耗资几万金,动用了五六百个一流的匠师,这空前规模的大船,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二十多个诸侯国的国君,都放下了宫里的事情,来参加这“天船”的试航。一时之间,从四面八方,各条官道上都排满了护卫的兵将,一辆又一辆华贵的马车,一批又一批的达官贵人,涌向定陶,从城内到城外,到处都是人头涌动。

西施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她这些天与范蠡在一起,枕畔耳旁,一遍又一遍倾诉她的感觉——能把各国诸侯吸引到定陶来观看“天船”,这充分说明普天下没有人比自己的夫君范蠡更顶天立地的了。

又过数日,到了九月初九这天,正是“天船”试航的日子。一大早,一望无垠碧蓝如洗的水泊湖上,庞大的“天船”搁在港湾里。范蠡便请几十个国家的君王们上船,在各处预订的席位上坐好了。锣鼓齐鸣,一百八十个精壮汉子,光着膀子,腰扎红飘带踏上“天船”。解了缆绳,在一片划水声里,“天船”缓缓驶入深湖中。沙滩上忽然所有的锣鼓都停了,没有一丝响动,那么静,只有风儿扯动衣角。一个时辰过去了,“天船”又绕了回来,满载几十个诸侯国君王,华丽富贵又是天下第一的这个庞然大物,那么威风八面。“天船”慢慢靠上码头,停住了。众人不约而同狂呼起来。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到范蠡的博大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