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22639900000031

第31章 防御战:密防严守,严阵以待(4)

张贵入援虽然给襄阳守军带来希望,但在元军严密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约定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他们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驻龙尾洲接应,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但检点士兵时,他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他们果断地改变了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了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时,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元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张贵也因力不能支,被元军俘获,不屈被害。元军派4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迫使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把张贵与张顺合葬,立双庙祭祀。

咸淳八年(1272年)秋,元军为尽快攻下襄樊,采取了分割围攻战术。咸淳九年(1273年)初,元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线,造炮攻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城中援兵无法救援,樊城完全孤立了。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开樊城西南角,进入城内,樊城随即陷落。

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终无援兵。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元军在攻城的同时,又对吕文焕劝降,吕文焕感到孤立无援,遂举城投降元朝,襄樊战役宣告结束。

5.元朝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元朝末期伯颜取临安之战中的军事谋略

元军破襄樊后,忽必烈强令征兵10万,增加攻宋兵力,决定乘胜直捣南宋腹地。命驻蜀元军进攻各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淮西行枢密院使合丹、刘整攻淮西,淮东都元帅博罗欢等攻淮东,牵制两淮宋军;以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等率领主力,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趋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军民,以争取人心。

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九月,伯颜与阿术率军进至郢州(今湖北钟祥),遭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顽强阻截,为减少损失,早日入江,伯颜令军舍郢经黄家湾、藤湖(今湖北钟祥东、东南)迂回而进。十月,元军集兵强攻破沙洋,新城(今湖北钟祥南)。

十一月,进至蔡店(今武汉汉阳西),欲渡江攻取鄂州(今武汉武昌)。

鄂州地处汉水人江口,为长江咽喉,南北要冲,是南宋的江防重镇。宋廷为阻止元军攻汉入江,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率战船万艘,控扼汉水入江口,权知汉阳军王仪守汉阳,权知鄂州张晏然守鄂州,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宜抚使朱祀孙以游击军扼大江中流。十二月,伯颜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元军进占沙芜口(今武汉汉阳东),屯驻江边。继而避实击虚,强渡长江成功。遂分割包围破阳逻堡、汉阳军,攻占鄂州,完成了灭宋战争的重大转折。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正月,伯颜鉴于四川、湖南、江陵(今属湖北)等地未下,为保障后方安全,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4万镇守鄂州。自率10余万大军,令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以战抚兼施之策,沿江东进。因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元军所至皆纷纷归降。二月,宋贾似道奉命督师13万,战舰2500艘,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至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进行阻击。因将帅各怀异志,临阵先遁,诸军一触即溃,致使宋军精锐损失殆尽。三月,元军至建康(今南京),宋沿江制置使赵溍弃城遁,都统徐王荣等以城降。镇江知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偏师取饶州(今江西波阳)、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广德军(今属安徽)、溧阳、常州(均属江苏)等地相继归降。

十一月,伯颜分兵三路会攻临安,西路以阿刺罕为帅,于十一月下旬逼进建康通往临安的要隘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南宋守将张濡率兵北上阻击元军,与元军骑兵交战。宋军虽是精兵强将,但只有数千人,而且都是步兵,虽然奋勇冲杀,但却难以阻挡强大的蒙古骑兵,终于被击溃,主将张濡被杀,士兵死伤2000余人,元军控制了临安的北大门。

中路军伯颜率兵进攻常州,常州是拱卫临安的前阵,是元军整个攻取临安计划的关键,伯颜派兵击溃宋增援部队后,亲自指挥攻城。元军在城南筑高台,把炮放在台上向城内猛轰,又用火箭射入城中,常州城内一片火海。伯颜命元军架云梯、绳桥攻城。常州守将姚岩率将士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外援而失败。伯颜攻克常州后下令屠城,只有7人幸免于难。常州之战是宋元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役,影响很大。

东路水军以范文虎为先锋,顺江东进,由于长江两岸已无宋军把守,元军进军顺利。当时长江口活跃着一支由贫苦渔民组成的水军,由朱清、张碹率领,不受宋朝管辖。元军主帅董文炳认为可以利用这支力量,便招降了这支海上武装,朱、张二人带领人马和海船随元军南下攻取临安,增强了元军海战能力。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南下,十二月逼近钱塘江口,从海道包围了临安。

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大军会师皋亭山(今杭州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拒绝张世杰、文天祥背城一战,以图求存建策,一面送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逃,一面遣使赴元请降。丞相陈宜中遁温州(今属浙江),张世杰、苏刘义等各率所部离去。二月初五,宋恭宗赵显率百官于临安降元。至此,元攻临安之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