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17岁时,就担任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但他做了官,仍然不忘刻苦学习。戚继光年少时由于家贫,请不起家庭教师,便在梁蚧开设的外塾学习。戚继光为官之后,按当时政府的规定,就不能再徒步走到外塾去上学了;要到外塾读书就必须准备车辆侍从,这对于戚继光的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梁蚧被戚继光当了官仍不废学习的刻苦精神所感动,自愿到戚继光家中教他读书。梁老先生是一位文章造诣很深,品德高尚的学者,在他的悉心指教下,戚继光的文章武略,更加精熟。历史上英贤人物的光辉业绩,深深地激励着戚继光,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报国之心。于是,戚继光在自家堂前的柱子上刻写了一副对联:“功名双鬓黑,书剑一身轻”,借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这副对联表达了戚继光要以自己的文才武略,报效国家建立功名的爱国之心。后来,戚继光又写了一首《韬钤深处》的五言律诗: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一首五言律诗,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青年戚继光为自己所立定的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爱国志向。
嘉靖二十五年(1546),19岁的戚继光被任命在登州卫管理屯务。这是一个要同银粮打交道的官职,但戚继光为官极为清廉,丝毫不染当时弥漫朝野的贪污贿赂的恶习。他到任以后,竭力整顿屯政,因此屯务为之一清。明朝官员的俸禄甚低,当时戚继光的生活还比较清贫,他对自己经手的钱粮为什么能毫不动心呢?戚继光一次对自己的同僚说:读书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圣贤,但必须经得住处境困难时决不沉沦这一关。假如没有这一关,那就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了。正因为有这一关,有的人能够抑制自己的私欲而从困境中脱出,就成为君子;另一些人,则屈从于自己低下的私欲而放纵地追求物利,就成为小人。戚继光还非常感慨地说,做小人是容易的,所以世界上“乱日常多”。
为了防御鞑靼诸部内犯,明朝政府命令河南、山东等地,每年必须派遣军官率领士兵轮番守边。从嘉靖二十七年(1548)戚继光21岁时开始,连续五年,他都被推为中军指挥官,率山东六郡卫所戍卒远守蓟门。每年一度,春去秋回。年轻的戚继光发挥了自己的军事组织才能,将自己所率领的军队训练得井然有序,获得了部众的信服。戚继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戎马生涯中,意气风发,高吟着“每经霜露候,报国眼常明”的爱国诗篇,抒发自己胸中的激荡豪情。一次,戚继光率军抵达水平府,路过一个叫太平寨的地方,登高遥望,北山古刹,林木森森。面对眼前一派宁静悠远的幽谧景色,有人劝戚继光访求长生之术。年轻的戚继光断然回答说:“我身为武将,当战死杀场。舍身报国,以鼓舞士兵斗志,怎么能跟人学习长生道术呢?倘若能鞠躬尽瘁,捐躯报国,即使今天就战死,又有何憾!为国家而死的人是永生的,这就是我等将门的长生之术。”
年轻的戚继光不仅一身浩然正气,而且注重研究实事。他调查了蓟门一带的防务状况后,心想:保卫疆土,是武臣应尽的义务。蓟门和都城唇齿相依,形势重要,但却缺少精兵,一旦有事,关系非同小可。应趁现在边境暂时安宁,预先作好应敌准备。戚继光考虑成熟以后,决定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他运笔疾书,文采飞扬,滔滔不绝,很快写成了《备俺答策》。《备俺答策》写成之后,戚继光便立即上奏朝廷,当政大臣虽没有采纳他的献策,但对他在策文中显示出的军事才能十分惊奇。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戚继光参加山东乡试,得中武举。第二年秋天,戚继光又赴北京参加会试。戚继光进入北京不久,俺答拥重兵自古北口攻进密云、顺义、通州等地,兵临北京城郊,京师宣布戒严。朝廷调集大同、河南、山东等地兵马火速入援,并命令会试武举也参加守城。戚继光被命名为总旗牌,督防九门。他又向朝廷奏进御敌方策,所提十几件措施,都是克敌取胜的切实良法,被兵部采纳后,奏请朝廷刊布出来,供将士学习,用以退敌制胜。这位23岁的有为青年,品德出众,才华横溢,当时已被人们誉为“国士”,由朝廷纪录为“将才”。许多朝臣上疏推荐戚继光,称赞他“才猷出众,骑射兼人”,“韬略素明”,“志向坚定”,可当国家“干城之寄”,期待他为国家建功立业。
1.抗倭杀敌,初露锋芒
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抗倭事宜,从此戚继光走上了抗倭战场。
倭寇就是日本海寇,最早起源于日本的九州以及山阴、山阳二道,主要成分有日本武人、浪人、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他们以壹岐、对马二岛为根据地,同内陆的奸民相勾结,不断掠夺中国、朝鲜沿海地区。从元末直到明朝万历年间为恶长达300年之久。
倭寇的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沿海居民对倭寇产生极度的恐怖,纷纷出外逃难。许多繁华的村镇变成一片荒野,昔日肥美的良田杂草丛生。倭寇的野蛮行径极大地破坏了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激起了沿海居民的强烈的愤怒和抵抗。地方官员和受威胁的地主绅士、商人、文士、生员、农民、医生,以至乞丐,都忍无可忍。他们一致行动起来,杀灭倭寇。倭寇的抢掠也严重影响到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官军经常遭到袭击,大批县城、卫所的沦陷被劫,终于引起了朝廷的忧虑,不能不予以重视,加以对付。
戚继光就是在上述倭寇势力日益猖狂的情况下,于嘉靖三十二年六月,被调到山东前线,督率登州、文登、即墨3营25卫所,备御倭寇的.当时山东沿海卫所士兵仅及原额的一半,且多为疲惫老弱,纪律松弛,号令不严,战守无备。戚继光深知,用这样一批毫无纪律的骄将惰兵去应敌,是很难获胜的。因此,他一上任,便从“振饬营伍,整刷卫所”着手,进行整顿。但军中因循懈怠已久,人们对年仅26岁的戚继光并不放在眼中。在将校中,有一位戚继光的远房舅父,自恃长辈,拒不服从命令。为了整肃军纪,惩罚这种无纪律的恶行,戚继光当众给了他的远房舅父应得的处分。当晚,戚继光又以外甥的身份,把这位舅父请来,赔礼道歉,请他原谅。那位远房舅父深为感动,跪地而前,说道:“现在我知道你秉公执法,今后再也不敢违抗你的将令了。”这件事传扬开去,官兵们纷纷议论:“戚将军执法不讳私亲,说明他秉公断事;先按国法从事,而后自己赔罪道歉,说明他敬长谦让。对自己的舅父都不讲情面,何况是其他部下呢?如果再不约己守法,将会自招惩处了。”经过戚继光的一番整顿,军中的风气从此有了很大的转变。
相对而言,当时山东远不如南直隶、浙江诸地富庶,故没有成为倭寇攻掠的首要目标。目前虽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争,戚继光身处海防前哨,仍然严密注视着倭寇的动向。戚继光曾在诗中写道:“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正是他当时心境的具体体现,也表现出戚继光居安思危,高度警惕倭寇的民族责任感。他时而巡视海上卫所,时而训练陆地军队,紧张地进行战争准备,以便一旦有事,就能痛击来犯之敌。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两年多,将营伍中的积弊,渐渐革去。废弛的海防,经过整顿之后,逐渐得到加强。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戚继光的卓越军事才华,深受朝廷的赞誉和器重。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戚继光被调到抗倭最为激烈的浙江战场。就在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之时,浙江的御倭战争在时断时续地进行着。普陀山之捷以后,王忬率领军民比较有力地捍卫了浙江海防,但他同样遭到沿海豪强的仇视。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说,因为王忬命俞大猷捣了倭寇在普陀山的老巢,才引起了倭寇的大举侵犯。由于权贵们的排挤,嘉靖三十三年(1554)六月,王忬被调离浙江,沿海的倭寇势力又复猖獗。明政府改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升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巡抚浙江,任剿倭事。张经曾为两广总督,以为两广一带的士兵骁勇善战,便奏请朝廷调来剿倭。嘉靖三十四年二月,明政府又派严嵩亲信工部侍郎赵文华到浙江祭祀东海海神,以求镇服倭寇。赵文华是严嵩义子,他到达浙江之后,作威作福,专事聚敛。张经自以为位在赵文华之上,不肯趋炎附势,李天宠也不愿附趋赵文华。只有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巴结赵文华,赵文华也对胡宗宪非常赏识。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张经督率副总兵俞大猷、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兵大败倭寇,取得王江泾大捷。胡宗宪也参与了此役的谋划。由于严嵩、赵文华的陷害,张经、李天宠虽获大胜,却被逮捕而惨遭杀害。赵文华则将王江泾之捷的功劳全部归于自己和胡宗宪,而且胡宗宪还被超擢为浙江巡抚。代替张经任总督的周珫也很快被罢了职,南京户部侍郎杨宜代职行事。张经死后,他请来的士兵不受节制,杨宜不得已又请募山东、河南、福建、湖广等省的兵。一时间客兵大集,杨宜却不能驾驭,使得各省客兵之间竞相争斗,纪律变得松懈无比,这些客兵不打倭寇,却专门掳掠百姓。嘉靖三十五年(1556)初,杨宜又被罢去职务,赵文华便推荐胡宗宪以兵部侍郎兼任浙江总督。阮鹗被委任为巡抚。胡、阮二人对倭寇的态度发生分歧,阮鹗主张剿杀,胡宗宪主张招抚。这时,侵扰浙江—带的倭寇主要头目是汉奸王直,他被倭寇们称为“老船主”。胡宗宪和王直是同乡,为了招抚王直,他将王直的母亲和妻子从狱中放出,厚资安顿。同时,胡宗宪又派幕僚蒋洲、陈可愿下海劝说王直。王直得知母亲、妻子都安然无恙,便心动应允,并派养子王滶(即毛海峰)随陈可愿登陆,告知徐海等不久将入犯。这一年的四月,徐海果然伙同陈东、麻叶率1万多倭寇来犯,从乍浦侵入,将巡抚阮鹗包围在桐乡。胡宗宪又遣中书罗龙文携带金宝劝说徐海归降。就在这时,戚继光来到了浙江抗倭前线。
当时的浙江将领之中,总兵俞大猷反对胡宗宪招抚,参将卢镗则赞成招抚。戚继光来到浙江前线之后,表面上并没有反对胡宗宪,而且还帮助胡宗宪出谋划策,计退包围桐乡的敌兵。戚继光在浙江先任都指挥使司佥书,专门管理有关屯田等后勤事务。戚继光对自己负责的事务,任劳任怨,励精图治,督造军器,成绩卓著。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帮助胡宗宪出谋退敌,他所表现出来的多方面军事才能深得胡宗宪的器重。嘉靖三十五年(1556)。朝廷决定以定海一带靠近倭寇盘踞的舟山岛,形势险要,应当添设专官镇守。因为这一武职责任重大,必须慎选良将,于是经总督胡宗宪推荐,在这一年的七月,戚继光受命担任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之地。从此,戚继光走上了抗倭的最前线。多年来报国杀敌的壮志,终于有机会付诸实行了。
参将的任务,平时负责挑选和训练士卒,有战事则率军作战。但刚刚担任参将的戚继光,面对的是前任参将遗留下的烂摊子,而且战况紧急,戚继光也来不及训练士卒,遇到战争只得凑集兵士,以解燃眉之急。开始抗倭之时,戚继光完全凭借自己精湛的武艺和勇猛精神,团结军中勇武之士才得以杀敌制胜。
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徐海、陈东、麻叶等率万余倭寇,侵犯浙江。由于各个头目之间分赃不匀而发生争执。胡宗宪乘机使用离间之计,杀死徐海、俘获陈东、麻叶等。这支倭寇在平湖的沈庄、梁庄一带,被俞大猷率领的明军击溃。不久,所余倭寇800余人窜至慈谿,进攻龙山所。龙山所属于宁波府,恰好是戚继光所守卫的范围。刚刚升为参将的戚继光闻讯立即率军前往高家楼待敌。当时有数支明朝官军应战,人数超过万人,但这些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又都想保存各自的实力,军心自然不齐,致使明军的战斗力极弱。倭寇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在三个头目的率领之下,兵分三路,冲向明军各部。明军不堪一击,阵脚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见此情景,立即飞身跳上一块高大的石头,弯弓射箭,三发三中,三个倭寇的头目应声倒地。已经溃散的明朝官军见状又合拢起来,三路倭寇则群龙无首,仓皇退走。戚继光也因此而声威大震。
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又有一股倭寇进攻龙山。由于龙山北临大海,东对烈港和伏龙山,地势十分险要。当倭寇攻来之时,浙江巡抚阮鹗亲督俞大猷和戚继光率军阻敌。双方在龙山附近展开了激战,明朝官兵奋起杀敌,三战三捷,倭寇乘夜间狼狈逃跑,官兵乘胜猛追。追至缙云,双方再次展开激战,明朝官兵又获胜利。但倭寇十分狡猾,退至桐岭之后,又一次战败,他们便在雁门岭暗暗设伏。当明朝官军乘胜追击,进入了倭寇的埋伏圈时,倭寇突然自两边夹击,明朝官员由于遭到突然袭击,纷纷败阵而走。只有台州知府谭纶与戚继光所率领的两部官兵阵脚不乱,密切注视倭寇动向,待机应敌。倭寇见这两路明军处变不惊,不敢轻易来攻,便向东退去。戚继光、谭纶因为后无援兵,也不敢再穷追不舍,倭寇便由乐清逃往海上。在这次战斗中,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三位著名的抗倭爱国英雄,开始建立起真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