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轸竭力规劝楚王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关键在于楚国和齐国结成了同盟。齐楚联盟,才能与秦国抗衡。如果大王与齐国废约断交,楚国就孤立无援了。到了那时,秦国怎么还会稀罕一个无法同它势均力敌的楚国,而给它600里土地呢?张仪一回到秦国,就会背弃他的诺言。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将是:北面与齐国断交,西面从秦国招来横祸,齐秦两国会同时发兵进攻楚国。为稳妥起见,照我看,不如跟齐国暗地合作而假装断交,同时立即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的交给我们土地,我们再与齐国彻底断交也不迟,一旦是个骗局,我们也有备无患。”
楚怀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断然道:“请你不要再说了,你就等着看我得到商于一带的600里土地吧。”
陈轸无奈,只有默默长叹。
楚怀王惟恐张仪产生疑虑,从而失去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给了张仪丰厚的馈赠,还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张仪。并且当即宣布,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往来。然后,派使臣跟随张仪去秦国接收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以后,假装登车时没有拉住绳索摔伤了腿,居家养伤,不能上朝。楚国接管土地一事,自然也就无法付诸实施。开始,楚国使者并未介意,以为张仪很快就会康复。谁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张仪始终伤不见好。楚国使者不能不惶惶然了,担心情况有变,急忙回报楚王。
楚怀王闻听后,心急如焚,坐卧不宁。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过:张仪会不会背弃前言呢?但他都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在他看来,如果张仪想要翻脸不认账,完全没有必要这么一拖再拖。左思右想,楚怀王认为:张仪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对楚国心存疑虑,担心楚国和齐国断交并不坚决,一旦交出土地,说不定楚国还会和齐国重归于好。楚怀王以为找到了症结所在,不禁如释重负,暗想:让张仪解除后顾之忧,那还不易如反掌?
楚怀王挑选了一位强悍的勇士,手持楚国符节,匆匆赶赴齐国。这位勇士的惟一任务就是一个字:骂!面对面地大骂齐王。骂得越凶越好,造成的影响越大越好。
齐宣王见楚怀王如此背信弃义,而且派人骂上门来,不禁愤怒至极,决心报复楚国。不过,齐宣王清楚,光凭齐国的实力,不足以战胜楚国。尽管齐宣王极不情愿与秦国联盟,但在目前的形势下也只能走这条路了。不然,让楚国抢先与秦国交好,齐国岂不是坐以待毙?齐宣王当机立断,马上派出使臣求见秦王,表示齐国愿与秦国交好,并约秦国一同进攻楚国。
如此结果,早在张仪预料之中。张仪装病居家,就是等着齐国登门请求与秦交好。这样,秦国既可摆布齐国,亦可要挟楚国。一夜之间,张仪突然康复,上朝了。
楚国使者急忙求见,说他已久等三月有余,希望张仪能给他尽速办理接管商于一带600里土地事宜,他好回奏楚王。
不料,张仪故作莫名其妙:“什么?您说什么?商于一带600里土地?”
楚国使者情知不妙,据理力争:“这是您对我楚王的亲口许诺,言犹在耳,您不会忘却。我奉楚王的命令,前来接管商于一带600里土地,希望您能履行诺言。”
张仪坦然地微微一笑,说:“那肯定是楚王听错了。我说的是我的封地六里。秦王的土地,别说600里,就是60里,我也没有权力馈赠于他人呀!”
楚国使臣还想争辩,张仪下了逐客令:“请您回去禀报楚王吧。”
楚怀王正迷醉于扩大疆土600里的美梦中,使臣回来一报,才知原是一枕黄粱。他恨,恨张仪,恨秦国,恨不能将张仪碎尸万段,恨不能将秦国踏为平地。于是,他派出精兵十万,选出良将屈旬,向秦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
秦国早已严阵以待。齐国更是虎视眈眈。楚国与秦国刚一正面交锋,齐国便从侧翼向楚国发动猛攻。秦齐两面夹击,楚国腹背受敌,结果是主将屈旬被杀,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三万。秦国还趁机夺取了丹阳、汉中等地。如此惨败,已无力再战,楚国只好以割让两个城邑为妥协条件,忍气吞声地与秦国讲和。
令秦王忧心忡忡的齐楚联盟,秦王未动一兵一卒,只是张仪出使楚国一趟,就使其土崩瓦解,互相残杀,秦国还趁机夺取了楚国土地。难怪有人说:张仪的智谋胜似千军万马。
3.利用宠妃,虎口脱险
齐楚反目为仇,楚国元气大伤,更助长了秦国征服天下的勃勃雄心。尽管楚国卑躬屈膝地献出了两个城池,但并未使欲壑难填的秦王感到多大的满足。秦王对楚国的黔中地区,早已朝思暮想,垂涎三尺。
张仪对秦王的欲念心领神会,一再怂恿应该趁机拿来黔中。因为黔中既是富庶之地,亦具战略意义。不过,张仪认为,无须点兵择将,黔中就能唾手可得。
秦惠文王不胜惊喜:“说说你的良策。”
张仪说:“大王还记得楚国曾经想要咱们商于600里土地吧?咱们何不旧话重提,就说,秦楚既已和好,秦国想要满足楚王的要求,将商于600里土地划给楚国,但楚国必须将黔中地区奉献给秦国。”
秦惠文王觉得不尽如人意,摇摇头说:“用商于换黔中,当然是用芝麻换西瓜。不过,毕竟是有得有失,总不如既有得而又无所失呀!”
张仪微微一笑:“大王,不必担心会失去商于。即便您真的想给,楚国也未必真的敢要呀。为了商于,楚国已损兵折将还赔上了两座城池,现在一提商于,楚国上下恐怕就心有余悸,怎敢再要?”
秦惠文王说:“如果楚王说不想交换土地呢?”
张仪说:“楚王暂时还不会有那个胆量。”
秦惠文王沉思片刻,会意地一笑,马上派出使臣前往楚国,商谈换地一事。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楚王听罢秦王的意图,知道秦王以地易地是假,逼其献出黔中是真。假装糊涂,真的要以地易地,肯定要遭暗算。公开拒绝,秦王定然寻找借口发兵,楚国难免又遭战败之苦。楚王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备受煎熬之际,楚王忍不住仰天怒骂张仪:张仪呀,张仪,该千刀万剐的张仪,这准又是你的奸计!……怒骂之余,灵机一动,楚王有了主意。
楚怀王再次接见秦国使臣,非常客气地说:“请您转告秦王,楚国诚心实意地要与秦国永久交好,决不会再生贪图商于之念。如果秦王非要黔中不可,也不必以地易地。只要秦王能派张仪来楚国助我一臂之力,我就把黔中地区奉献给秦王。”
这步棋,确实将住了秦王。只要一人,就献出一个偌大的黔中,这条件足够妥协退让的了。如果要的不是张仪而是别的属臣,秦王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应允。而楚王偏偏要的是张仪,居心叵测是昭然若揭的。张仪曾使楚王中计而致狼狈不堪,他去楚国岂不是自投罗网?然而,黔中地区毕竟让人梦寐以求呀!派遣张仪前去,秦王觉得于心不忍,舍弃黔中之地,秦王更是难于割爱。秦王犹犹豫豫,举棋不定。
张仪闻听此事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拜见秦王,要求前往楚国。
秦王自然不胜感慨,说出了他的忧虑所在。
张仪则毫无惧色:“大王不必替我担心。世人皆知:秦国强,楚国弱,楚国害怕秦国,楚王畏惧大王。我奉大王之命前往,谅他楚王也不敢杀我。即使楚王不计后果地杀了我,我能为大王换取黔中,也值得!”
张仪的慷慨陈词,既是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又是为自己出使楚国增添了安全砝码。话里话外,无非两层意思:凭着秦国之强,秦王之威,楚国不敢伤害我这个秦国使臣;一旦我遭到伤害,决非仅仅是伤害了我个人,乃是对秦国的蔑视,对秦王的污辱!
秦王对张仪本来就十分宠爱,又见张仪如此不惜个人安危,禁不住也大动真情,凛然道:“如果楚王胆敢对您非礼,那我不惜千军万马也要保您平安回国!”
张仪谢过秦王,便出使楚国。
张仪清楚,无论秦国多么强大,但对于孤身入虎穴的他来说,只能是一个仗以威慑对方的后盾,一个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保障;一旦楚王盛怒之下杀了他,秦王即便率举国之众攻打楚国,他也是无法起死回生的。张仪既不想有负使命,亦不想人头落地。他有他的万全之策。
一到楚国,张仪先秘密拜访了靳尚。靳尚抱怨张仪不该前来送死。张仪笑道,“有您靳尚在,我张仪的脑袋是不会掉下来的。”
靳尚一筹莫展地说:“不是我不想相帮,而是楚王杀你主意已决,我无能为力呀。”
张仪依然满面微笑:“我看您是有办法的。”
靳尚凄然一笑:“我若冒险在楚王面前为您求情,不但救不了您,反倒会把我的脑袋也搭上。”
张仪摇摇头,问:“我听说,楚王的宠妃郑夫人对您十分爱惜,对您的话一向信赖无疑,对吧?”
靳尚莫名其妙地说:“对呀。”
张仪继续问道:“我又听说,楚王对郑夫人一向言听计从,对吧?”
靳尚愈加疑惑不解:“对呀。可这与您的生死有什么关系呢?”
张仪笑道:“关系大着呢!您想呀,如果让郑夫人在楚王面前替我求情,楚王还会伤害我吗?”
靳尚连连摇头:“您这简直是异想天开。郑夫人与您素不相识不说,况且她不会不知道您欺骗过楚王,她怎会为您求情呢?”
张仪满有把握地说:“让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宠妃地位而为我求情,她就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了。”
靳尚如入雾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张仪的生死与郑夫人的宠妃地位有什么关系?直到张仪说出他的锦囊妙计,靳尚方如大梦初醒,连声叫绝!
楚怀王一见张仪,就令人将其囚禁起来,决心杀掉,以解心头之恨。
靳尚按张仪所嘱,急忙拜见宠妃郑夫人,请她规劝楚王不该如此轻视张仪。郑夫人也对张仪早就恨之入骨,愤愤道:“像张仪这样背信弃义的骗子,早就该杀。现在再不杀他,难道还继续养虎为患吗?”
靳尚说:“夫人,现在杀了张仪,恐怕您早晚也会受到大王的轻视呀!”
郑夫人一怔:“此话怎讲?”
靳尚说:“夫人,您知道,秦王极为宠爱张仪,决不会弃之不顾。据说,秦王为救张仪,打算把上庸六个县的土地送给楚国,把秦国最出色的美女嫁给我们楚王,还要将秦国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作为陪嫁。我们大王重视土地,尊重秦国,秦国的美女在大王的眼里一定尊贵,那帮秦国美女也会整天缠得大王神魂颠倒,日久天长,难免要备受大王的宠爱。到那时,夫人您恐怕……”
“别说了。”郑夫人不想再听下去。靳尚一番话,确实刺到了她的痛处。作为一国之君的夫人,最担心的莫过于失去大王的宠爱。既然已经预感到潜在的威胁,那她就要千方百计地防微杜渐。她一向信任靳尚,便让他给出主意:“你看该怎么办?”
靳尚说:“您不如在大王面前替张仪说说好话,放他出来。这样就断了秦女赴楚之路,夫人您也可高枕无忧了。”
郑夫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自此,不分白天黑夜,一有机会就劝楚王:“咱们还没把土地送给秦国,秦国就把张仪派了来,这是秦王尊重大王的表示。大王对张仪没有以礼相待,反要杀了他,秦王肯定会大动肝火,若是发兵来打我们,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然而,楚王始终无动于衷。
郑夫人见屡屡劝说毫不见效,最后只好以离君而去相要挟,说:“大王如此一意孤行,秦王一定会派大军入境。我请求让我们母子迁到江南去,以免惨遭祸害。”
楚怀王一见自己的夫人居然如此,料到臣民们定然反对杀害张仪;再说,要杀张仪也只不过是想解恨而已,如因贪图一时痛快而导致秦楚大战,确实得不偿失。权衡利弊,楚怀王赦免了张仪,尔后又像上次一样优厚地款待了他。
张仪铤而走险,既未负秦王使命,又使自己化险为夷。是秦王救了他,还是郑夫人救了他?既是他们,又不是他们。在张仪下的这盘棋中,他们都不过是按张仪的计谋而行事的一个“棋子”。难道不是这样吗?
4.离秦赴魏,巧退齐兵
张仪获释,尚未离去,传来了苏秦遇刺后身亡的消息。张仪无比悲痛,哀伤。但是,他与苏秦的政治主张毕竟是针锋相对的。合纵抗秦的一面大旗的突然离去,给他这位连横亲秦的主将造成了可乘之机,他不能不充分利用。于是,张仪毫无顾忌地诋毁苏秦的合纵之说,游说各国信奉他的连横之策。楚王见张仪说得头头是道,答应张仪,跟秦国亲善。韩王认为张仪所言颇具远见卓识,便脱离合纵,实行连横,与秦国交好。张仪载誉而归,秦惠文王非常欣慰,赏赐他五个城邑,封号叫武信君。
不久,张仪受秦惠文王的派遣,游说其他诸侯。先是齐国,继而赵国,后至燕国,张仪所到之处,无不表示听从他的意见。至此,六国合纵联盟彻底瓦解,出现了诸侯连横亲秦的大好局面。张仪见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地赶回秦国汇报。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张仪尚未到达秦都咸阳,就传来了惠文王去世、武王继位的消息。登时如冷水浇头,张仪不能不沮丧万分,惆怅满腹了。张仪深知,武王做太子时就不喜欢他,朝中的很多大臣见他倍受宠爱也都忌妒万分,惠文王在世时谁也拿他无可奈何,如今恐怕要凶多吉少了。
果然,张仪成了众矢之的。很多大臣都向武王屡进谗言,说他奸诈狡猾,反复无常;说他只图谋求个人出路,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甚至还有人说:“如果再任用张仪,恐怕秦国就要被天下人所耻笑了。”
各国诸侯听说张仪跟秦武王有隙,都感到连横亲秦之举前途黯淡,又都纷纷实行合纵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