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22639700000044

第44章 宝带桥

苏州有很多桥,据说最长最美的桥要算是宝带桥了。宝带桥有一百多丈长,有五十三个桥洞。

宝带桥横卧在苏州城外东南角,南北通大运河,东西是澹台湖,是沟通水陆交通的要道。这座桥为什么叫宝带桥呢?据说它是由唐朝苏州刺史王仲舒捐献的祖传宝带建造而成的。可是苏州人有句俗谚:“造桥造塔都要神仙帮忙。”很久很久以前,澹台湖的水,西灌太湖,东通大海。这里湖面阔,水流急,风大不好行船,湖阔不好拉纤,老百姓年年月月盼着有座桥,可年年月月不见桥。尽管王仲舒体贴民情,捐献了祖传宝带,可是这里湖深水急不好打桩,也是无济于事。

澹台湖边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每天早出晚归,四处化缘,亲眼看到湖水经常翻船,望着这茫茫的澹台湖,他心里总盼望着有神仙来帮助造桥。

有一天深夜,老和尚早已睡了,他听到有人敲庙门。老和尚觉得很奇怪,心想:这里前没有村,后没有镇,对面是白茫茫的澹台湖,很少有人路过这里。他起来开了庙门,只见来了八个人,开口要借宿。老和尚一看: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背着药葫芦的,有瘸着一条腿的,其中还有个妇女,长得倒蛮标致。

老和尚弄不明白这些人的身份,就推托说:“没有被褥,不好住宿。”八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没关系,好在天热,我们就在大殿上乘乘风凉吧。”不由分说,就先进了庙门,到大殿上坐下。他们又说:“我们赶了不少路,还没有吃夜饭呢。”老和尚说:“没有白米,不好烧饭。”只见一个人从葫芦里倒出些米来说:“烧一点白米粥好了。”老和尚只好拿了米到灶屋去烧粥。一边烧一边说:“没有吃粥菜,怎么办?”只见他们里面有个人拿出一包红枣向粥锅里一倒,马上满屋喷得,香得老和尚鼻子发痒直打喷嚏,不住口地说:“好香啊!”来客说:“你闻得开胃,要吃,自己去盛吧。”老和尚不好意思地笑笑摇摇头。

粥烧好了,八个人刚满一桌,不多时间粥吃完,枣核吐了一桌子,老和尚一手拿簸箕,一手拿揩布,正要收拾桌面,他们急忙摇手说:“不要丢掉枣核,我们正在用呢。”老和尚心想:老话说:“炒熟黄豆勿做种”,难道烧熟的枣核还能做种变枣树?倒要看看派什么用处。

八个人吃了粥,就在殿堂里商量什么事,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天刚亮,他们向老和尚道谢了一声,出庙门朝澹台湖方向走去。老和尚急了,再走过去就是澹台湖了,正要喊时,只见他们在湖面上竟然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一面走一面把枣核丢在湖里。他们走到对岸,就看不见了。好奇怪呀,这是些什么人呢?更奇怪的是,天亮以后,老和尚看见他们走过的湖面上,竖起了一排排粗粗的木桩。

这桩事一传十,十传百,传了出去。后来传到苏州刺史王仲舒的耳朵里,他想:一定是大家想造桥的愿望,感动了神明。他就亲自来到湖边观望,一看,果然桥桩已打好,便下令选好吉日良辰开工造桥。

开工那天早上,王仲舒手捧镶满珍珠、翡翠的宝带,率领官兵、家人搬了整猪、整羊各样祭品来到湖边。老和尚摆好了供桌,先祭尊神明。老百姓都从四面八方跑来观看。

说来也奇怪,刚要开工的时候,天空忽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瓢泼大雨。可是,转眼间雨过天晴,蓝蓝的天空上架起一条彩虹。老和尚看见那天夜里来的八个人,在天上行走如飞,跑上彩虹,向太湖方向飞去。不多久,天上的彩虹不见了,地上的澹台湖湖面上,却架起了一座曲拱大长桥,这座桥就是有名的宝带桥。

有人说,宝带桥因为是神仙造的,桥洞数不清,有的说有五十二环洞,有的说有二十三环洞。其实呢,桥洞实在太多了,让人看得眼花,确实不容易数得清。

到了八月中秋,月明风清,月光映着宝带桥,一排桥洞好像一串月亮在水中晃动,美妙非凡,如同仙境一般,真是人间少有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