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梦是怎么来的
22639400000029

第29章 催眠状态意识

大部分学者都是以催眠的深度为标志将催眠状态分为三个阶段,即浅度催眠状态、中度催眠状态、深度催眠状态。在每一阶段中,受术者都会有不同的典型表现,这些表现是判断是否进入某一催眠状态的指标或依据。

1.浅度催眠状态

在浅度催眠状态中,受术者会有如下表现:

从意识的清晰度来看,受术者的意识清晰度有较明显的下降。受术者肌肉松弛,全身乏力,有一种迷迷糊糊似如通常似睡非睡的感觉。但是,此时的受术者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认识能力与警觉、批判能力。

从记忆方面看,即使催眠师暗示他(她)记不住,但受术者在回到清醒状态以后,仍能回忆起整个受术过程和所有事情。

在浅度催眠状态中,最突出、典型的表现是观念运动。就是经催眠师的暗示诱导,受术者意念上的运动引起实际上的运动。这种实际上的运动又进一步加强原来的观念,就这样互为反馈,愈演愈烈,导致受暗示性愈来愈强,注意力愈来愈集中,进而导致进入催眠状态。观念运动是从觉醒到催眠的中间环节和必经桥梁。

这时,催眠师可以继续诱导,使受术者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也可以进行心理疾病的治疗或开展潜能开发的工作。

2.中度催眠状态

从意识状态看,进入中度催眠的受术者,其意识场已大为缩小,呈朦胧恍惚状态,认识能力、批判能力警觉性已显著降低,像机器人一样,几乎是绝对地听从催眠师的指令。与此相应,自主能力、有意识行为也不复存在。

在这一阶段的典型表现有这样一些:

①幻觉和错觉的出现。所谓幻觉是感觉到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意识极度减弱,受术者的意识已被剥夺。只要催眠师指出存在什么,受术者就能“看到”或“听到”什么。

②痛觉的消失。此时,无论是用针扎或用手掐,受术者都将毫无感觉。

③肌肉僵直。催眠师先令受术者攥紧拳头,使手臂肌肉紧张,手臂呈90°状,催眠师用力拉其手臂,如未能将其手臂拉平,则证明受术者的肌肉紧张度颇高,具备了全身肌肉僵直的可能性。然后,暗示其全身肌肉紧张。不一会儿,受术者全身肌肉绷紧,坚硬如铁,只有腹部肌肉依然松软。

④自动书写。这便揭示了“扶乩”的秘密。自动书写是在无意识状态中所产生的现象。自动书写可以经过训练而产生,也可以在中度催眠状态下自动出现,惟一的条件是催眠师下一道指令。

3.深度催眠状态

受术者意识场已经极度缩小,注意力已达到了最高度的集中。除了与催眠师保持有效的单线联系外,对其他刺激毫无反应。面部表情呆板,毫无生气,绝对服从催眠师的指令。受术者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在觉醒后,无法回忆起催眠过程中的任何情况,呈完全性遗忘。惟一能够知晓的是极为舒服、痛快地睡了几小时,感到精神抖擞、情绪高涨。

受术者的典型表现如下:

①人格转换。即催眠师使受术者的人格转化为他人的人格,甚至转化为动物。譬如,催眠师暗示受术者是歌星,受术者便会引吭高歌,又唱又跳;催眠师暗示受术者变成了鸟,受术者就会以双臂作翅膀,上下摆动,在屋里转圈子。

②年龄转换。受术者可以倒退到童年时期,也可以延展到老年时期。当受术者的年龄倒退到童年时,他会天真活泼,使用儿童语言;而延展到老年时,他的举止则老态龙钟,完全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

一般来说,对于治愈大部分心身疾病和潜能开发来说,是没有必要将受术者导入这种深度催眠状态的。如果催眠师品质不好,就有可能利用深度催眠状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苏联生理学家涅甫斯基曾经以正常人为受试者,通过脑电活动记录研究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脑电波的变化成为人是否处于催眠状态及其深度的客观指标。此外,在进入催眠状态时,大脑皮层中抑制的强度和广度反映在电振动频率和波幅的一定变化上,确立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催眠状态中言语暗示的作用和催眠状态本身,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复杂的电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据涅浦斯基研究,在催眠以前的脑电图上,可以看到规则的、被调幅的α律和频率与波幅都正常的β律。在浅度催眠状态中,闭眼以后,脑电图上出现了α律的均等状态,低振幅度的α波增高,高振幅的略为降低或不变,但大的波度则变平。这种在催眠时脑电活动的初期变化,我们称之为节律均等相。

随着催眠程度的加深,出现了α纺锤相为特点的脑电活动的较大的变化。α波和β波的活动性被抑制了,α波成簇地呈纺锤形,开始密而高,然后疏而低。α波呈纺锤形出现持续0.5~1.5%秒,并以节律抑制期交替着。这时受术者不能睁开眼睛和进行随意运动。另外,纺锤形的α的压抑和消失同时伴有β律的减弱。这些都表明催眠状态已到达较深的阶段。由于催眠状态的继续深入,脑电活动愈加降低,α律消失,β律减弱,脑生物电曲线急剧降低,我们称之为最小电活动相。

随着脑电图的α律和β律的消失,在催眠的最深阶段,出现了频率为4~7赫兹的Q慢波。受术者在最小电活动相或Q波相中所引起的梦行性暗示体验,通常都伴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遗忘症。必须注意,在催眠状态的这一时期,言语暗示直接刺激物引起了α律的恢复和加强。我们把这一情况估计为催眠梦行阶段,大脑对落在大脑半球皮层上刺激物的生物电反应,在暗示和与之有关的梦行体验消除以后几秒钟至几分钟,脑电图上重新出现脑电活动的降低。

当受术者恢复觉醒状态后,脑电图上原有的电波消失了,出现了和催眠前一样的α律和β律。

我们再来看气功引起脑电图的变化的研究。据科学家测量,练功时脑电图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练功者在准备阶段脑电图出现大量α波,一开始练功,α波剧增,波幅增大,频率下降。第二阶段在脑电图中占主导地位的是Q波,它不同于睡眠状态,首先练功者的Q波和α波、δ波交替出现;其次,在声光刺激下练功者的脑电图上Q波消失,变为α波;再次,练功时Q波首先出现于额叶,睡眠时则不然。

第三阶段,脑电图在一个低频谐波的背景上,产生β谐波,首先发生于额叶,然后向后部扩展,而且左半脑先于右半脑。这种β波对于声、光刺激相当稳定。

练功时脑电图不仅对光、声刺激稳定,而且练功者可以清晰地回答问题,移动躯体,而脑电图基本上不变(至少是谐波部分)。可见,气功锻炼确实使人进入了一种既不同于清醒状态、平静松弛状态,也不同于睡眠状态,而是新的意识状态。

通过比较催眠状态和气功态的脑电图,我们可以惊异地发现它们的相似性。练功者的准备阶段与浅度和中度催眠状态相似,都出现α波,更奇的是练功者的第二阶段与深度催眠状态一样都出现了奇异的Q波,二者的不同主要是气功态第三阶段产生β谐波。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气功态与催眠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催眠状态与气功态有密切的联系,也与灵魂现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有句名言:“意识是斩不断的流。”意识活动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在这连续体的一端是意识状态,另一端是非意识状态,那么,意识仅此两种状态吗?我们认为,在催眠中,气功态中人们的意识状态和产生灵魂现象的意识状态,既不是有意识形态,也不是无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特殊的、变更了的意识状态,我们称之为“第三意识状态”。下面仅以催眠状态说明之。

为什么说“第三意识状态”不是有意识状态?因为有意识状态的典型特征是自觉性、能动性、有目的性。而在催眠状态中,尤其是在深度催眠状态中,这些特点几乎荡然无存。一位受术者在被催眠师用‘遥控器’控制着。“我无条件地服从他的一切指令,执行他要我发出的一切行为动作。”

为何又说“第三意识状态”不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第一,在催眠状态中,虽然受术者主动地发起和终止的自觉能动性的活动消失,但经催眠师的暗示,仍可产生一些具有自觉、能动性质的活动。例如,受术者与催眠师的对话也完全符合逻辑规则和语法规则。而在典型的无意识状态中,根本没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更不会有完整的、合乎逻辑的言语活动。第二,催眠的临床实践表明,倘若催眠师的指令严重有悖于受术者的人格特征、道德行为规范,或者触动了受术者最为敏感的压抑、禁忌时,便会使受术者感到焦灼不安,甚至发怒、反抗。在催眠状态中,仍有一个警觉系统存在。与此相比较,典型的无意识状态——梦境中可能会出现种种荒唐的行为,例如杀人、打架、婚外性行为等。尽管违反伦理道德,但不一定会惊醒,更不会有心理上的反抗。这是因为,它不存在这一与有意识状态相关的警觉系统,只是产生具有适应性意义的麻木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认,催眠状态中的人所处的是一种特殊的、变更的意识形态。它既有有意识的特征,也有无意识的特征。但又绝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它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也有其独特的机制,完全可以把它独立出来,从而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在第三意识状态中,有一系列独特的表现,分述如下:

A.新型的身心关系。在第三意识状态中,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使生理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身体焕发出平时无法企及的巨大力量。物质的特征也可能得以改变,例如喝白开水感到“甜”,并使血糖含量升高。硬币放在手臂上会“烫伤”,并出现水泡等。这样的身心关系是通常的理论无法解释的。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而且在深化、拓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乃至丰富哲学认识论的内容诸方面,也将提供有益的启示,作出特殊的贡献。

B.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转换性。按照心理活动的清醒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无意识、潜意识与意识看成是一个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上存在着某一阈限,将意识与无意识、潜意识分开。而第三意识状态打破了这一界限,受术者的心理活动可按催眠师的指令在此连续体上自由运行。在催眠状态中,外部刺激可直接进入潜意识而不存在任何障碍。同时,外部刺激还可以在催眠师规定的时间或情境中毫不困难地进入意识状态。此外,几次催眠中暗示治疗的逐渐积累,使该暗示的清醒度更高,最后突破界限,进入意识状态,从而达到长久的治疗效果。

C.感受性的程度极高。在第三意识状态下,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为,受术者仅能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对他人所模仿的催眠师的声音或对催眠师本人的录音都置若罔闻。

总之,第三意识状态的存在及其特征是值得科学家重视并认真探索的。对其中奥秘的揭示,对于梦灵魂学、生理学等学科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