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梦是怎么来的
22639400000025

第25章 潜意识的视野(2)

除了“前瞻性思考”外,我们还需考虑梦中的“潜意识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又可分为生理与心理两种。哈费德医师在《梦与梦魇》一书里,就提到一个可能两者兼而有之的“预知之梦”:

有一个病人数次梦见自己的手臂及嘴巴因麻痹而成一种痉挛状态。几个月后,他的梦境成真,当他在修理收音机时,忽然产生局部麻痹的现象。后来发现,他的麻痹现象是梅毒的并发症,今人感兴趣的是,病人何以在几个月前就于梦中出现梅毒并发症的警兆呢?从生理上来看,梅毒是隐伏进行的,外表虽看不出来,但他的动脉也许已受到破坏,以前在夜梦中曾经受到一些轻微的袭击而产生此梦;从心理上来说,病人心中也许已有染患梅毒的隐忧,在梦中,这些隐忧活跃起来,成为预示他疾病的先兆。前面我们提过,生理刺激可以成为梦的材料与来源,在夜梦中,我们对外在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对来自内在器官的刺激反而较敏感,杨格认为梦可以“唤起我们对身体初期不健康状态的注意”,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弗洛姆(E.Fromm)也提到一个含有心理洞察力的“预知之梦”:

有一次,A与B见面,讨论彼此在未来事业上的合作。A对B的印象很好,因此决定把B当做自己事业上的伙伴。见面后当晚,A做了下面这个梦:“我看见B坐在我们合用的办公室内,他正在翻阅账簿,并篡改账簿上的一些数字,以便掩饰他挪用大量公款的事实。”

A醒来之后,觉得这个梦是他对B的敌意及疑心在作祟,因此他不再想这个梦,而和B正式合作生意。一年后,A发现B真的擅自侵占大量公款,并以账簿的虚假记载来掩饰此种行为。弗洛姆认为梦中的预言性质可能表示A与B初次相见时对B的洞察力。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常不像我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单纯,A直觉地认为B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但B的外在形象却又给A非常良好的印象,他遂压抑“B是不诚实”的不好想法(一开始就怀疑别人总是不太好的),这个压抑的念头难以在清醒思维时浮现,但却在夜梦中大肆活动,而产生了有预言性质的梦境。

深具启示性的“内在之声”

有时候,一个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譬如下面这个梦例:有一位作家得到一个可以比目前赚更多钱的职位,但却必须被迫撰写他所不相信,且违反他人格完整的东西。由于这个职位是如此的诱人,只要想到它可能带来的金钱及声望,他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加以拒绝。在白天清醒时,他将这个问题做典型的合理化:他告诉自己,问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严重,即使自己写些言不由衷、违背人格的东西,时间也不会太久,只要赚够了钱他可以立刻离开,这些钱可以使他完全独立并自由地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而且还可以帮助亲戚和朋友。在这种合理化之下,接受这份职位反而成了他的“道德义务”,若拒绝它反而成为自我放任、自我中心态度的表现。但他还是犹豫不决,有一天晚上做了如下的梦:

“我坐在一辆停在高山脚下的汽车里,该处有一条通到山顶的狭窄而特别徒峭的路。我怀疑是否应该开上去,因为路看来很危险。但是一个站在汽车旁边的人叫我开上去,不必畏惧。我听见他的话,并决定遵从他的劝告。于是真的开上去,路越来越危险,但已没有办法让汽车停下来,因为那里不能回头。当我接近峰顶时,引擎突然停止,刹车失灵,于是汽车向后滑回去,并堕向万丈悬崖!我很恐怖地惊醒过来。”

在这个梦里,做梦者透露了他内心深处(潜意识)对是否接受那份职务的看法。必须一提的是,梦中那位劝他不必畏惧开上山去的人,是他以前的一位画家朋友,这个画家“出卖自己”,成为受人欢迎的肖像画家,他赚了很多钱,但同时也丧失了创造力。他知道这朋友表面上虽然成功,但却为出卖自己而感到空虚、痛苦。那条通到山顶的山路象征着诱惑他的职务,在梦中它是“狭窄而陡峭”的,明白告诉他那是危险的。如果他听从那位画家朋友的建议,开上山路(接受职务),即会造成自我的毁灭,像那位画家朋友般身败名裂。

这位作家的意识经由“合理化作用”,已准备接受违背其志趣的工作,但在夜梦中,他的潜意识却提出“警告”——偏狭的意识若一意孤行可能会“堕向万丈悬崖”。这个梦充分提醒他所面临的处境及可能的后果,他最后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在之声,为维持人格的完整而放弃那项职务。

现实人生的“回光”与“返照”

笛卡儿在梦中,看见桌上有一本书,不知是谁放的,他信手将它打开,发现那是一本字典,心中颇为高兴,因为他想字典对他也许非常有用。就在这时,他发现手底下又有一本书,这本书他也不熟悉,更不知来自何处。仔细一看,发现那是一本叫《Corpus Poetarum》的诗集,是许多作家的集体创作,共分五部分,在里昂及日内瓦出版等等。他好奇地打开来看,但见眼前浮现如下的诗句:“选择何种生活?”就在这时,一个陌生人递给他一首以“是与否”为开头的诗句,并大加赞美。

笛卡儿对那人说,那是安索尼厄士的田园诗,桌上的诗集里就有这些诗。他想将这些诗指给那人看,于是打开诗集,翻寻它们的位置,他对此颇为自豪。当他正在找时,那人问他这本书是哪儿弄来的,他说他也不清楚,只知道刚刚手里还拿着另一本书(字典),但却突然不翼而飞了。他的话还没说完,字典又忽然在桌上的另一端出现,但他可以看出字典已不像先前他所见到的那样完整了。

就在这时,他从诗集里找到了安索尼厄士的作品,但却找不到那首以“是与否”开端的诗。于是他对那人说,他知道同一诗人的另一首诗更美,是以“选择何种生活?”做开头。那人要他找出来,但当笛卡儿去找时,他在书中发现了几帧铜版小照片,他说他觉得这本书真美,但并非他所知道的那种版本。当他正忙着找那首诗时,那两本书和那个人却在他不知不觉之间消失了。

笛卡儿做这梦时,年方23岁,在做梦的前一天,他那孕育已久的“心物二元论”思想似乎处于快要分娩的状态中,有一种就要获得突破的感觉。而在做完梦的隔天,他还特别到圣母那儿做了一次许愿的参拜。他认为梦中的那本字典象征与“科学”相关的知识,而诗集则象征了与“哲学”及“智慧”相关的东西。

曾经有人请弗洛伊德解析笛卡儿的梦,但弗氏颇为迟疑,他说如果未使梦者对梦的内容做自由联想,是无法遽下判断的。这当然有它的道理,但虽然无法让笛卡儿起死回生,我们仍可借用杨格的观点对这个梦做“展望性”的解析。梦中,他先看到一本可能非常有用,象征科学与理性的“字典”,但却被另一本象征感性、美学的“诗集”所吸引,打开一看,看到的是那首与“选择何种生活”有关的诗,然后,一个人拿着以“是与否”开头的诗同他搭讪,这似乎暗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他该“选择何者”。在寻找诗句时,那本“字典”却不翼而飞,等到再出现时,已不像原先那样完整。而笛卡儿最后也没有找到他所要找的诗句,反被一些很美的相片所吸引。

了解笛卡儿思想与生活的人,不难看出上述梦境仿佛是他思想与生活的缩影,他的思想非常清晰,是人类理性的结晶,但生活却极为混乱,充满了感性。在梦中,潜意识为他指出了这种二元的矛盾,而终其一生,提出“心物二元论”的笛卡儿,他的思想面与生活面也是充满了这种矛盾。

在梦中,我们经历了“另一种人生”,虽然它经常只是现实人生的“回光”,但它也经常能“返照”现实人生,而让我们获得启示。

助你开发10个自己的能量

绝不可忘记,你的梦境制作人正以有意义的方式与你联络。他要帮助你解决问题,并一点一滴革新、转化你的人生。不过你的梦境制作人也需要你的鼓励与协助,才能善尽职责。

梦无法取代意识运作。你必须细腻掌握意识内容,清楚了解你的思想、信仰、感情,并尝试运用这些东西解决人生的疑惑与冲突,然后,你的梦将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真诚探索,了解你的梦境。你就不会迷失在梦里,损伤意识状态下的人生。你也不会在入睡时进到暖昧不明的梦中世界,因为你梦境里的意义都是由日常经验所组成,它是那么亲切地诉说你的生活经验。你的梦也催促你运用极不寻常的神秘经验,藉此改变你今天、明天的生活。通过学习,善用梦的力量,你能够加速成长的历程。在学习当中,你的判断、自觉、决策能力将更为敏锐,只要你能分析出你对梦的诠释是有道理或无道理。如果你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决定要让梦中传送出来的讯息改善人生,那么,该如何善用做梦的决定权就完全操之在你。就是说,能把“梦想”化为行动的唯一人选,就是你。如果不把一切化为行动,在生活中实行,光是彻底诠释梦、理解梦,帮助不大。就某个立场而言,你所要做的梦是将会改变你的梦,这些梦将形成特殊经验,就跟生活中的其他经验一样,也会影响你。无论如何,如果你决定善用你的梦,那么,你将有能力大幅提升你睡梦经验的影响力。

不论梦源自何处的说法有多少种,事实依然是:人会做梦,并经验到或瞥见终极的存在,而且,这些经验提升了他们的生命,或让生命有了新生。在所有美妙、重要的人生经验当中,这种与万物为一体的做梦经验相当珍贵。

潜意识的出现往往是突然的。你不期望它的出现,它却偏偏找到了你,你无法命令它到来,但却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心理学家发现,某个问题始终萦回脑际,长期高度集中地加以考虑,达到思想的饱和,而在休息或者放松后,有助于潜意识的出现。例如德国大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发现,巧妙的设想的出现不是在精神疲惫或是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是在入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歌德等不少人认为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平静的几个小时,或者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时,最有利这种潜意识的出现。据说大工程师布林德利每当遇到难题时,就一连睡几天大觉,直到解决为止。而美国化学家贝克则认为最理想的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因为可以完全不受其它干扰,各种条件都催人梦幻。法国剧作家居列尔则利用一种奇怪的方法促使潜意识的出现。每当要创作剧本时,他就跑到空无一人的剧院里去,面对空无一人的舞台凝神注视,想象着舞台上有人物在活动。并以这种想象为基础开始写剧本。他把剧本写了又撕掉,撕掉了又写,但一直不放手这个工作,长时间这么搞下去,当然精疲力竭,意识朦胧。但他仍然不休息地搞。终于,幻影突然出现了。舞台上人影憧憧,正在开始做戏,说台词,他全神贯注地把台词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就这样,居列尔的新剧本写成了。

潜意识对于创造性成果具有极大的决定力量,它是有限智慧与无限智慧之间的媒介物;潜意识是联结意识与感觉的桥梁,它以巨大的力量鼓舞着一个人。潜意识运用一套人们很难知道的方法,不停地工作着。潜意识充分利用无穷智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自动地把人的欲望转化为现实。一个人虽然也许不能控制自己的潜意识,但却可以把任何他所希望转变为现实的计划、欲望和目标等交给他的潜意识,以便他能够获得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有目的地利用你一天24小时都不休息的潜意识,你将有10个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