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商品,则往往不会那么慎重处理。虽然是值一千元的东西,却不会跟一千元钞票一样地重视,而任意放置。任由它蒙上灰尘,不好好地整理,随便地摆在店内的一个角落。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反省的事。
愈有这种倾向的商店,它的业务愈差。相反的,如果认为商品和金钱一样的有价值,并且意识到商品将能为你带来钱财,而细心地管理、陈列,并随时保持清洁的商店,则生意都不错。
松下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家总经销商的老板,为了想使零售店的生意兴隆,每天利用晚上时间,访问两、三家有来往的商店。据说,他往往先强调保持店内整洁的重要性,然后就如对待自己商店一样,热心地帮忙整理、陈列商品,甚至打扫。半年之后,也许被他的诚意感动,连零售店的老板娘,也觉得这种事应该自己以身作则,以便做得更彻底。此后,店内的摆设逐渐改变,生意也随之日益兴隆。结果,这位经销商,也因此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虽然这样看来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却是做买卖的一个秘诀。不论买卖做得大或小,对于所经销的商品都应该跟金钱一样地慎重处理。
如果抱着这种想法去推销,就会获得相当的成果。但这种方法,不能真正对一般人的需要有帮助。真正有益于顾客的买卖,必须基于这种商品对顾客有好处的坚定信念,诚恳地向顾客强调,提醒他们的注意。
如果有这样的提醒,那么顾客就会被你的热诚所感动,而有意试用产品。经过使用后,发觉很方便,也就能对这个新产品有信心。顾客对你有了信赖,生意自然就会兴隆。因此,应主动地提供顾客需要,而让顾客满意的真正买卖,是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
从长远来衡量事情轻重之后,就要力争到底,成功必属于你。
求别人办事情时,有时候说服工作是很困难的。如果对方很干脆地答应了,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大多数对方都会搬出许多理由来搪塞,或是故意提出一些条件来拒绝。
请求的一方,如果在遭到拒绝以后,就打消再争取的念头,事情就无法再有进展了。遭到拒绝后心灰意懒,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断了念头就很可能再也无法挽回了。
一九二八年,日本的松下公司正在进行一项新的建设。那项工程的土地需要五万五千元,建筑物需九万元,内部设备需五万元,合计是十九万五千元。在当时,这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工厂了。
但是当时松下手里只有五万元,还差十四万五千元。松下认为这笔钱,无论如何,得想办法筹到。于是,他选择了唯一的一条路——贷款。除非向银行贷款,否则这项工程无法进行。决定之后,松下马上与有来往的银行负责人见面,说明新厂的建设计划,并要求贷款十五万元。这家分行经理向他提出很多细节问题,松下都据实一一相告,包括:生产能力、销售状况、资金回收情形等等。
听了松下的说明,这位经理点点头说:我明白了,你这个计划非常好,但是十五万这个数目太庞大了,我必须跟总行商量过后,才能给你答复。
这位经理的回答,松下十分满意,于是就回去了。心想借钱的事,应该不会有问题了。三天之后,答复来了。经理过来说,可以替松下筹十五万元,松下心里很高兴,银行经理紧接着又说:
但是,要我们将这笔钱以无担保的方式贷出,恐怕有困难……
通常贷出这么庞大的金额,需要实价二十万元以上的担保物。但是听过你上次的说明,我知道,实际上你们根本无法提供这些担保,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够将你的土地、建筑物拿来担保,如果再不够,还要以松下的信用作保。经理说。这样的回答应该叫人欢心鼓舞的了。但是当时,松下并未马上做决定,因为他对信用二字感到疙疙瘩瘩的,假如不动产作担保来贷款的话,那么就着着实实发展下去的松下的信用来看,这样做是不太理想的。
假使放弃公司多年来打下的信誉,那么目前的问题,就可以摆平了。可是松下的事业并不仅止于目前,这个经营将来还要发展下去。松下认为,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开始反省,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若只顾目前有利条件,忽略这件对松下公司信誉可能的伤害,是否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斟酌良久,最后松下对经理说:
对贵行的决定,我个人衷心地感激。但是,若将不动产作担保来贷款,对松下公司一贯的企业经营形象,恐有影响,所以很冒昧地向您提出这个要求——是否贵行可以用无担保的方式,借给松下公司十五万元呢?
这位银行经理沉思半天,并不开口。松下继续说:至于还钱的事,我以为两年就足够了,请您放心。而且,敝厂的土地权利书及税捐处的建筑物保存登记权利书,也可以寄放在贵银行。我很希望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无条件地借给松下公司,可以吗?这位银行经理点点头,他说:
很好,我明白了,祝你能够如愿以偿。我会跟总行再联络一次,并且好好地说服他们。
两三天后,银行通知松下,决定无条件借给松下十五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做一件事时,只要锲而不舍,不畏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不但会使计划更周详,别人也会受感染而愿意全力配合。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自己的想法,会在拼命努力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乐趣、满足感从心中升起。虽然会有许多地方设想不够周到,或力量还嫌不够,但那种自己全力以赴的感觉,却是无法用金钱或任何东西来替代的,这不就是一种真正的工作乐趣吗?
有一件事令松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发生于一九二七年左右,关于汽车照明灯的事。
冈田先生是日本干电池制造业的先驱,当时冈田先生就和他的太太,以言语无法形容的辛劳和苦心,成功地做出干电池。冈田先生制造的干电池,刚好可以和松下制造的汽车照明灯相互配合,所以松下和冈田先生开始有了生意的往来。当时,冈田先生创立冈田干电池公司已十几年,并已经小有名气,在东京拥有大工厂,非常活跃。
这时候松下的事业刚起步,为了推销照明灯和配线器具等产品,经常去拜访顾客和批发商,来往于大阪、东京之间,所以才得以拜访冈田先生。他们会面后,松下告诉他,为了配合一种新的照明灯,需要一种新的干电池,希望他能提供,冈田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松下。但就在这时候,松下提出一个新的构想。
冈田先生,关于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请您免费供给我一万个干电池呢?
一直正在喝酒的冈田,一听到这句话,显然非常惊讶,只瞅着松下的脸看,一句话也没说。但是在一旁的老板娘就开口了。
松下先生,我有点不懂您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请您再讲一次。
于是松下就说明了原因:
冈田先生,我的意思是,最近我发明的这种角型照明灯,试用结果非常好,既然那么实用,我想尽早推广它。而且它看起来也挺有发展潜力的,与其一个一个慢慢地卖,倒不如把这一万个当作样本,散发到各个层面去。所以,我希望您能跟我配合,供应干电池。
什么,要一万个,而且还是免费的?老板娘一脸紧张的表情。这也难怪,松下的计划确实是看起来有些荒唐。冈田先生终于开口说话了:
松下先生,你不觉得这有点胡闹吗?他以惊谔的表情说着。于是松下进一步向他说明:
冈田先生,也难怪您惊讶,但是我对自己的作法却非常有自信,不论如何,我决心要这么做。但我不会无缘无故白拿您一万个干电池,我们不妨先谈谈条件。现在是四月,我有把握在一年内卖掉二十万个干电池,请您先送一万个给我。若您愿意照我们的约定,我现在就把这免费的一万个干电池。装在照明灯里当样本寄给各个阶层。
冈田先生又说:
你的想法倒是很伟大,但若卖不出二十万个,你将怎么办?松下说:
若卖不出去的话,您就照规矩收钱了,这是我自己的亏损,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我一定要照我的构想去做。
于是松下就这样和冈田夫妇交换了条件。以当时的情况看来,似乎很难有很好的表现。于是松下就向他们解释,我现在三十岁,正直年轻,无论如何都会很拼命,不论是开发产品或从事贩卖,我日夜都在想,怎么做才能做得最好,终于得到这个结论,才到冈田先生这里来请求帮忙。松下说这番话时说得非常认真、热忱,使冈田先生觉得年轻人确实该这么做,也该有这种气概,于是他突然展现笑颜:
我做买卖以来,还不曾遇到象你这样的交涉方法。好吧,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卖出二十万个,我这一万个就免费送给你,好好地做吧。他鼓励着松下。
松下受到冈田先生的鼓励,马上展开行动。就开始不断地免费提供样本,寄给实际需要的市场试用。
所以,当寄出差不多一千个左右的样本时,就有人一次又一次地订购,使得本来是作为样本的产品,也充数卖了出去。就在十二月时,已经突破和冈田先生约定的二十万个,另外卖出27万个。
一九二八年年初,有一个人突然到松下家来拜访。松下一面想这个人是谁,一面往门口走去,到外边一看,眼前站的竟是冈田先生本人。冈田先生很少去拜访别人的,松下起初以为是过年,他顺道来访,但看他穿着整齐的装束,带着礼物,显然是特意地从东京到大阪这边来的。
松下先生,今天我是来向你道谢来的。冈田先生说着,松下立刻引他到里边坐,进屋以后,冈田先生把系有礼绳的一万个干电池订金一千五百元,和一张感谢信,递给松下。然后说:
这实在令人吃惊。做梦也没想到会卖出这么多干电池,过去十五年来,我接受过各种计划、交涉以及订购,但大部分都没有下文。你这次的销售成绩,可真是惊人,老实说,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成绩。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卖了四十七万个,是日本电池界从未有的现象。他极力地赞赏我。
听到冈田先生发自内心的称赞和感激,松下感到非常高兴。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事过后没多久,冈田先生去世了。公司业务由他太太一手接管,松下照样也受到了冈田夫人的照顾和勉励。由于照明灯的市场需求量愈来愈大,由冈田电池公司所生产的电池已供不应求,因此松下就自己建立一个电池直营工厂。而冈田夫人并不因个人利害关系来责备松下,反而很体谅地勉励他要好好地做,并且告诉松下一些经营时会遇到的困难和经验,还告诉松下,应该怎样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类本质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疏远的基因。造成疏远的,不论是机械或组织,正是人类自己集思广益,以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然而,这不该使人类不幸,而是使人类的共同生活能更幸福、更愉快才创造出来的。这对国家与国家来说,也是一样。这些使人类彼此疏远的情形,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假如大家都一致彻底作如此的想法,人类的疏远情形,就会消失。
事实上,人类之所以有疏远情形,并不是科学在疏远人类,而是人类自己在产生疏远。换句话说,就是人类不珍惜自己。
假设在一个组织内原本有许多人,各自分担着任务,做着各人的工作。如果一旦介入了新的机械生产,为此,半数的便失去了工作。此时,如果把这些人置之不顾,那人类就会发生疏远了。反之,如果给与适当的指导,安排高度技术的工作,如此必定皆大欢喜,整个组织也会呈现出理想的和谐,也就不会发生所谓的人类疏远的情形了。所以,这根本就不是由机械来决定,而是由人类自己来决定的事呀。
为此,人类必须时时以幸福作为前提,且经常要考虑到:为什么要制造这种新机械?那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之故。若能如此,无论制造、装配多么优异的机械,也就不致造成人类的疏远的情形了。
在经营上、学问上、政治上,如果人们都能考虑到这些事;换言之,若能在人类共同生活方面考虑到这些事,人类的疏远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国家的执政者在行使权力时,都念及国民的幸福,以及人类共同生活素质的提高,那我们就可以断定,不致发生人类疏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