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639300000165

第165章 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运用(1)

公开自己的构想和计划,才能使大家为达到这种目标而共同努力。

真田幸宏在十三岁时就担任松代藩的藩主,年薪约十万石,到了十六岁,开始亲理政事。为了重建非常困难的财政,他提拔了精明的思田木工来负责财务改革的工作。

思田木工在就任前,把亲戚朋友都集合起来,说:这次蒙受藩主的器重,要我负责整顿松代藩的财政,所以我决心要以身作则,力行勤俭朴素的生活。可是象我们这种已经奢侈惯了的大家族,我又不能强迫大家和我一样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所以,我现在宣布要和妻子离婚,和孩子们断绝关系,同时也和所有的亲戚朋友断绝往来,好专心负起改革的重任。亲戚朋友听了这段话后,都非常惊慌,再三寻求说:只要你提出要求,全家族都会改变生活方式,和你配合的,所以希望你不要作断绝情义的决定。由于他们言辞诚恳,思田木工也只好接受了。

接着思田先生又召集藩内各阶层的领导人,在藩内官吏和长老的面前,请求大家协助推动改革财政的工作。他希望松代藩积欠民间的债务,在财政没稳定以前,大家暂时不要催讨,同时,他也承诺政府绝不会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加税。他希望先从藩主日常的开销上节省,逐渐形成正常的财务结构。大家见思田木工那么诚恳,又知道他向来清正廉洁,所以都相信他的保证,并赞成他的政策,也答应全力帮助他推动稳定的财政工作以及不再提起债务的问题。结果,在这种官民同心的情况下,松代藩的财政发生了根本变化。

所以,身为领导者,要推行某项工作时,重要的是要公开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一个国家的施政如此,公司的经营也是如此。不管方针如何、目标如何,都必须清清楚楚地,让大家知道,千万不能一味地蛮干,因为大家若弄不清楚你的意图,就根本不会支持你。而一般人在遭遇大事故或困难时,往往会信心动摇,这时惟有领导者开诚布公,向大家说出构想和计划,大家才能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一个领导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才能安度难关。

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小牧对垒的时候,秀吉决定拨出两万精兵去攻打德川的后方根据地三河。德川家康得到了秀吉攻打三河的情报,立即作了准备。所以秀吉的军队在往三河前进的途中,受到德川家康军队的伏击。由于来得太突然了,秀吉的军队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全部人马陷入极度的混乱中。

这时,只有堀秀政临危不乱,不断地安抚他的部下,保持旺盛的斗志,并亲自策马在前,冷静地调度军队,安排好步兵阵势,然后命令:等敌人进入六十公尺以内的距离时,才一齐开枪,谁能打倒一个骑马的将官,就赏他一百石。部下从他的沉着中,受到鼓舞,每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所以当德川家康的军队乘胜追击时,遭到堀秀政的顽强抵抗,气势衰竭,只好仓惶退兵,留下几百具的尸体。这时,堀秀政的部下预备追击,但堀秀政却说:败兵莫追,以免敌军有诈。所以就安然收兵,回到秀吉的军营。

象堀秀政这种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思想,可以说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松下先生以为,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因恐惧而心乱无章,身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发挥安定的力量,反而自己先恐慌,他的部属必然会更加不安,最后将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相反的,如果领导者冷静沉着,部属也会感受到安全感,而勇气倍增,危机就能安然排除。

但话又说回来,领导者也是人,所以难免在危机时也会因压力而惶恐不安。在这种紧要的关头,领导者心里不安,千万不能表现在行为上,因为部属对领导者的表情往往会非常敏感,他的情绪会很快地影响到每个人,影响到士气。

所以领导得在平时就应该磨练有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勇气,不管面临什么危机都能冷静沉着,妥善处理,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在最后的关头,惟有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才能绝地逢生。

织由信长的爱将柴田胜家在近江和佐佐木承祯交战时,节节失利,陷入重围中,士兵的斗志低落,城里的水源也被敌军切断,眼看着就要城破人亡了。这时,佐佐木又派了一位使者,伪称和谈,其实是来查看城内的守备情形,这时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存水了。

柴田知道使者来探虚实的目的,于是就叫部下毫不节约地大量用水。使者以为城里存水还很多,战局可能还要拖延一段日子,所以就悻然地回去报告。

当使者回去以后,柴田胜家把官兵集合起来,叫他们每一个人先用少量的水润一润喉,然后把水缸全部打破,并慷慨激昂地说:身为武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可坐以待毙,所以,我们要设法杀出一条血路,就算是失败了,也要死得轰轰烈烈。第二天破晓时分,他率领城内所有的官兵一齐冲杀出去,由于他们不顾生死地拼命突围,使得佐佐木的军队抵挡不住,最后崩溃逃散。于是,柴田胜家赢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后来有人称胜家为破缸柴田或鬼柴田就是夸赞他在这次战役中背水一战的勇气。

绝地求生往往要付出牲牺生命的代价,但每一个人都是爱惜生命的,也知道不杀别人自己就会被杀,所以才有异于平时的勇敢与不怕死的精神,这种意识实在是很奇妙的。但如果因爱惜生命而贪生怕死,就无法成功了。

当然,这样抱定必死的决心,杀出重围,必然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但也终能得到胜利的。爱惜生命、物品和金钱,是人类的天性,但大难临头或遭遇困难时,如果还受这种想法的局限,反而更会使自己失去生命、物品或金钱。所以,有时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有柳暗花明的成果。如果待立原地,最终必会被洪流冲走。因此,在紧要关头,如果能把生命、金钱抛在脑后,反而愈能得到好的成果。

也许普通人是无法有这种感觉的,但身为一个领导者应多读历史,吸取古人的经验,了解破釜沉舟的真正意义。善谋是指领导者善于谋略;能断就是领导者处事果断。

今川义元领四万大军来攻击织田信长的时候,织由信长的臣下都主张关起城门来防守。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当时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的兵力比率是三千对四万,无论运用什么策略获胜的可能都不大。

可是织田信长的看法却相反,正因为兵力相差太悬殊,所以死守城池虽然可以拖延一段时间,但在后援不继的情况下,拖延并没有什么意义。城池既然迟早要被攻破,不如趁着敌军远来,还没准备妥当的时候,主动攻击,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比起坐以待毙,还多了一线希望。

于是,织田信长终于下定决心,完全否定了部下们消极的意见,决定出城应战。在桶狭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会战,结果,竟然获得奇迹般的大胜;同时也创下了领导者坚持己见,违犯常理,而成功的特例。

一般说来,领导者不可忽视大众的意见,如果太过于固执己见,往往变成独断专行。在平时,领导者依照大家的意见做事,确实比较平稳。

然而如果处在非常时期,依大家的意见做事,反而不能解决问题时,领导者就有必要当机立断,采取非常的措施了。一个领导者在表面上看来,好象他完全不重视大家的意见,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也是很重视大家的意见,问题是他已经看出这些意见的错误,势非得已,才下定决心采用自己非寻常的办法。由于他在危急关头,仍能立稳阵脚,以超人的想法下定决心,所以他足可称为一个真正伟大的领导者。伟大之处,就在于善谋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