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639300000155

第155章 坚守信念的人才运用(1)

愤怒常能带来更有力的领导。领导者不可丧失坚持公理所应表现的公愤。

西德总理艾德诺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见面时,曾经说:一个人要活过七十岁才懂得人生的意义,所以不到七十的人,根本没资格谈论人生。又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两句话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且很容易懂。

但是他又说了一句更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人要能愤怒。大家对这句话都会感到惊讶。因为以一般人的看法,愤怒不是一件好事。大家总认为,做人应该要尽量克制自己,不任意发脾气,并要以温和的态度和别人接触,在谈笑中解决事情。但是艾德诺却违犯常理地认为人要能愤怒,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艾德诺所谓的愤怒绝不是指个人感情上的发泄。换句话说,这不是私愤,而是站在更高的立场,因公务而发怒,也就是公愤。这个道理非常明显,身为一个领导者,不应该为了私人的感情而生气,但站在公务的立场上,在对某件事深思熟虑以后,认为该发怒的,就应该大发雷霆,千万不可畏首畏尾,让自己的立场变得暧昧不明。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要做到温柔无限,愤怒有度,才不失为真正的领导者。

西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破坏得十分彻底,但它能从废墟中重建起来,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强国,完全是艾德诺的功劳。而艾德诺对有害于国家人民的事,就一定抱着愤怒的态度去对付。战后的西德所以敢以坚定的立场去和占领国争论,不肯接受不合国情的宪法和教育改革,都是由于艾德诺总理的愤怒,使占领国的决策,不会妨碍到德国的利益。

所以,国家的元首有元首的愤怒,公司的社长也有社长的愤怒,否则的话,就无法实施强而有力的工作。何况最近世界各国所遭遇的困难,十分复杂。领导者就更不应该由于私情,而丧失了坚持公理所应表现的公愤。

虔诚的祷告,会使自己在努力之外,增添不少信心。例如江户幕府时代,德川将军任命松平定信担任总管,推行宽政改革的工作,就在上任的第二年春天,松平先生虔诚地到吉祥院的欢喜天寺向神明祷告,并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上,然后恭恭敬敬地把这张纸条焚祭。

在松平先生以前,总管是由田沼担任,当时,天灾地祸,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再加上朝廷中各个党派相互攻计,政治腐败,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但松平先生继任总管后,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知道非力图改革不可,可是改革又必然会遭遇阻力,他深感个人的力量薄弱,所以才虔诚地向神明祷告。借助于神灵的威力,结果,在松平先生当政的数年间,天下日趋安定。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说这是祈祷所带来的,因为若不是当时民心都倾向求和平的意愿上,松平先生恐怕也不能扭转乾坤。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松平先生的诚心和努力。

一个企业领导者如果自己不努力,只向神灵祷告祈求,就想如愿以偿,恐怕天下是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可是一个人如果决心要获得某种成就,并发现不得不和那些玩固力量作斗争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求助于神灵。那是一种自学无助,转求于外在安慰的虔诚愿望。一旦祈祷了,心里就得到了安慰,往往就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心,而力求成功,所以祈祷是人的一种鼓舞精神。

尤其是身为领导者,如果祈祷求福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公众利益和天下苍生,那么这种祈祷,就是伟大的典型。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深深感觉到,企业领导者不论对什么事都必须以虔诚的态度去处置。如果是为社会大众,祈祷并不是懦弱,而是勇气和决心的表现。

使命感带给一位领导者源源不竭的力量。他不仅要将使命感牢记在心,还要传给别人,激起大家的热忱。

日莲法师是在日本大力推广法华经的传法大师,也是一位伟大的宗教家。他在传法的过程中曾遭遇到很多毁谤和侮辱。曾有一天晚上,他住的佛寺被人纵火焚烧了,而自己也被幕府逮捕,差一点判了斩刑。后来幕府虽然赦免他的死罪,但还是把他流放到佐渡岛去。尽管他不断地遭受危险与攻击,但他仍能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奋力地传授法华宗的教义。他不仅孜孜告诲民众们,更对权倾天下的幕府将军进谏忠言。

我们可能会怀疑,为什么日莲法师的意志会这么坚定呢?可能是他的使命感使他产生责任感,以驱策自己,并形成不能完成任务只有以身殉教的勇气。

当时,这个世界上,天灾战祸接连不断,社会非常混乱,人心迷惑,物欲私利的念头控制了每个人。

日莲大师说:我要变成日本的支柱和船舵。这将是我永远会谨记坚守的誓言。这句气魄非凡的狂言,透露了他的雄心大志。有些人虽然认为是夸张了些,但一想到自己连夸口的勇气都没有时,也就非常钦佩日莲大师了。

每一个人都难免会迷惑、害怕,甚至有时候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忧伤,这些都是人性上的弱点。如果你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推动某些事,那么在遭遇挫折时,就很容易向现实低头,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反之,如果能先心存使命感,而勇敢向前迈进,不畏艰难,便可以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点,而以莫大的意志,去推动事情了。所以,使命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心剂,是企业领导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气质。

站在领导立场的人,首先就要确立自己的责任,抱着使命感求其贯彻,尤其要将使命感牢记在心,不仅自己如此,更要传给别人,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虽然说这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人们都被利欲所支配着,但当自己觉得有某种使命时,就往往会产生为使命殉死的决心。因为,除了财利,成就感和受人尊敬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可能有人反对日莲大师的思想,他的行径也可能太过狂傲,但他对传教的热忱和行为上的气魄,却也是大家所应学习的。

上司骂属下:为什么工作态度那么懒散?

属下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做这件事。

这个回答绝不是推托之辞。

汉光武帝本身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在即位后处理内政,即反其道而行,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居然也得到很好的成就。他本来就很热中于政治事务,登基之后,更是为国操劳,甚至在晚上都还和臣子讨论大事,至深夜而不疲,皇太子看见这种情形,很担心他的健康,就劝谏他注意养身,不可过劳,而汉光武帝回答说:我喜欢自己能有机会多做些有益百姓的事,并不觉得累。在光武帝的忘我工作中,终于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成为一个代明君。

俗话说:只有在喜爱的前提下,工艺才做得精巧。不论是做什么事,喜欢它永远是把事情做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不喜欢就不会努力,就不存在有成功。我们看艺术家和运动家,他们之所以愿意忍受比别人更严格的训练,当然是因为在追求某一项目标,但出发点则不外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它。

领导者当然也不例外,他必须学会去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政治家喜欢政治,教育家热衷于传道,而企业家则必须喜爱经营管理之道。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用人,也就是说要编组人力,支使别人去完成某项工作。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主要原因在人类是一种极端群体却又极端独立的动物,一方面自知无法离群独居,所以喜欢与人群来往;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自己的价值,深恐和别人一样,所以每件事总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让许多人一致地去相信某一件看法,接受一样指令去做事,实在是非常困难。因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强有力的领导者,也往往因部属不肯服从而觉得灰心意冷。

所以领导者要有必须认清自己工作的本质,把用人当成自己的挑战,成功失败则检讨改进了,就把它当成经验推广;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领导别人。否则,身为领导者而说我不喜欢用人,那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吗?不喜欢用人这句话,其实也是一个人毫无领导气质的象征。领导者指使部属办事不能称心如意,当然很丧心,可是如果此时不存在我非要让你接受统驭不可的心理,并乐意且积极去改变现状,坦白说并不配当一个领导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别人看起来,觉得很苦,但自己却能感到非常快乐,要不然,天天皱着眉头做自己心中所认定的苦差事,你想这种人能完成什么大事?

领导者以大义行事,才能得到部属的认同和合作。

浅井长政无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却因为诸侯的不满而自陷孤立的窘境,最后遭受亡国灭家之耻,原因就是他不能了解大义之道,只为了自己与朝仓家的私交,宁肯与整个天下为敌,最后当然要失败。所以,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从大局着想,以大局为重,大义行事,光明磊落,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织田信长虽然早已统一了天下,但是却不敢狂妄自满,仍提倡大义之道,恭谨地拥护天皇,以安民为目标,而引起战时社会的民心支持。他的家臣也因此感受到深刻的使命感,了解奋斗的意义,愿意尽全心全意为他卖命,当然会获得战役的胜利。

不只信长,也不只日本,凡是古今中外的名将在带兵作战时都要向部属陈明大义,以种种有说服力的理由,让大家知道:这个战争不是为我私人的利益打的,而是为了社会的公义、人们未来的幸福,不得不投入的圣战,这方面的观点如果能得到同意与支持,就必然能让大众牺牲性命,以获得胜利。相反的,如果出师无名,或者为的是私利,那么部下一定会想:打赢这场战争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完成某人的私欲而已,那么,我又何必要卖命打仗呢?一旦部属有这种想法,这场战争就很难打赢了。

企业是基于什么大义而经营的呢?经营者也有必要向员工解释清楚,如此才能激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否则员工如果认为:我拼命工作,结果只有老板赚到钱,那么这家公司也很难维持下去。

领导者必须慎重考虑自己的思想行为,是不是符合社会的公义,如果符合,要怎样使员工大众认同自己的观点?大义之道,自古以来就是事业经营或政治措施上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能予以忽略。

在正确的信念之下,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可见正确的信念,对经营者是相当重要。

肯尼迪担任总统时,美国情报部门突然发现苏俄居然在古巴建设飞弹基地,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当时,肯尼迪总统非常震怒,除了下令以海军封锁古巴外,并严词警告苏俄的当政者赫鲁晓夫说:古巴就在美国的鼻尖和眼前,如果你们在此建立了飞弹基地,无疑将对美国形成极大的威胁,使美国国民不安与恐慌。你必须下令把它撤走,否则美国将毫不客气地执行拆撤的工作。

由于肯尼迪总统的态度坚决,并不惜发动战争,所以最后苏俄终于屈服,把飞弹基地撤走了。这就是有名的古巴危机事件,当时美国似乎真的决心一战,不但以舰队封锁古巴,美军也都进入高度的奋战状态,可是结果美国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战争也没发生。肯尼迪总统对这次危机的处理,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肯尼迪总统之所以能把这件危机处理得那么成功,完全是因为他有那种来源于正确信念的坚定决心。他的正确信念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断然不许古巴建立飞弹基地,而使美国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基于这项考虑,纵使必须采取武力也绝不犹豫。因为他的信念坚强,使得远在千里之外的赫鲁晓夫也感受到危机的压力,不得不决定撤除飞弹基地。